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造林

人工造林

人工造林forest plantation人工造林即通過人為方式在技術上要求根據林木生態適應性和生長發育規律進行科學植樹造林活動。人工造林只有把握住良種壯苗、適地適樹、及時撫育間伐、防蟲治病等生產環節,才能達到速生豐產的目的。人工造林是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和緩解中國木材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徑之一。在無林地上建立新林的生產過程。常作為人工造林的同義語。無林地系指適宜造林的荒山、荒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灘涂地、沙荒地和廢礦基地等,一般統稱宜林地。造林作業包括採種、育苗、栽植(或播種)及幼林撫育等,所形成的森林稱人工林。人工林與天然林相比,其優點是:森林成熟期縮短;立木分布均勻,有利於土地、光能的充分利用;可選擇目的樹種,以滿足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可根據樹種特性和營林目的形成單層或復層森林結構;便於集約經營,保持較高的森林生產率;經營管理方便,易於機械化作業。

人工造林

人工造林人工造林

人工造林  forestplantation  人工造林即通過人為方式在技術上要求根據林木生態適應性和生長發育規律進行科學植樹造林活動。人工造林只有把握住良種壯苗、適地適樹、及時撫育間伐、防蟲治病等生產環節,才能達到速生豐產的目的。人工造林是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和緩解中國木材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徑之一。在無林地上建立新林的生產過程。常作為人工造林的同義語無林地系指適宜造林的荒山、荒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灘涂地、沙荒地和廢礦基地等,一般統稱宜林地。造林作業包括採種、育苗、栽植(或播種)及幼林撫育等,所形成的森林稱人工林。人工林與天然林相比,其優點是:森林成熟期縮短;立木分布均勻,有利於土地、光能的充分利用;可選擇目的樹種,以滿足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可根據樹種特性和營林目的形成單層或復層森林結構;便於集約經營,保持較高的森林生產率;經營管理方便,易於機械化作業。

人工造林的分類

人工造林按不同的經營目的和特點分為用材林防護林經濟林薪炭林特種用途林5種。為了保證造林質量使所造新林能夠成林並在成林後能達到預期目的,一般應嚴格掌握下列技術原則:①適地適樹。即所選擇的造林樹種應與造林地的自然條件達到協調統一。根據造林地的氣候、土壤和土地利用的歷史情況,對造林地的自然條件特點和生產潛力作出綜合判斷。另一方面要求對造林樹種對各種立地條件的適應性進行深入的研究,選定最符合造林目的和最能適應造林地的自然條件的樹種。②良種壯苗。選用生命力強和具有優良目的性狀的品種,以及生機旺盛、抗逆性強的苗木作為種植材料,不但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可以減少幼林的撫育工作。為了使森林整體有較強的抗災能力,減少由病、蟲等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在選用良種,特別是生產周期較長、又為無性繁殖的樹種時,應儘量避免種類過分單一。③細緻整地。目的在於改善幼苗生長的土壤條件,也使造林施工易於進行。整地的內容包括造林地上的植被清理和土壤耕翻。④精心種植。正確的造林方法和適宜的造林季節都直接關係到造林成活率。造林方法有播種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大約從20世紀30年代起開始飛機播種造林。這些方法中以植苗造林採用較多。⑤合理密度。造林時單位面積上的種植點數。合理的造林密度要考慮樹種的生長發育特性、造林地自然環境條件、林種的需要、經營條件和經濟上的投資與收益等。⑥撫育保護。為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促進幼樹生長和加速幼林鬱閉而採取的各種技術措施,包括除草鬆土、灌溉施肥和對幼樹的管理,如平茬和除櫱以及防治病蟲害等。

人工林的主要特點

①所用的種子、苗木或其他繁殖材料經過人為選擇和培育,具有良好的遺傳品質和種質,有較強的適應性。
②樹木個體密度適宜,在林地上分布均勻,避免了種內競爭的消耗。
③可以用較少的樹木個體數量形成森林,群體結構合理。
④生長整齊的樹木個體有利於林木提前鬱閉,並且鬱閉後個體分化程度相對較少。
⑤人們可以通過多種措施調控人工林,以提高其生產力。(陳飛)rengongzoolin人工造林(forestplantation)在無林地上,採用人工的方法利用苗木種子或營養器官(如枝、莖稈、根等)進行造林。而在採伐跡地或火燒跡地上採用人工種植方法恢復森林時,則稱為人工更新。

