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脛散

赤脛散

赤脛散,花無梗,多數花集生於一花托上,形成狀如頭的花序。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用於痢疾、白帶崩漏、經閉、乳癰、癰瘡腫毒、跌訂損傷等;外用可治蛇咬傷等。

基本信息

簡介

植物名稱:赤脛散 

赤脛散赤脛散

拉丁文名:Polygonumruncinatum

科屬:蓼科、蓼屬。

形態特徵

花無梗,多數花集生於一花托上,形成狀如頭的花序

赤脛散赤脛散

植物中具有頭狀花序的種類很多,龐大的菊科植物幾乎都是頭狀花序而成為菊科的特徵。這裡赤脛散是蓼科中少數具有頭狀花序的種類。赤脛散為1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莖細弱,黃色,鬚根黑色。莖較纖細,紫色,莖上有節。葉互生,為卵狀三角形,基部常具2圓耳,宛似箭鏃,上面有紫黑斑紋;葉柄處有筒狀的膜質托葉鞘。頭狀花序,常數個生於莖頂,上面開粉紅色小花。7—8月開花,花尼結黑色卵圓形瘦果。
①缺腰葉蓼: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莖細弱黃色,鬚根黑棕色。莖纖細,直立或斜上,稍分枝,紫色,有節及細白毛,或近無毛。葉互生,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5~8厘米,寬3~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近截形常具2圓裂片,兩面無毛或有毛,上面中部有紫黑斑紋,具細微的緣毛;葉柄短,基部有耳狀片;托葉鞘筒狀,膜質,長達1厘米,有緣毛。頭狀花序,小形,通常數個生於枝條頂端;總花梗有腺毛;花被粉紅色,沿背部為綠色,5深裂,裂片卵形,先端鈍圓;雄蕊8,花絲比花被短;雌蕊1,子房上位,卵圓形,花柱細弱,由中部分為3裂,柱頭圓球形。瘦果卵圓形,具3棱,基部圓形,長2~2.5毫米,黑色有細點。花期7~8月。生路邊、溝渠、草叢等陰濕處或栽培。分布四川、貴州、雲南、湖南、湖北、陝西、甘肅及河南西部。

②華缺腰葉蓼:主要特徵為:葉片兩面均被長柔毛;托葉鞘的緣毛甚短或近無毛;總花梗具細柔毛而無腺毛。生草叢、溝邊陰濕處。分布雲南、四川、湖北、湖南、陝西等地。

生長習性

喜光亦耐蔭,耐寒、耐瘠薄

園林用途

適宜布置花境、路邊或栽植於疏林下。

栽培要點

播種或分株繁殖,分株可於春秋進行,播種宜在春季。性強健,管理粗放,宜適當遮陽,秋冬季節將地上枯萎部分及時清理以利於翌年春季發出新枝。

醫用

【別名】土竭力、花蝴蝶、花臉蕎、蕎子連、九龍盤、花扁擔、

赤脛散赤脛散

土三七、藥、苦茶頭草、紅澤蘭、蕎黃連、廣川草、甜蕎蓮、腳腫草、田枯七、蛇頭草、九龍盤、斗花癢、南蛇頭、蝴蝶草、化血丹、草見血、血當歸、黃澤蘭、花臉蕎麥、亞腰山蓼、飛蛾七散血丹、花月天、盤腳蓮、金不換

【來源】蓼科蓼屬植物赤脛散PolygonumruncinatumBuch.-Ham.var.sinenseHemsl.,以根及全草入藥。夏秋采,洗淨切片,鮮用或曬乾。

【性味歸經】微苦、澀,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止痛,解毒消腫。用於急性胃腸炎,吐血咯血,痔瘡出血,月經不調,跌打損傷;外用治乳腺炎,癰癤腫毒。

【用法用量】1~3錢。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蓼科·蓼屬植物

蓼屬(Polygonum L.),蓼科、蓼族植物,約230種,廣布於全世界,主要分布於北溫帶。我國有113種26變種,南北各省(區)均有。有些學者曾將本屬分為11個獨立的屬,但因彼此間的區別不明顯,有些學者仍主張歸為1屬,我們除將蕎麥屬Fagopyrum.金線草屬Antenoron.虎杖屬Reynoutria和蔓寥屬Fallopia作為獨立的屬外,其他各屬仍歸併為1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