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蝕洞

海蝕洞

海蝕洞是海水不斷衝擊山丘,將岩石衝出一條小巷而形成的。香港地區的基岩島頗多,這么多的基岩海島之中,不僅有良好的沙灘海港,也有許多的奇石怪岩,前者為泥沙堆積而成,後者則海浪長期沖蝕的結果。

基本信息

簡介

海蝕洞海蝕洞

海蝕洞是海水不斷衝擊山丘,將岩石衝出一條小巷而形成的。香港地區的基岩島頗多,這么多的基岩海島之中,不僅有良好的沙灘海港,也有許多的奇石怪岩,前者為泥沙堆積而成,後者則海浪長期沖蝕的結果。

吊鐘洞是港區著名的一個海蝕洞,它位於溶西洲之南的吊鐘洲南端。由此洞之名,便可推測其必像一口巨大遙吊鐘一般,親眼去觀賞,方覺十分逼真。其洞高約3米,深約16米,小船可以穿梭來往,接送旅遊者自鍾耳處進入洞內。洞內圓石成灘,可涉水登臨。菜的卵石大小不一,大者如碗,小者如卵,在波浪的長期沖磨下,表面十分光滑,遊人至此,拾上幾顆帶回家去,可作紀念。

橫洲角洞是另一處海蝕洞,位於瓮缸群島橫洲。橫洲角洞狀若半月形,洞高達20餘米,寬6米餘。洞口左邊還有一個小洞,洞之通道十分狹窄,僅容一小型橡皮舟通過。洞道雖狹小,浪流卻湍急,故橫洲角洞內的景色要比吊鐘洞險些。瓮缸群島另外還有兩洞,一曰沙塘口洞,一曰欖灣角洞。前者位於峭壁洲南端,高10餘米,洞旁有高約30多米的海崖陡壁,險峻異常。此洞十分狹窄,舟行其中,宛小巷行車,兩壁可觸。後者位於火石洲東南部的岬角處,其狀如關公青龍偃月刀橫臥地上,故又得名關刀洞。欖灣角洞高16米許,寬3米餘,洞頂岩石裂縫較多,令人望而生畏。此洞又面臨南海,外無屏障,以擋波浪,故洞內浪凶潮急,不易進入。

上述吊鐘洞、橫洲角洞、沙塘口油和欖灣角洞四個海蝕洞穴,景觀奇特,獨具風采,被譽為香港野外四大奇觀。除這四大奇洞之外,另外還有鶴岩洞、通心洞、天梯洞、水簾洞、飛鼠岩和大石門等多處海蝕洞景觀。

海蝕洞海蝕洞

鶴岩洞位於坑口區的崎洲(青洲),洞口高深寬廣。由於海浪的沖蝕,一進鶴岩洞內,便是一個大廳,再深入20餘米,方是一條狹窄的通道。洞中有各種開頭奇特的礁石以良,乘小舟可緩緩進入觀賞,但一旦落潮時,則小舟擱淺無法前往。在其右邊又有一修長曲折的小岔道,自此繼續深入,洞口自然光亮漸漸彎弱,洞內變得黝黑起來。臨近洞底,又分兩岔道,洞內多卵石,此時需涉水俯身才能抵達洞底。

南果洲南部有兩個東西相通的海蝕洞,一名為通心洞,一曰天梯洞。兩洞均是由西向東延伸。通心洞是南果洲的一個最大的海蝕洞穴,洞高近10餘米,上窄而下寬,呈三角狀。天梯洞高約13米,西邊入口處地勢較高,向東進洞後便漸漸傾斜,至東邊洞已瀕臨水面。

水簾洞飛鼠岩是香港地區東部眾多洞穴中最出色的一個海蝕洞穴。它位於清水灣半島的大環頭,是一個長度達60多米的大洞穴。因洞口常年滴水,尤當雨後,則洞前水簾懸掛,堪與連雲港花果山的水簾洞媲美。洞口時常有蝙蝠(飛鼠)飛進飛出,故得其名。水簾洞之前有暗礁,小舟抵此,遊人登入而進洞內。逐級而上,妙趣漸生,再望洞口,景色尤美。當潮水退去,右邊還有一洞,高不過1米許,深則達十幾米,自內向外望去,太陽光從外面投射進來,使得逆光下的洞人景色,彎得更加奇形堅狀,妙不可言。

另外,香港地區的奇石怪岩也頗多見。在平洲,由於發育微細紋理的頁岩,深淺顏色相間,在浪花的雕蝕下,會形成各種奇異的形態。如平洲洲尾的“斷頭崖”,宛若兩道層層重疊而成的城牆,矗立在系中;“更樓石”更是奇異,它宛若兩座頁岩疊成的高台,像古代的鐘樓一般,蔚為壯觀。此外,在北果洲也有許多千姿百態的奇石。如“大炮石”,形若一門加農大炮懸在崖上,驚險萬狀。

