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軍之路:親歷中國軍隊重大改革與發展》

《強軍之路:親歷中國軍隊重大改革與發展》

《強軍之路:親歷中國軍隊重大改革與發展》這部鴻篇巨製共10卷,416篇文稿。

基本信息

簡介

《強軍之路:親歷中國軍隊重大改革與發展》強軍之路:親歷中國軍隊重大改革與發展》

2008年,經中央軍委批准,總政治部在全軍發起了“我與改革開放30年”徵文活動,中央軍委首長和大批高級將領以及全軍官兵踴躍參加徵文活動,由此誕生了大型親歷記叢書《強軍之路——親歷中國軍隊重大改革與發展》。
這部鴻篇巨製共10卷,416篇文稿。408位作者中有上將23人、中將18人、少將79人、師職幹部110人、團以下幹部166人、戰士12人。這套大書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的輝煌成就,記述著我軍將士無數改革創新、與時俱進的動人故事,構成了反映我軍30載強軍之路的華彩樂章,成為一部充分體現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生動教科書,一部忠實記錄我軍在改革開放偉大革命中走向新的輝煌的形象化軍史,繼《星火燎原全集》後的又一部人民軍隊英雄史詩。

首發

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強軍之路——親歷中國軍隊重大改革與發展》叢書第一卷首發式今天在京舉行。
這套叢書是“我與改革開放30年”徵文優秀作品集,共10卷。經中央軍委批准,總政治部在全軍廣泛開展了“我與改革開放30年”徵文活動,歷時16個月。全軍廣大官兵緊緊圍繞全面反映改革開放30年來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偉大進程和輝煌成就,從個人親歷的角度積極撰寫徵文。2000多名作者中,既有軍委領導,也有普通戰士。
此次出版的叢書第一卷,收錄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在全軍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和理論研討會上的重要講話,8位中央軍委委員和5位中央軍委老領導親歷改革開放30年來軍隊重大改革的文章。叢書題材重大、內容權威、史料翔實,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波瀾壯闊的發展進程,是學習新中國成立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歷史的生動教材。
據悉,這套叢書的續集,將在今年建軍節和國慶節前,由解放軍出版社陸續推出。
總政治部副主任劉永治出席首發式。