6、森林成熟期縮短;立木分布均勻,有利於土地、光能的充分利用;

7、可選擇目的樹種,以滿足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可根據樹種特性和營林目的形成單層或復層森林結構;便於集約經營,保持較高的森林生產率;經營管理方便,易於機械化作業。

人工造林樹種

桉樹
桉樹(EucalyptusrobustaSmith)又稱尤加利樹,是桃金孃科桉屬植物的統稱。常綠高大喬木,約六百餘種。常綠植物,一年內有周期性的枯葉脫落的現象,大多品種是高大喬木,少數是小喬木,呈灌木狀的很少。樹冠形狀有尖塔形、多枝形和垂枝形等。單葉,全緣,革質,有時被有一層薄蠟質。葉子可分為幼態葉、中間葉和成熟葉三類,多數品種的葉子對生,較小,心臟形或闊披針形。南方主要人工造林樹種,由於種植過於單一,破壞水源和生態環境,部份地區已禁種或限制種植。

泓森槐

泓森槐,屬蝶形花科刺槐屬的落葉喬木,其花、樹皮、樹葉均有廣泛用途。它生長迅速,樹幹通直圓滿,冠窄,托葉剌小而軟,前2年有剌,3年以後剌基本脫落,葉色濃綠,花色白色,清香宜人,是一種市場潛力很大的速生豐產樹種,其材質堅韌,耐腐蝕,可作為礦柱及建築用材,也是製作家具、木地板的優質原材料。
泓森槐 生長迅速,在滿足其生物學生態學特性條件下,第一周年苗期可長高度4.5米以上,當年平茬苗高度達5米以上,三年年平均高生長量為2.8米,年平均地徑生長量為3.52厘米。
目前泓森高科在湖南、湖北、山東、河南等全國多省市及地區開展區域試驗,正在積極申請國家級林木品種審定。
馬尾松
馬尾松(拉丁學名:PinusmassonianaLamb.)喬木,樹幹較直;外皮深紅褐色微灰,縱裂,長方形剝落;內皮棗紅色微黃。心邊材稍明顯。邊材淺黃褐色,甚寬,常有青皮;心材深黃褐色微紅。年輪極明顯,極寬。木射淺細。樹脂道大而多,橫切面有明顯油脂圈。材質硬度中等,紋理直或斜不勻,結構中至粗。乾燥時翹裂較嚴重。
馬尾松分布極廣,北自河南及山東南部,南至兩廣、湖南(慈利縣)、台灣,東自沿海,西至四川中部及貴州,遍布於華中華南各地。一般在長江下游海拔600~700m以下,中游約1200m以上,上游約1500m以下均有分布。是中國南部主要材用樹種,經濟價值高。

