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理解史》

《資本主義理解史》

2008年,一場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讓許多人突然很想念馬克思,於是,一時間,《資本論》在馬克思的故鄉成為了暢銷書。也正是此時,一部醞釀已久的專題性巨著《資本主義理解史》走進了中國學術界。

基本信息

簡介

《資本主義理解史》《資本主義理解史》

歷時4年,由張一兵先生主編,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點、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當代資本主義研究中心等單位集體完成的近240萬字的《資本主義理解史》(六卷本),於2009年8月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背景

“資本主義研究”是一個同資本主義歷史和現實同步進行的、與時俱進、常說常新的重大理論課題。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學者們就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當代資本主義的特徵、歷史地位以及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等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刻的探討,出版了一批有分量的學術著作,如《當代資本主義論》(李琮主編,1993)、《現代資本主義論》(陶大鏞主編,1996)、《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與社會主義新課題》(胡連生、楊玲,2000)、《國際壟斷資本主義論》(劉昀獻,2003)、《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徐崇溫,2004)、《當代資本主義新論》(靳輝明羅文東,2005)等,可以說資本主義的研究方興未艾,正成為學術討論的熱點話題。《資本主義理解史》的出版為該領域的研究添了新磚新瓦。與上述提到的所有專著不同,此書選取了“資本主義理解史”這一獨特而新穎的角度,從原始文獻出發,全景與全程跟蹤式地科學探究了經典作家資本主義批判理論的歷史形成,完整地梳理了全部馬克思主義視域中的資本主義理解的歷史,上自馬克思恩格斯,中間經過第二國際和列寧,一直到今天國外馬克思主義左派學者關於資本主義理解和認識的發生、發展的長達160多年的思想演變史。