創作

30年,匯成一部跨世紀的史詩。
從1978年到2008年,伴隨著偉大祖國改革開放的鏗鏘腳步,英雄的人民軍隊也走出了一條波瀾壯闊的強軍之路。
作為30年改革開放的親歷者、見證者,全軍部隊從高級將領到普通一兵,從總部機關到基層連隊,紛紛以飽滿的激情,共同記錄了人民軍隊30年繼往開來、闊步向前的輝煌征程——
這便是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叢書《強軍之路——親歷中國軍隊重大改革與發展》。
叢書從全軍部隊的大量應徵稿件中,精選出416篇匯集成冊,共10卷,以永遠銘記偉大祖國和人民軍隊所走過的30年光輝歷程。
上個世紀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兩次偉大革命:建立新中國和改革開放。作為黨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是這兩次歷史進程的締造者,也是見證者。
1956年7月,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30周年,經中央軍委批准,總政治部發起以“中國人民解放軍30年”為題的徵文活動。
1956年徵文的成果,彙編為大型革命史料叢書《星火燎原》,既為文亦為史——是為人民解放軍昨日之歷史
而歷史,總有驚人的巧合。
2008年3月起,為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經中央軍委批准,總政治部再次發起“我與改革開放30年”徵文活動。
這次徵文由總政宣傳部、解放軍報社主辦,解放軍出版社、解放軍報社文化部承辦。徵文歷時2年,全面展現了改革開放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的輝煌歷史成就——是為人民解放軍今日之歷史。
“如果說《星火燎原》反映的是我軍前30年成長壯大的光輝歷史,那么《強軍之路》見證的就是我軍近30年改革發展的偉大曆程,是《星火燎原》的姊妹篇。”總政宣傳部部長王建偉說。
改革開放30年來人民軍隊的發展歷程,就這樣以個人的“點式”記錄的方式,通過許多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和情節,匯聚成一幅軍隊改革與發展偉大實踐的歷史長卷——
叢書的文稿中,《我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站崗》《憶大轉折中的幾件事》《回顧軍隊深化改革的幾件事》《百萬大裁軍》《軍事戰略問題座談會:我軍新時期戰略方針應運而生》《推動軍隊政治工作跨世紀發展的綱領性檔案》《〈政工條例〉的一次重大修訂》《走進輝煌時代》《放飛信息化建設的領頭雁》等稿件,內容權威、史料翔實,深情回顧了改革開放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出台的前前後後。
這些稿件,背景宏大,立意高遠,雖是以個人的微小視角敘事,展現的卻無一不是千鈞一髮的歷史“關節點”——從“百萬大裁軍”到“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從“實行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到“走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從“新軍事變革”到“軍隊信息化建設”,從“大力加強理論武裝工作”到“頒布重新修訂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一篇篇看似孤立的作品,卻將人民軍隊30年發展歷程中的一個個重大歷史坐標清晰呈現,生動展示了從軍隊建設指導思想戰略性轉變到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實現國防和軍隊建設歷史性跨越這一波瀾壯闊的偉大進程,突顯主題之重大。
領袖風範、赤子情懷,彰顯人民軍隊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忠誠本色
《強軍之路——親歷中國軍隊重大改革與發展》叢書共10卷,416篇文稿。408位作者中,有上將23人、中將18人、少將79人、師職幹部110人、團以下幹部166人、戰士12人。
叢書第一卷,匯集了2位中央軍委副主席的重要講話、8位軍委委員和5位老領導的重要文章共15篇,就被譽為“繼1956年開展‘星火燎原’徵文活動以來,我軍最高統帥部成員又一次集體創作反映軍隊建設輝煌歷史成就的重要作品。”
正是由於如此廣泛的參與度和極高的史料價值,《強軍之路》叢書在充分展示30年來國防和軍隊建設偉大成就的同時,還從另一個角度揭示了人民軍隊不變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1927年8月1日,隨著南昌城頭的一聲槍響,人民軍隊從此誕生。從那時起,人民解放軍就確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唯一宗旨。
80多年來,無論是在為建立新中國而浴血奮戰的革命鬥爭中,還是在為保衛和建設新中國而崛起的強軍之路上,人民軍隊始終如一地堅守著這一“精神高地”。
1982年建軍55周年前夕,解放軍出版社將《星火燎原》10卷全部出齊之際,鄧小平同志為叢書題詞:“繼承和發揚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
1989年11月,鄧小平同志離開軍委主席崗位之際,向全軍指戰員提出的殷切期望依然是: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國家、忠於社會主義。
如同鄧小平同志所期望的,改革開放30年的歷史,再一次證明了人民軍隊的忠誠本色——而這些鮮活感人的歷史片斷,則以當事人、親歷者回憶撰文的真切方式,作為珍貴史料收入了《強軍之路》叢書。
叢書收錄的文稿中,鄧小平同志的警衛秘書孫勇撰寫的回憶小平同志視察南方的文章、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萬年撰寫的回憶’98抗洪的文章、總參謀長陳炳德撰寫的回憶汶川抗震救災的文章等,情深意長、感人至深,使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同志心繫人民的領袖風范躍然紙上。
2008年,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多難興邦”的一年。這一年,人民軍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再一次經受住了嚴峻考驗——從抗擊南方部分地區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到汶川特大地震災害,再到支援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殘奧會,人民子弟兵在沒有硝煙的特殊戰場上續寫了新的輝煌……