地理位置

海蝕洞海蝕洞

香港地區的基岩島頗多,這么多的基岩海島之中,不僅有良好的沙灘海港,也有許多的奇石怪岩,前者為泥沙堆積而成,後者則是海浪長期沖蝕的結果。

吊鐘洲山峰峭拔,狀如吊鐘,從海面崛起,因而得名。每逢潮退,滘西洲與吊鐘洲之間的海峽總因水太淺而致漁船和大舢舨無法駛過。海浪侵蝕島上流紋岩,形成海蝕洞的獨特景觀。

果洲群島位於香港東南部,清水灣對出海面上,由29個島嶼或石排組成,從高空向下望很像一盆生果浮在海上,因而得名。果洲群島缺乏屏障,大部分時間風浪很大,海岸浸蝕嚴重,形成奇特海岸地形。由於果洲群島在地理上相當偏遠,長期以來全島幾乎沒有人居住,但島上設有天后廟,供來往的漁民參拜。

果洲以獨特岩石奇觀吸引遊人,果洲的岩石屬於六角形的柱狀玄武岩,本來相當堅硬,但長年暴露在海洋,不斷遭受海蝕和風化,致岩石容易崩裂,其中以北果洲“銀瓶頸”的大斷崖最明顯,但景觀壯麗,甚至有人將之與愛爾蘭的巨人之路媲美。另外,旅遊行程多到北果洲觀岩及南果洲賞洞。所謂“北果攀岩”有四景,分別為月球崖、大炮石、地獄岩及魔鬼石。“南果賞洞”主要觀賞海蝕洞,當中包括海水穿島而過的心石拱門及三叉洞、迥流洞、天梯洞等。

最佳旅遊季

最佳旅遊季節

海蝕洞最佳旅遊季節

每逢潮退,海浪侵蝕島上流紋岩,形成海蝕洞的獨特景觀。此時是最佳旅遊季節。

交通

海蝕洞交通

由於西貢區並無固定航班來往各島嶼,旅客須於西貢墟自行雇街渡前往,並須於出發前與船家議定航程。

相關事件

海蝕洞海蝕洞

增城市新塘鎮群星村西側,有一個千年海蝕洞。據地理專家考證,這是目前廣東地區發現的最深的海蝕洞,是廣州地區滄海桑田巨變的重要物證。目前,新塘鎮政府正計畫把它規劃為旅遊勝地。

這個可稱為廣東地區最深的海蝕洞,位於新塘口岸碼頭附近的一座小山丘上,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是古代海陸變遷所形成的一座岩洞,故又稱為“古海遺蹤”。

據廣州市地理專家王一洲等多名專家考證,7000多萬年前,這裡還是古海,該洞是海底沉積凝成的巨石,不斷受海水沖刷,紅色砂岩和礫岩被沖蝕成洞巷。距今2000多年前,現在的東江三角洲一帶還是一個廣闊的海灣,隨著陸地漸升,海水退出,就留下現在的海蝕洞。現在,海水離新塘鎮已有60公里。

海蝕洞與新塘倚岩禪寺、天后宮相連,洞岩石呈赤褐色,石洞腳呈圓筒狀,洞高2.5米,長20米,下部較平,頂部裂開,呈“一線天”狀,故石洞又名“石巷”,洞和岩層走向基本一致,從東北向西南大海方向傾斜,在海蝕洞周圍還有多處海蝕崖遺蹟。與海蝕洞相連的新塘倚岩禪內有大紅寶殿、天王殿、天后宮等。據寺廟的管理人員介紹,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三是天后誕,都會吸引眾多香客。

穿越時空

海蝕洞海蝕洞

電影《史前一萬年》是否引起了你對遠古時代的無限幻想?其實,在中山黃圃鎮,有一個地方也能讓你對遠古一探究竟。駕車從中山石岐出發,一路向北, 經過港口、阜沙,來到黃圃鎮石嶺山腳下。占地2500畝的海蝕遺址將讓你享受一番“古、獨、奇、靈”的穿越時空的奇幻之旅。

千年風霜

古——海蝕地形歷千年風霜

海蝕洞海蝕洞

黃圃是中山“四大古鎮”之一,以前是一個小島,海退之後,石嶺山由島嶼變成了今天的丘陵,而島嶼與海的接觸面長期受海水侵蝕,形成了今天的海蝕地貌。根據地質背景等研究,黃圃石嶺山海蝕地形主要形成於距今約7000—2000年的古珠江口海灣中島嶼時期,裸露的紫紅色山岩則形成於距今一億多年前的白堊紀。

