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縣

蓮花縣

蓮花縣是江西省萍鄉市下轄的一個縣。位於江西省西部,羅霄山脈中段,井岡山北麓,東北與安福縣接壤,東南與永新縣毗鄰,西南與湖南省茶陵縣、攸縣相連,北面與蘆溪縣交界。南北長約58公里,東西寬約38公里,地處東經113°46′—114°09′、北緯26°57′—27°27′,國土面積1062.0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3萬畝,山地面積112萬畝,森林面積78.5萬畝,森林復蓋率達67%。全縣轄8個鄉、5個鎮、1個墾殖場,2個居委會,157個行政村,總人口24.9萬。民族成份主要是漢族,另有苗、壯、回、滿、侗、黎、羌等7個少數民族。縣人民政府駐地在琴亭鎮。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蓮花縣蓮花縣

蓮花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公元280年(晉太康元年)曾設定廣興縣,縣治在今琴亭鎮;公元1743年(清乾隆八年)割永新縣二十個都,安福縣十二個都置蓮花廳,屬吉安府;公元1912年改“廳”為縣,屬廬陵道;1925年廢道,直屬省政府;1926年6月30日,成立蓮花縣第一屆工農兵政府;1949年8月13日全縣獲得解放,屬吉安專區;1968年屬井岡山地區,1979年屬吉安地區;1992年8月11日劃歸萍鄉市管轄。歷朝以來,蓮花縣人文蔚起,英才輩出,素有“瀘瀟理學、碧雲文章”之美譽。著名人物有元朝名僧、詩人釋惟則,明朝文學家、理學家劉元卿,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中文教師、著名書法家朱益藩,天文學家寧榜高、王灝等。唐朝名相姚崇,民族英雄岳飛、文天祥、辛棄疾,地理學家徐霞客等也曾在蓮花留下過足跡。

蓮花縣蓮花縣

蓮花曾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湘贛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之一,是湘東南特委、蘇維埃政府和湘贛省委、省蘇維埃政府的所在地,《引兵井岡,在這裡決策》以翔實的史料和歷史的真實揭示了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轉兵井岡山在蓮花決策的偉大意義。“蓮花一枝槍”革命鬥爭的故事名聞遐邇。毛澤東、彭德懷、陳毅、方誌敏、胡耀幫、曾山、王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蓮花留下了光輝的戰鬥足跡,縣城、坊樓甘家村、三板橋鄉均有毛澤東舊居,西天庵有秘密交通站舊址,獅古塘有棋盤山會議舊址,縣博物館還保存了軍缸、湘贛蘇維埃郵政總局牌、黨小組記錄、蘇區貨幣和蘇區郵票等革命文物。全縣共有3486名優秀兒女為新中國的誕生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冊烈士)。建國後第一批授銜的將軍數量排名全國第14位,回鄉當農民的革命將軍甘祖昌是其中最為傑出的一位。

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屬於吳、越、楚。秦滅楚後,蓮花地域為安成縣屬長沙郡。

秦末漢初,蓮花地域屬長沙候國。

三國時期,蓮花地域屬安成郡。

280年(晉太康元年)分永新縣設廣興縣,轄境包括現在蓮花縣大部,縣治在今琴亭鎮附近。屬廬陵郡。589年(隋開皇九年),廢廣興縣併入安豐縣(後改稱泰和縣)。

622年(唐武德五年),復置廣興縣。

625年(唐武德八年),廢廣興縣併入太和縣。

657年(唐顯慶二年),置永新縣,其轄境包括原析置廣興縣地。

1743年(清朝乾隆八年)析永新縣二十個都、安福縣十二個都置蓮花廳,縣治蓮花橋(今琴亭鎮)。屬吉安府。

1912年(民國二年)改廳為縣,蓮花縣正式得名。屬廬陵道。

1925年(民國十五年)廢道,直屬江西省。

1926年(民國十六年)6月30日,中國共產黨在蓮花縣成立工農兵政府。

1927年(民國十七年)8月1日發生的南昌起義引發國共十年內戰。共產黨隨後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含蓮花縣)。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屬江西省第三行政督察區。

