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通史》

《中國近代通史》

《中國近代通史》(10卷本),張海鵬主編,楊奎松、汪朝光等著,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近代通史》《中國近代通史》
一套500多萬字、10卷本的《中國近代通史》即將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齊。該書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前所長張海鵬稱,“本書的問世完成了范文瀾劉大年等幾代史學家的心愿,不僅在同類著作中篇幅最大,而且是迄今為止最完整的中國近代通史。”

作者談本書

《中國近代通史》《中國近代通史》
幾代人努力推動
張海鵬稱,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范文瀾先生任所長時,即多次布置撰寫《中國近代通史》的任務,均未能完成。
范文瀾自己有一部《中國近代史》上冊,只寫到義和團。七八十年代,劉大年所長也曾努力推動,主持編寫《中國近代史稿》三冊,也只寫到義和團。雖然力圖加入經濟、文化思想、邊疆與少數民族方面的內容,但畢竟比較單薄,而且沒有涉及社會史方面的內容;而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出版過數百種通俗近代史讀物,又大多缺少新意。
“這個項目2000年正式立項,原計畫2004年完成,因為種種原因拖延至今,現在出了九卷,剩下的一卷將於五月中旬出版。”張海鵬說,“《中國近代通史》的問世,可以說是完成了幾代史學家未竟的心愿。在寫作上,吸收了半個多世紀尤其是近30年來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各個分支學科取得的成果。”
廣泛利用各種史料
張海鵬還表示,之所以說《中國近代通史》“完整”,一是時限的設定,包括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大約110年的歷史,二是在篇幅內容上,相比以往的多部通史性質的中國近代史著作,更為全面。
張海鵬還透露,本書各卷在撰寫過程中廣泛利用了各種歷史資料。各卷儘可能利用了已經出版的各種檔案文獻、報紙期刊、歷史文獻彙編、文集、地方志日記、書札等資料,還注重發掘以往較少研究者注意的史料,各卷作者還費力蒐集了尚未出版的各檔案館存檔資料,其中不僅有以往利用較多的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史料、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檔,而且還有以往利用較少的中共中央檔案館、軍事檔案館和一些地方的檔案館,以及台北“國史館”藏蔣介石檔案、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檔案,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檔案館、哥倫比亞大學珍本與手稿圖書館藏國民黨軍政人物檔案、前蘇聯解密的檔案等歷史資料,從而使對相關歷史問題的研究建立在可靠的史料基礎之上。各卷還儘量參考了台灣的中國近代史同行的著作,以及國內外相關著作。

