倒根蓼

倒根蓼

倒根蓼,多年生草本,乾燥根莖科入藥。倒根蓼(拉丁名Polygonum ochotense V. Petr. ex Kom.)又名白山拳參、重樓、草河車、倒根草,是蓼科蓼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它的根狀莖粗壯,彎曲,黑褐色。基生葉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近革質。總狀花序呈短穗狀,緊密;花被淡紅色,花被片橢圓形。瘦果長卵形,褐色,有光澤。花期7-8月,果期8-9月。生於山坡草地,海拔1500-2500米。分布於俄羅斯(遠東)、朝鮮、中國東北等地。它的根莖可用作中藥,治療咳嗽痰多、痢疾、腹瀉、癰瘡腫毒、牙齦腫痛等。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倒根蓼倒根蓼

名稱:倒根蓼
拼音名:Dǎo Gēn Liǎo
別名:白山拳參、重樓、草河車、倒根草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倒根蓼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gonum.ochotense V.Pettr.ex Kom.
採收和儲藏:夏季採挖根莖,除去莖葉及鬚根,洗淨,曬乾。
生長環境:生於高山帶火山灰質石礫荒原或高山石縫間。
資源分布:中國分布於東北等地。

形態與性狀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40cm。根莖粗,呈鉤狀彎曲,黑褐色,密生殘存的老莖葉及托葉鞘,多鬚根。莖直立,有4-6節,無毛。托葉鞘膜質,褐銹色,圓筒狀,上部稍寬,先端斜形。基生葉有長柄,柄長7-8cm,上部有下延的葉翅,葉片狹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長3-7.5cm,寬1-3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微心形,全緣或微波狀緣,下面密被短柔毛;莖生葉有短柄或無柄,上部葉三角狀披針形,無柄,基部心形,抱莖,最上部葉甚小,線狀或刺毛狀,有時無。穗狀花序單生莖頂,粉紅色,圓柱狀,粗短,密花;苞片乾膜質狀,銹色,橢圓形或廣卵形,先端尾尖;花被5深裂,裂片長圓形或橢圓形,長約3mm;雄蕊8,花葯紫堇色;雄蕊1,花柱3,細長。瘦果三棱形。花期7-8月,果期8-9月。

藥性

入藥部位 根莖

【性味】苦;性微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主咳嗽痰多;痢疾;腹瀉;癰瘡腫毒;牙齦腫痛;口糜崩漏痔瘡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鮮品15-25g。外用:適量,煎水含漱;或用醋磨汁塗。
【摘錄】 《中華本草》

附註

本地區本屬植物和倒根蓼用途相似者尚有耳葉蓼P.maushurienseV.peir.,葉薄,革質,莖中上部葉抱莖,有明顯的葉耳,上部葉一般不呈絲狀或刺毛狀;葉兩面光滑無毛,莖具8-9節。生於山坡、草地、溝邊、河岸邊等處。本區各地均有。

石竹目百科(二)

石竹目(Caryophyllales) 雙子葉植物綱(木蘭綱) 亦稱中央胎座目(Centrospermae)。 顯花植物的一目,屬雙子葉植物綱(特徵特徵為具兩片子葉)。

蓼科·蓼屬植物

蓼屬(Polygonum L.),蓼科、蓼族植物,約230種,廣布於全世界,主要分布於北溫帶。我國有113種26變種,南北各省(區)均有。有些學者曾將本屬分為11個獨立的屬,但因彼此間的區別不明顯,有些學者仍主張歸為1屬,我們除將蕎麥屬Fagopyrum.金線草屬Antenoron.虎杖屬Reynoutria和蔓寥屬Fallopia作為獨立的屬外,其他各屬仍歸併為1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