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主義

現代主義

十九世紀後期,第二次工業革命震碎了人類千百年來的文化傳統。現代工業的興起,令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遠冷漠,社會變成了人的一種異己力量,作為個體的人感到無比的孤獨。二十世紀初期的兩次世界大戰中,人類開始用人類發明的槍枝彈藥大規模屠殺自己的同類,西方的自由、博愛、人道理想的觀念被戰爭蹂躪得體無完膚,西方文明被拋進了一場深刻的危機之中,現代主義應運而生。

基本信息

歷史

現代主義現代主義

現代主義運動興起於19世紀末期,現代主義相信那些“傳統”形式的藝術、文學、社會組織和日常生活型態都已經過時,因此有必要將這些過時的東西掃除並且重新創造文化。現代主義鼓勵人們去重新檢視從商業活動到哲學等這些既存事物的每一個面向,找出在裡面有什麼東西是在“阻礙”進步,並且將那些東西替換成新的也因此更好的東西,來達到那些舊有東西原本希望達成的同樣目標。本質上,現代主義運動認為20世紀的嶄新現狀,都是具有永恆性及內在性的,因此大家必須調整他們的世界觀,接受這些新興而同時也是美好的事物。

現代主義先驅

19世紀前半的歐洲發生了一連串的戰爭革命,造成了一些思潮的形成,現在我們稱之為浪漫主義。浪漫主義重視個人主體經驗、崇尚“自然”的標準藝術主題、革命性與激進的表現方式、以及個人自由。不過到了19世紀中期,出現了一個這些思想的綜合體,相信是那些“真實的”東西支配了主體經驗。這種思想可以從俾斯麥的現實政治和哲學理念“實證主義”中,以及後來被稱為“維多利亞時期”中的文化準則里找到。

現代主義的開始

現代主義古斯塔夫斯
現代主義的開始:1890年—1910年

典型的現代主義建築:平屋頂,簡單粉刷的外牆,水平條窗,沒有多餘的裝飾起初的現代主義可以說是一種對於傳統的放棄和摒絕,轉而嘗試用一種基於現代的觀念和技術,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思考問題。因此,古斯塔夫斯自認為他是一個"現代的"作曲家福樓拜曾經說過著名的"擁有完全現代的品味是至關重要的。"印象主義者運動把摒除傳統看作是最重要的變革之一,現在看起來,這其實就是一種現代主義運動。在文學上來說,象徵主義者的變革極大地影響了現代主義的發展,最主要就是因為它對於感覺,感受的重視。在哲學方面,尼采和弗洛伊德等對於傳統的毀壞為這個變革的更進一步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從基本原理出發,放棄原有的定義和系統。這一波變革基本上來說停留在19世紀的標準規範裡面,參與者經常認為自己是改革家而非革命家

現代主義福樓拜

從十八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推進,有一股思想開始認為應該把之前的標準規範完全放到一邊去.變化應該更加徹底,而不僅僅是只是按照當代的技術去校訂和修改過去的知識.與藝術上的這種變革相對應的有物理學上關於相對論的發展;內燃和工業化的不斷結合;社會科學被套用在公共決策中.在二十世紀的前十五年中,一系列的作家,思想家藝術家擯棄了傳統的方法來進行文學繪畫音樂等的創作,同樣,相同的做法在其他的領域裡也是隨處可見.選擇這種做法的人認為,如果實際事物的本身就具有可疑性的話,那么用來限制人們處理這些事物的條條框框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所以在藝術上也一樣,必須要有本質上的激進的改變。

現代主義的目標

現代主義現代主義建築之巴議會大廈
很多現代主義者認為,透過拒絕傳統,他們可以從根本上發現新的方法去創造藝術.

