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解釋
釉yòu 形聲字,從釆從由,由亦聲。“釆”本義為“動物用爪子翻檢食物”。“由”本義為“光滑”、“滑動”。“釆”與“由”聯合起來表示“動物用爪子在外表光滑的器皿上面翻檢”、“動物爪子在食器的光滑表面打滑”。
本義:使動物爪子打滑的器皿表面。
引申義:光滑的表層。
【釋義】釉子,以石英、長石、硼砂、黏土等為原料製成的物質,塗在瓷器、陶器的表面,燒製成有玻璃光澤的塗層。在金屬表面施加的釉層,則稱為琺瑯。
字音字義
釉 yòu 字從采從由。“采”本義為“摘葉、摘花”,引申義為“多種花色”,讀為“彩”;“由”意為“光滑”。“采”與“由”聯合起來表示“各種顏色的光滑表層”、“光彩表層”。
釉工藝解釋
釉,又稱釉子,以石英、長石、硼砂、黏土等為原料製成的物質,塗在瓷器、陶器的表面,燒製成有玻璃光澤的塗層。在金屬表面施加的釉層,則稱為琺瑯。
釉,英文glaze或enamel,是塗在瓷器、陶器表面,使其顯出光彩並起保護作用的物質,且可增加陶瓷的機械強度和絕緣性能。用石英、硼砂、長石、粘土等混合研碎,加水製成。
種類
釉的種類很多,按坯體類分,有瓷釉、陶釉及火石器釉;按燒成溫度可分高溫釉、低溫釉;按外表特徵可分透明釉、乳濁釉、顏色釉、有光釉、無光釉、裂紋釉(開片)、結晶釉等;按釉料組成可分為石灰釉、長石釉、鉛釉、無鉛釉、硼釉、鉛硼釉等。
1、唐三彩,盛行於唐,系素燒胎體塗白、綠、褐、黃色釉,1100度窯溫烘烤.當時多用做陪葬品;
2、釉上彩,在燒好的素器上彩繪,再經低溫烘燒而成,因彩附於釉面上,故名.最早見於宋代;
3、釉下彩,於生坯上彩繪,後施釉高溫燒成,彩紋在釉下,永不脫落。
4、釉里紅,以氧化銅為色劑在胎上彩繪,施釉後高溫燒造出白底紅花,始於元代景德鎮;
5、鬥彩,在坯體上以青花勾繪花紋輪廓線,施釉燒成陶瓷後,於輪廓線內填以多種色彩,再經底溫度爐火二次燒成,畫面呈現釉下青花與釉上色彩比美相鬥,故名.始於明成化年間;
6、開片,既冰裂紋,釉面裂紋型同冰裂.因胎,釉膨脹係數不同,過早出窯遇冷空氣產生,宋代哥窯以此為主要特徵;
7、青花,釉下彩品種之一,以氧化鈷為色劑,在坯胎上作畫,罩以透明釉,經1280--1320度高溫燒成,藍白相映,明清兩代主打瓷器;
8、釉中彩:在上好釉的瓷器上進行裝飾,然後再高溫燒成,彩料或者釉料融進了先前的釉中,貌似在中間,和釉上彩工藝相似,但又和釉上彩有區別。
製作工藝
施釉工藝是古陶瓷器製作工藝技術的一種,是指在成型的陶瓷坯體表面施以釉漿。主要有蘸釉、盪釉、澆釉、刷釉、灑釉、輪釉等七種方法,按坯體的不同形狀、厚薄,採用相應的施釉方法。
釉料配方:一個人的衣服一定要合身。在縫製衣服時,選用什麼樣的布,採用什麼式樣,都要有一個全盤的考慮。給陶瓷製品上釉,也要作一番仔細的研究,使獨料適應於陶瓷坯體的要求,這擾是所謂釉料配方。決定一種釉料配方,考慮的因素很多,主要應該抓住如下三點:
(一)由於釉不能脫離還體而單獨存在,因此,在進行釉料偽研究冰必須首先掌強坯體的物理化學性質,也就是坯體的化學組成.膨脹性能、成熬濕度以及成品性能要求等等。其中,釉與坯的膨脹係數的適當配合,是秋燒成後固著於坯體表面良好與否的主要條件。如果釉的膨脹係數小於坯的膨脹係數,則在冷卻時產生釉層剝脫;如果釉的膨脹係數大於坯的膨脹係數,則在冷卻時釉層產生龜裂,甚至當坯釉之間產生過大的應力時,製品也可能破壞。
(二)必須明確對於釉料本身的要求,如白度、透明度、化學穩定性以及機械性能等。
(三)必須注意制釉原料的純度。因為原料所合的雜質,例如鐵、欲的化合物對於釉的白度及介電性能等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總之,在釉料的研究中要掌握一個總的原則:一般改變他料的成分來適應坯體而不是改變坯體的成份來適應釉。這也正象在縫製衣服時總是要使衣服適合於人體而不是讓人體去適合衣服一樣。
現實套用
我們日常使用的陶瓷器,一般都穿著一身光潤、平滑的衣裳,特別是日用陶瓷,對“衣裳”更為講究,有的潔白如玉,有的五彩繽紛,十分美觀。陶瓷的這種衣裳,名叫“釉”。
漢字中的釉,其含義是指有油狀的光澤,所以用“油”字來表示瓷器表面的光澤,但又因為“油”字代表食物,經後人修改取表示光彩的“采”,加上油字的“由”,合成為“釉”字。
相關條目
桌球多媒體文化 休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