內容簡介

第一卷“思想譜系與概念考古”,內容涉及馬克思恩格斯關於資本主義理解與認識的發生和發展的全程研究。簡言之,青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從“布爾喬亞社會”的政治關係入手,批判性地生成了對現代私有制經濟結構“異化關係”的理解和認識。在創立歷史唯物主義之後,馬克思恩格斯從現代性的物質生產出發,進一步透視了“現代資產階級社會”的剝削本質。而在馬克思成熟時期的經濟學研究中,特別是剩餘價值理論的創立過程,馬克思通過對資本權力關係在生產總過程中支配機制的揭示,確立了對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的本質性認識,從而最終完成了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科學認識。
第二卷“第二國際:從經典資本主義理論向帝國主義理論的過渡”,以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批判的理解史上的第二國際時期為研究對象。按照歷史線索,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1)從1869年到1898年:巴黎公社失敗和1873年經濟危機後,資本主義開始從古典時代向現代過渡;以1869年成立的德國社會民主黨(愛森納赫派)為基礎,第二國際於1889年成立;這一階段實際上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資本主義批判理論的延續,具體包括從經典理論的闡釋與傳播、經過套用和發展,再到歷史變遷帶來的經典理論模式轉變等內容。(2)1899年到1914年:以伯恩施坦《社會主義的前提和社會民主黨的任務》一書出版為標誌,馬克思主義經典資本主義批判出現了理論上的斷裂,並且出現了在“修正”的旗號下否定、拋棄經典批判理論的傾向;具體內容分別是伯恩施坦在經濟方面和伯恩施坦、福爾馬爾等從上層建築即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方面對修正主義的闡發。(3)1898年到1918年:面對同樣的歷史背景,希法亭、盧森堡和考茨基等人從發展經典批判理論、構建現代批判理論出發應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資本主義批判的理論斷裂;並且分別提出了“金融資本主義”(希法亭)、“資本積累的世界形態和最後階段”(盧森堡)、“超帝國主義論”和“國際分工”(考茨基)等新觀點。(4)1905年至1914年:俄國1905年革命將落後國家發展道路問題擺在了馬克思主義資本主義理解的前台;內容涉及考茨基、盧森堡和普列漢諾夫的理論貢獻。
第三卷“蘇俄馬克思主義的資本主義理解歷史邏輯”,分六個階段系統研究自19世紀90年代初到20世紀80年代末近一個世紀俄國與蘇聯馬克思主義的資本主義理解史。(1)從19世紀末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成立前後到1905年俄國革命前夕,是初步運用馬克思的經典資本主義理論回答與解決俄國歷史與現實問題的時期。(2)從1905革命開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為止,是俄國馬克思主義者開始擺脫第二國際的資本主義理論解釋框架,首次真正獨立地思考與解決本國實際問題的時期。(3)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到俄國十月革命,是從根本上動搖與突破第二國際理論範式,形成全新的資本主義理解邏輯的認識論斷裂時期。(4)從十月革命勝利到戰時共產主義,再到新經濟政策時期,這是蘇聯馬克思主義的資本主義理解史上的一段重要過渡時期。(5)從20世紀20年代末至50年代初,蘇聯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的理解也進入一個完全同質性、體系化、成熟型發展時期。(6)從1950年代後半期至70年代,蘇聯理論界對資本主義理解進入了一個“非史達林化”但始終未能取得根本突破的教條僵化時期,主要特點是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重新理解資本主義現實變化。
第四卷“經濟哲學視域中的當代資本主義批判理論”,立足於經濟哲學的視域,詳細考察了西方左派經濟學界在當代資本主義批判理論方面的代表性觀點。透過對保羅·斯威齊、保羅·巴蘭、厄內斯特·曼德爾、米歇爾·阿格里塔、阿蘭·利比茲等五種代表性的資本主義批判觀的分析,致力於解讀從經濟哲學視域入手的資本主義批判理論的本質內涵。(1)斯威齊早期通過資本邏輯批判中有關消費不足和資本主義內在矛盾的研究。(2)巴蘭與斯威齊對“壟斷資本主義”的批判。(3)曼德爾在“晚期資本主義批判”中對馬克思主義基本規律與具體的資本主義歷史之間的中間環節的探尋。(4)法國調節學派阿格利塔對資本主義調節模式與資本主義內在矛盾轉型的分析。(5)利比茲對後福特製資本主義的分析及其政治生態學建構。
第五卷“從物化批判到全球化批判”,以國家資本主義批判、消費社會批判、晚期資本主義批判和全球資本主義批判、資本主義的國家及其意識形態霸權批判五種模式描繪了馬克思主義的資本主義批判理論在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整體形象及其歷史邏輯的變遷。(1)國家資本主義理解是盧卡奇以及法蘭克福學派早期批判理論的基礎,其中起關鍵作用的是格羅斯曼和波洛克的分析,指向對國家和意識形態的批判。(2)20世紀40年代以後的法蘭克福學派以消費社會批判為主要理論傾向,與之並行,列斐伏爾和鮑德里亞亦在以消費為中心的日常生活批判上做出了卓越的理論貢獻。(3)20世紀70年代,曼德爾和哈貝馬斯從不同的方向發展了兩種不同的晚期資本主義批判,前者直接影響到美國的傑姆遜等人。(4)在20世紀90年代之後,隨著全球化話語的擴散和後福特製研究的興起,全球資本主義分析開始成為左派的顯著動向,重要代表是德里克的全球資本主義分析理論模式。
第六卷“資本的歷史霸權與多元意識形態控制”,內容涉及20世紀60年代以來國外馬克思主義和激進思潮關於當代資本主義的理論。主要包括女性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生態學的馬克思主義、依附理論、後馬克思思潮以及當代歐美一些重要的左派思想家關於資本主義理解和批判性認識的重要內容。

作者

各卷作者:
全書主編:張一兵
第一卷:張一兵、周嘉昕
第二卷:姚順良等著
第三卷:劉懷玉、劉維春、陳培永著
第四卷:唐正東、孫樂強著
第五卷:胡大平、張亮著
第六卷:張一兵等著 

