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債

公債

公債(公共債務)是指政府為籌措財政資金,憑其信譽按照一定程式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一種格式化的債權債務憑證。公債體現了債權人(公債認購者)與債務人(政府)之間的債權債務關係。公債是財政收入的補充形式,是彌補赤字、解決財政困難的有效手段,是籌集建設資金的較好方法。

性質

1、公債是一種虛擬的借貸資本

公債體現了債權人(公債認購者)與債務人(政府)之間的債權債務關係。公債在發行期間是由認購者提供其閒置資金,在償付階段是由政府主要以稅收收入進行還本付息。公債資本與其他資本存在的區別在於公債資本(用於非生產性開支)並不是現實資本,而只是一種虛擬的資本。用於生產性開支的公債則表現為不能提取的公共設施等國家的現實資本。

2、公債體現一定的分配關係,是一種“延期的稅收”

公債的發行,是政府運用信用方式將一部分已作分配、並已有歸宿的國民收入集中起來;公債資金的運用,是政府將集中起來的資金,通過財政支出的形式進行再分配;而公債的還本付息,則主要是由國家的經常收入——稅收來承擔。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講,公債是對國民收入的再分配。

現狀

1、理論界的兩種認識

1)反對公債存在和發展的觀點。

古典經濟學派大多如此,在他們看來,公債的消極作用包括:

公債減少了生產資本,妨礙工商業的正當投資; 以公債彌補財政赤字會助長為所欲為,不負責任之風; 舉債會增加將來財政困難; 公債常以高利吸引購買者,會使富者坐享其利,使財富分配不均,公債不斷的膨脹,使市場增多信用,促使物價上漲等等。

2)主張大力發展公債的觀點。

現代凱恩斯學派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他們把公債和赤字以及補償性財政政策聯繫在一起,對公債大加讚揚。薩繆爾森認為:

公債不是一個值得憂慮的問題,而是一件有益的事,會增加淨收入; 公債不是妨礙經濟成長的因素,而是使經濟穩定發展的因素; 公債的數額不應受限制,公債的發行不但不應視作國家的債務,而且還應視為國家的資產; 公債不會增加人民負擔。因此,大量發行公債有利於經濟繁榮和充分就業。

2、公債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1)從財政角度看,公債是財政收入的補充形式,是彌補赤字、解決財政困難的有效手段,是籌集建設資金的較好方法。

當國家財政一時支出大於收入、遇有臨時急需時,發行公債比較簡捷,可濟急需。從長遠看,公債還是籌集建設資金的較好形式。一些投資大、建設周期長、見效慢的項目,如能源、交通等重點建設,往往需要政府積極介入。

2)從經濟的角度看,公債是政府調控經濟的重要政策工具。

A、調節積累與消費,促進兩者比例關係合理化。公債採用信用的方式,只是獲得了一定時期內資金的使用權、沒有改變資金的所有權,適當發行公債,可以使二者的比例關係趨於正常。

B、調節投資結構、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

C、調節金融市場、維持經濟穩定。公債是一種金融資產、一種有價證券,公債市場可以成為間接調節金融市場的政策工具。

D、調節社會總需求,促進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在總量和結構上的平衡。

種類

1、按發行期,公債可分為短期公債、中期公債和長期公債。

短期公債是指發行期限在一年之內的公債,又稱為流動公債。短期公債流動性大,因而成為資金市場主要的買賣對象,是執行貨幣政策,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的重要政策工具。

中期公債是指發行期限在1到10年之內的公債,政府可以在較長時間內使用這筆資金,因此在許多國家占有重要地位。

長期公債是發行期限在10年以上的公債,其中還包括永久公債或無期公債,發行長期公債,政府長期使用資金,但由於發行期限過長,持券人的利益會受到幣值和物價波動影響,因此長期公債的推銷往往比較困難。