其他現代主義者,特別是那些從事設計的人,具有更實用主義(pragmatic)的觀點。現代主義建築師和設計師相信新技術使得舊的建築風格已毫無用處。LeCorbusier認為建築的作用應該是“為居住而準備的機器”,就像汽車是旅行的機器。正如汽車取代了,現代主義設計師應該拒絕從古希臘中世紀繼承下來的舊風格、舊結構。從機器審美出發,現代主義設計師普遍拒絕在設計中採取裝飾性的圖形,轉而強調使用的材料和純粹的幾何形式。比如位於紐約,由LugwigMiesvanderrohe設計的SeagramBuilding(1956-1958)就成為了現代主義建築的原型。現代主義房屋、家具設計也普遍強調簡單、形式上的簡潔和open-plan的內部,同時減少混亂(absenceofclutter)。現代主義顛覆了十九世紀公共和私人之間的關係:十九世紀,由於多種原因,公共建築向水平方向伸展,而私人建築強調垂直性--以便在有限土地上容納更多的私人空間。然而在二十世紀,公共建築通常垂直延伸,而私人建築反而向水平方向延伸了。當代主流建築仍然保留著現代主義設計的許多方面,儘管以前的許多成規已經讓位於更加隨興的裝飾、復古(historicalquotation)和空間戲劇感(spatialdrama)。

這樣的實用主義在其他的藝術中並沒有這么重要。文學和視覺藝術中,有些現代主義者挑戰觀眾的期待,以使他們的藝術更加鮮明,或迫使觀眾、讀者努力質疑他們的預想。現代主義的這個方面通常是對於十九世紀發展於歐美的消費文化(consumerculture)的反應。製造商通過偏好和偏見進行銷售,而highmodernists拒絕這樣的消費主義態度,以此瓦解常規的思維。藝術評論家ClementGreenberg在他的文章“Avant-GardeandKitsch”中闡述了此理論。Greenberg將消費文化的產品稱為“劣俗品”(kitsch),因為他們的設計只是一位追求最大化的吸引力,因而放棄了需要技巧的特徵(difficultfeatures)。對於Greeberg而言,現代主義是針對現代消費文化的商業流行音樂,好萊塢廣告的反作用力。Greenberg將其與革命性的對資本主義的反對聯繫了起來。

一些現代主義者確實將自己視為某種革命文化—結合了政治革命—的一部分。其他人不僅拒絕常規政治和藝術,更認為意識上的革命比政治結構上的更重要。許多現代主義者視自己為非政治的。事實上,也有觀點認為文學和藝術中的現代主義起到了排斥大眾的精英文化的作用。

加泰隆尼亞的現代主義

現代主義安東尼·高第的建築
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地區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Modernismocatalán/CatalanModernisme)起源於新藝術運動,但獨具特色,和當時在英國被稱為“Modernstyle”或“Liberty”,在德國被稱為“Jugendstyl”,在奧地利被稱為“Sezessionstyl”,在義大利被稱為“Floreale”或“Liberty”,在法國被稱為”ModernStyle"或“ArtNouveau”的不太一樣,不能混為一談。

加泰隆尼亞自1714年於西班牙王位爭奪戰大敗後,自十五世紀以來享有的自治權被廢除,加泰隆尼亞語(加泰蘭語Catalán)被禁止,大受屈辱,因為傳統藝術文化不準發展,只能發展工業,因而成為西班牙第一個工業化的地區,巴塞隆納成為西班牙第一個工業化的城市。到了十九世紀,在加泰隆尼亞地區,以巴塞隆納為中心,發展出新的資產階級,因工業而致富,因致富而資助加泰隆尼亞的藝術文化發展,而引發加泰隆尼亞的‘文藝復興(Renaixença)’。在加泰隆尼亞文藝復興時期,當地人積極吸收來自歐洲的藝術潮流,以強調加泰隆尼亞地區與西班牙的差別,加強它的民族主義,因此,現代主義在這一地區有著意想不到的擴展,又因融入了當地的傳統藝術民族主義象徵,而獨具風格。

在建築師方面,加泰羅尼亞建築師們例如安東尼·高第Gaudí,多明尼克DomènechiMontaner,和普意居PuigiCadafalch等帶頭領導這個藝術潮流在當地的發展。多明尼

現代主義高第的建築
克DomènechiMontaner更扮演了很重要的‘為加泰羅尼亞區現代主義建築定義’的角色,他在‘文藝復興LaRenaixença’雜誌上發表、題為‘尋找民族建築Enbuscad'unaarquitecturanacional’的文章,提出一個‘表現加泰羅尼亞民族主義的現代建築’方式。

現代主義派的人認為,‘想像和創造力是藝術創作者的象徵’,和折衷主義派認為的‘藝術是現實的客觀表示方式’理念不同,實際上,加泰隆尼亞的現代主義代表‘新形式的創作自由,創作出以前不為接受的樣式形式,把藝術從它的學術局限拉出來。’