特色

《資本主義理解史》在如下方面都進行了非常有益的新嘗試:
一是依據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原則,站在社會歷史和思想史真實進展的基礎上,通過對馬克思恩格斯經典文本的深度耕犁,清晰地再現了馬克思恩格斯資本主義科學批判構架的歷史生成,廓清了對資本主義社會科學認識的地平。
二是從當代視角出發,通過對第二國際史料的歷史鉤沉和對第二國際理論家經典文本的深層解讀,重新審視了包括考茨基、伯恩斯坦、盧森堡、希法亭等人在內的理論地位,第一次全面展示了第二國際作為馬克思主義資本主義經典批判理論的完成並向現代批判理論過渡及現代批判理論開始分化的廣闊圖景,極大地填補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史的理論空白。
三是完整再現了19世紀90年代初到20世紀90年代初俄國和蘇聯的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的百年理解歷程,深刻反思了以列寧《帝國主義論》為歷史起點、以史達林“資本主義總危機”理論為現實指向、以“後史達林時期”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論為余續的這一理論模式形成的獨特境域以及它是如何在社會主義實踐中被“繭化”的過程,特別是澄清了列寧資本主義觀的當代價值和意義。
四是立足於經濟哲學的視域,打破學科邊界,第一次詳細考察了以保羅·斯威齊、保羅·巴蘭、厄內斯特·曼德爾、米歇爾·阿格利塔、阿蘭·利比茲等為主要代表的西方左派經濟學界在當代資本主義批判理論方面的最新成果,有效縫合了當代資本主義研究的理論間隙。
五是聚焦於資本主義批判的維度,擺脫過去在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中通行的人物介紹的慣例,站在思想史的高度以國家資本主義批判、消費社會批判、晚期資本主義批判以及全球資本主義批判四大模式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專題性研究,重構了馬克思主義資本主義理論在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整體形象和歷史邏輯,進一步拓展了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的視域。
六是努力占據理論最前沿,密切關注20世紀60年代以來國外馬克思主義和激進思潮的研究動態,以“博採眾長,為我所用”的從容心態和高屋建瓴的開闊視野,詳細介紹並分析了當代歐美一些重要的左派思想家關於資本主義理解和批判性認識的重要內容,獲得了第一手的材料和最新銳的理論觀點。