中國的人工造林

人工造林人工造林

中國林業,特別是人工造林,對減緩全球氣候變化方面所做貢獻巨大,通過開展大規模的國土綠化行動,積極發展和嚴格保護森林,實現了森林面積和蓄積“雙增長”。中國人工造林每年以7000萬畝以上的速度推進,使中國人工林保存總面積達到8億畝,人工林年均增量和保存總面積分別占世界的53.2%和40%,居世界第一。
全國森林面積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2.42億畝增加到26.25億畝,森林蓄積由90.28億立方米增加到124.56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8.6%提高到18.21%。全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1981年的10.1%提高到35.29%,人均公共綠地由3.45平方米增加到8.98平方米。
新中國成立60年以來,中國政府加強生態建設,持續發展和保護森林資源。特別是近三十年來,大力組織開展義務植樹、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中幼林撫育,相繼實施了一系列林業重點工程,加快了造林綠化步伐,為使中國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快、森林吸碳能力明顯增強的國家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公民持續開展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全民義務植樹運動。28年來參加義務植樹人次達115.2億,義務植樹538.5億株。成為世界上參與人數最多、成效最好的植樹運動。中國實施了時間跨度最長的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工程實施期長達73年。實施30年來,累計造林保存面積3.67億畝,工程區森林覆蓋率由5.05%提高到10.51%。中國實施了投資規模最大的退耕還林工程,工程總投入累計將達到5000多億元人民幣。實施10年來,完成退耕還林任務4.03億畝,相當於再造了一個東北、內蒙古國有林區。中國實施了覆蓋範圍最廣的防沙治沙工程,工程覆蓋了中國八大沙漠、四大沙地。通過多年的不懈努力,使20%的荒漠化土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治理,全國土地沙化由20世紀90年代末期年均擴展3436平方公里,轉變為新世紀初年均縮減1283平方公里,實現了歷史性逆轉。中國實施了保護規模最大的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工程實施10年來,有效保護了15.6億畝天然林,工程區森林蓄積淨增4.6億立方米,對全國森林資源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3%以上。此外,中國大力開展了“創綠色家園 建富裕新村”、“創建森林城市”等“身邊增綠”行動,推進了城鄉綠化。
中國發展和保護森林,增加了森林資源,固定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在減緩氣候變暖方面了發揮了巨大作用,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個亮點。1980—2005年,中國通過持續不斷地開展造林和森林經營、控制毀林,淨吸收和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累計51.1億噸。2004年中國森林淨吸收了約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占同期全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8%以上。
在2007年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第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承諾:到2010年中國森林覆蓋率將提高到20%,並提出了建立亞太森林恢復與可持續管理網路的重要倡議,得到了亞太經合組織成員的積極回響。2009年9月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提出要大力增加森林碳匯,爭取到2020年中國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這是中國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又邁出的重要一步。
中國造林目標一是到2010年,年均造林育林面積400萬公頃以上,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0%,森林蓄積量達到132億立方米,全國森林碳匯能力得到較大增長。二是到2020年,年均造林育林面積500萬公頃以上,全國森林覆蓋率增加到23%,森林蓄積量達到140億立方米,森林碳匯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三是到2050年,比2020年淨增森林面積470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並穩定在26%以上,森林碳匯能力保持相對穩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中國人工造林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績。目前,人工林保存面積達2146餘萬公頃,蓄積量41670萬立方米。但是存在的問題也很突出:首先是人工林生產力普遍偏低,全國人工林平均每公頃蓄積量只有33.3立方米,僅相當於全國林分平均每公頃蓄積量的l乃強;其次是人工造林質量差,造得多,活得少,保存率不到30%。提高人工造林技術,加強人工林的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約型過渡,建立高標準集約經營型的人工林生產基地則可大幅度提高林地生產力。一般來說,只要經營管理得當,人工林有較高的生產力。

外國的評價

德國智庫慕尼黑經濟研究所2010年1月19日發表公報說,1990年至2005年間,全球森林總面積縮減3%,巴西、印度尼西亞和蘇丹等國家砍伐森林狀況嚴重,而中國的森林面積卻在增加,中國的人工造林面積占全球人工造林面積的73%。公報說,1990年至2005年間,全球森林總面積平均每天減少兩萬公頃。其中,巴西和蘇丹兩國每年砍伐森林的面積就占全球的47%,而印度尼西亞每年森林面積減少近2%。公報說,中國等國家則在提高森林覆蓋面積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中國2002年啟動了10年植樹造林計畫。過去幾年裡,中國年均造林育林面積大約400萬公頃。