加泰隆尼亞的現代主義不只是表現在建築的裝飾上,而且因它的歷史背景,要強調加泰羅尼亞地區的民族主義,所以對維護和更新傳統的建築和裝飾技術也很有重視。因此,使用傳統的紅磚、馬賽克和彩色玻璃為建材,以泰羅尼亞中世紀輝煌時期的建築風格如哥德式新哥德式建築為靈感,也因此開發出新的建築或建材技術,例如:使用新的建材如鋼鐵及新的制陶技術,設計出新的建築技巧如米拉之家的閣樓和陽台,加泰隆尼亞音樂廳等。

不論如何,加泰隆尼亞的現代主義是一個重視建築物的門面和內部裝飾的一個風格,所以裝飾藝術因加泰隆尼亞的現代主義而發展,又因對空虛的恐懼(Horrorvacui)把所有的表面都裝飾起來。但加泰隆尼亞的現代主義反對19世紀的工業建築裝飾,發展出‘師法自然’的、以大自然為建築物形狀樣式、裝飾靈感的風格,建築師和他們的雕刻師在建築物的外部以蝴蝶動物葉子植物為裝飾元素,連窗戶和陽台的鑄鐵欄桿或鑄鐵裝飾都有大自然的動植物樣式。

當時最有名的三個建築師是多明尼克DomènechiMontaner,高第Gaudí,和普意居PuigiCadafalch,其中又以高第最特別。高第的作品風格是合乎加泰隆尼亞的現代主義風格,而且超越了現代主義的風格,以‘師法自然’為例,其他的建築師以動植物來作建築物的形狀樣式、或為建築物的門面和內部裝飾,但高第除了以動植物來作建築物的形狀樣式、或為建築物的門面和內部裝飾,還以動植物的形狀來作它的建築結構的設計。

現代主義建築

現代主義現代主義
現代主義建築是指二十世紀中葉,在西方建築界居主導地位的一種建築思想。這種建築的代表人物主張:建築師要擺脫傳統建築形式的束縛,大膽創造適應於工業化社會的條件、要求的嶄新建築。因此具有鮮明的理性主義和激進主義的色彩,又稱為現代派建築。

現代主義建築思潮產生於十九世紀後期,成熟於二十世紀20年代,在50~60年代風行全世界。從60年代起有人認為現代主義建築已經過時,有人認為現代主義建築基本原則仍然正確,但需修正補充。70年代以來,有的文獻在提到現代主義建築時,還冠以“20年代”或“正統”字樣。

1919年,德國建築師格羅皮烏斯擔任包浩斯校長。在他的主持下,包浩斯在20年代,成為歐洲最激進的藝術和建築中心之一,推動了建築革新運動。德國建築師密斯·范德羅也在20年代初發表了一系列文章,闡述新觀點,用示意圖展示未來建築的風貌。

現代主義現代主義建築

20年代中期,格羅皮烏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羅等人設計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風格的建築。其中影響較大的有格羅皮烏斯的包浩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薩伏伊別墅巴黎瑞士學生宿舍和他的日內瓦國際聯盟大廈設計方案、密斯·范德羅的巴塞隆納博覽會德國館等。在這三位建築師的影響下,在20年代後期,歐洲—些年輕的建築師,如芬蘭建築師阿爾托也設計出一些優秀的新型建築。

與學院派建築師不同,格羅皮烏斯等人對大量建造的普通居民需要的住房相當關心,有的人還對此作了科學研究。

1927年,在密斯·范德羅主持下,在德國斯圖加特市舉辦了住宅展覽會,對於住宅建築研究工作和新建築風格的形成都產生很大影響。1928年,來自12個國家的42名革新派建築師代表在瑞士集會,成立國際現代建築協會,“現代主義建築”一名也四處傳播。

格羅皮烏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羅等人的言論和實際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們提倡的“現代主義建築”是要強調建築要隨時代而發展,現代建築應同工業化社會相適應;強調建築師要研究和解決建築的實用功能和經濟問題;主張積極採用新材料、新結構,在建築設計中發揮新材料、新結構的特性;主張堅決擺脫過時的建築樣式的束縛,放手創造新的建築風格;主張發展新的建築美學,創造建築新風格。

