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城市

豐城市

豐城市位於江西省中部,與南昌、樟樹、高安、臨川等接壤。轄26個鄉鎮、5個街道辦事處。總面積2845平方公里。公元210年置縣,為干將莫邪寶劍藏地,故別名“劍邑”。浙贛鐵路、京九鐵路、滬昆高速、贛粵高速、105國道、贛江黃金水道穿境而過。有國家大型統配煤礦豐城礦務局和江南大型的火力發電廠豐城發電廠。1988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豐城市為江西較具實力的縣市之一,豐城市是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在最新的2014全國百強縣排名榜中排名第83位,有中國長壽之鄉的美譽。

基本信息

城市概況

(圖)豐城現貌豐城現貌

豐城市2005年,豐城市實現GDP91.29億元,同比增長18.2%;一、二、三產業比為25.0:38.7:36.3,財政總收入7.98996億元,其中地方收入4.1756億元,分別增長31.6%和41.4%,同步實現了三年翻番目標,在全省縣市區中均名列第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0億元,同比增長25%;農民人均純收入3547元,增長10.1%。現為中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市、中國十大糧食生產先進(縣)市、中部百強(縣)市、全省十大經濟發展綜合先進(縣)市。

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公元210年置縣,為干將莫邪寶劍藏地,故別名“劍邑”。是東漢高士徐孺子、晉代天文學家雷煥、明代愛國將領鄧子龍及《辭海》主編夏征農、著名戲劇家熊佛西的故鄉。唐代文學家王勃曾在《滕王閣序》中以“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的名句,讚美豐城鍾靈毓秀。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是江西省南北交通要道,處江西“天”字形交通通道的中心點,離省會南昌60公里,距昌北機場70公里,浙贛鐵路、京九鐵路、贛粵高速公路、105國道和贛江水道穿境而過。境內實現了鄉鄉鎮鎮通水泥路(油)路,形成了半小時經濟圈。

資源富饒,特色明顯。地上盛產“黃金”(稻穀),地下儲藏“烏金”(煤、鎢、銅),素有煤海糧倉“金豐城”之美譽。其中,已探明的可採煤炭儲量4.9億噸。

農業堅實,產業繁榮。境內氣候宜人、雨量充沛,123萬畝耕地土沃肥豐,23萬畝可養水面星羅棋布,156萬畝山林坡地草長林茂,是國家商品糧基地、國家商品漁基地。培育形成了糧食、畜禽水產、油茶苗木三大主導產業。其中,糧食播面、總產居全省第一,養殖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62.9%。

工業發達,實力雄厚。2005年,豐城市完成工業總產值86.76億元,同比增長43.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54.4億元,增長31.1%。豐城工業城遠景規劃面積32平方公里,現已完成近期詳規9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4平方公里,園區落戶企業73家,其中投資億元以上的項目10餘個。確立能源、機電、輕化、電子、食品等五大優先發展的工業支柱產業。是江西的重點能源基地,省屬國有重點大型煤礦豐城礦務局年產原煤400萬噸,江南最大的火力發電廠——豐城發電廠一期裝機容量120萬千瓦,二期132萬千瓦已動工興建。

城市靚麗,品位提升。按照現代化中等城市的總體目標,拉開了“一江兩岸、一城三區”的城市框架,老城區作為商貿中心、新城區作為政治文化中心、工業園區作為產業聚集區的功能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建成區面積達21平方公里,城市化率達32.2%;城市空氣清新,城區綠化面積228.6公頃,人均公共綠化面積3.11平方米。