特點

《中國近代通史》《中國近代通史》
這套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時限的設定從1840年到1949年,明確打破了以1919年劃分中國“近代”和“現代”的舊框架。這基本是近年學界較為普遍的主張,很多大學的教研室都已合併成中國近現代史,但不少是貌合神不合;我現在任職的學校就合併了教研室,課程卻仍按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史”兩段開設。這裡的一個原因,即若按1840-1949時段開設課程,相應的教科書尚不通行。《通史》的出版,為編纂貫穿這一時段的教科書打下了基礎。
從馬克思主義學科體系的視角看,《通史》明確了以“反帝反封建”為中國近代史的基本線索,並將主編關於中國近代有七次“革命高潮”的見解貫徹到各卷的分段和主題之中。今日的青年學生或許不很熟悉關於中國近代史(1840-1949)上“兩個過程”(即半殖民地、半封建過程)和“三次高潮”的主張,而兩者之間似乎有著某些不協調的地方。毛澤東在論述“兩個過程”時具體列舉了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的八個重大歷史事件,而“三次高潮”所指的太平天國、戊戌變法/義和團和辛亥革命固然都和外國有關聯,卻更偏重於“半封建”面向;與帝國主義侵略這一主題密切相關的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則不在其中。提倡者本身不一定有特別的傾向性,但一些學者受“三次高潮”說影響而忽視研究這些事件,客觀上可能沖淡近代中國“半殖民地”的歷史特性。
“三次高潮”說在一定程度上已形成了體制化的影響,我們從古代到現代的歷史學會,多數是按時段劃分的(如秦漢史、隋唐史、中國現代史等),而近代史卻分成太平天國學會、義和團學會和辛亥革命學會三個專題學會,沒有一個整體的學會。在現代學術體制里,通過召開學術會議等形式,學會對學術研究的走向起著很大的引導作用。其結果,這三大專題之外的重要事件相對較少受到關注,應是不爭的事實。在這方面,《通史》的處理是較為均衡的。我也希望本書可以成為一個契機,讓上述三個學會(以及中國現代史學會)整合成一個拉通的近代史學會,使我們對中國近代史的研究更加系統均衡。
《通史》的另一特色是拓寬了研究領域,過去的通論性近代史著多偏重政治史,有時更局限於革命史。本書試圖更全面地反映近代中國歷史的內容,在政治、軍事、外交以外增強經濟、文化教育、社會生活、民族關係等方面的論述。這也符合近年我們整個史學的發展態勢,除經濟史以前就較受重視外,文化、思想、學術、社會、生活等方面的歷史是近一二十年發展最為迅速的領域。從各卷的撰述看,主編的上述構想似未能均衡地貫徹。全書仍以政治史為主體,經濟、社會、思想、文化等方面涉及不是很多,女性和少數民族則更少顧及。
不過,近年史學界偏重文化、社會等方面的發展固然可喜,對彌補過去的缺失也非常有益,然而治史者若皆麇集於吃喝玩樂等議題,或不免太受物質興起的世風影響。我自己也被一些人視為倡導新文化史的人,但我想指出,不分古代近代,中國歷史長期是以政治史為發展主脈;沒有政治史的基礎,很難對其他專門史有較深入的認識。因此,1840-1949年這段通史以政治為主,我覺得是可以堅持的。當然,梁啓超曾說,要“了解整個的中國,非以分區敘述為基礎不可”。以五百多萬字講110年的歷史,中國的區域特性,以及州縣一級和縣以下的基層社會,似乎還可以有更多的陳述。
這也涉及一個長期未形成共識的問題,通史應以通識和通達為要,但其在多大程度上需要反映出專題研究的深度,以及是否需要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都是向存歧見的議題。本書亦然。在採納專題研究特別是近年研究的成果方面,各卷的處理尺度似不夠一致;有的相對深入,有的則基本是綜合一二十年以前的研究。新研究意味著尚未經時間的檢驗,不一定算“成說”,似可暫不納入。但中國近現代史是一個積累時間較短的學科,而近一二十年不論在研究人員和論著的數量方面,都有很大幅度的增長。如果不反映近期的成果,也有可能造成通史與研究現狀脫節較遠的可能。在反映專題研究成果的尺度方面,各卷能有更一致的處理標準,應可增強全書的整體性和系統性。
另一方面,各卷的差異也反映出本書的一個優點,即包容性較強。主編的構想已基本反映在各卷的寫作中,然而從風格到見解,各卷仍有其特色。要從事大型集體項目,兼容並包的氣度是必不可少的。我看到有些媒體對本書主編的採訪,主編表示他清楚地知道主要編撰人側重的專史各異,有的在一些具體問題上有其自己的看法。不同的側重和見解反映在一書之中,可以產生互補作用,或許正體現出通史之通。從參與人員可以看出,主編和各卷的編撰人明顯是兩代人,後者以中年學者為主。這樣,本書的出版不僅體現出馬克思主義中國近代史學科體系在走向成熟,同時也意味著中年研究人員已經逐漸占據近代史所的主力陣容了。