賞析

2008年,一場金融風暴席捲全球。或許,對於資本主義的漫長曆程而言,此次金融危機不過是資本主義周期性危機的又一個病症,但它卻再次喚醒了人們對一個問題的思索:資本主義究竟要帶我們到哪裡去?
在過去的一個半世紀裡,這個問題吸引了無數西方思想家,眾聲喧譁,熱鬧非凡。這其中,馬克思主義陣營內部的各種理解無疑最引人注目。反觀國內的資本主義研究,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陷於前蘇聯的理解構架,在理論與實踐的辯證關係上、在識別和定性當代資本主義的最新發展等方面步履維艱,無法真正進入資本主義研究的思想史語境。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經驗和成果讓我們真真切切地意識到,資本主義並不是一個可以簡單定性的實體性對象,而是一個不斷生成的、必須加以重新認識和審視的複雜研究對象。換句話說,改革開放的三十年實踐已經把重新認識資本主義作為一個理論任務提出來了,這必將是一個意義重大而又極其浩大的學術工程。
那么,我們究竟該尋找一個什麼樣的理論切入點?答曰:以史為鏡。毫無疑問,馬克思以來的這一個半多世紀裡,馬克思主義和歐美左派社會理論的資本主義批判歷程與我們對當下資本主義的探究最為密切,然而在理論層面上卻一直未能得到系統的梳理。這已經成為我們推進和深化資本主義研究的一個瓶頸。秉承孫伯鍨先生開創的深層歷史解讀的文本學研究方法,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團隊群策群力完成的《資本主義理解史》(江蘇人民出版社)正是這樣一部應時而生的奠基之作。
這套理解史是對過去一個半世紀以來馬克思主義內部理解資本主義的全程、全景式梳理。各卷緊緊圍繞資本主義理解和批判這一主題,以歷史和邏輯的順序展開,深入探究了從馬克思恩格斯開始,經過第二國際、前蘇聯,一直到西方馬克思主義和當今國外馬克思主義左派學者關於資本主義理解和認識的發生、發展的思想史,合力繪製了一幅馬克思主義的資本主義理解史的全景圖。這種巨觀全景式的專題性研究,不失為本套理解史的一大特色。
其次,主題清晰、邏輯貫通是本套理解史的另一大特色。縱觀各卷,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的理解是貫穿其中的鮮明主題。具體而言,第一卷在繼承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團隊多年來的研究積澱的基礎上,深入剖析了馬克思恩格斯資本主義研究範式的形成和發展的全程,為以後各卷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第二卷著重從當代的新視角深入挖掘和重新審視了第二國際各種代表性的現代資本主義理論及其產生的主客觀因素、現實影響與思想史地位。在前兩卷的基礎上,第三卷著力研究自19世紀90年代初到20世紀80年代末俄國與蘇聯馬克思主義的資本主義理解史,深入剖析了馬克思以來的經典資本主義批判理論以及蘇俄本土的獨特歷史實踐情境對蘇俄馬克思主義的資本主義理解的動態關聯,在此基礎上準確地劃分階段、總結經驗。接著,第四卷立足於經濟哲學的視域,詳細考察了西方左派經濟學界在當代資本主義批判理論方面的代表性觀點;第五卷通過劃分國家資本主義批判、消費社會批判、晚期資本主義批判、全球資本主義批判以及資本主義的國家及其意識形態霸權批判等五種模式,勾勒出20世紀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左派馬克思主義的資本主義批判理論的歷史變遷與內在邏輯。第六卷則圍繞20世紀60年代以來國外馬克思主義和激進思潮關於當代資本主義的理論展開邏輯梳理。總體而言,這六卷本的資本主義理解史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第三,跨學科的交叉式研究是本套理解史的又一大特色。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時體現出的跨學科綜合性研究的特色在本套各卷當中得到了很好的繼承。例如,第四卷“經濟哲學視域中的當代資本主義批判理論”主題鮮明地立足於經濟哲學的視域,通過分析西方左派經濟學界五種代表性的資本主義批判觀,致力於解讀從經濟哲學視域入手的資本主義批判理論的本質內涵。同樣,以西方馬克思主義這一被普遍解讀為走“資本主義文化批判”路線的資本主義理論為研究對象的第五卷並沒有局限於文化維度的剖析,而是深入地挖掘了以往法蘭克福學派研究所忽視的政治經濟學基礎,綜合了社會學、政治學、文化人類學以及地理學與空間理論等學科視域。
當然,以上三點無一不得益於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總則,而這正是本套理解史所堅決貫穿並身體力行的研究原則。總體而言,本套理解史在重新審視各種代表性的資本主義理論時,並不會簡單停留在顯性結論的判斷上,而是從理論內容、方法論範式與深層歷史觀三方面總覽,三管齊下,形成多維立體的解讀構架,從而讓這段專題性的思想史第一次以一個整體的面貌真正地向我們走來。