《2008:抗擊南方雨雪冰凍災害》《汶川大地震救災的日子》《軍隊援奧,載入史冊的輝煌》等文稿,氣勢恢弘、飽含激情,真實再現了黨中央、中央軍委一聲令下,人民軍隊挺身而出,奮勇奪取搶險救災重大勝利的英雄壯舉和全力支援奧運、分享奧運歡樂的難忘時光,著力表現了我軍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
總結歷史、開創未來,梳理人民解放軍30年改革開放的成長路徑
1978年,是中國的春天。
始於這一年的改革開放,使人民軍隊步入了闊步前進的快車道。30年間,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水平穩步提高,應對危機、維護和平、遏制戰爭、打贏戰爭的能力不斷增強。
從人員素質的大幅度提高到武器裝備的長足發展,從編制構成的精幹高效到政策制度的調整完善,30年來,人民解放軍走過一條怎樣的發展道路?《中國陸軍變革與轉型的發軔》一文,通過講述實兵對抗演習中發生的故事,展示了我陸軍完成了從騾馬化步兵向摩托化步兵再向機械化步兵的轉變;而《在改革開放中放飛夢想》一文,則記述了我空軍戰鬥機從仿製到引進再到自主創新的三大歷史跨越,將我軍武器裝備實現體系跨越發展的軌跡以高端權威的獨特視角呈現給讀者。
以冷戰結束和海灣戰爭爆發為標誌,爭奪高技術質量優勢成為國際軍事競爭的焦點。面對這樣的時代背景,該軍能否跟上世界軍事發展的趨勢?《親歷我軍高級指揮人才培養戰略轉型》一文,以中央軍委和四總部不斷加大人才戰略工程實施力度為背景,講述了我軍在培養造就信息化條件下的新型軍事人才中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見證戰鬥力生成模式變遷》一文,則以一連串演兵場上的故事,解讀了我軍信息化戰鬥力的生成路徑。
隨著世界新軍事變革的迅猛發展,解放軍原有的資源分散的保障模式已不能適應未來信息戰爭對聯合立體作戰保障的要求。加快改革保障體制和保障方式,啟動三軍聯勤,成為歷史必然。《親歷濟南戰區大聯勤改革》《萬裏海疆推進暖心工程》等稿件,披露的就是統一整合、集約使用後勤保障力量後,人民解放軍後勤體制改革邁出的新步伐。
進入新世紀,人民解放軍把以人為本作為重要的建軍治軍理念。《老賈部落格》《軍營網路成片》《水兵高新的幸福生活》等文稿,通過普通官兵講述的平凡故事,傳遞的卻是一個不平凡的理念——始終堅持人民軍隊的根本性質,尊重官兵的主體地位,發揮官兵在軍隊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此外,《我所經歷的一場政治教育改革》《與時代同行的中國軍事外交》《我見證了中國海軍環球首航》《親歷中國海軍亞丁灣索馬里海域護航》《我的國防生之旅》等一大批徵文,通過作者親身經歷的重大事件和感人故事,生動記錄了我軍30年改革發展的歷史足跡,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全軍部隊在軍事訓練、政治工作、後勤裝備、人才培養、對外交往等各個領域的新成就和新風貌。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解放軍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事業闊步向前;進入新世紀以後,黨中央、中央軍委堅持把科學發展觀作為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人民解放軍履行職能使命、維護和平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感悟輝煌成就,全軍部隊從將軍到士兵,每個人心中都珍藏了一段30年的強軍之路。
總結歷史,開創未來。
大型叢書《強軍之路——親歷中國軍隊重大改革與發展》,將30年歷史坐標中屬於全軍將士每一個人的獨特印記,匯聚成了人民軍隊蓬勃發展的壯麗軌跡。