森林百科

森林氣象學
自然資源
森林覆蓋率
森林效應
針葉林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物種
西伯利亞紅松
柳杉
紫外線
針闊混交林
闊葉林
空氣負離子
長苞冷杉
森林永續利用
溫室效應
三北防護林
喜馬拉雅長葉松
防護林
經濟林
薪炭林
特種用途林
母樹林
單層林
臭冷杉
草本植物
封印木
地面芽植物
地帶性植被
森林演替
水土保持
青杄
蒸騰作用
空氣濕度
吸附作用
青海雲杉
雪嶺雲杉
落葉闊葉林
紅樹植物
亞高山針葉林
巴山冷杉
氟化氫
岷江冷杉
生態效益
森林水文作用
黃果冷杉
西伯利亞落葉松
生態失調
污染指數
氣象與農業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綜合防治
綠色財富
地球之肺
喜馬拉雅冷杉
蒼山冷杉
華北落葉松
森林群落
生態
偃松
灘涂
基因庫
大果圓柏
細葉雲南松
森林地理
四川紅杉
魚鱗雲杉
森林經理
森林經營
森林採伐運輸
森林採運機械
森林抽樣調查
森林撫育採伐
森林更新
森林工業
森林航空攝影測量
森林赤字
森林保護
森林病害
森林採伐量
森林鳥獸害
森林氣象
森林區劃
森林圖面材料
森林土壤
森林效益
森林遙感圖像計算機處理
杉木林
森林主伐
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管理信息系統
森林作業法
常綠闊葉林
林業機械化
林產化學加工
海南五針松
山楊林
徑流調節
川西雲杉
隱芽植物
鱗皮冷杉
徑流係數
大果紅杉
鐵堅杉
國防林
實驗林
雨林
環境保護林
風景林
原始森林
潮間帶
森林撫育
紅松闊葉混交林
麗江雲杉
林帶
林網
鱗木
蒙古櫟林
胎生現象
冠幅
貢比涅森林停戰協定
垂枝香柏
地上芽植物
社會效益
人工造林
鬱閉度
幼林
過熟林
用材林
復層林
高山松
北方針葉林
碳匯林業
暖溫帶落葉闊葉林
祁連圓柏
單萜烯
植物群落
硬葉常綠闊葉林
土壤蓄水
水源涵養
季雨林
油麥吊杉
森林旅遊
塔枝圓柏
赤松林
建群種
護路林
林芝雲杉
森林水分平衡
一年生植物
截留降水
喜馬拉雅鐵杉
寒帶針葉林
高山針葉林
山地針葉林
倍半萜烯
用途林
熱帶常綠季雨林
過濾作用
落葉季雨林
防止泥沙流失
防止水土流失
防止河道淤塞
石灰岩季雨林
生態服務
落葉松林
大氣圈熱量平衡
刺果石櫟林
水文效益
熱帶濕潤雨林
熱帶山地雨林
川紅樺林
生態適應性
高山櫟林
滇冷杉
牧場防護林
護岸林
森林水庫
松林樟子
西藏落葉松
氧氣發生器
貝爾格氣候
阿利索夫氣候
森林小氣候
林業碳匯
雲杉冷杉林
碳吸收
固碳功能
碳匯CDM
碳計算
水藻林
林業碳匯證
碳匯林業實驗區
生態效益價值補償
森林空氣動力學
營林與氣象
防護林帶
珊瑚林
良種造林
青岡林
動物群落
拷類林
石櫟林
潤楠林
厚殼桂林
非生物環境
木荷林
阿丁楓林
木蓮林
防風固沙
年齡分類
圓柏林方枝圓柏
蒸發散
中齡林
森林疏密度
森林密度
群落季相
成層現象
立地因子
成熟林
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
同齡林
異齡林
溫帶針闊混交林
沖天柏
連層林
蕨類古裸子植物
華北為白杄
曲枝圓柏
暖溫帶針葉林
暖溫帶針闊混交林
造煤植物
高位芽植物
次生性針葉林
亞熱帶針葉林
馬尾松林
紫椴林
白樺針闊混交林
亞高山帶植被
沼澤森林
喬木層喬木
亞喬木層竹子
下木層灌木
灌木層樹木
草本層林木
苔蘚地衣層
煉山造林
層外植物垂直面
闊葉樹混交林
森林航測成圖
卡西亞松
森林輻射平衡
半常綠季雨林
熱帶針葉林
麥吊油杉
殺菌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