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花蓼

稀花蓼

稀花蓼,一年生草本植物。花期6-8月,果期7-9月。生於河邊及林下陰濕地。中國大部地區有分布。主治急慢性肝炎;小便淋痛;毒蛇咬傷。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柴達木沙拐棗

稀花蓼稀花蓼

種拉丁名:CalligonumzaidamenseA.Los.

科中文名:蓼科

科拉丁名:Polygonaceae

屬中文名:沙拐棗屬

屬拉丁名:Calligonum

國內分布:產青海柴達木盆地及新疆東部(大紅山)。

海拔:1500-2700

中國植物志:25(1):128

英文植物志:5:327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達1米。

稀花蓼稀花蓼

莖直立或基部平臥,有分枝,下部無毛,上部具小刺。托葉鞘褐色,膜質,先端稍有緣毛或無;葉柄長約2厘米,有細刺毛;葉片卵狀橢圓形或戟形,長5-14厘米,3-8厘米,基部心形,先端漸尖,兩面有疏生星狀毛,背沿脈稍有刺毛。錐花序開展,頂生或腋生,疏散分枝,著生少數花,花序梗和花梗密被有棗紅色柄的腺毛,每花梗著生1-3花;苞片綠色,長約2先端斜截形,有緣毛;花被紅色,5裂,有光澤,長約4毫米;雄蕊8,花粉粒球形,網狀紋飾。堅果近球形,微有三棱,長約4毫米,栗色,有光澤,外被宿存的花被。花、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於河邊及林下陰濕地。分布於我國吉林、黑龍江省及華北各省區,俄羅斯(遠東地區)、朝鮮也有分布。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濕。主急慢性肝炎;小便淋痛;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

外用:適量,搗敷。

蓼科·蓼屬植物

蓼屬(Polygonum L.),蓼科、蓼族植物,約230種,廣布於全世界,主要分布於北溫帶。我國有113種26變種,南北各省(區)均有。有些學者曾將本屬分為11個獨立的屬,但因彼此間的區別不明顯,有些學者仍主張歸為1屬,我們除將蕎麥屬Fagopyrum.金線草屬Antenoron.虎杖屬Reynoutria和蔓寥屬Fallopia作為獨立的屬外,其他各屬仍歸併為1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