滄海桑田在這裡得到了最好的印證,閉上眼睛,豎起耳朵,你仿佛能聽到遠古海浪陣陣的波濤聲,把你的思緒帶回到遠古的時空中。

鬼斧神工

獨——海蝕遺址鬼斧神工之作

石嶺山海蝕遺址是廣東沿海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海蝕遺址,同時也是廣東數量不多的保存完整的海蝕遺址之一。

海蝕洞海蝕洞

海蝕遺址沿山邊分布,往北一直延伸至珠三角的大奎海,在廣東省內實屬罕見。海岸向海一邊的斷崖形成了海蝕崖,海蝕崖前面相對平坦的石灘,稱之為海蝕平台,海蝕洞是在長時間的破壞性海浪的衝擊下形成的。大大小小的海蝕洞、陡峭的海蝕崖、寬闊的海蝕平台、崖壁上懸空的蔥翠樹木……這一切都讓你驚嘆千萬年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

玉泉洞仙廟

靈——玉泉洞仙廟靈氣而神秘

海蝕洞海蝕洞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玉泉洞仙廟為石嶺山海蝕遺址帶來了靈氣。玉泉洞仙廟,又稱呂祖先師廟,建在海蝕遺址最大的海蝕洞中,高5米多,深8米,寬15米。相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雲遊至此,在此岩洞住過,為村民指點迷津,後來村民就在此洞中供奉呂洞賓像。岩洞上刻著“玉泉洞”三字,有意思的是洞內南北兩門各有一副對聯,字型奇怪,難以讀懂,只有當地的長者能讀懂和解析,更添神秘氣息。

1984年重修後,因修建了一個7平方米的半月池,從池壁中引出一股水清如玉清泉,故稱玉泉洞。2002年擴建時又建有三拱牌坊。平時有很多人來此廟參拜,祈求賜福,村民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初十都會舉行熱鬧隆重的廟會。整個廟宇,氣氛肅穆寧靜,不失為一個追尋仙人蹤跡、修身悟道、祈禱福運的一個好地方。

如今,黃圃鎮鎮政府擬引資5億元,開發海蝕遺址。屆時,海蝕遺址將以一個更具吸引力、更加豐富多彩的面目展現在世人面前。

奇石、奇崖

奇——奇石、奇崖漸欲迷人眼

石嶺山海蝕遺址的石頭和洞口千奇百怪,有姻緣石、情侶石、八仙石、釣魚台、好運洞、天狗岩、群仙會、仙鼻石、滴水岩等等。 好運洞據說是哮天犬鑽過的洞,滴水岩因清代一書生喝過岩石中滴出來的水而得名,過去,滴水岩終年可看到從岩中流出的涓涓岩水,後來因水源被破壞,現在只能在春夏雨季的時候才能看到這一奇景。仙鼻石的外型極像一個大大的鼻子,相傳站在離地二十多米的仙鼻石下,往上扔銅錢,如能擊中石,合掌許願,就能願望成真。

名為“天涯海角”的海蝕崖,實為海蝕遺址的一絕景。崖面遠看平滑,近看卻發現呈現階梯狀,有心者甚至可以在崖面上找到蜂窩狀的小洞。而常年滿水、池水甘甜可口、清澈見底的浴日池是海蝕遺址的另一奇景。

魅力香港

香港(Hongkong)是一個年輕的城市,是一個充滿奇蹟和神話的城市,是一個令人無比激動的城市。世界級的建築、快節奏的生活、時尚摩登的娛樂享受,無不凸現出這座城市的驚艷魅力。

海洋學相關知識(六)

