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縣

崇仁縣

崇仁縣位於江西中部偏東,撫州西部。東北接臨川,東西毗宜黃,西南鄰樂安,西北連豐城。撫樂鐵路穿越我縣腹地,隨著撫吉高速公路及其連線線的開通,以及吉撫武鐵路、豐城經崇仁至南豐對接海西高速的布局推進,區位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縣境總面積1520平方公里,2017年總人口42萬(多為漢族江右民系)。現轄7鎮8鄉,161個村居(委)會。共有耕地45.45萬畝,林地150萬畝,森林覆蓋率為63.1%。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崇仁縣古稱巴山郡,秦屬九江郡,西漢屬豫章郡,自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建縣,已有1429年歷史,古稱“巴山郡”,是撫州歷史上三個有郡縣之稱的縣區之一,素有“贛東望邑、撫郡望縣”之稱。
三國以後,崇仁原轄地曾建立過新建縣、西寧縣,歷經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和隋朝,總計332年,具體位置據《太平寰宇記》記載,“新建縣在縣西南九十五里”,“西寧縣在縣西南六十三里”;
南北朝時期建立過巴山縣,具體位置據《太平寰宇記》記載,“在縣西南二十一里”,歷時53年。
隋朝還建過巴陵縣,具體位置據《太平寰宇記》記載,“在縣西南一十三里”,歷時5年。
歷史上崇仁這塊地域,還曾建置過巴山郡。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開始,置崇仁縣。自此開始,一直隸屬撫州。元屬撫州路,明、清隸屬撫州府,1949年隸屬撫州專區。
1970年隸屬撫州地區,1984年5月31日,桃源公社分設桃源鄉、張坊鄉;相山公社分設相山鄉、山斜鄉、港下鄉。1985年3月15日,撤銷相山鄉,設定相山鎮。1993年1月3日,撤銷航埠鄉、禮被鄉、孫坊鄉、河上鄉,設立航埠鎮、禮被鎮、孫坊鎮、河上鎮。2001年撤地設市,隸屬地級撫州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6月,崇仁縣轄7鎮:巴山鎮、相山鎮、航埠鎮、孫坊鎮、河上鎮、禮陂鎮、馬鞍鎮;8鄉:石莊鄉、六家橋鄉、白路鄉、三山鄉、白陂鄉、桃源鄉、郭圩鄉、許坊鄉;3個墾殖場,161個村(社區)。

地理環境

崇仁縣位於北緯27°25′18″—27°56′20″,東經115°49′—116°17′30″,地處江西省中部偏東,撫州西部,東北接臨川,東西毗宜黃,西南鄰樂安,西北連豐城。縣境總面積152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崇仁縣地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由西南東北垂垂傾斜,逐漸下降,形成一個三面環山,朝東北開口的不完整的丘陵性盆地。境內山地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北邊緣,面積約127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8.4%,海拔500—1200米,主要山峰有南部1219米的相山,970米的青芝山和西北邊緣954米的羅山。

水文

崇仁縣境內河流屬撫河水系,有大小河流140餘條,總流程長達910公里,河流密度達每平方公里0.6公里,其中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1條,流域面積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42條。
崇仁河長152公里,流域面積2813平方公里,平均坡降0.28‰

氣候

崇仁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5°C,日照時數1743.2小時,無霜期年平均為266天,年平均降雨量1773.6毫米。降雨量的時空分布不均勻,5—6月份雨量集中且強度大,易發生洪澇災害、公路水毀較嚴重、公路養護較困難。

自然資源

截至2008年,崇仁縣有林地面積144萬畝,活立林蓄積量153萬立方米,活毛竹蓄積量3900萬根,森林覆蓋率57.1%,礦藏資源品種繁多,已採掘或探明有開採的有鈾、鎢、錫、銅、鐵、煤、瓷土、石英砂、石灰石等多種礦產。