願景宏偉,前程遠大。站在新起點,面對新形勢,豐城市委、市政府描繪了新一輪發展的宏偉藍圖:圍繞“一個目標”(努力打造全省最好縣市,全力建設現代化中等城市,奮力衝刺中國百強縣市),實施“三步走”(第一步是歷史性跨越階段——到2006年底,豐城市GDP突破100億元,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財政總收入確保超9億元,力爭完成10億元,實現豐城經濟發展歷史性的跨越;第二步是打造全省最好縣市階段——到2010年,豐城市GDP、人均GDP、財政收入在2005年的基礎上翻一番,並力爭在2006年的基礎上翻一番。經濟總量、城市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在全省站前列;第三步是躋身中國百強縣市階段——到2015年,經濟總量及財政收入等指標爭取擠進中國百強縣市行列)戰略,加速“五化”(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農村現代化、經濟國際化和市場化)進程,建設“五個豐城”(建設創新創業豐城、綠色生態豐城、誠實誠信豐城、開明開放豐城、和諧平安豐城)。

歷史沿革

(圖)文化大會堂文化大會堂

豐城建縣之始,東漢建安十五年(210年),劃南昌縣南境置富城縣。太康六年(280年),改稱豐城縣,傳說晉永平年間,豐城縣治(今榮塘墟)曾有“紫氣沖斗牛星”,縣令雷煥挖獄基得春秋干將、莫邪雌雄寶劍。因此,豐城別名“劍邑”。唐永衙二年,遷縣治於贛江東岸(現市城區)。名稱時有更改,依次為富城、豐城、廣豐、豐城、吳皋、富州、豐城,以“豐城”命名時間最長。1949年5月,豐城縣解放,先歸屬南昌專署,1958年南昌專署遷設於宜春,1959年更名為宜春專署,豐城歸其管轄。2000年8月宜春地區撤銷,設立地級宜春市,代管豐城。1950年後,豐城行政區域略有變動,先後有市又街、槎市街、松湖鎮、三江口、魏坊圩、富崗圩等劃出,有箭港、鎮坊、中肖、鈔塘等村劃入。1988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豐城市現轄21個建制鎮,8個鄉,3個街道,526個村(居)委會。

歷史大事

(圖)豐城遺蹟豐城遺蹟

太平天國起義軍攻占豐城:清鹹豐三年(1853年)七月,太平天國起義軍秉巨艦由南昌進行豐城。六年(1856年)太平軍翼王石達開率軍10萬餘由吉安趨臨江、撫州,攻占豐城縣城60天。

國民革命軍進占豐城:民國15年(1926年)10月6日,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和第一軍和第二師進占豐城。

長樂鄉蘇維埃政府成立: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月18日,豐城縣長樂鄉蘇維埃政府在石江上舍村成立,同時成立長樂鄉游擊隊。7月8日,中國工農紅軍第11團空襲豐城縣城,放出被國民黨反動派關押人員,宣傳紅軍政策,擴大紅軍影響。

豐城解放:1949年5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第二野戰軍四兵團第13軍和第38師、39師解放豐城,縣城3000多人夾道歡迎,5月31日豐城全境解放。

京久鐵路豐城段勘測:1993年4月,京九鐵路豐城段開始勘測設計,京九鐵路是國家重點項目,路經豐城市7個鄉鎮共38公里,沿途設張巷、豐城南兩車站。

豐城贛江公路大橋通車:1992年11月12日,豐城贛江公路大橋正式剪彩通車。大橋全長1207米,寬13米,是贛江上最長的大橋。

楊柳湖景區建設啟動:2002年元月作為“1268”工程之一楊柳湖景區建設啟動,第一期工程於2003年5月1日竣工開園,楊柳湖景區的建成,為豐城人民提供一個休閒娛樂的好場所。

豐城別名“劍邑”:西晉永平元年(291年),傳說縣會雷煥,掘獄基,得一石匣,內盛“龍泉、大阿”(一說“干將、莫邪”)雌雄寶劍,故豐城別名“劍邑”。

行政區劃

(圖)曲江曲江

1949年5月,豐城縣解放,先歸屬南昌專署管轄,1958年南昌專署遷設於宜春,1959年更名為宜春專署,豐城歸其管轄。1988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2000年8月宜春地區撤銷,設立地級宜春市,代管豐城。