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

本任務盤點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獲獎的相關圖書。
《我是我的神》
《天行者》
《你是我的寶貝》
《彎彎》
《廣西大百科全書》
《共和國糧食報告》
《紅袋鼠幽默童話》
《北京跑酷》
《宋畫全集》
《中國彈起》
《苦難輝煌》
《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安塔拉傳奇》
《西班牙文學:黃金世紀研究》
《郁達夫全集》
《明式家具研究》
《二十世紀中國史綱》
《中國家譜總目》
《馬克思傳》
《澳門編年史》
《基於特徵模型的智慧型自適應控制》
《中國古代建築史》
《歷代文話》
《太平寰宇記》
《中國棉花品種志(1978~2007)》
《河北動物志》
《西藏藏族人類學研究》
《20世紀中國科學口述史》
《彈藥發射安全性導論》
《唐有祺文集》
《電子晶體學與圖像處理》
《中國潔淨煤》
《生態水利工程原理與技術》
《中國海相油氣勘探》
《中國氣候變化科學概論》
《大黃的現代研究》
《冉氏釋名本草》
《神經導航外科學》
《膝關節交叉韌帶外科學》
《中國臨床皮膚病學》
《中國新文學大系1976~2000》
《人與自然關係中的倫理與法》
《解放戰爭》
《母語教材研究》
《魯迅譯文全集》
《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類型研究》
《東亞華人社會的形成和發展:華商網路、移民與一體化趨勢》
《敦煌佛教音樂文學研究》
《國民經濟統計前沿問題》
《北京宣南歷史地圖集》
《國運:南方記事》
《道藏說略》
《崇善樓書系》
《陸儼少全集》
《中國磁州窯》
《靳尚誼全記錄》
《內蒙古珍寶》
《透過硝煙的鏡頭:中國戰地攝影師訪談》
《西安鼓樂全書》
《中國當代作曲家曲庫》
《戲曲文獻學》
《中國藏戲史》
《全球兒童文學典藏書系》
《繪本中國故事》
《喜羊羊與灰太狼電視動畫系列叢書》
《甜趣新童謠》
《當代中國俄語名家學術文庫》
《中國民族文化走廊叢書》
《當著落葉紛飛》
《世界經典橋樑書》
《學問有道:學部委員訪談錄》
《兩漢全書》
《中醫古籍孤本大全》
《閩台族譜彙刊》
《上海博物館藏甲骨文字》
《趙翼全集》
《王士禛全集》
《呂祖謙全集》
《實現高效率學習的認知科學基礎研究》
《藏族十明文化傳世經典叢書·寧瑪系列》
《朝鮮語聯關語大辭典》
《彝漢大詞典》
《唐加勒克作品集》
《帕米爾柯爾克孜約隆》
《哈尼族口傳文化譯註全集》
《羌族釋比經典》
《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
《新時代西漢大詞典》
《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
《光纖材料技術》
《歐洲歷史大辭典》
《紡織辭典》
《好好玩泡泡書》
《夢跟顏色一樣輕:90後作家高璨詩繪本》
《中國城市巡禮》
《漢藏交融:金銅佛像集萃》
《私想者》
《工業設計教程》
《中國記憶:五千年文明瑰寶》
《中國本草彩色圖鑑:常用中藥篇》
《金屬材料理化測試全書》
《季羨林全集》
《中國美術60年:1949-2009》
《所思所見入畫圖》
《超聲速飛機空氣動力學》
《中國侗族在三江》
《李味青花鳥畫》
《中國富寧壯族坡芽歌書》
《莊學本全集》
《靈魂深處的樂思:西方音樂與觀念》
《中華五色》
《西部地理:甘肅印象》
《秦始皇帝陵》
《現代思想中的建築》
《廣州沉香筆記》
《純影》
《畫說紅樓夢》
《女紅:中國女性閨房藝術》
《中國墓葬史》
《比文較字:圖說中西文字源流》
《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音像集:柳子戲》
《魅力中國:中國文化精粹、中國工藝珍寶、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列寧專題文集》
《南京傳統手工藝術》
《地下工程淺埋暗挖技術通論》
《藏經音義隨函錄研究》
《工藝美術大師俞海青作品集》
《鋼琴藝術大百科》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貌圖》
《磁場輔助超精密光整加工技術》
《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
《中國藝術動畫30年》
《古都瑰寶》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
《星火燎原全集》
《中國可持續發展總綱》
《當代學者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費孝通全集》
《中國近代通史》
《中國古代圖書印刷史》
《羅常培文集》
《潘菽全集》
《鄭成思著作權文集》
《馬克思主義戰爭觀和當代戰爭》
《清代理學史》
《中國古代青銅器綜論》
《中國近代邊界史》
《中國教育史研究》
《中國清真飲食文化》
《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製備技術》
《生物入侵與中國生態安全》
《流態化手冊》
《500年來環境變遷與社會應對叢書》
《非線性科學若干前沿問題》
《中國生態交錯帶》
《杭州灣跨海大橋技術創新與套用》
《中國木本植物分布圖集》
《當代藥用植物典》
《北京譜儀(Ⅱ正負電子物理)》
《流域泥沙動力學模型》
《陳國達全集》 | 《清宮醫案集成》
《張金哲小兒腹部外科學》
《超寬頻天線理論與技術》
《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
《清代東南書院與學術及文學》
《廢名集》
《邊坡與滑坡工程治理》
《古希臘悲劇喜劇全集》
《地下空間科學開發與利用》
《中國貴州民族民間美術全集》
《春華秋實·1949~2009新中國版畫集》
《顏真卿書法全集》
《楊蔭瀏全集》
《少兒科普名人名著書系》
《笑貓日記:那個黑色的下午》
《大秦鐵路重載運輸技術》
《新中國出土墓誌》
《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
《中國路譜》
《敦煌經部文獻合集》
《蒙古英雄史詩大系》
《先哲遺書》
《中朝大詞典》
《漢維大詞典》
《漢俄大詞典》
《嫦娥書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
《溯歷史: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中國的傳播前史》
《中國財政60年》
《中國人權建設60年》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論綱》
《中國戰爭史地圖集》
《解放西藏史》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圖志》
《邁向現代化的中國經濟發展叢書》
《強軍之路:親歷中國軍隊重大改革與發展》
《中國思想學說史》
《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研究:市場化進程與經濟成長和結構演進》
《梵華樓》
《中古漢字流變》
《漢語方言地圖集》
《老子古今(修訂版)》
《資本主義理解史》
《獸醫病理學原色圖譜》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
《社會政策論叢》
《法哲學通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