墊狀雪靈芝

墊狀雪靈芝

墊狀雪靈芝多年生緊密的墊狀草本,呈緊密的粗糙叢生的小形亞圓球形。很珍貴的藥材。

基本信息

具體資料

墊狀雪靈芝墊狀雪靈芝
種中文名:墊狀雪靈芝
種拉丁名:ArenariapulvinataEdgew.
科中文名:石竹科
科拉丁名:Caryophyllaceae
屬中文名:無心菜屬
屬拉丁名:Arenaria
國內分布:西藏南部
國外分布:尼泊爾錫金印度
海拔:4200-5000

生態特徵

墊狀雪靈芝墊狀雪靈芝
多年生緊密的墊狀草本,呈緊密的粗糙叢生的小形亞圓球形圓錐形,細而長,長15-20厘米,直徑3-4毫米。高4-5厘米,緊密叢生,由基部叉狀分枝,下部宿存密集的褐色枯葉。葉堅硬,具纖毛,葉片鑽狀披針形或卵狀鑽形,長3-6毫米,寬約1毫米,基部膜質,抱莖,具緣毛,上部扁平,頂端急尖,呈短尖頭,下面凸起至頂點。花單生枝端,較小,直徑6-7毫米,以上部分無苞片;花萼基部圓形而且增厚,萼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2.5毫米,寬約1毫米,長約為花瓣的一半,頂端鈍圓,邊緣硬、乾膜質,3脈,中脈凸起,側脈較短;花瓣白色,匙形或倒卵形,長4-5毫米,寬約1.5毫米;雄蕊10,花絲線形,與萼片對生者下部具腺體,花葯米黃色;子房倒卵形,長約1.5毫米,寬約1毫米,花柱3,長不足1毫米,柱頭棒狀。花期7月。

產地分布

產我國西藏南部。生於海拔4200-5020米的高山草甸、高山礫石帶和山頂滑塌處。尼泊爾、錫金、印度也有。模式標本采自錫金。
墊狀雪靈芝墊狀雪靈芝

相關物種

墊狀雪靈芝墊狀雪靈芝
雪靈芝,青海特產。屬高等植物石竹科。藏語叫“阿仲尕得”。多年生墊狀草本,主根粗壯,木質化,莖高寸許,簇生,外形半圓球狀,枝葉密集,花色白,冬寒盛開。生長在海拔4000─5000米高山草甸和礫石帶,分布於崑崙山、巴顏喀拉山及祁連山、大坂山。全株供藥用,有滋補作用,能退燒、止咳、降壓,治流感肺炎黃疸淋病淋巴結核筋骨痛疼等病症。

具體特徵

解剖特徵

根橫切面:木栓層由十數層呈類長方形木栓細胞組成,壁薄。棕色;皮層狹窄,薄壁細胞形狀不規則。韌皮部較寬闊,細胞較小,壁略增厚。皮層及韌皮部細胞腔內均含有大量草酸鈣簇晶;並有小型異型維管束散在。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寬闊,略作同心圓狀排列,常有裂隙,木質部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簇晶。髓射線不明顯。莖橫切面:表皮細胞圓形,壁增厚,皮層薄壁細胞約有四至五層,外部的類長圓形,內部的稍壓縮略呈頹廢狀,其內方為木栓層,約由十餘層切線向延長的長方形細胞組成;維管束外韌型,韌皮部外面的細隨較大,向內漸小,壁稍增厚;木質部主要由導管組成。中心有髓,由大型薄壁細胞組成,有細胞間隙及裂隙。

葉橫切面:上表皮細胞類長圓形,略作切向延長,壁增厚,表皮細胞類圓形,略作切向延長,為厚壁細胞,外壁強度增厚,黃色。葉肉為類圓形薄壁細胞,無柵狀組織,無海綿組織。主脈基本組織為類圓形薄壁細胞。維管束外韌型;近軸(上方)部位有約2層類圓形細胞,細胞稻增厚,淡黃色;遠軸(下方)部位約有3層淡黃色厚角細胞。未見維管束鞘。葉緣部分僅為上下表皮細胞,中間有細胞間隙,無葉肉組織。

粉末特徵

黃棕色。氣微,味淡。根表皮細胞棕色,類長方形。皮層薄壁細胞類圓形或橢圓形,內含草酸鈣砂晶。草酸鈣簇晶隨處可見,直徑約22-55μm。本壁細胞類長方形、壁孔明顯。導管多為螺紋,直徑10-18μm;網紋導管較少而粗(直徑25-30μm)。纖維成束或散在,壁厚,長約430μm,直徑約15μm。可見類白色或灰白色不規則狀分泌物塊。直徑20-70μm。葉表皮細胞可見不定式氣孔。花粉村黃色圓形或長圓形。表在具短刺,孔溝及萌發孔均不明顯。

石竹目百科(二)

石竹目(Caryophyllales) 雙子葉植物綱(木蘭綱) 亦稱中央胎座目(Centrospermae)。 顯花植物的一目,屬雙子葉植物綱(特徵特徵為具兩片子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