1950年後,豐城行政區域略有變動,先後有市汊街、槎市街、松湖鎮、三江口、魏坊圩、富崗圩等劃出,有箭港、鎮坊、中肖、鈔塘等村劃入。
豐城市現轄19個建制鎮,7個鄉,5個街道,526個村(居)委會。
城區片:劍光、劍南、河洲(街道)
河西片:曲江、尚莊(街道)、同田、泉港、董家、梅林、隍城、湖塘、上塘
白土片:白土、小港、筱塘、段潭、袁渡
拖船片:拖船、榮塘、孫渡(街道)、麗村、橋東
杜市片:杜市、秀市、淘沙鎮、張巷、石灘
山區片:洛市、鐵路、蕉坑、石江、荷湖

地理氣候

(圖)曲江霧景曲江霧景

豐城市位於北緯27度42分-28度26分,東經115度25分-116度26分,居江西省中部,贛江中下游地區,鄱陽湖盆地南端,東臨進賢、臨川、南連崇仁、樂安、新乾,西接樟樹、高安,北毗新建、南昌。全境南北長70.5公里,東西寬74公里,市域面積2845平方公里。

豐城區位優勢十分明顯,水運、路運、鐵運、空運便捷,城區距省城南昌60公里,向塘機場30公里,昌北機場70公里,京九鐵路、浙贛鐵路、105國道、贛粵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贛江倚城東流,豐城贛江公路大橋、劍邑大橋、豐電專用鐵路橋飛架東西。

豐城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霜期較短,生長期長。全年平均氣溫為15.3-17.7攝氏度,日最高氣溫大於或等於35攝氏度的日數年平均為27.9天,日最低氣溫少於或等於0度的日數年平均為23.4天。全年日照時數1935.7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552.1毫米,4-6月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50%,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54天,年平均空氣相對濕度81%,無霜期274天。

自然資源

(圖)江南水鄉江南水鄉

豐城市擁有耕地面積152萬畝,牧草地1548畝,果園地5.6萬畝,林地164萬畝,水面49.8萬畝。地表盛產糧、棉、油等農作物28類300餘種,養殖豬、牛、雞、鴨等畜禽類近百種,魚、蛙、蚌、等水產類百餘種,林業有杉、樟、竹等喬木160餘種,豐城市糧食、肉類總產在中國縣(市)中居前50位內,水產品、蔬菜、水禽、油料、棉花總產在全省縣市居前列。

地下蘊藏煤、鎢、花崗岩、石灰石、陶土等礦產資源30餘種,尤以為最,煤炭可采量4.7億噸,已探明地下天然氣儲量達12-14億立方米,有待於開發利用。豐城被稱為“煤海糧倉金豐城”。

面積人口

市域國土總面積2845平方公里,整個地理輪廓為“四山一水四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1999年末,按人口普查數,豐城市總人口達119.47萬人。民族構成,漢族人口占99.83%以上,其他11個少數民族占0.17%左右;職業構成,農業人口96.53萬人,非農業人口22.94萬人;性別比例,男性占52.94%,女性占47.06%;人口密度415人/平方公里。

經濟發展

(圖)發展中豐城發展中豐城

改革開放以來,豐城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展現出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改革開放成效顯著,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豐城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緊緊圍繞“努力打造全省最好縣市,全力建設現代化中等城市,奮力衝刺中國百強縣市”目標,解放思想、搶抓機遇、銳意進取,豐城市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在更高平台上實現了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2005年,豐城市GDP達到91.29億元,財政收入達到7.98996億元,其中地方收入由2000年的1.2922億元增加到4.1756億元,年均增長18.5%,財政收入和地方收入同步實現三年翻番,在全省縣市區中名列第二。2004年,2005年連續被評為全省十大經濟發展綜合先進縣(市、區),在第五屆中國中部百強縣(市)排行中,綜合實力列第49位。

