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刺仙人掌

單刺仙人掌

單刺仙人掌是仙人掌科仙人掌屬的植物。分布在廣西、台灣、雲南、福建等地,生長於海拔2000米至3000米的地區,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由於單刺仙人掌刺可刺傷人和家畜的皮膚,故被視為有害的入侵物種。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肉質灌木或小喬木,高1.3-7米,老株常具圓柱狀主幹,直徑達15厘米。分枝多數,開展,倒卵形、倒卵狀長圓形或倒披針形,長10-30厘米,寬7.5-12.5厘米,先端圓形,邊緣全緣或略呈波狀,基部漸狹至柄狀,嫩時薄而波皺,鮮綠而有光澤,無毛,疏生小窠;小窠圓形,直徑3-5毫米,具短綿毛、倒刺剛毛和刺;刺針狀,單生或2(-3)根聚生,直立,長1-5厘米,灰色,具黑褐色尖頭,基部直徑0.2-1.5毫米,有時嫩小窠無刺,老時生刺,在主幹上每小窠可具10-12根刺,刺長達7.5厘米;短綿毛灰褐色,密生,宿存;倒刺剛毛黃褐色至褐色,有時隱藏於短綿毛中。葉鑽形,長2-4毫米,綠色或帶紅色,早落。花輻狀,直徑5-7.5厘米;花托倒卵形,長3-4厘米,先端截形,凹陷,直徑1.5-2.2厘米,基部漸狹,綠色,無毛,疏生小窠,小窠具短綿毛和倒刺剛毛,無刺或具少數剛毛狀刺;萼狀花被片深黃色,外面具紅色中肋,卵圓形至倒卵形,長0.8-2.5厘米,寬0.8-1.5厘米,先端圓形,有時具小尖頭,邊緣全緣;瓣狀花被片深黃色,倒卵形至長圓狀倒卵形,長2.3-4厘米,寬1.2-3厘米,先端圓形或截形,有時具小尖頭,邊緣近全緣;花絲長12毫米,淡綠色;花葯淡黃色,長約1毫米;花柱淡綠色至黃白色,長12-20毫米,直徑約1.5毫米;柱頭6-10,長4.5-6毫米,黃白色。漿果梨形或倒卵球形,長5-7.5厘米,直徑4-5厘米,頂端凹陷,基部狹縮成柄狀,無毛,紫紅色,每側具10-15(-20)個小窠,小窠突起,具短綿毛和倒刺剛毛,通常無刺。種子多數,腎狀橢圓形,長約4毫米,寬約3毫米,厚1.5毫米,淡黃褐色,無毛。花期4-8月。

地理分布

原產巴西、巴拉圭、烏拉圭及阿根廷,世界各地廣泛栽培,在熱帶地區及島嶼常逸生;我國各省區有引種栽培,在雲南南部及西部、廣西、福建南部和台灣沿海地區歸化。

功能作用

抑菌消炎

仙人掌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枯草芽胞桿菌、蠟狀芽胞桿菌有抑制作用。仙人掌提取液能抑制DNA和RNA病毒的複製,並使細胞外病毒失活。此外,仙人掌還有激素樣抗炎作用。有專利記載,從仙人掌中提取芳香族胺和糖類,可用於治療炎症、疼痛、皮膚瘙癢和局部體溫過高等症。民間常用仙人掌治療乳腺炎、腮腺炎,均有較好的療效。

降低血糖

早在1925年,就有人發現仙人掌的提取物能降低血糖濃度。國內臨床藥理研究表明,仙人掌提取物具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能有效地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謝。在墨西哥,日前已開發生產了治療糖尿病的片劑和丸劑。 

免疫作用

仙人掌粗多糖具有增強免疫的作用,能提高機體對非特異性刺激的抵抗力。實驗表明,用仙人掌水提取液為小白鼠灌胃給藥,對小白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抗胃潰瘍

仙人掌提取物對應激型、消炎痛型、結扎胃幽門型胃潰瘍皆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和治療作用,還能增加胃黏膜血流量。 

鎮痛作用

仙人掌三萜皂苷有明顯的鎮痛作用,比顱痛定的效果還要好。 

抗脂質過氧化

脂質過氧化物在人體內的沉積能損傷肝臟、腎臟和血管,從而引起多種疾病,而仙人掌提取物能抑制過氧化物的形成。

藥用價值

藥用方法

以全株入藥。四季可采。鮮用或切片曬乾。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散瘀消腫,健胃止痛,鎮咳。用於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痢疾,咳嗽;外用治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癰癤腫毒,蛇咬傷,燒燙傷。

性味歸經

微苦,涼。

用法用

鮮品1~2兩;外用鮮品適量,去刺搗爛敷患處。

注意事項

刺內含有毒汁,人體被刺後,易引起皮膚紅腫疼痛,瘙癢等過敏症狀。

栽培要點

選地

種植單刺仙人掌最好選擇砂質土壤,排水良好,土質肥沃,陽光充足的田塊種植。

插植時期

單刺仙人掌一年四季均可插植,但其插植時最適宜溫度為20~30℃,成活率可達95%以上。插植時土壤不宜過濕,如土壤過濕,土壤中的厭氣微生物會大量繁殖,造成種莖腐爛,降低成活率,故下雨天禁止插植。插植前將割下的新掌片置於陽光下晾曬,直到傷口失水變乾,再用石硫合劑消毒殺菌,即可插植。

種植規格

種植時要求起畦,畦寬(包溝)1.2米,高15~25厘米,施足腐熟有機肥。種植規格:每畦種2行,株距40厘米,行距60厘米,畝插植1600~1800片,種植深度為仙人掌片的2/5,掌片方向對著太陽(即東、西向),這樣使掌片兩面上、下午都可以得到充足的陽光照射,有利於光合作用。

肥水管理

插植後保持土壤濕潤。當種苗插植後芽長出6厘米時可進行第一次施肥;第二次施肥在採收後,以促進仙人掌繼續萌發。施肥時最好施用腐熟有機肥。仙人掌休眠期不需施任何肥料。

培土

仙人掌在生長過程中,隨著地上部分重量的增加,應及時培土,以免植株倒伏。

病害防治

據試種觀察,單刺仙人掌病蟲害極少,如發現有細菌性病害可用殺菌劑防治,害蟲則採用殺蟲劑防治,均可收到良好效果。

採摘

作菜用莖片,萌芽後一個半月內可採摘,莖葉越老,酸度越高,莖片越嫩,酸度越低,採摘過早影響產量,採摘過遲會增加酸度,生產上應注意適時採摘。作種用莖片要求生長期達6個月以上,插植時才能保證成活率。

其他事項

當氣溫降到5℃時應做好保溫工作,0℃以下食用仙人掌易受凍害。保溫時可採用尼龍薄膜或稻草覆蓋等措施。

危害影響

一般性雜草。影響海岸原有的生態系統及其景觀。仙人掌的刺和倒刺剛毛均可刺傷人和家畜的皮膚。

傳播途徑

種子藉動物取食漿果得以傳播。

預防方法

澳大利亞曾引入仙人掌螟蛾進行生物防治,取得良好效果。

石竹目百科(二)

石竹目(Caryophyllales) 雙子葉植物綱(木蘭綱) 亦稱中央胎座目(Centrospermae)。 顯花植物的一目,屬雙子葉植物綱(特徵特徵為具兩片子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