人口民族

2009年末,崇仁縣常住人口數據為353174人,其中農村人口256814人,城鎮9636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4%;2010年末,崇仁縣常住人口數據為357642人,其中農村人口207433人,城鎮150209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3%;2011年末,崇仁縣常住人口數據為362443人,其中農村人口264502人,城鎮97941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3%;2012年末,崇仁縣常住人口數據為351488人,其中農村人口225936人,城鎮125552人。
崇仁縣境內有回族、蒙古族、黎族、畲族等少數民族,畲族人口最多。少數民族聚居村是王沙塘畲族村。 崇仁縣王沙塘畲族村委會座落在崇仁縣桃源鄉,位於崇仁縣的東南部,距崇仁縣桃源鄉政府3.5公里,臨公路旁。村委會管轄五個村小組,全村有121戶,其中少數民族48戶,少數民族村民201人。

經濟發展

2011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65.3億元,增長12.6%;財政總收入突破7億元、增長39.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5.15億元、增長40%;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9.2億元,增長2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6.2億元,增長17.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537元,增長18.6%。
2012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75.9億元,增長10.9%;財政總收入達到7.84億元、增長12%,其中公共財政收入完成6.32億元、增長22.8%;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76.3億元,增長3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8.2億元,增長12.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860元,增長15.5%。
2013年,崇仁縣生產總值完成82.8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9.7%;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723萬美元,增長15.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103元,增長12.6%。
2014年,完成生產總值90.7億元,增長9.6%;財政總收入10.1億元,增長13%,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較上年提高4.7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100.5億元,增長20.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6億元,增長12.1%;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2266元,增長11.1%;實際利用外資3324萬美元,出口1.78億美元。總體來說,“確保進位、力爭先進”年度目標得以基本實現。
2015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96.8億元,增長9.2%;財政總收入10.5億元,增長4.1%;固定資產投資121億元,增長20.5%;規上工業企業96家,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38.8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83.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3億元,增長10.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81元,增長9.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21元,增長9.5%。
2016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107億元,增長9.2%;財政總收入10.8億元,增長2.6%;固定資產投資138.5億元,增長14.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6億元,增長11.9%。
2017年,完成生產總值118億元,增長9%;財政總收入11.27億元,增長4.27%;固定資產投資157.3億元,增長13.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2億元,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23元,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93元,增長8.9%。

第一產業

碧水清山碧水清山
全縣種糧總面積63.71萬畝,每年可為國家提供3億斤以上的商品糧,是全國優質商品糧基地,“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多次深入我縣現場指導超級水稻種植,現代農業特色小鎮建設工作全面啟動。此外,崇仁極具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崇仁麻雞,富含人體所必須的八種胺基酸,是江西四大名雞之一,榮獲中國名牌農產品、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等一系列稱號,並通過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誌品牌認定,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麻雞之鄉”,並被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授予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誌示範樣板稱號。按照“原種保護堅持、養殖方式創新、品牌文化宣傳、加工瓶頸突破”的發展路徑,全年崇仁麻雞產值近20億元,優質崇仁麻雞占比達95%,產品暢銷全國20多個省市。
2012年,崇仁縣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9.6550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4.5%。
2013年,崇仁縣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0.6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4.2%。全年糧食播種面積達到63.72萬畝,總產達30.77萬噸。麻雞、菸葉、蔬菜、樹莓、茶油等特色農業得到發展。全年出欄麻雞6100萬羽,實現產值10.6億元。菸葉種植面積達到5000畝,收購菸葉1.37萬擔。

第二產業

縣城廣場縣城廣場
縣內工業起步時間較早,特別是機電製造產業得到長足發展,通過多年的裂變和擴張,其核心產業變電設備製造行業具備了一定的集聚優勢,擁有生產變壓器、互感器、成套設備等規上企業59家,相關配套企業50多家,自主創新研發的各類產品達35大系列2000多種規格,已成為江西省變電設備生產企業最多、產品最全的“單打冠軍”,被授予“省變電設備產業基地”稱號。2014年變電設備產業獲批全省首批20個省級工業示範產業集群之一,於2015年2月成功創建全市首個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並成功承辦2016首屆中部地區變電設備高峰論壇,省級出口變電設備質量安全示範區成功創建,省級中低壓輸變電設備質量監督檢驗檢測中心獲批籌建。
2012年,崇仁縣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7.8096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7.30%。
2013年,崇仁縣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1.4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2.3%。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家達66家,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43.9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9.55%,實現工業增加值25.2億元,實現稅收4.2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42.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30.4%。產業結構更加集中。全縣變電設備及其上下游配套企業新增10家達6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8家,變電設備產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63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9.5%,占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43.8%,實現利稅3.2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1%。“明正”商標獲批中國馳名商標,省級技術中心發展到4個,8個新產品榮獲省優秀新產品稱號。