現代主義建築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築美學原則。其中包括表現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統一;建築形體和內部功能的配合;建築形象的邏輯性;靈活均衡的非對稱構圖;簡潔的處理手法和純淨的體型;在建築藝術中吸取視覺藝術的新成果。

對這些建築觀點,有人稱為“功能主義”,有人稱為“理性主義”,不過更多的人則稱為“現代主義”。

在20世紀20~30年代,持有現代主義建築思想的建築師設計出來的建築作品,有一些相近的形式特徵,如平屋頂,不對稱的布局,光潔的白牆面,簡

現代主義聯合國總部大樓
單的檐部處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裝飾線腳等等。這樣的建築形象一時間在許多國家出現,於是有人給它起了一個名稱叫“國際式”建築,當然,這樣的稱呼是就其某些表面形式而言的。

現代主義建築思想在20世紀30年代從西歐向世界其他地區迅速傳播。由於德國法西斯政權敵視新的建築觀點,格羅皮烏斯和密斯·范德羅先後被迫遷居美國包浩斯學校被查封。但包浩斯的教學內容和設計思想卻對世界各國的建築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現代主義建築思想先是在實用為主的建築類型如工廠廠房、中國小校校舍、醫院建築、圖書館建築以及大量建造的住宅建築中得到推行;到了50年代,在紀念性和國家性的建築中也得到實現,如聯合國總部大廈和巴西議會大廈。現代主義思潮到了二十世紀中葉,在世界建築潮流中占據主導地位。

現代主義文學

現代文學是在中國社會內部發生歷史性變化的條件下﹐廣泛接受外國文學影響而形成的新的文學。它不僅用現代語言表現現代科學民主思想﹐而且在藝術形式與表現手法上都對傳統文學進行了革新﹐建立了話劇﹑新詩﹑現代小說﹑雜文散文詩﹑報告文學等新的文學體裁﹐在敘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寫手段及結構組成上﹐都有新的創造﹐具有現代化的特點﹐從而與世界文學潮流相一致﹐成為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文學。

超現實主義

現代主義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是在法國開始的文學藝術流派,源於達達主義,並且對於視覺藝術的影響力深遠。於1920年至1930年間盛行於歐洲文學及藝術界中。探究此派別的理論根據是受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響,致力於發現人類的潛意識心理。因此主張放棄邏輯、有序的經驗記憶為基礎的現實形象,而呈現人的深層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嘗試將現實觀念與本能潛意識的經驗相融合。超現實主義給傳統對藝術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響。也常被稱為超現實主義運動。或簡稱為超現實。

存在主義

現代主義薩特
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又稱生存主義,是一個哲學非理性主義思潮,以強調個人、獨立自主和主觀經驗。最先提出的是尼采、索倫·克爾凱郭爾、叔本華、雅斯貝爾斯和馬丁·海德格爾可被看作其先驅。尤其在20世紀中它流傳非常廣泛。法國哲學家薩特和作家阿爾伯特·加繆是其代表人物。

其最著名和最明確的倡議是薩特的格言:“存在先於本質”(l'existenceprécèdel'essence)、“任何事都是可能的”。他的意思是說,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沒有天經地義的道德或體外的靈魂。道德和靈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創造出來的。人沒有義務遵守某個道德標準或宗教信仰,人有選擇的自由。要評價一個人,要評價他的所作所為,而不是評價他是個什麼人物,因為一個人是由他的行動來定義的。存在主義否認神或其它任何預先定義的規則的存在。薩特反對任何人生中“阻力”的因素,因為它們縮小人的自由選擇的餘地。假如沒有這些阻力的話,那么一個人的唯一的要解決的問題是他選擇哪一條路走。

象徵主義

現代主義象徵主義油畫
象徵主義名詞源於希臘文Symbolon,它在希臘文中的原意是指“一塊木板(或一種陶器)分成兩半,主客雙方各執其一,再次見面時拼成一塊,以示友愛”的信物。幾經演變,其義變成了“用一種形式作為一種概念的習饋代表”,即引中為任何觀念或事物的代表,凡能表達某種觀念及事物的符號或物品就叫做“象徵”。它與通常人們用的比喻不同,它涉及事物的實質,含義遠較比喻深廣。是19世紀末在法國西方幾個國家出現的一種藝術思潮。是當時歐洲一部分知識分子對社會生活和官方沙龍文化不滿的反映。他們不敢正視現實,不願直接表述自己的意思,往往採用象徵和寓意的手法,在幻想中虛構另外的世界,抒發自己的願望,這樣便產生了近代象徵性的藝術。1886年詩人讓·莫雷亞斯發表《象徵主義宣言》首先提出這個名稱。