1949年(民國三十九年)8月13日,中國共產黨占領全境,屬吉安專區。

1968年屬井岡山地區。

1979年屬吉安地區。

1992年6月20日,民政部(民行批66號)批覆:經國務院批准,同意將吉安地區的蓮花縣劃歸萍鄉市管轄;同年8月11日正式實施。

地理位置

蓮花縣位於江西省西部,羅霄山脈中段,井岡山北麓,東北與安福縣接壤,東南與永新縣毗鄰,西南與湖南省茶陵縣、攸縣相連,北面與蘆溪縣交界。南北長約58公里,東西寬約38公里,地處東徑113°46′—114°09′、北緯26°57′—27°27′,國土面積107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2.3萬畝,山地面積112萬畝,森林面積78.5萬畝,森林復蓋率達68%。全縣轄8個鄉、5個鎮、1個墾殖場,4個居委會,157個行政村,總人口26萬。民族成份主要是漢族,另有苗、壯、回、滿、侗、黎、羌等7個少數民族。縣人民政府駐地在琴亭鎮。

行政區劃

蓮花縣於公元280年(晉太康元年)曾設定廣興縣,縣治在今琴亭鎮。

截止2015年4月,蓮花縣轄5鎮8鄉1個墾殖場,即琴亭鎮、坊樓鎮、良坊鎮、路口鎮、升坊鎮、高洲鄉、六市鄉、南嶺鄉、荷塘鄉、神泉鄉、三板橋鄉、湖上鄉、閃石鄉、海潭墾殖場,下轄157個行政村2個社區。

鄉鎮名稱 合計(個) 村(居)委會名稱
琴亭鎮 23 金城社區、永安社區、城南社區、御景灣社區、明珠社區、西門村、西邊村、南門村、北門村、六模村、楊梘村、曙光村、金家村、望山村、下梅洲村、花塘村、蓮花村、寒里村、白馬村、白嶺村、鳧村、幸福村、斜田村
坊樓鎮 15 坊樓鎮、東星村、屋場村、甘家村、洋橋村、江山村、沿背村、田壠村、新梘村、奢下村、富樹村、小江村、東邊村、羅市村、紅源村
升坊鎮 9 升坊村、浯一村、浯二村、太嶺村、雲溪村、江口村 沙屋村、石江村、花園村
良坊鎮 24 良坊村、高丘村、井一村、井二村、白沙村、新田村、布口村、邑田村、岐下村、泉水村、下布村、黃源村、下坊村、富民村、清塘村、白渡村、沖頭村、斜天村、田心村、灣溪村、梅洲村、南灣村、泰源村、湯渡村
路口鎮 10 路口村、廟貝村、街頭村、范家村、豐施村、同坑村、湯坊村、湖塘村、陽春村、下壠村
神泉鄉 15 桃嶺村、五洲村、坪里村、竹湖村、模背村、上江村、段坊村、珊田村、周屋沖村、湖田村、譚坊村、棋盤山村、神泉村、太灣村、永坊村
三板橋鄉 8 田南村、棠市村、湖邊村、三板橋村、清水村、鎮背村、橋頭村、山口壠村
南嶺鄉 8 塘邊村、超村、長埠村、圳頭村、硯溪村、灣源村、四桂村、嶺水村
荷塘鄉 12 廟下村、雙嶺村、樓下村、井下村、萬里村、珊溪村、嚴塘村、長曲灣村、寒山村、安泉村、白竹村、文塘村
閃石鄉 8 江南村、渭下村、閃石村、暖水村、西江村、洞背村、井屋村、太源村
高洲鄉 12 高洲村、江畔村、蒼下村、嚴家村、上塘村、小貝村、下灣村、黃天村、朱家村、赤洧村、黃沙村、高灘村
六市鄉 8 六市村、埡塢村、黃橋村、山口村、山背村、海潭村、太沙村、西坑村
湖上鄉 10 湖上村、江背村、曾家村、南村、圳背村、凡家村、西山村、車田村、山下村、小水村
總計 162
信息來源:蓮花縣人民政府

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蓮花位於江西省西部,萍鄉市南部,地處羅霄山脈中段,屬山地丘陵地區,地勢東北西三面高,中部和南部低,四周山嶺環繞,不少山峰海撥在1000米以上,其中,境內最高峰石門山海拔達1300.5米、高天岩海拔1275米、西部帽子山海拔1148米,蓮花縣平均海拔300米。縣境地處北緯26°57′東經113°46′之間,南北長約58公里,東西寬約38公里,國土面積107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七分半山一分半田,一分水面和莊園”是對蓮花地貌輪廓的總體概括。縣內地貌由山地、丘陵、崗地、河谷平原和山間盆地組成,地勢北、東、西三面高,中部和南部低。東北與安福縣接壤,東南與永新縣毗鄰,西南與湖南省茶陵縣、攸縣相連,北面與蘆溪縣交界。

氣候特徵

蓮花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7.5℃。無霜期平均284天,平均降雨量1600-1700毫米,年平均日照為1697.4小時,氣候條件既適合喜溫作物的栽培,也利於秋播作物的越冬。

