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見蓼

習見蓼

習見蓼(拉丁名:Polygonum plebeium R. Br.),又名鐵馬齒莧,是蓼科蓼屬的一年生草本。莖平臥,自基部分枝,長10-40厘米,具縱棱。葉狹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0.5-1.5厘米,寬2-4毫米。瘦果寬卵形,黑褐色,平滑,有光澤,包於宿存花被內。花期5-8月,果期6-9月。除西藏外,分布幾遍全國。日本、印度、大洋洲、歐洲及非洲也有。生田邊、路旁、水邊濕地,海拔30-2200米。習見蓼的全草可用於惡瘡疥癬,淋濁,蛔蟲病。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習見蓼

習見蓼習見蓼

種拉丁名:PolygonumplebeiumR.Br.

科中文名:蓼科

科拉丁名:Polygonaceae

屬中文名:蓼屬

屬拉丁名:Polygonum

國內分布:除西藏外,分布幾遍全國。

國外分布:日本、印度、大洋洲、歐洲及非洲也有。

命名來源:(中國北部植物圖志)

中國植物志:25(1):011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

習見蓼習見蓼

莖平臥,自基部分枝,長10-40厘米,具縱棱,沿棱具小突起,通常小枝的節間比葉片短。葉狹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0.5-1.5厘米,寬2-4毫米,頂端鈍或急尖,基部狹楔形,兩面無毛,側脈不明顯;葉柄極短或近無柄;托葉鞘膜質,白色,透明,長2.5-3毫米,頂端撕裂,花3-6朵,簇生於葉腋,遍布於全植株;苞片膜質;花梗中部具關節,比苞片短;花被5深裂;花被片長橢圓形,綠色,背部稍隆起,邊緣白色或淡紅色,長1-1.5毫米;雄蕊5,花絲基部稍擴展,比花被短;花柱3,稀2,極短,柱頭頭狀。瘦果寬卵形,具3銳棱或雙凸鏡狀,長1.5-2毫米,黑褐色,平滑,有光澤,包於宿存花被內。花期5-8月,果期6-9月。

生長習性

生田邊、路旁、水邊濕地,海拔30-2200米。

相關文獻

1、習見蓼提取物利尿止血及鎮痛作用與急性毒性研究

習見蓼習見蓼

目的:觀察黔產習見蓼水提物(AE-P)的利尿、止血、鎮痛藥理作用及急性毒性。

方法:測定NS負荷大鼠的排尿量及尿中Na+,K+,Cl-的含量;小鼠斷尾出血時間(BT)及血漿復鈣時間(RT);ip醋酸致小鼠扭體反應及熱板致痛的潛伏期;LD50等指標。

結果:AE-P能明顯增加大鼠尿量和尿中Na+,K+,Cl-含量,且ig2次/d,連續給藥7d,利尿作用無耐受性產生;AE-P能明顯縮短小鼠BT和RT;能明顯抑制小鼠扭體反應及延長熱致痛潛伏期。AE-P以5g/kg(相當於乾燥原生藥80.64g/kg)給小鼠24hig3次,觀察10d,小鼠全部存活;ip給藥,其小鼠LD50為(3.13±0.39)g/kg(相當於乾燥原生藥50.48g/kg)。

結論:AE-P具有利尿、止血及鎮痛藥理作用,其利尿作用不易產生耐受性,而止血作用與影響內凝系統有關,且毒性較低。

2、習見蓼的利膽、保肝及抗炎作用

習見蓼習見蓼

目的觀察黔產習見蓼水提物(AE-P)的利膽、保肝和抗炎作用.方法測定大鼠的膽汁排出量及膽汁中膽固醇、膽汁酸、Ca2+的含量;CCl4肝損傷小鼠的血清谷丙轉氨酶活性;小鼠二甲苯致耳廓腫脹度、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棉球肉芽腫增生和免疫器官指數.

結果AE-P能明顯增加膽汁量,並能明顯增加膽汁中總膽汁酸含量及降低膽汁中膽固醇和Ca2+含量;能明顯降低血清谷丙轉氨酶;能明顯抑制耳廓腫脹及毛細血管通透性,而不影響免疫器官指數,但對肉芽腫增生無明顯影響.

結論AE-P具有利膽、急性肝損傷保護及抗急性炎症反應的作用.

蓼科·蓼屬植物

蓼屬(Polygonum L.),蓼科、蓼族植物,約230種,廣布於全世界,主要分布於北溫帶。我國有113種26變種,南北各省(區)均有。有些學者曾將本屬分為11個獨立的屬,但因彼此間的區別不明顯,有些學者仍主張歸為1屬,我們除將蕎麥屬Fagopyrum.金線草屬Antenoron.虎杖屬Reynoutria和蔓寥屬Fallopia作為獨立的屬外,其他各屬仍歸併為1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