象徵派在藝術上受英國拉斐爾前派和象徵派詩人馬拉美、波特萊爾,音樂家華格納及尼采主觀唯心主義思想的影響。象徵派主張強調主觀、個性,以心靈的想像創造某種帶有暗示和象徵性的神奇畫面,他們不再把一時所見真實的表現出來,而通過特定形象的綜合來表達自己的觀念和內在的精神世界。在形式上則追求華麗堆砌和裝飾的效果。

象徵主義是19世紀末產生於法國文學藝術運動,在巴黎的知識界影響很大,並對20世紀美學的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該運動主要在法國,歐洲的其他文化中心也有一些追隨者,如德國比利時等。

表現主義

現代主義表現主義
20世紀初至30年代盛行於歐美一些國家的文學藝術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德國和奧地利流行最廣。它首先出現於美術界,後來在音樂、文學、戲劇以及電影等領域得到重大發展。表現主義一詞最初是1901年在法國黎舉辦的馬蒂斯畫展茹利安·奧古斯特·埃爾維一組油畫的總題名。1911年希勒爾《暴風》雜誌上刊登文章,首次用“表現主義”一詞來稱呼柏林的先鋒派作家。1914年後,表現主義一詞逐漸為人們所普遍承認和採用。在德國1905年組織的橋社、1909年成立的青騎士社等表現主義社團崛起。它們的美學目標和藝術追求與法國的野獸主義相似,只是帶有濃厚的北歐色彩與德意志民族傳統的特色。表現主義受工業科技的影響,表現物體靜態的美。

表現主義從來不是一個完全統一協調的運動,其成員的政治信仰和哲學觀點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但他們大都受康德哲學、柏格森的直覺主義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影響,強調反傳統,不滿於社會現狀,要求改革,要求“革命”。在創作上,他們不滿足於對客觀事物的摹寫,要求進而表現事物的內在實質;要求突破對人的行為和人所處的環境的描繪而揭示人的靈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對暫時現象和偶然現象的記敘而展示其永恆的品質。它在詩歌、小說和戲劇領域都產生了一批有影響的作家和作品。其詩歌的主題多為厭惡都市的喧囂,或暴露大城市的混亂、墮落和罪惡,充滿了隱逸的傷感情緒或是對“普遍的人性”的宣揚。它的特點是不重視細節的描寫,只追求強有力地表現主觀精神和內心激情。代表人物有奧地利的特拉克爾和德國的海姆、貝恩等。其小說的人物和故事都是現實生活的異乎尋常的變形或扭曲,用以揭示工業社會的異化現象和人失去自我的嚴重的精神危機。代表人物有奧地利的卡夫卡等。其戲劇內容荒誕離奇,結構散亂,場次之間缺少邏輯聯繫,情節變化突兀,生與死、夢幻與現實之間沒有明確的界線。多用簡短、快速、高聲調、強節奏的冗長的內心獨白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時也大量運用燈光、音樂、假面等來補充語言的效果。代表人物有瑞典的斯特林堡、德國的托勒爾、美國的奧尼爾、捷克的恰佩克、英國的杜肯、衣修午德以及愛爾蘭的奧凱西等。

現代主義斯特林堡

外部連結

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 (Modernismo catalán / Catalan Modernisme) - 由巴塞隆納的中文官方導遊王儷瑾 (維基百科帳戶 Nevah) 發表的文章
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s - Modernist collection - A gallery of exhibits from modernist movements in the visual arts. Features a timeline, quotes, and links to publications for suggested reading.
An essay on Modernism by Christopher L. C. E. Witcombe, Professor of Art History at Sweet Briar College, Virginia.
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ism in Literature with a focus on poetry.
Literary definition of Modernism from the Guide to Literary Terms by Jack Lynch, Professor of English at Rutgers University.
Definition of Modernism from 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
The Culture of Modernism by Göran Sonesson, Professor of Semiotics at Lund University, Sweden.

現代主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