1、工業:豐城擁有一大批重點工業企業如國家大型統配煤礦──豐城礦務局,江西省重點工程、年產90萬噸優質煤的曲江礦井,江南最大的火力發電廠──120萬千瓦的豐城電廠為豐城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支撐;豐源工業園和河洲民營企業園的建設為工業的發展搭起了平台。工業化按照大園區、大工業、大發展的思路加速推進,工業園區從2001年起步,總體規劃面積32平方公里,近期規劃面積9平方公里,已開發面積4平方公里,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3.89億元,入園企業73家,形成了能源、冶金、建材、機電、塑業五大支柱產業。同時以恆天實業為龍頭的生物食品產業和以台灣飛宏電子集團為龍頭的電子產業也正在逐步形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銷售收入、稅收三大指標實現了“三年翻番”目標2005年豐城市完成工業總產值86.76億元,同比增長43.4%;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4.14億元,增長31.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7.03億元,增長29.1%;工業企業上交稅金4.43億元,增長27.4%,占財政總收入的55.4%。

2、農業:豐城市不斷最佳化經濟結構,不斷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成效,“三水”產業、花卉苗木產業、蔬菜產業、種草養畜產業和藥材產業等五大產業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豐城市還運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產業化經營,緊緊扭住引進培植農業龍頭企業、做響做大農產品品牌、加快建立農業基地三個關鍵,主攻糧食、“三水”等農業支柱產業,培植了華英禽業、聖迪樂村生態食品、天緣花木等一批知名農業龍頭企業和子龍牌凍米糖、老實人食品等省名牌產品,糧食生產穩步推進,2004年獲中國十大糧食生產先進縣(市)。服務業和民營經濟在“全民創業”的熱潮推動下快速發展。2005年豐城市新增個體工商戶1748戶達15127戶,增長13.1%;新增私營企業128戶達996戶,增長14.7%;民營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5.45億元,增長88.4%,實現稅金4.2億元,增長156.1%。三次產業結構日趨合理,由2000年的36.7:26.1:37.2調整為2005年的25.0:38.7:36.3,第二產業比重提高了12.6個百分點,組成了與工業化相適應的二三一序列,形成了工業主導型經濟格局,工業已成為拉動豐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的引擎和強動力。

3、基礎設施和新農村建設:豐城市的城市化進程加快,以新城區開發建設為重點,按照“一江兩岸、一城四區(老城區、新城區、豐源工業城區、),一市多鎮”的城市總體規劃,加快向中等城市邁進,新城區中心區一期2.7平方公里建設已初具規模,新城區7.7平方公里規劃面積大框架已拉開。豐城市基礎設施日益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以總投資達10億元的“六大工程”為載體的新農村建設有序推進,到2005年年底,豐城市高位啟動新農村建設試點村110個,農村公路硬化改造1004公里,實現了鄉鄉通水泥(油)路;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力度加大,一批中小型水庫得到了除險加固;農網改造全面完成,有線電視進入鄉村;城鄉一體化的敬老院建設全面鋪開,豐城市農村進入了歷史發展新階段。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先後投入資金超5億元全面改造老城區,建設了楊柳湖景區、金馬步行街、富佳購物廣場、洪客隆百貨豐城購物廣場等一批現代時尚的商貿休閒中心,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新城區建設從2001年市財政500萬元啟動資金起步,撬動建設資金規模達35億元,已完成投資15億元,7.7平方公里框架基本形成,一座現代、美觀、大氣的新城已具雛形。連線贛粵高速、橫穿工業園區的新梅一級公路建成通車,工業城建設進一步加快。城市建成區面積達21平方公里,比2000年增加10.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達到32.2%,比2000年提高8.3個百分點。

4、經濟體制改革:豐城市全面開展了國有企業、市鄉機構、農村稅費及其配套改革。豐城市10個系統180家國有集體企業已有177家改制到位,改制面達98.3%。農村稅費改革順利完成,比中國提前一年免除農業稅,獲省、市兩級表彰和國家稅改辦的充分肯定。開放型經濟取得重大成果。豐城市實際利用內資累計達79.28億元,年均遞增83.8%;實際利用外資累計達7459萬美元,出口創匯3330萬美元,年均分別遞增55.0%和29.3%。2005年實際引進內資33.13億元,同比增長64.6%;實際利用外資3055萬美元,出口創匯完成1228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8.2%和38.1%。

