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蓼

香蓼

香蓼,中藥名。為蓼科植物粘毛蓼Polygonum odoratum Lour的莖葉。分布於吉林、遼寧、陝西、安徽、江蘇、浙江、河南、湖北、福建、江西、廣東、貴州、雲南等地。具有理氣除濕,健胃消食之功效。用於胃氣痛,消化不良,小兒疳積,風濕疼痛。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莖葉。

性味

味辛,性平。

功效

理氣除濕,健胃消食。

主治

用於胃氣痛,消化不良,小兒疳積,風濕疼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

採集時間

花期採收地上部分,紮成束,晾乾。

形態特性

一年生草本,植株具香味。莖直立或上升,多分枝,密被開展的長糙硬毛及腺毛,高50-90厘米。葉卵狀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15厘米,寬2-4厘米,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沿葉柄下延,兩面被糙硬毛,葉脈上毛較密,邊緣全緣,密生短緣毛;托葉鞘膜質,筒狀,長1-1.2厘米,密生短腺毛及長糙硬毛,頂端截形,具長緣毛。總狀花序呈穗狀,頂生或腋生,長2-4厘米,花緊密,通常數個再組成圓錐狀,花序梗密被開展的長糙硬毛及腺毛;苞片漏斗狀,具長糙硬毛及腺毛,邊緣疏生長緣毛,每苞內具3-5花;花梗比苞片長;花被5深裂,淡紅色,花被片橢圓形,長約3毫米,雄蕊8,比花被短;花柱3,中下部合生。瘦果寬卵形,具3棱,黑褐色,有光澤,長約2.5毫米,包於宿存花被內。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水邊及路旁濕地。分布於吉林、遼寧、陝西、安徽、江蘇、浙江、河南、湖北、福建、江西、廣東、貴州、雲南等地。

藥材性狀

莖枝長圓柱形,上部或有分枝,表面褐綠色至黑綠色,密被長茸毛,並具腺毛,故粗糙而粘,斷面中空。葉捲曲,易破碎,展平後呈披針形或寬披針形,長4-13cm,寬1-2.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褐綠色至黑綠色,兩面及葉緣均被短伏毛,沿主脈並有長茸毛;托葉鞘筒狀,先端截形,基部有狹翅,密被長茸毛。氣芳香,味微澀。

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治風濕。”

蓼科·蓼屬植物

蓼屬(Polygonum L.),蓼科、蓼族植物,約230種,廣布於全世界,主要分布於北溫帶。我國有113種26變種,南北各省(區)均有。有些學者曾將本屬分為11個獨立的屬,但因彼此間的區別不明顯,有些學者仍主張歸為1屬,我們除將蕎麥屬Fagopyrum.金線草屬Antenoron.虎杖屬Reynoutria和蔓寥屬Fallopia作為獨立的屬外,其他各屬仍歸併為1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