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穗蓼

多穗蓼

多穗蓼,所屬植物界,屬半灌木。莖直立,高80-100厘米,具柔毛,有時無毛,多分枝,具縱棱。治菌痢,腸炎,小兒消化不良,跌打損傷,風濕腫痛,皮膚濕疹。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多穗蓼 

多穗蓼多穗蓼

種拉丁名:PolygonumpolystachyumWall.exMeisn.

科中文名:蓼科

科拉丁名:Polygonaceae

屬中文名:蓼屬

屬拉丁名:Polygonum

多穗蓼多穗蓼

國內分布:產四川、雲南、西藏。

國外分布: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也有分布。

命名來源:[PlantaeAsiaticaeRariores3:611832]

醫用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蓼科植物多穗蓼的全草。

多穗蓼多穗蓼

功效:祛風利濕,殺蟲止痢,清熱解毒。

主治:治菌痢,腸炎,小兒消化不良,跌打損傷,風濕腫痛,皮膚濕疹

性味歸經:性涼,味辛。入肺、脾、胃、大腸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

別名:辣蓼、水蓼、恣恣薩曾(藏名)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6~10月採收。

拉丁名:PolygonumpolystachyumWall.

考證: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藥》。

中藥化學成分:全草含蓼屬甙(Polystachoside)、臘梅甙(Meratin)、異槲皮甙(Isoquercitrin)、槲皮甙(Quercitrin)、槲皮素(Quercetin)、3’-甲基鼠李素(Rhamnazin)。

形態特徵

半灌木

多穗蓼多穗蓼

莖直立,高80-100厘米,具柔毛,有時無毛,多分枝,具縱棱。葉片寬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6-16厘米,寬3-7厘米,頂長漸尖,基部戟狀心形或近截形,上面綠色,疏生短柔毛,下面灰綠色,密生白色短柔毛;葉柄粗壯,長約1厘米;托葉鞘偏斜,膜質,深褐色,長3-4厘米,開裂,無緣毛,密生柔毛。花序圓錐狀,開展,花序軸及分枝具柔毛;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紅色,開展,直徑約4毫米,花被片不相等,內部3片較大,寬倒卵形,長約3毫米,外部2片較小,苞片膜質,卵形,被柔毛,頂端尖;花梗纖細,無毛或疏被柔毛,頂部具關節,比苞片長;雄蕊通常8,比花被短,花葯紫色;花柱3,自基部離生,柱頭頭狀。瘦果卵形,具3棱,黃褐色,平滑,長約2.5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長習性

生山坡灌叢,山谷濕地,海拔2700-4500米。

石竹目百科(二)

石竹目(Caryophyllales) 雙子葉植物綱(木蘭綱) 亦稱中央胎座目(Centrospermae)。 顯花植物的一目,屬雙子葉植物綱(特徵特徵為具兩片子葉)。

蓼科·蓼屬植物

蓼屬(Polygonum L.),蓼科、蓼族植物,約230種,廣布於全世界,主要分布於北溫帶。我國有113種26變種,南北各省(區)均有。有些學者曾將本屬分為11個獨立的屬,但因彼此間的區別不明顯,有些學者仍主張歸為1屬,我們除將蕎麥屬Fagopyrum.金線草屬Antenoron.虎杖屬Reynoutria和蔓寥屬Fallopia作為獨立的屬外,其他各屬仍歸併為1屬。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