水文特點

蓮花縣內河網密布,理論水能蘊藏量每平方公里達54.6千瓦。境內河流眾多,向東匯入永新禾水。主要河流蓮江發源於境內北面高山高天崖,總長69.4公里,流域面積901.47平方公里。六市江水流入湖南淥水,閃石、路口溪流流入吉安瀘水。

自然資源

蓮花縣1978年列為江西省油茶生產基地縣,1980年列為江西省重點林業縣,1987年國務院將蓮花列為全國重點產煤縣之一。初步探明地下礦藏10多種,已經開採的有煤、鐵、石灰石、大理石、硫磺等。

無煙煤

無煙煤含煤面積達575平方公里,煤質優良,熱量平均在6000大卡以上,遠景儲量在1億噸以上。

鐵礦

鐵礦儲量達4700萬噸以上;石灰石遍及蓮花縣,儲量達46億噸以上,列江西省縣市前茅;另有磷、硫、錳、鎢、白雲岩、粉石英、大理石等開發利用價值前景可觀。

動植物

蓮花縣境內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野生動物有華南虎、山牛、野豬、猩猩、山羊、野兔等;植物除杉、松等常見樹種外還有香附、白朮、白芍、枸杞、金櫻子、金銀花、五加皮、黃枝子等藥材和大葉樟、銀杏、倒插荊、黃蓮木等稀珍樹種。

礦泉水

新近發現的三板橋礦泉水和六市礦泉水含十多種微量元素,是礦泉水中的佳品。

人口民族

人口

常住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時,蓮花縣常住人口總數為236328人(不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和居住在縣內的港澳台居民以及外籍人員),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增加6238人,年平均增長率為0.27%。

家庭戶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時,蓮花縣共有家庭戶60609戶,家庭戶人口為219631人,占總人口的92.93%,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6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4.02人減少了0.4人。

性別構成

蓮花縣常住人口中,男性為118370人,占總人口的50.09%;女性為117958人,占總人口的49.91%。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5.5下降為100.35。

年齡構成

蓮花縣常住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56584人,占總人口的23.9%;15—64歲的人口為158477人,占總人口的67.1%;65歲及以上人口為21267人,占總人口的9%。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1.7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下降重了0.6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3個百分點。

截止到2013年蓮花縣總人口26萬,其中農業人口21.8萬。

民族

民族構成

蓮花縣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35418人,占總人口的99.61%;各少數民族人口為910人,占總人口的0.39%。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6133人,增長了2.7%,占總人口比重減少了0.04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了105人,增長了13.04%,占總人口比重增加了0.04個百分點。

經濟狀況

概述

蓮花縣實現生產總值34.9億元,同比增長11.6%;財政總收入完成4.65億元,同比增長41.7%,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03億元,同比增長45.5%,提前一個月實現財政總收入三年翻番;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6億元,同比增長36.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4億元,同比增長18.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46元,同比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3685元,同比增長19.7%。

農業

2011年農業總產值由7.2億元增加到9.3億元,年均增長3.7%。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升。共投入資金2.46億元,推進實施了水庫除險加固、標準糧田、中低產田改造、土地整理、小農水重點縣、中小河流治理升坊鎮防洪工程等500餘個農業基礎設施項目。

五年(截止2010年)共投入資金1.8億元,以“三清三改”為主要內容,打造了333個新農村建設點。南嶺四桂、六市海潭、坊樓江山、良坊沖頭等一批新農村建設示範點特色明顯。農業產業化加快發展。發展農業產業化基地206個,其中省級龍頭企業5家,市級龍頭企業12家,縣級龍頭企業126家,農業經濟合作組織46個。

13萬畝油菜、10萬畝綠色水稻、萬畝曼地亞紅豆杉、萬畝優質果業、萬畝藥材、萬畝油茶等特色化種植基地蓬勃發展;森美農林紅葉石楠基地已成為全省最大的彩葉苗木生產基地之一,華翔農林升坊桂花園已成為江南最大的桂花樹基地之一;2010年糧食總產達2.6億斤,比2005年增產2266萬斤,創造了五年連續增產的好成績。

工業

蓮花縣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60.6億元,同比增長38.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8億元,同比增長17.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3.2億元,同比增長29.3%。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399.2%,同比提高18.7個百分點。

五大支柱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0.3億元,同比增長38.4%,占蓮花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83%。共爭取落實廉租房、以工代賑等項目140個,到位資金3.7億元,同比增長9%。共引進項目156個,其中省認定5000萬以上項目14個,億元以上項目4個,共引進內資8.86億元,利用外資2912萬美元,出口創匯10960萬美元。蓮花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44.25億元,貸款餘額13.7億元,存貸比有所提高。

