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

造林

造林,是指在在無林地上建立新林的生產過程,系指適宜造林的荒山、荒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灘涂地、沙荒地和廢礦基地等。

介紹

造林,在林業用地上採用植苗、扦插或播種等方法營造或更新森林的生產活動。確切地說,種植面積較大,而且以後能形成森林和森林環境的,稱為造林。面積小,不能形成森林或森林環境的,只能稱為植樹或栽樹,而不稱為造林。造林作業包括採種、育苗、栽植(或播種)及幼林撫育等,所形成的森林稱人工林

優點

森林成熟期縮短;立木分布均勻,有利於土地、光能的充分利用;可選擇目的樹種,以滿足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可根據樹種特性和營林目的形成單層或復層森林結構;便於集約經營,保持較高的森林生產率;經營管理方便,易於機械化作業。

分類

人工造林按不同的經營目的和特點分為用材林防護林經濟林薪炭林特種用途林5種。

技術原則

為了保證造林質量使所造新林能夠成林並在成林後能達到預期目的,一般應嚴格掌握下列技術原則:
適地適樹。即所選擇的造林樹種應與造林地的自然條件達到協調統一。根據造林地的氣候、土壤和土地利用的歷史情況,對造林地的自然條件特點和生產潛力作出綜合判斷。另一方面要求對造林樹種對各種立地條件的適應性進行深入的研究,選定最符合造林目的和最能適應造林地的自然條件的樹種。
②良種壯苗。選用生命力強和具有優良目的性狀的品種,以及生機旺盛
、抗逆性強的苗木作為種植材料,不但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可以減少幼林的撫育工作。為了使森林整體有較強的抗災能力,減少由病、蟲等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在選用良種,特別是生產周期較長、又為無性繁殖的樹種時,應儘量避免種類過分單一。
③細緻整地。目的在於改善幼苗生長的土壤條件,也使造林施工易於進行。整地的內容包括造林地上的植被清理和土壤耕翻。
④精心種植。正確的造林方法和適宜的造林季節都直接關係到造林成活率。造林方法有播種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大約從20世紀30年代起開始飛機播種造林。這些方法中以植苗造林採用較多。
⑤合理密度。造林時單位面積上的種植點數。合理的造林密度要考慮樹種的生長發育特性、造林地自然環境條件、林種的需要、經營條件和經濟上的投資與收益等。
⑥撫育保護。為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促進幼樹生長和加速幼林鬱閉而採取的各種技術措施,包括除草鬆土、灌溉施肥和對幼樹的管理,如平茬和除櫱以及防治病蟲害等。

造林也要注意保護環境

造林本來是為了綠化和保護生態環境,但如果不注意選用正確的方法,也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等環境問題。因此,造林也要注意保護環境。

造林地選擇

要注意保護生物的多樣性,造林地首先要是符合條件的坡耕地、採伐跡地、宜林荒山荒地,其次是灌叢地,第三是疏殘林地(鬱閉度在0.2以下)以及需改造的低產人工林;注意保護好造林地周圍的天然次生林,不得砍伐或變相砍伐有保留價值的天然林來發展人工林;造林設計,面積一塊最大的不超過35公頃,儘可能避開野生動物棲息的各種保護區;要對造林地上的珍稀植物加以保護;主要河流兩岸500米以內或自然地形中第一山脊以內的山地不得納入造林地範圍。

推廣混交林營造方法

林地清理嚴禁煉山,疏殘林改造注意保留原有天然闊葉林;根據不同的樹種特點,採用針闊、馬尾松與楓香愷木混交等方式,儘可能保留一些原生闊葉林,增加生物的多樣性。

改變傳統的整地方式

注意採用行之有效的環保措施,如“品”字形布穴,沿等高線栽植和設立植被隔離帶;在山頂、坡腳、溝邊容易發生水土流失的地段要保留5~10米的原生植被,做到“山頂戴帽,山腰系裙,山腳穿鞋”;岩石裸露不能造林的地段,必須保留自然植被。

提倡使用有機肥

如農家肥,推廣表土還穴、撫育埋青等技術,增加林地有機肥;根據土壤的缺肥情況,合理使用化肥品種和數量,避免肥料流失及污染環境;防治森林病蟲害時,儘量採用生物防治;藥劑防治時要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以保護林內有益生物的種類和數量。

分片設環境監測點

在造林面積大的地段或地塊配置1~2名技術人員定期進行監測;監測內容包括人工林活動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變化、森林防火、病蟲害發生髮展等影響,及時登記有關數據資料;對造林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影響環境質量等問題,及時提出解決的辦法,採取措施,防止環境污染和遭受破壞。

用材林採伐時要控制採伐面積

採用塊狀採伐方式時,每塊採伐的最大面積,坡度大於15度時,不得超過5公頃;坡度小於15度時,不得不超過10公頃;採伐時,要注意保護林下植被,採伐後翌年必須更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