名勝古蹟

(圖)豐城洪州窯出土豐城洪州窯出土

豐城洪州窯:為國唐代六大名窯之一,創燒於東晉至南朝,盛於唐,衰於宋,連續達1500多年。洪州窯中心遺址位於豐城曲江鎮羅湖村一帶丘陵地區,總面積3萬餘平方米,地面堆積物達4-5米厚。現有發掘的龍窯遺址兩座,長35米,現在原址上建保護房一座。1992年至1996年進行的發掘,出土國家一、二、三級文物137件,參考標本2132件,品種繁多,造型美觀,反映了漢唐時代高超的制瓷技藝。

白馬寨古村:位於豐城市張巷鎮南部,豐撫公路中段。白馬寨現存古建築89棟,匾額126塊。白馬寨古建築門的形式豐富多彩,有一字門、八字門、拱券門、貼壁垂花門、牌樓式門、複合式門等,門上遍飾石雕、木雕;造型生動,工藝精湛,在江西首屈一指。古建築匾額書法的藝術水平也十分高超,有行、楷、隸、篆、魏、草及鐘鼎文等。內容取材多在《四書》、《五經》及歷史典故。白馬寨有集佛、道、俗神於一體的北屏禪林,有樹洞可容50餘位國小生的千年古樟,有預測人文興盛的香泉井和中國唯一的地師府,各家文物眾多,其中不乏珍品。

厚板塘古村:位於筱塘鄉北部,現有古民居建築30餘棟,主要為清代中晚期建築。厚板塘村古民建築整齊嚴整,從西至東分別排列著"侯祚東綿"門樓、大夫弟、進士第、文林第門和遜守公祠。該村古民居建築的特點是形制巨大,造型古樸。其中大夫第宅共有四進十二天井,占地面積近3000平方米。各宅之間形成整齊的巷道,古宅側牆開有側門,側門之間以過道廊頂相連,有的甚至是廊屋,形制十分奇特。各宅散落大型漢白玉圓鼓形石凳,石鼓上各刻尖耳銜環獸二隻,這種漢白玉石鼓為豐城僅見。因周圍環境十分地潮濕,整個村落地基高出地面1.5米左右,排水系統也很發達。村前有大片濕地,每年白鷺成群,十分壯觀。

羅山:羅山地處豐城南境洛市鎮境內,海拔962.5米,總面積約88平方公里,原名池山,山頂有一水池。晉道士羅文通數十年隱居此山,後稱羅山,此山風景名勝有名,有三疊泉、百丈瀑布,有香爐碗水如鏡,長年不涸,可供飲喝。還有九曲澗、仙人廚、雷公宴、九獅會、十三飛龍山、許遜師娘諶母殿等景點,遊人不斷。

玉華山:玉華山地處豐城南部山區的荷湖鄉境內,海拔1169.9米,為豐城市最高點,奇山環繞,峭立碧空,該山又名著棋峰,似二仙對奕,12個山峰圍在旁邊觀望,十分有趣。在山腳高峰上茶坑村後,有一顆兩三百年的杉柏樹,高三丈多,樹冠寬兩丈余,每年炎熱之時,天氣久晴,樹上便落下霧雨,人立樹下頓覺清涼,久立頭髮衣服沾雨輕濕,當地人稱它“落雨樹”。

孔子廟:座落在城東,是“中國三個半孔廟之一”,始建於宋朝嘉興年間,歷代均有修建、擴建,原建築規模壯麗,金碧輝煌,上蓋黃瓦,脊用連球,龍吻四角,周坦紅牆,現僅存大成殿,其餘俱廢。還有建於南宋紹興元年(1436年)的桂林書院;有漢代高士徐孺子家祠;有建於清雍正十年(1732年)的萬壽宮;有明代著名抗倭將領、民族英雄鄧子龍墓碑等多處久負盛名的文化古蹟。孔子廟、龍光書院、萬壽宮、鄧子龍墓、黃仕林將軍第、揭溪斯學士第、徐孺子家祠、李遂家祠、洪洲窯址、白馬寨明清古建築群、厚板塘古村落群等,已列為省、市文物保護單位。