社會事業

政治

機構 職務 姓名
縣委 縣委書記 夏興
縣人大 縣人大主任 嚴漫泉
縣政府 縣長 劉鄉
縣政協 縣政協主席 劉紹華
信息截止2015年4月,來源:蓮花縣人民政府

教育

截止2006年,蓮花縣普通高中招生2039人,在校生6122人,畢業生1789人;國中招生2242人,在校生8433人,畢業生4855人;國小招生3005人,在校生19805人,畢業生2258人。蓮花中學榮獲全市聯考綜合排名第一和市政府表彰的高中辦學質量優秀獎,蓮花縣中考成績平均分居全市五縣區第一,師資隊伍素質進一步提高。蓮花縣有專任教師2190人,其中中學1116人,大專文化以上的人數占96%,國小1074人,大專文化以上人數占49%。

衛生

截止2006年,蓮花縣有醫院、衛生院18個,病床床位443張,衛生技術人員535人,其中醫生數240人,城鄉公共衛生設施建設得到明顯改善。9個鄉鎮衛生院的房屋得到改造。制定並實施了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醫療救治體系、重大疫情信息網路體系和衛生執法監督體系。

交通

蓮花地處湘贛邊界,具有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快捷便利的公路運輸網路已經成型。319國道和省道吉蓮公路貫通蓮花縣境,南與105、106、107國道、京珠、贛粵高速相接,北與320國道相接,蓮花縣村級公路全部水泥化,公路通車裡程達1200公里。縣城東距京九線井岡山火車站、井岡山機場90公里,分文線安福火車站63公里;南距永新文竹火車站20公里,西距湖南茶陵火車站65公里。正在建設中的衡茶吉鐵路(在縣工業園附近設站口)、吉蓮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北距萍鄉火車站69公里;距南昌火車站、昌北機場330公里,距長沙黃花機場200公里。

衡茶吉鐵路新建線路全長211公里,其中湖南境內162公里,江西省境內49公里,茶陵至文竹聯絡線長54公里。

科技

截止2006年,科技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46%。蓮花縣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4973人,比上年增長3%,其中正高1人,副高291人,中級1887人,初級2794人。

文化

截止2006年,藝術表演團體全年演出148場,“春節”、“七一”、“國慶”分別組織了文藝匯演,舉辦了六期文藝調演主題晚會。積極開展“掃黃打非”活動,特別是網咖和遊戲廳市場監督和管理,對銷售音像製品和書報刊業主進行2次法律、法規培訓,聯合公安、工商、消防等部門進行了3次“掃黃打非”整治活動。共收繳非法盜版音像製品18000餘盤,收繳盜版書刊2000餘冊,處罰違規網咖38家。電視台對新聞和欄目進行了改版,更加注重民生,關注民意,重視報導老百姓關心的熱點問題,《蓮花移民歡歡喜喜過大年》在市台播出後,被評為A級新聞。《走近百姓》欄目共播出25期。同時加大了輿論監督的力度。蓮花縣系統內電視發射機3座,衛星電視地面收轉站1780座,其中系統內3座。蓮花縣有線電視用戶8000餘戶。電視人口復蓋率95%以上。

城市榮譽

蓮花縣已經獲得了全國文明縣城、全國扶貧開發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地質災害防治群防群測“十有”縣、全省外貿出口先進縣、全省縣級財政收入三年翻番獎、全省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全省煤礦安全監管先進縣、省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先進縣、省政府工業崛起年度貢獻獎、全省內貿綜合先進縣、全省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先進縣、全省農村危房改造先進縣、全省新農村建設先進縣、全省春季森林防火平安縣、全省“五五”普法教育工作先進縣、全省耕地保護工作先進縣等榮譽。

2015年4月,在江西日報社、江西社會科學院聯合開展的“生態文明看江西”大型主題活動中,蓮花縣被列為“江西生態文明十佳示範縣”候選縣(市、區)之一。

旅遊資源

紅色景點

有保留著革命紀念地達30餘處,如蓮花一枝槍紀念館、蓮花革命烈士紀念館、列寧學校(花塘官廳)、甘祖昌將軍墓地、蓮花縣荷花博覽園、高灘紅軍行軍舊址,棋盤山游擊基地等。

