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時期

維多利亞時期政治

從時間上講,維多利亞文學時期恰好與維多利亞女王1836年至1901年執政期相吻合,這一時段是英國歷史上最光維多利亞時期輝燦爛的時段
維多利亞執行初期,英國面臨著飛速的經濟發展及嚴重的社會問題。1832年改革法案通過後,國家政權從腐朽沒落的貴族手中移向新興的中產階級工業資本家,不久,大工業革命高潮迭起,各種科技發明與技術創新為國家經濟帶來新生力量,如火車、蒸汽船、紡織機器、印刷機器等。英國一度成為"世界工廠",通過向海外發展市場與剝削殖民地的各種資源積累了大量財富。19世紀中期英國成為全世界的經濟第一強國。但在這繁榮與財富下掩蓋的是工人階級的貧困與不幸,為了謀生連婦女和兒童都要受僱到艱險骯髒的工廠礦山去賣苦力。日趨尖銳的階級矛盾終於引發了1836至1848年著名的英國憲章運動。工人階級團結一致推出《人民憲章》,要求政府保障人權,改善生活與工作環境。運動席捲了幾乎所有城市。這次運動儘管在1848年衰落下去,但卻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時也標誌著工人階級的覺醒。
接下來的20年,英國相對繁榮穩定。中產階級的生活顯示出有前途、受尊敬、很富有的特點。人民整體也追求一種熱情、自尊、謙遜、愛國的民族精神,而維多利亞女王也正是這些品格的榜樣。這時道德與常理這些被浪漫主義時代遺棄多年的主題,又回到了文學主流中來。
但19世紀最後三十年中,大英帝國與維多利亞價值觀都逐漸走向衰落。在海外英國雖然還是最大的殖民者,有著不可敵勝的經濟、軍事實力,但它的領袖地位已經開始面臨正在崛起的德國的挑戰,與美國的競爭也傷害了英國的經貿壟斷地位。國內的愛爾蘭民族問題懸而未決,日益壯大的無產階級打破了輝格黨與托利黨之間的政治制衡。維多利亞價值觀在世紀末失去了光彩,原先謙和、體面的生活方式也被放縱與揮霍所取代。這種世紀末傷感在唯美主義者奧斯卡·王爾德(1854-1900)與沃爾特·培特(1839-1894)的作品中有很好的體現。這些唯美主義文學家都極力推崇"為了藝術而藝術"的觀點。

意識形態

在意識形態方面,維多利亞時代經歷了巨大的變革。科學技術的大發展與各個領域的新發現打破維多利亞時期了人們過去堅定的宗教信仰,宗教大廈開始坍塌。達爾文的《物種起源》(1859〉與《人類的進化》(1871)都是動搖了傳統信仰的理論基。詩人丁尼生在長詩《悼念》中就明確表述了自己對宗教與上帝的懷疑。另一方面,實用主義大行其道,任何事物都要經過實用的檢驗方可定其價值,由於物質進一步戰勝精神。《聖經》與《福音書》等宗教經典都被認為是過時的迷信,或乾脆也要接受實用主義的檢驗。這些觀念都使得資本家進一步殘酷剝削勞動人民,不再有精神道德上的顧慮。狄更斯、卡利爾、拉斯金及許許多多有社會責任感的作家們都極力批駁實用拜金主義,尤其是它對文化道德的貶低及對人類情感的漠然。

維多利亞文學

維多利亞文學作為一個時代的產物,自然帶有宏大與多樣性的特點。它是多側面而且複雜的從各個角度

維多利亞時期維多利亞時期
,包括浪漫的與現實的反映了人民生活中的各種巨大變化,這個時代也誕生了一大批頂天立地的文學巨人。
這個時期,小說廣泛流行,繁榮發展。著名小說家有批判現實主義的狄更斯薩克雷、勃朗蒂姐妹、哥斯凱爾夫人(1810-1865〉與特羅洛普(1815-1882)等人。這些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一方面重新倡導18世紀的現實主義,一方面又肩負起批判社會,保衛人民利益的責任。儘管他們的創作角度與風格各不相同,但共同特點是關心廣大百姓的生活與命運,他們為不人道的社會機構、墮落的社會道德、拜金主義的盛行及大面積的貧困與不公深感憤慨。他們作品中對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和對社會制度的無情批判喚醒了公眾對社會問題與社會發展的意識。在19世紀末還出現了一位勇敢的女性小說家喬治·埃略特與一個不僅揭露批判社會醜惡現象,還大膽向維多利亞傳統道德觀發起攻擊的文學家哈代。
維多利亞時代還產生了許多偉大的散文家,如托馬斯·卡利爾(1795-1881)、托馬斯·B ·麥考和j(1800-1859)、馬修·阿諾得(1822-lg88)、約翰·亨利·紐曼〈1801一」1890)、約翰·斯圖亞特·米爾(1806一1873)、約翰·拉斯金〈1819一1900)以及托馬斯·亨利·哈克斯雷(1825-1895)等。其中許多人與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一道揭露抨擊社會陰暗面,並在意識形態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他們創作了大量重要的歷史事件評述、宗教論文、散文及各種主題的演講稿,同時他們將英國的散文與文學評論發展到一個新高點。當時最有名的散文作品有卡利爾的《法國革命》(1837)與《憲章主義》(1840),麥考利的《英國歷史》(1849-1861)拉斯金的五卷《現代畫家》(1843一1860)及哈克斯雷的部分演講稿。
維多利亞時期的詩歌具有風格標新、表達立異的特點,嘗試這種改革的詩人有羅伯特·布朗寧,他創造了一種詩體小說,即把小說中對人物的塑造方式引用到詩歌中。這使得詩體小說重點,從單純對故事的敘述向人物內心世界的探究轉變,使得維多利亞時期的詩歌帶有心理分析的因素。其餘詩人,如丁尼生、馬修·阿諾得、愛德華·菲茲傑拉德(1809-1883)、但丁·G ·羅塞提(1828-1882)及他的天才妹妹克利斯蒂娜(1830-1894)、傑拉德·M ·霍普金斯(1844-1889)和阿爾傑農·查爾斯·斯溫伯思(1837-1909)都在詩歌改革方面大有嘗試,為二十世紀的現代詩歌開闢了道路。
維多利亞時期文學,真實地反映了時代的現實與精神。其中體現出的高度的活力,腳踏實地的精神,善意的幽默與無羈無絆的豐富聯想都是空前的。在所有文學領域,這一時期的作品都為新世紀的到來做好了準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