2、按發行地域,公債可分為國家公債和國外公債。

政府在本國的借款和發行債券為國內公債,簡稱內債。發行對象是本國的公司、企業、社會團體或組織以及個人。發行和償還用本國貨幣結算支付,一般不會影響國際收支。

政府向其他國家的政府、銀行或國際金融組織的借款,及在國外發行的債券等,為國外公債,簡稱外債。

3、按可否自由流通,公債可分為上市公債和不上市公債。

可以在債券市場上出售,並且可以轉讓的公債,稱為上市公債。上市公債增強了公債的流動性,在推銷時比較順利。多數的公債都是可以進入證券市場自由買賣的。

不可以轉讓的公債,稱為不上市公司。之所以限定某些債券不可出售,往往具有政治、經濟方面的特定原因和目的。為了保證發行,政府通常必須在利率和償還方法上給予某些優惠。

4、按舉債形式,公債可分為契約性借款和發行公債券。

政府契約性借款,是政府和債權人按照一定的程式和形式共同協商,簽訂協定或契約,形成債權債務關係。

公債券,即向社會各單位、企業、個人的借債採用發行債券的形式。發行債券具有普遍性,套用範圍廣。

5、其他分類方法。如按發行主體,可分為中央公債和地方公債;按公債計量單位,可分為實物公債和貨幣公債;按利息狀況,可分為有息公債和有獎公債;按公債用途,可分為生產性公債和非生產性公債。

償還

公債的償還主要涉及兩個問題:一是償還方法;二是償還資金的來源。

1、公債的償還方法:買銷法、比例償還法、輪次償還法(規定各種號碼的償還期限,自由認購)、抽籤償還法、一次償還法。

2、公債償還資金的來源。政府在公債到期、需要還本付息時,必須有一定的資金來源,主要有:預算直接撥款、預算盈餘償還、發行新債償還舊債法、建立償債基金。

發行

發行條件

1)公債發行額

2)公債期限

3)公債發行價格

4)公債利率

此外,公債的發行條件還包括公債的票面金額和編號;公債的名稱與發行目的;公債的發行對象;發行與交款時間;還本付息的方式;公債經銷單位和債券流動性的規定等。

發行方式

公債的發行方式是指採用何種方法和形式來推銷公債。大致有以下三類:

1)公募法。公募法是指政府向社會公眾募集公債的方法,一般適用於自由公債。具體有三種方法:直接公募法、間接公募法、公募招標法。

2)包銷法。指政府將發行的債券統一售予銀行,再由銀行發售的方法。具體可由中央銀行或專業銀行或金融集團包銷。

3)公賣法。指政府委託經紀人在證券交易所出售公債的方法。

存在條件

公債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性

公債總是與國家的職能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早期的公債主要是財政困難的產物,隨著社會經濟的向前發展和國家職能的不斷擴大,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已成為各國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內容,而要實現國家干預經濟、調節經濟的職能,就有必要藉助公債這個重要工具。

公債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1)充裕的閒置資金。只有在商品貨幣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時,社會上才會有充足和穩定的閒置資金,這是發行公債的物質條件。

2)金融機構的發展和信用制度的完善是發行公債必須的技術條件,否則公債發行便缺乏有效的手段和工具。

3)公債的存在和發展還必須與商品貨幣經濟下的社會意識觀念相適應。

發行情況

歷年我國國債發行情況(單位:億元)

年度 合 計 國內債務 國內其他債務
1981 48.660 48.660
1982 43.830 43.830
1983 41.580 41.580
1984 42.530 42.530
1985 60.610 60.610
1986 62.510

1987 117.070 63.070 54.000
1988 132.170 92.170 40
1989 263.910 56.070 207.840
1990 197.240 93.460 103.780
1991 281.270 199.30 81.970
1992 460.770 395.640 65.130
1993 381.320 314.780 66.540
1994 1028.570 1028.570
1995 1510.860 1510.860
1996 1847.770 1847.770
1997 2412.030 2412.030
1998 3228.770 3228.770
1999 3715.030 3702.130 12.9
2000 4157.000 4153.590 3.41.000
2001 4483.530 4483.530
2002 5679.000 5660.000 19.000
2003 6153.530 6029.240 3.610
2004 6734.270 6726.280 7.990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鑑》,2007年曾發行1.55萬億人民幣特別國債,相當2000億美元的外債;國債發行量達23,483.28億元

股票術語大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