蓮花縣一支槍紀念館始建於1968年,原名為“毛主席領導蓮花人民鬥爭陳列室”,“宣傳毛澤東思想辦公室”及“蓮花縣革命歷史紀念館”,1983年定名“蓮花縣一支槍紀念館”。館址在縣城南門,房屋為清道光年間建的“賓興館”。其為二進式祠堂建築,長34米、寬21米、高為12米,整個建築面積為713平方米,占地面積為3600平方米。先後被命名為省、市、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深圳市、萍鄉市中國小生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革命傳統教育的作用日漸擴大。

綠色生態文化景點

有省級風景名勝區玉壺山風景區、高洲水雲山風景區、荷塘白竹瀑布群、河江水庫、樓梯蹬水庫等;分布於縣內各地的石灰岩溶洞幽深壯觀。有徐霞客稱讚過的石城洞,有唐朝名相姚崇為布衣時曾寓居的元陽洞,有明末文學家賀子翼讚賞過的蕊珠洞,有留著革命烈士張子銘筆跡的張天洞等。古色文化方面,有正氣浩然的勤王台,名傳遐邇的復禮書院,古色古香的琴亭橋,氣勢磅礴的吳楚雄關,高聳入雲的仰山文塔,雕樑畫棟的路口古民群等,這些堪稱蓮花的旅遊勝地。

主要旅遊景點有:

琴亭橋 浯塘真人俺 石門山 蓮花一枝槍紀念館 (賓興館)
仰山文塔 棋盤山游擊基地 水雲山風景區 玉壺山風景區
勤王台 花塘官廳 復禮書院 元陽洞
吳楚雄關 石城洞 蓮花革命烈士紀念館

名優特產

蓮花老酒

蓮花血鴨蓮花血鴨

蓮花老

酒,俗名“蓮花酒娘”,產於本地區蓮花縣。它以優質糯米為原料,採用傳統工藝精心制後,在常溫下貯藏2--3年而成。

蘇式蜜酒

蘇式蜜酒:挖掘宋代文學家蘇東坡的蜜酒釀造古法,結合現代釀造技術研製而成,口味柔和、營養豐富,具有提神益智、舒筋活血等功效。

蓮花血鴨

蓮花血鴨誕生:公元1276年,元軍攻占南宋都城臨安,文天祥集師勤王。這天,他來到蓮花,準備和當地義軍一起喝雞血酒,歃血為盟。當時找不到雞,而蓮花又盛產鴨子,便以鴨血沖酒。火頭軍大師傅劉德林在炒鴨子時,把沒喝完的鴨血酒錯當成辣醬倒入了鍋中。不想不久,一股香辣味四起,只見菜呈糊狀、色呈紫紅。鴨子端上桌,文天祥一嘗,讚不絕口,問道:“此為何菜?”劉德林將錯就錯答道:是本地的特色菜,叫“蓮花血鴨”。一道菜因此得名且世代流傳,後來,又上了晚清宮廷的皇家菜譜。

縣城建設

蓮花縣城規劃城區面積12.1平方公里,建成城區面積6.6平方公里,城鎮化率為47.7%,城區道路總面積達168.29萬平方米,人均擁有道路面積達41.24平方米。近五年來,先後完成了金城大道、文豐路、廣興路、康達路、城區人行道改造、城區瀝青路面鋪設、縣城道路修復、公交站台及廣興路路緣石鋪設、毓秀園、一環路小遊園、金三角小遊園、民政小遊園、城區小街小巷硬化等工程的建設。完成了新建街、解放路、金城大道、廣興路、永安路、康達路、濱河路等道路綠化提升工程。縣城建成區綠化復蓋率達40.9%,綠地率35.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9.3平方米。2011年榮獲全國文明縣城稱號。

風土人情

親人去世,向親友報喪,發出書面訃告,上西則口頭傳達。出葬前開堂受奠,喪家兒、孫、媳以及五服之內親人等,均需和死者靈柩訣別,此儀式一般在死者家中廳堂或祠堂舉行,故為堂祭。礱西鄉岳父或岳母出殯途中,靈柩停於道旁,由女婿祭奠,這種儀式為路祭。親人去世第一年過春節曰“新年”,需用綠紙貼“孝堂”讓親友悼念。第二年張貼粉紅紙對聯,第三年謂守孝三年已滿,才貼紅對聯。也有紅對聯上粘上白紙條作為標誌的。

歷史文化

2007年5月在蓮花縣工業園區發現一座大型墓主系漢景帝之孫劉蒼。參與此次發掘的各級文物專家一致認為,到目前為止這是我省乃至江南地區發現的最大一座西漢古墓。墓室內出土的珍貴文物如一枚刻有龜紐印文“安成侯印”四字的金質印章等,不僅為研究贛西地區漢代歷史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也填補了蓮花無漢代歷史記載的空白。

江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