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間帶

潮間帶

潮間帶是在潮汐大潮期的絕對高潮和絕對低潮間露出的的海岸。海水漲潮到最高位(高潮線)和退潮時退至最低位(低潮線)之間,會曝露在空氣中的海岸部分。漲潮時,潮間帶被水淹沒;退潮時,潮間帶露出水面。潮間帶就是介於高潮線和低潮線之間的區域。潮間帶的幅度、隨潮差的大小、地區及坡度而異,潮間帶可以緩衝海浪直接衝擊陸地的力量,如果潮間帶太窄太小,大浪將對陸地造成大破壞。潮間帶也是我們親近海洋時,最先接觸的地方。海邊豐富的生物,也是自然教育最佳教室。但是,它也是最容易受到人類破壞的地方,海邊廢土及垃圾的傾倒,污水、廢水污染,都讓潮間帶生物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

概述

潮間帶潮間帶

所謂潮間帶,即是指大潮期的最高潮位和大潮期的最低潮位間的海岸,也就是海水漲至最高時所淹沒的地方開始至潮水退到最低時露出水面的範圍。潮間帶以上,海浪的水滴可以達到的海岸,稱為潮上帶。潮間帶以下,向海延伸至約三十公尺深的地帶,稱為亞潮帶

退潮後,在低潮線以上積水的小水池稱為「潮池」。潮池的生物必須具有忍受每日溫差和含氧量劇烈變化的能力,此處棲地環境時而乾燥時而潮濕、溫度時高時低、鹽度也是時時變化,可以說微環境的變化非常大。在台灣,人們利用潮間帶特有的生態環境,因而呈現鹽田、漁塭、蚵架、竹筏等樣貌,形成台灣西部海岸常見的人文景觀。在漢寶地區,潮間帶則有許多蚵架與抓鰻苗的竹架與漁網。

分區

根據潮汐活動的規律,潮間帶分為下列三個區:

1、高潮區(上區):它位於潮間帶的最上部,上界為大潮高潮線,下界是小潮高潮線。它被海水淹沒的時間很短,只有在大潮時才被海水淹沒。

2、中潮區(中區):它占潮間帶的大部分,上界為小潮高潮線,下界是小潮低潮線,是典型的潮間帶地區。

3、低潮區(下區):上界為小潮低潮線,下界是大潮低潮線。大部分時間浸在水裡,只有在大潮落潮的短時間內露出水面。

管理和保護

潮間帶緊靠陸地,水深較淺,直接受大陸河流、氣候和季節的影響,其海水的溫度、鹽度、水色和透明度直接受陸地影響,變化明顯。潮間帶處在了一個直接飽受陸地自然和人為影響的敏感位置。

通過多年的春、夏、秋季監測對比研究,發現位於黃海一隅的膠州灣東部潮間帶的生物種數急劇減少,從上世紀60年代的141種減少到上世紀80年代的17種,至90年代末,潮間帶灘面基本消失、生物種類已不足10種。這些生物種數的下降促使我們必須抓緊對海岸潮間帶的監測與治理。針對這一狀況,地方政府規劃了膠州灣濱海濕地海洋特別保護區。

又如在環渤海灣的部分濱海濕地中,面積廣闊,資源豐富。由於近年來在對濕地的開發中,蝦池、鹽田等人工濕地面積不斷擴大,造成自然濕地面積減小,植被退化,地貌和水文條件改變,生物多樣性下降,改變了原始的濱海濕地自然景觀,也破壞了珍稀鳥類的生存環境。

大量實驗證明,通過引入適宜的植物,可有效修復濕地以提高物種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達到自然界生命互相依存、協調生息。濕地是地球上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特別是在野生動物生存環境方面,其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面對潮間帶濕地瀕臨危險的現狀,相關部門應高度關注潮間帶濕地,明確思路,出台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和相應的保護措施。同時要恢復潮間帶的原生態,林業、海洋與漁業等部門都應開展對濕地野外動植物種群及棲息地的長期監測監視,對受到嚴重破壞的濕地動物、植物資源,通過人工種植和養殖等措施,促進野外種群和數量的恢復。