第三產業

2012年,崇仁縣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8.3925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8.60%。
2013年,崇仁縣財政總收入8.95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4.2%,其中公共財政收入7.19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3.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3.7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0.2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1.2%;外貿出口總額達到1.6億美元。

基礎設施

崇仁縣崇仁縣
截至2008年4月,崇仁交通以公路交通為主體,客貨運輸主要靠公路。全縣有公路1323.79公里,公路密度為百平方公里1.31公里。其中省道124公里,已經全面裝鋪路面,裝鋪率100%;縣鄉公路607.89公里,裝鋪路面145公里,裝鋪率23.8%;鄉村公路591.9公里,裝鋪路面156公里;裝鋪率26.3%。
縣城距省會南昌135公里,距撫州40公里,縣內主要通道撫八公路連線京福高速和贛粵高速。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相山雲海相山雲海
2011年,崇仁縣教育系統共有學校170所,其中完全中學2所,初級中學16所,職業中學、教師進修學校、實驗國小、公辦幼稚園、特教學校各1所,鄉鎮國小147所;2011年,中國小在校學生共66572人(其中高中生4958人,國中生20437人,國小生41177人);中國小在編在崗教師2901人,專職教師2821人(其中高中311人,國中866人,國小1644人);校舍總面積33.8萬㎡。
截至2012年4月,有學校170所,其中完全中學2所,初級中學16所,職業中學、教師進修學校、實驗國小、公辦幼稚園、特教學校各1所,鄉鎮國小147所。
到2020年,力爭實現全縣優質教育資源全覆蓋。加快城區優質資源擴容步伐。如期完成寶水新區一中新校區、寶水新區國小、道南國小建設;擴建江重實驗國小、中山實驗國小;選址新建巴山二小、巴山三小;將原縣二中與巴山四小校園整合,創辦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整合縣三中進行擴建改造,建成一所國小;在原縣造紙廠位置新建黃洲國小。提升農村學校品質。提質改造50個教學點、117所國小和16所國中。實現農村辦學條件和教育信息的標準化。通過項目投資、資源配置低位化策略,均衡配置教師、設備、圖書、校舍等資源,資源向偏遠農村、薄弱學校傾斜。

醫療衛生

2008年,崇仁縣有醫療機構158個,其中縣直公立醫療衛生單位5 個(縣醫院、縣中醫院、婦幼保健站、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縣農醫中心),鄉(鎮)衛生院15個(其中中心衛生院5個),村衛生室150個,其他醫療機構2個(縣康復醫院、仁安醫院),全縣衛生系統在冊人員690人(含離退休從),編制床位334張。

社會保障

崇仁崇仁
2012年,崇仁縣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參保人數、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繳費人數分別達到3.4萬人、13.4萬人、6.8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8.3%。
2013年,崇仁縣18個鄉(鎮)衛生院(含分院)、150個村衛生所實現了藥品“零”差價銷售。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935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550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以內。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3.6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達14.9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繳費人數達4.1萬人。城鎮低保標準、農村低保標準、城鎮“三無”特困民眾月平均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400元、200元和500元。新開工保障性住房600套,發放租賃補貼1370戶,實施棚戶區和危舊房改造648戶。