評價

《資本主義理解史》一書與絕大多數前蘇東學界和西方傳統資本主義研究的範式與方法不同,它不是以簡單的專題性觀點羅列和報告為研究線索,而是以馬克思恩格斯關於資本主義社會現實的理解和認識概念的他性借用、創造性生成和發展線索為思考中軸,進行一種思想史場景的重新建構,或者說叫馬克思恩格斯的概念譜系的考古學研究。按照該書主編張一兵先生的看法,我們並不能直接回到馬克思恩格斯的思考現場,只是根據文獻中的細微變化和眾多複雜的歷史支援背景,擬建馬克思主義資本主義科學認識形成的可能性歷史進程。這裡滲透著一種深刻的方法論自覺,這就是近年來張一兵先生提出的“構境論”思想。
這一思想分為兩個層面,一個是“歷史構境”,另一個是“思想構境”。所謂“歷史構境”指人的歷史觀念總是一定歷史條件下人們對過去社會生活的主觀重構,任何歷史都是一種為“我們”所把捉的歷史情境,但這種把捉又不是任意的,而是受制於特定的社會歷史生活結構。所謂“思想構境”是指我們面對一個文本的時候,由於研究者主體所背負的特定認知構架,無法完全消除文本與讀者之間的歷史間距性,任何完全復原原初文本語境的企圖都絕不可能,歷史性的視域(作者與文本的原初意義場),始終是由讀者激活已經死去的文本和文字而重新建構的,解讀文本的過程實際上是思想重構的過程。
《資本主義理解史》通過重新回歸到思想史的歷史進程中去透視不同資本主義理解形態的內在邏輯和外部作用場域,重新激活了馬克思理論的當代意義。