海洋學相關知識(六)

海洋科學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變化規律,以及與開發利用海洋有關的知識體系。下面讓我們來完善與海洋學相關的詞條,以此來更加深入的了解海洋學的相關知識。
海面水溫
漁期
生物噪聲
漁撈死亡係數
溶躍層
液壓活塞取芯器
海面散射
生源矽石
生源烴
溶解有機磷
海面帶斑
溶解有機物
溶解有機氮
溶解無機碳
生命效應
溶解旋迴
海色掃瞄器
瓣鰓類幼體
理論稀釋線
溯河魚
潮感電磁場
現場比容
溢油回收器
濕式潛水
環境荷載
潮余流
海解作用
消波裝置
狹溫種
狹深性生物
狹分布種
深海傳播
游泳底棲生物
海色指數
深水波
深層浮游生物
深淵浮游生物
深層流
潛水醫務保障
熱鹽結構
熱鹽對流
熱液過程
熱液循環
熱比容偏差
港口淤積
潛標
深淵層
港作船
深層水
漂游細菌
溫鹽深儀
漂流浮標
火山沉積
溫鹽指標
灘面
灘角
灘脊
溫鹽圖解
潮能
溫帶種
深海粘土
海面混響
狂浪
生物帶
深淵環流
潮控三角洲
深層
潮升
潮位曲線
滯留時間
潮汐非調和常數
點礁
漫遊底棲生物
潮汐調和常數
潮上帶
混合潮
混合式防波堤
火山鏈
混合層聲道
激碎波
漁業管理
潮齡
潮汐基準面
生物擾動
深海帶
潮下帶
潛流
生物侵蝕
生殖力
生態障礙
渤海沿岸流
潛水服
海膽幼體
漁獲量
潛水作業
潛堤
珊湖礁海岸
環礁
漁業資源
漁業海洋學
混合營養生物
狹鹽種
狂濤
灘肩
濱外壩
特徵種
濾食性動物
滯流事件
滯後效應
熱帶沉降
混合層
災變
溶解氧飽和度
涌浪
火炬臂
火山弧
溶解有機碳
溶菌
深淵帶
潮混合
深淵動物
深海砂
潮波
潮溝
潮汐通道
海蝕台地
海蝕龕
港口陸域
港口設施
潮汐汊道
海難救助
漣波
潮間帶
生物區系
潮灘
潮流橢圓
漂浮生物
淡水舌
深海扇
潮汐能發電
海蝕作用
深海聲道
潮差
獵物
犧牲陽極
海蝕柱
特異性
游泳生物
牡蠣礁
炸藥震源
港灣海岸
潛水員
海退
生物發光
生物淨化
生態系
港池
生境
生命支持系統
生化需氧量
港口腹地
環太平洋火山帶
港口工程
溫躍層
物理海洋學
燈船
燈塔
激波
涌潮
潮汐調和分析
混合
海龍捲
深海散射層
潮位
海霧
潛水器
深海動物
深海丘陵
滑道
溶解氧
海蝕崖
灣流
潮汐表
演替
海陸風
漲潮
潮流
生態位
海蝕洞
環境海洋學
渤海
潮汐能
深海沉積
潛水病
深海平原
珊瑚礁
特提斯海
潮汐
濕地
漂流