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

本任務盤點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獲獎的相關圖書。
《我是我的神》
《天行者》
《你是我的寶貝》
《彎彎》
《廣西大百科全書》
《共和國糧食報告》
《紅袋鼠幽默童話》
《北京跑酷》
《宋畫全集》
《中國彈起》
《苦難輝煌》
《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安塔拉傳奇》
《西班牙文學:黃金世紀研究》
《郁達夫全集》
《明式家具研究》
《二十世紀中國史綱》
《中國家譜總目》
《馬克思傳》
《澳門編年史》
《基於特徵模型的智慧型自適應控制》
《中國古代建築史》
《歷代文話》
《太平寰宇記》
《中國棉花品種志(1978~2007)》
《河北動物志》
《西藏藏族人類學研究》
《20世紀中國科學口述史》
《彈藥發射安全性導論》
《唐有祺文集》
《電子晶體學與圖像處理》
《中國潔淨煤》
《生態水利工程原理與技術》
《中國海相油氣勘探》
《中國氣候變化科學概論》
《大黃的現代研究》
《冉氏釋名本草》
《神經導航外科學》
《膝關節交叉韌帶外科學》
《中國臨床皮膚病學》
《中國新文學大系1976~2000》
《人與自然關係中的倫理與法》
《解放戰爭》
《母語教材研究》
《魯迅譯文全集》
《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類型研究》
《東亞華人社會的形成和發展:華商網路、移民與一體化趨勢》
《敦煌佛教音樂文學研究》
《國民經濟統計前沿問題》
《北京宣南歷史地圖集》
《國運:南方記事》
《道藏說略》
《崇善樓書系》
《陸儼少全集》
《中國磁州窯》
《靳尚誼全記錄》
《內蒙古珍寶》
《透過硝煙的鏡頭:中國戰地攝影師訪談》
《西安鼓樂全書》
《中國當代作曲家曲庫》
《戲曲文獻學》
《中國藏戲史》
《全球兒童文學典藏書系》
《繪本中國故事》
《喜羊羊與灰太狼電視動畫系列叢書》
《甜趣新童謠》
《當代中國俄語名家學術文庫》
《中國民族文化走廊叢書》
《當著落葉紛飛》
《世界經典橋樑書》
《學問有道:學部委員訪談錄》
《兩漢全書》
《中醫古籍孤本大全》
《閩台族譜彙刊》
《上海博物館藏甲骨文字》
《趙翼全集》
《王士禛全集》
《呂祖謙全集》
《實現高效率學習的認知科學基礎研究》
《藏族十明文化傳世經典叢書·寧瑪系列》
《朝鮮語聯關語大辭典》
《彝漢大詞典》
《唐加勒克作品集》
《帕米爾柯爾克孜約隆》
《哈尼族口傳文化譯註全集》
《羌族釋比經典》
《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
《新時代西漢大詞典》
《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
《光纖材料技術》
《歐洲歷史大辭典》
《紡織辭典》
《好好玩泡泡書》
《夢跟顏色一樣輕:90後作家高璨詩繪本》
《中國城市巡禮》
《漢藏交融:金銅佛像集萃》
《私想者》
《工業設計教程》
《中國記憶:五千年文明瑰寶》
《中國本草彩色圖鑑:常用中藥篇》
《金屬材料理化測試全書》
《季羨林全集》
《中國美術60年:1949-2009》
《所思所見入畫圖》
《超聲速飛機空氣動力學》
《中國侗族在三江》
《李味青花鳥畫》
《中國富寧壯族坡芽歌書》
《莊學本全集》
《靈魂深處的樂思:西方音樂與觀念》
《中華五色》
《西部地理:甘肅印象》
《秦始皇帝陵》
《現代思想中的建築》
《廣州沉香筆記》
《純影》
《畫說紅樓夢》
《女紅:中國女性閨房藝術》
《中國墓葬史》
《比文較字:圖說中西文字源流》
《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音像集:柳子戲》
《魅力中國:中國文化精粹、中國工藝珍寶、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列寧專題文集》
《南京傳統手工藝術》
《地下工程淺埋暗挖技術通論》
《藏經音義隨函錄研究》
《工藝美術大師俞海青作品集》
《鋼琴藝術大百科》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貌圖》
《磁場輔助超精密光整加工技術》
《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
《中國藝術動畫30年》
《古都瑰寶》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
《星火燎原全集》
《中國可持續發展總綱》
《當代學者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費孝通全集》
《中國近代通史》
《中國古代圖書印刷史》
《羅常培文集》
《潘菽全集》
《鄭成思著作權文集》
《馬克思主義戰爭觀和當代戰爭》
《清代理學史》
《中國古代青銅器綜論》
《中國近代邊界史》
《中國教育史研究》
《中國清真飲食文化》
《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製備技術》
《生物入侵與中國生態安全》
《流態化手冊》
《500年來環境變遷與社會應對叢書》
《非線性科學若干前沿問題》
《中國生態交錯帶》
《杭州灣跨海大橋技術創新與套用》
《中國木本植物分布圖集》
《當代藥用植物典》
《北京譜儀(Ⅱ正負電子物理)》
《流域泥沙動力學模型》
《陳國達全集》 | 《清宮醫案集成》
《張金哲小兒腹部外科學》
《超寬頻天線理論與技術》
《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
《清代東南書院與學術及文學》
《廢名集》
《邊坡與滑坡工程治理》
《古希臘悲劇喜劇全集》
《地下空間科學開發與利用》
《中國貴州民族民間美術全集》
《春華秋實·1949~2009新中國版畫集》
《顏真卿書法全集》
《楊蔭瀏全集》
《少兒科普名人名著書系》
《笑貓日記:那個黑色的下午》
《大秦鐵路重載運輸技術》
《新中國出土墓誌》
《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
《中國路譜》
《敦煌經部文獻合集》
《蒙古英雄史詩大系》
《先哲遺書》
《中朝大詞典》
《漢維大詞典》
《漢俄大詞典》
《嫦娥書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
《溯歷史: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中國的傳播前史》
《中國財政60年》
《中國人權建設60年》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論綱》
《中國戰爭史地圖集》
《解放西藏史》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圖志》
《邁向現代化的中國經濟發展叢書》
《強軍之路:親歷中國軍隊重大改革與發展》
《中國思想學說史》
《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研究:市場化進程與經濟成長和結構演進》
《梵華樓》
《中古漢字流變》
《漢語方言地圖集》
《老子古今(修訂版)》
《資本主義理解史》
《獸醫病理學原色圖譜》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
《社會政策論叢》
《法哲學通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