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

本任務盤點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獲獎的相關圖書。
《我是我的神》
《天行者》
《你是我的寶貝》
《彎彎》
《廣西大百科全書》
《共和國糧食報告》
《紅袋鼠幽默童話》
《北京跑酷》
《宋畫全集》
《中國彈起》
《苦難輝煌》
《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安塔拉傳奇》
《西班牙文學:黃金世紀研究》
《郁達夫全集》
《明式家具研究》
《二十世紀中國史綱》
《中國家譜總目》
《馬克思傳》
《澳門編年史》
《基於特徵模型的智慧型自適應控制》
《中國古代建築史》
《歷代文話》
《太平寰宇記》
《中國棉花品種志(1978~2007)》
《河北動物志》
《西藏藏族人類學研究》
《20世紀中國科學口述史》
《彈藥發射安全性導論》
《唐有祺文集》
《電子晶體學與圖像處理》
《中國潔淨煤》
《生態水利工程原理與技術》
《中國海相油氣勘探》
《中國氣候變化科學概論》
《大黃的現代研究》
《冉氏釋名本草》
《神經導航外科學》
《膝關節交叉韌帶外科學》
《中國臨床皮膚病學》
《中國新文學大系1976~2000》
《人與自然關係中的倫理與法》
《解放戰爭》
《母語教材研究》
《魯迅譯文全集》
《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類型研究》
《東亞華人社會的形成和發展:華商網路、移民與一體化趨勢》
《敦煌佛教音樂文學研究》
《國民經濟統計前沿問題》
《北京宣南歷史地圖集》
《國運:南方記事》
《道藏說略》
《崇善樓書系》
《陸儼少全集》
《中國磁州窯》
《靳尚誼全記錄》
《內蒙古珍寶》
《透過硝煙的鏡頭:中國戰地攝影師訪談》
《西安鼓樂全書》
《中國當代作曲家曲庫》
《戲曲文獻學》
《中國藏戲史》
《全球兒童文學典藏書系》
《繪本中國故事》
《喜羊羊與灰太狼電視動畫系列叢書》
《甜趣新童謠》
《當代中國俄語名家學術文庫》
《中國民族文化走廊叢書》
《當著落葉紛飛》
《世界經典橋樑書》
《學問有道:學部委員訪談錄》
《兩漢全書》
《中醫古籍孤本大全》
《閩台族譜彙刊》
《上海博物館藏甲骨文字》
《趙翼全集》
《王士禛全集》
《呂祖謙全集》
《實現高效率學習的認知科學基礎研究》
《藏族十明文化傳世經典叢書·寧瑪系列》
《朝鮮語聯關語大辭典》
《彝漢大詞典》
《唐加勒克作品集》
《帕米爾柯爾克孜約隆》
《哈尼族口傳文化譯註全集》
《羌族釋比經典》
《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
《新時代西漢大詞典》
《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
《光纖材料技術》
《歐洲歷史大辭典》
《紡織辭典》
《好好玩泡泡書》
《夢跟顏色一樣輕:90後作家高璨詩繪本》
《中國城市巡禮》
《漢藏交融:金銅佛像集萃》
《私想者》
《工業設計教程》
《中國記憶:五千年文明瑰寶》
《中國本草彩色圖鑑:常用中藥篇》
《金屬材料理化測試全書》
《季羨林全集》
《中國美術60年:1949-2009》
《所思所見入畫圖》
《超聲速飛機空氣動力學》
《中國侗族在三江》
《李味青花鳥畫》
《中國富寧壯族坡芽歌書》
《莊學本全集》
《靈魂深處的樂思:西方音樂與觀念》
《中華五色》
《西部地理:甘肅印象》
《秦始皇帝陵》
《現代思想中的建築》
《廣州沉香筆記》
《純影》
《畫說紅樓夢》
《女紅:中國女性閨房藝術》
《中國墓葬史》
《比文較字:圖說中西文字源流》
《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音像集:柳子戲》
《魅力中國:中國文化精粹、中國工藝珍寶、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列寧專題文集》
《南京傳統手工藝術》
《地下工程淺埋暗挖技術通論》
《藏經音義隨函錄研究》
《工藝美術大師俞海青作品集》
《鋼琴藝術大百科》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貌圖》
《磁場輔助超精密光整加工技術》
《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
《中國藝術動畫30年》
《古都瑰寶》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
《星火燎原全集》
《中國可持續發展總綱》
《當代學者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費孝通全集》
《中國近代通史》
《中國古代圖書印刷史》
《羅常培文集》
《潘菽全集》
《鄭成思著作權文集》
《馬克思主義戰爭觀和當代戰爭》
《清代理學史》
《中國古代青銅器綜論》
《中國近代邊界史》
《中國教育史研究》
《中國清真飲食文化》
《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製備技術》
《生物入侵與中國生態安全》
《流態化手冊》
《500年來環境變遷與社會應對叢書》
《非線性科學若干前沿問題》
《中國生態交錯帶》
《杭州灣跨海大橋技術創新與套用》
《中國木本植物分布圖集》
《當代藥用植物典》
《北京譜儀(Ⅱ正負電子物理)》
《流域泥沙動力學模型》
《陳國達全集》 | 《清宮醫案集成》
《張金哲小兒腹部外科學》
《超寬頻天線理論與技術》
《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
《清代東南書院與學術及文學》
《廢名集》
《邊坡與滑坡工程治理》
《古希臘悲劇喜劇全集》
《地下空間科學開發與利用》
《中國貴州民族民間美術全集》
《春華秋實·1949~2009新中國版畫集》
《顏真卿書法全集》
《楊蔭瀏全集》
《少兒科普名人名著書系》
《笑貓日記:那個黑色的下午》
《大秦鐵路重載運輸技術》
《新中國出土墓誌》
《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
《中國路譜》
《敦煌經部文獻合集》
《蒙古英雄史詩大系》
《先哲遺書》
《中朝大詞典》
《漢維大詞典》
《漢俄大詞典》
《嫦娥書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
《溯歷史: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中國的傳播前史》
《中國財政60年》
《中國人權建設60年》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論綱》
《中國戰爭史地圖集》
《解放西藏史》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圖志》
《邁向現代化的中國經濟發展叢書》
《強軍之路:親歷中國軍隊重大改革與發展》
《中國思想學說史》
《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研究:市場化進程與經濟成長和結構演進》
《梵華樓》
《中古漢字流變》
《漢語方言地圖集》
《老子古今(修訂版)》
《資本主義理解史》
《獸醫病理學原色圖譜》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
《社會政策論叢》
《法哲學通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