森林百科

森林氣象學
自然資源
森林覆蓋率
森林效應
針葉林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物種
西伯利亞紅松
柳杉
紫外線
針闊混交林
闊葉林
空氣負離子
長苞冷杉
森林永續利用
溫室效應
三北防護林
喜馬拉雅長葉松
防護林
經濟林
薪炭林
特種用途林
母樹林
單層林
臭冷杉
草本植物
封印木
地面芽植物
地帶性植被
森林演替
水土保持
青杄
蒸騰作用
空氣濕度
吸附作用
青海雲杉
雪嶺雲杉
落葉闊葉林
紅樹植物
亞高山針葉林
巴山冷杉
氟化氫
岷江冷杉
生態效益
森林水文作用
黃果冷杉
西伯利亞落葉松
生態失調
污染指數
氣象與農業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綜合防治
綠色財富
地球之肺
喜馬拉雅冷杉
蒼山冷杉
華北落葉松
森林群落
生態
偃松
灘涂
基因庫
大果圓柏
細葉雲南松
森林地理
四川紅杉
魚鱗雲杉
森林經理
森林經營
森林採伐運輸
森林採運機械
森林抽樣調查
森林撫育採伐
森林更新
森林工業
森林航空攝影測量
森林赤字
森林保護
森林病害
森林採伐量
森林鳥獸害
森林氣象
森林區劃
森林圖面材料
森林土壤
森林效益
森林遙感圖像計算機處理
杉木林
森林主伐
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管理信息系統
森林作業法
常綠闊葉林
林業機械化
林產化學加工
海南五針松
山楊林
徑流調節
川西雲杉
隱芽植物
鱗皮冷杉
徑流係數
大果紅杉
鐵堅杉
國防林
實驗林
雨林
環境保護林
風景林
原始森林
潮間帶
森林撫育
紅松闊葉混交林
麗江雲杉
林帶
林網
鱗木
蒙古櫟林
胎生現象
冠幅
貢比涅森林停戰協定
垂枝香柏
地上芽植物
社會效益
人工造林
鬱閉度
幼林
過熟林
用材林
復層林
高山松
北方針葉林
碳匯林業
暖溫帶落葉闊葉林
祁連圓柏
單萜烯
植物群落
硬葉常綠闊葉林
土壤蓄水
水源涵養
季雨林
油麥吊杉
森林旅遊
塔枝圓柏
赤松林
建群種
護路林
林芝雲杉
森林水分平衡
一年生植物
截留降水
喜馬拉雅鐵杉
寒帶針葉林
高山針葉林
山地針葉林
倍半萜烯
用途林
熱帶常綠季雨林
過濾作用
落葉季雨林
防止泥沙流失
防止水土流失
防止河道淤塞
石灰岩季雨林
生態服務
落葉松林
大氣圈熱量平衡
刺果石櫟林
水文效益
熱帶濕潤雨林
熱帶山地雨林
川紅樺林
生態適應性
高山櫟林
滇冷杉
牧場防護林
護岸林
森林水庫
松林樟子
西藏落葉松
氧氣發生器
貝爾格氣候
阿利索夫氣候
森林小氣候
林業碳匯
雲杉冷杉林
碳吸收
固碳功能
碳匯CDM
碳計算
水藻林
林業碳匯證
碳匯林業實驗區
生態效益價值補償
森林空氣動力學
營林與氣象
防護林帶
珊瑚林
良種造林
青岡林
動物群落
拷類林
石櫟林
潤楠林
厚殼桂林
非生物環境
木荷林
阿丁楓林
木蓮林
防風固沙
年齡分類
圓柏林方枝圓柏
蒸發散
中齡林
森林疏密度
森林密度
群落季相
成層現象
立地因子
成熟林
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
同齡林
異齡林
溫帶針闊混交林
沖天柏
連層林
蕨類古裸子植物
華北為白杄
曲枝圓柏
暖溫帶針葉林
暖溫帶針闊混交林
造煤植物
高位芽植物
次生性針葉林
亞熱帶針葉林
馬尾松林
紫椴林
白樺針闊混交林
亞高山帶植被
沼澤森林
喬木層喬木
亞喬木層竹子
下木層灌木
灌木層樹木
草本層林木
苔蘚地衣層
煉山造林
層外植物垂直面
闊葉樹混交林
森林航測成圖
卡西亞松
森林輻射平衡
半常綠季雨林
熱帶針葉林
麥吊油杉
殺菌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