海洋科學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變化規律,以及與開發利用海洋有關的知識體系。下面讓我們來完善與海洋學相關的詞條,以此來更加深入的了解海洋學的相關知識。
海面水溫
漁期
生物噪聲
漁撈死亡係數
溶躍層
液壓活塞取芯器
海面散射
生源矽石
生源烴
溶解有機磷
海面帶斑
溶解有機物
溶解有機氮
溶解無機碳
生命效應
溶解旋迴
海色掃瞄器
瓣鰓類幼體
理論稀釋線
溯河魚
潮感電磁場
現場比容
溢油回收器
濕式潛水
環境荷載
潮余流
海解作用
消波裝置
狹溫種
狹深性生物
狹分布種
深海傳播
游泳底棲生物
海色指數
深水波
深層浮游生物
深淵浮游生物
深層流
潛水醫務保障
熱鹽結構
熱鹽對流
熱液過程
熱液循環
熱比容偏差
港口淤積
潛標
深淵層
港作船
深層水
漂游細菌
溫鹽深儀
漂流浮標
火山沉積
溫鹽指標
灘面
灘角
灘脊
溫鹽圖解
潮能
溫帶種
深海粘土
海面混響
狂浪
生物帶
深淵環流
潮控三角洲
深層
潮升
潮位曲線
滯留時間
潮汐非調和常數
點礁
漫遊底棲生物
潮汐調和常數
潮上帶
混合潮
混合式防波堤
火山鏈
混合層聲道
激碎波
漁業管理
潮齡
潮汐基準面
生物擾動
深海帶
潮下帶
潛流
生物侵蝕
生殖力
生態障礙
渤海沿岸流
潛水服
海膽幼體
漁獲量
潛水作業
潛堤
珊湖礁海岸
環礁
漁業資源
漁業海洋學
混合營養生物
狹鹽種
狂濤
灘肩
濱外壩
特徵種
濾食性動物
滯流事件
滯後效應
熱帶沉降
混合層
災變
溶解氧飽和度
涌浪
火炬臂
火山弧
溶解有機碳
溶菌
深淵帶
潮混合
深淵動物
深海砂
潮波
潮溝
潮汐通道
海蝕台地
海蝕龕
港口陸域
港口設施
潮汐汊道
海難救助
漣波
潮間帶
生物區系
潮灘
潮流橢圓
漂浮生物
淡水舌
深海扇
潮汐能發電
海蝕作用
深海聲道
潮差
獵物
犧牲陽極
海蝕柱
特異性
游泳生物
牡蠣礁
炸藥震源
港灣海岸
潛水員
海退
生物發光
生物淨化
生態系
港池
生境
生命支持系統
生化需氧量
港口腹地
環太平洋火山帶
港口工程
溫躍層
物理海洋學
燈船
燈塔
激波
涌潮
潮汐調和分析
混合
海龍捲
深海散射層
潮位
海霧
潛水器
深海動物
深海丘陵
滑道
溶解氧
海蝕崖
灣流
潮汐表
演替
海陸風
漲潮
潮流
生態位
海蝕洞
環境海洋學
渤海
潮汐能
深海沉積
潛水病
深海平原
珊瑚礁
特提斯海
潮汐
濕地
漂流

香港旅遊景點列表

地區名 景點名

香港 島

維多利亞海灣 | 海洋公園 | 星光大道 | 太平山 | 動植物公園[香港香港島]| 赤柱 | 尖沙咀 | 北角 | 赤柱警署 | 淺水灣 | 銅鑼灣 | 跑馬地賽馬場 | 香港大學 | 茶具博物館 | 皇后像廣場 | 蘭桂坊 | 維多利亞公園 | 中環廣場| 凌霄閣 | 上環 | 中銀大廈 | 太古廣場 | 灣仔 | 聖約翰大教堂 | 皇后大道西 | 午炮 | 樓梯街 | 香港公園 | 香港動植物公園 | 西港城 | 虎豹別墅 |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 集古村 | 香港賽馬博物館 | 半山區電梯住宅巡禮 | 軒尼詩道 | 荷李活道 | 香港西區 | 南灣 | 馮平山博物館 | 香港仔郊野公園 | 羅屋民俗館 | 香港仔 | 鴨利洲大橋 | 警隊博物館 | 文武廟 | 香港禮賓府 | 嚤囉上街及樂古道 | 鐘樓[香港香港島] | 徐氏藝術館 | 香港醫學博物館

九龍

紅勘 | 九龍城 | 彌頓道 | 太空館 | 九龍公園 | 宋城 | 柏麗大道 | 旺角 | 尖東海濱 |紅墈高山劇場 | 黃大仙廟 | 荃灣 | 九龍寨城公園 | 香港體育館 | 香港歷史博物館 | 香港啟德機場 | 沙田馬場 | 香港科學館 | 鯉魚門 | 香港文化中心 | 西貢 | 雀仔街 | 吐露港旺角 | 香港藝術館 | 天后廟 | 九龍清真寺 | 李鄭屋古墓 | 曾大屋

新界

上水 | 清水灣 |大埔 | 元朗 | 屯門 | 粉嶺聯和墟 | 大帽山 | 落馬洲 | 車公廟 | 流浮山 | 鹿頸 | 吉慶圍 | 新界林村許願樹 | 米埔野生動物保護區 | 新田大夫第 | 新娘潭瀑布 | 香港鐵路博物館 | 萬佛寺 | 三棟屋博物館 | 青山禪院 | 三門仔 | 竹林禪院 | 望夫石 | 青松觀 | 圓玄學園

離島

香港迪斯尼樂園 | 南丫島 | 離島風景旅遊 | 大嶼山 | 長洲 | 青馬大橋 | 坪洲島 | 馬灣 | 海蝕洞 | 蒲台群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