民俗文化

崇仁縣崇仁縣
崇仁的“跳八仙”是由寶唐水(崇仁河支流之一)河畔的前河、里河、詹家三村(屬巴山鎮)中楊、詹兩姓祖傳的“跳儺”,屬儺舞,被譽為“中國舞蹈的活化石”。八仙過海的故事家喻戶曉。自唐以來,八仙有多種組合,到明代小說《東遊記》問世,八仙基本定型為:鐵拐李、漢鍾離、呂洞賓、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但崇仁的儺舞“跳八仙”卻與眾不同,它的八仙中沒有漢鍾離,而以劉海代之。
據有關史料記載:崇仁採茶戲,系由本縣民間歌舞發展起來的。崇仁歷來的新春燈節與秋冬迎神聚會之風甚盛。明末,本縣的新春燈彩活動,常有彩茶燈演唱傳相伴隨。茶燈女手提花籃燈,唱《十二月花》或《十二月採茶》等小曲。出燈單位,每一團燈都有龍燈、獅子、花鼓燈,龍燈、獅子燈舞過後,接上就是花鼓燈的演唱節目。其演唱者,常為一旦一生,旦穿民女服裝,生穿長衫,戴禮帽唱民間小調。民國初期,有航埠洋陂張家村張保仔,在其繼父王撮子的影響下,以本縣的茶燈戲(即以演唱民間小調為主的燈戲)為基礎,逐步發展成“三角班”。
崇仁民間傳統文化活動盛行,僅燈彩就有幾十種,如龍燈、荷燈、船燈、花燈、獅子燈、蚌殼燈、板凳燈、草龍燈、扭扭龍等。其中,扭扭龍比較奇特、少見。扭扭龍是崇仁相山鎮苔洲村所特有的一種民間燈彩,以舞動時龍體會顫動和扭動而得名。因由一人操作,故又名獨龍。扭扭龍的歷史只有一百多年,據傳大約是在清同治年間起源於進賢縣李渡鎮龍潭村,不久便銷聲匿跡。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已由該鎮遷居崇仁的老藝人盛天籌,在縣文化館幹部的配合下,根據傳說,挖掘和整理出這一鮮見的燈彩形式,使之重現人間。

旅遊景區

虎毛山之冬雪虎毛山之冬雪
崇仁縣主要景點源野山莊、湯溪溫泉、神龍湖景區、相山景區、羅山景區、虎毛山度假村、崇仁森林公園、露園農家樂生態園、山斜休閒生態園、順源生態旅遊休閒山莊、蘇區革命舊址東山嶺等旅遊景區。
相山是崇仁縣境內南部的一座大山,古稱“巴山”。位於今相山鎮西10公里處,面積35平方公里,主峰高達1219.2米,為縣內第一高峰,素有贛東名山之稱。
虎毛山度假村座落於崇仁縣南部,距縣城六公里的虎毛山水庫內,占地3000餘畝。於2005年底落成開業。有龍、虎封王的傳說;有大石樓的傳奇,撲朔迷離的棺材崖考古;有神奇靈氣的獅子修仙處、狀元路、狀元崖的來歷;有一線天的神話故事和駙馬墓遺址;有南宋一品宰相吳道南葬於此的種種傳說等。 湯溪溫泉位於崇仁縣城以西約17公里的馬鞍鎮湯溪村旁的山麓。溫泉水溫常年在47℃~48℃,屬重碳酸鈣鈉型水,礦化度0.63克~0.79克/升,含氟、氡、偏矽酸、游離二氧化碳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礦物成分,其中含氡量達157.1貝克勒爾/升,為江西省最高。

地方特產

崇仁麻雞崇仁麻雞
崇仁極具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崇仁麻雞,富含人體所必須的八種胺基酸,是中國十大名雞、江西四大名雞之一,榮獲中國名牌農產品、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等一系列稱號,並通過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誌品牌認定,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麻雞之鄉”。

著名人物

崇仁自古崇教尚學,文風昌盛,歷史上出了170多名進士,尤其是理學文化,在中國哲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元代著名理學家、教育家吳澄,折衷朱陸(朱熹與陸九淵)獨成一家,創立了“草廬學派”,在元代,為傳承漢文化、保護民族存續的根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明代理學大儒吳與弼創立了“崇仁學派”,被《明儒學案》列為第一學案,成為推動中國文化教育第二次下移的端緒,他倡導的“天人合一,萬物同體;知行合一,仁信禮義”的哲學思想,體現了中華“和”文化的深刻內涵,影響深遠,他還是中國歷史上提出“教育不能脫離生活”“勞動與讀書相結合”的第一人。他們與北宋地理學家、文學家樂史,元末明初理學家、文學家虞集均被載入《中國思想家評傳》。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芬兒、長江學者黃雲輝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崇仁籍能人志士,已經成為我國當前各領域的領軍人才、高端人才。

江西行政區劃

江西省,簡稱贛。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為省名,又因為江西省最大河流為贛江而得簡稱。

江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