劍匣亭:位於市區東隅。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始建,道光四年(1824年)重建,亭內有一石劍匣,相傳為晉朝縣令雷煥掘獄基所得,內盛“龍泉、太阿”雌雄兩寶劍,此乃盛劍之石匣。

名人

(圖)徐孺下陳蕃之榻徐孺下陳蕃之榻

徐 稚(97-168)徐稚,字孺子。豐城市白土鎮隱溪村人。東漢隱士。少學今文經學,兼通天文,歷算。家貧務農,自食其力。公府徵辟,皆不就。時稱“南州高士”。陳蕃為豫章太守,不接待賓客,特為他設一榻,去則懸之。後以“懸榻”比喻禮待賢士。王勃《滕王閣序》所云:“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即用此典故。徐稚卒葬南昌進賢門外。今南昌孺子路、孺子亭、孺子公園皆因紀念徐稚而名。豐城隱溪因徐稚隱居於此而得名。

揭傒斯(1274-1344)揭傒斯,字曼碩。豐城市杜市鎮大屋場人,元代著名文學家、史學家。與虞集、楊載、范木亨(樟樹市人)同為"元詩四大家"之一,又與虞集、柳貫、黃氵晉並稱"儒林四傑"。延祐元年(1314)由布衣授為翰林院國史編修。至元六年(1343)為奎章閣供奉學士,升侍講學士。乃修遼、金、宋三史,為總裁官。《遼史》成,得寒疾卒於史綰。封豫章郡公,諡文安。揭傒斯是元代一大才子,為文簡潔嚴整,為詩清婉麗密,善書法。朝廷典冊、元勛銘辭,多出其手。

鄧子龍(1531-1598)鄧子龍,字武橋,號大千,別號虎冠道人。豐城市杜市鎮鄧家村人。明代抗倭名將。嘉靖年間從伍。萬曆四年(1576),率兵鎮壓寧州大溈山農民起義,次年於寧州銅鼓石設銅鼓營,任銅鼓營守備。築垣壘城,是為今銅鼓縣城建城之始。萬曆十一年(1583),緬甸軍犯雲南,鄧子龍率部平定。升副總兵。後戍邊雲南。萬曆二十六年(1598),日本大侵朝鮮。鄧子龍奉命援朝,倭寇遁逃。在鷺梁海戰中,年近古稀的鄧子龍奮勇直前,不幸陣亡。朝鮮為之立廟,世代祭祀。鄧子龍遺體歸葬豐城。然遺體有其身無其首,其首級已被倭寇割去,於是用沉香木雕刻首級合殮。鄧子龍善詩著有《橫戈集》。今銅鼓城東的銅鼓石上留有鄧子龍題刻。

熊佛西(1900-1965年),在中國現代戲劇史上,南田北熊曾作為現代話劇藝術的代表人物,曾一度引領現代戲劇的新潮流。這位與田漢齊名為中國現代戲劇藝術作出突出貢獻,並兩度受到毛主席接見的現代戲劇家熊佛西就是江西豐城人。熊佛西原名福禧,譜名金潤,字化儂,筆名戲子,有時署名向君,張巷鄉瓘山村人。熊佛西兩歲那年,父親熊文卿丟下妻兒離家出走,母子3人在窮困和飽中度日。熊佛西從小餵豬、拾糞、打柴、幫著母親乾農活。9歲時,母親送他上私塾,以後又進“養正國小”讀書。苦澀的農家,孕育了他對母親的孝心。一年冬天,母親生病,“郎中”說需要吃些葷菜,可家中無錢買肉。少年的熊佛西,打破冰塊,撈了一些蚌蛤為母親補養身子。

江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