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俄馬克思主義的資本主義觀

內容介紹

《資本主義理解史(第3卷):蘇俄馬克思主義的資本主義觀》內容簡介:要支撐起一個強大的現代化國家,除了經濟、制度、科技、教育等力量之外,還需要先進的、強有力的文化力量。鳳凰文庫的出版宗旨是:忠實記載當代國內外尤其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學術、思想和理論成果,促進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為推動我國先進文化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豐富的實踐總結、珍貴的價值理念、有益的學術參考和創新的思想理論資源。
鳳凰文庫將致力於人類文化的高端和前沿,放眼世界,具有全球胸懷和國際視野。經濟全球化的背後是不同文化的衝撞與交融,是不同思想的激盪與揚棄,是不同文明的競爭和共存。從歷史進化的角度來看,交融、揚棄、共存是大趨勢,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總是在堅持自我特質的同時,向其他民族、其他國家吸取異質文化的養分,從而與時俱進,發展壯大。文庫將積極採擷當今世界優秀文化成果,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樑。

作品目錄

主編的話1導言蘇俄馬克思主義的資本主義理解模式及其當代反思1第一章 社會民主主義革命語境下的俄國資本主義發展觀19第一節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過程與社會影響20 一俄國資本主義的誕生萌芽20 二俄國資本主義的快速發展24第二節俄國民粹派的資本主義觀29 一俄國民粹派的基本特徵30 二沃龍佐夫的“俄國資本主義行不通論”36 三丹尼爾遜的“俄國資本主義不必要論”39 四尤沙柯夫的“俄國資本主義微不足道論”42第三節普列漢諾夫的俄國資本主義發展觀45 一從民粹主義轉向馬克思主義47 二普列漢諾夫的俄國資本主義發展觀50 三普列漢諾夫的俄國資本主義發展觀是一種機械決定論56第四節早期列寧俄國資本主義發展觀的理論淵源與形成語境61 一早期列寧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心路歷程61 二列寧資本主義觀的形成語境66第五節列寧的俄國資本主義發展觀77 一俄國資本主義發展是一個多階段的統一過程78 二俄國資本主義發展四個階段的特徵82 三俄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橫向變化84 四俄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存在的條件87 五俄國資本主義的“使命”89 六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社會發展與階級結構的變化90 結語:列寧俄國資本主義發展觀的重要歷史價值92第二章俄國資本主義新發展與社會民主主義革命道路新探索96第一節1905年革命與俄國資本主義新發展98 一從1905年革命到斯托雷平的資本主義經濟改革98 二斯托雷平改革與俄國資本主義新發展102第二節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本質變化與民主革命道路的再認識106 一列寧對俄國土地問題的研究106 二對俄國資本主義發展本質問題的重新理解 111 三對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道路的新探索117第三節對現代資本主義社會本質的再認識124 一資本主義民主制:從基本肯定到基本否定124 二從資本主義發展論到資本主義危機論736第三章第二國際理論範式的突破與帝國主義批判理論的生成143第一節列寧帝國主義理論的歷史生成及其內容分析144 一一戰之前列寧對壟斷資本主義問題的初步認識145 二列寧帝國主義理論的生成歷程147 三列寧帝國主義理論的系統表述151 四1914—1917年列寧其他相關著作對帝國主義的研究157第二節“綜合創新”而非“完全獨創”的列寧帝國主義理論161 一對霍布森的“消費不足論”與“資本擴張論”的批判利用161 二對拉法格關於帝國主義基本特徵理論的整體繼承163 三對盧森堡的“資本積累論”的部分借鑑164 四對希法亭的金融資本理論的基本採納165 五對考茨基“超帝國主義論”的完全否定167第三節列寧對以往帝國主義理論模式的突破及其當代影響170 一“帝國主義”概念的脈絡與列寧的獨特貢獻170 二對列寧帝國主義論的褒貶回應175第四節列寧帝國主義理論的歷史價值180 一對資本主義社會新的生產關係類型的科學揭示180 二對馬克思主義的國家與革命學說的開拓與探索186 結語:列寧帝國主義理論的當代意義與缺陷189第四章十月革命後列寧對資本主義的認識199第一節十月革命後列寧資本主義觀之概要20D 一對資本主義的利用發展和否定限制200 二一個“否定、肯定、再否定和肯定”的認識過程204第二節列寧新經濟政策時期資本主義觀的辯證法意義212 一前進與退卻:對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相互關係的辯證思考213 二目的與手段:社會主義實踐中資本主義因素的價值定位218 三利用與控制:充分認識社會主義實踐中資本主義因素的危險性222 結語:十月革命後列寧資本主義觀的歷史地位 226第五章世界經濟體系與過渡時期理論視野中的帝國主義觀231第一節布哈林在帝國主義理論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232 一布哈林是一位經典的帝國主義理論作家233 二布哈林是從希法亭到列寧的中間環節235 三布哈林與列寧的帝國主義理論之間的關係238第二節帝國主義是世界經濟高度發展的產物244 一研究帝國主義問題歸根到底要從研究世界經濟開始244 二世界經濟的形成與發展248 三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發展趨勢是國際壟斷組織的產生250第三節壟斷資本主義的世界性與民族化發展和帝國主義的產生253 一資本主義生產集中化趨勢與壟斷資本主義253 二壟斷資本主義的世界性與民族化發展及其尖銳矛盾257第四節帝國主義歷史地位與“超帝國主義論”批判259 一帝國主義是全世界範圍的資本積聚和集中的再生產過程260 二帝國主義的歷史必然性與“超帝國主義論”批判264第五節帝國主義、有組織的資本主義與資本主義總危機267 一《過渡時期經濟學》一書的歷史地位與方法論局限267 二“有組織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自覺主體”271 三國家資本主義托拉斯:資本主義組織化發展的高級形式275 四“消極擴大再生產”:“資本主義體系崩潰”的歷史一邏輯分析280第六節新經濟政策時期布哈林對資本主義的最後理解287 一關於如何理解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問題288 二如何認識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發展的趨勢289 三關於如何認識資本主義總危機的問題292 結語:一位“不完全了解辯證法”的帝國主義理論家294第六章史達林的帝國主義與壟斷資本主義總危機理論296第一節史達林在資本主義理解史上的地位297 一一位原創最少但影響最大的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家297 二列寧帝國主義理論體系與蘇聯意識形態的歷史奠基人300第二節“一國建成社會主義”與史達林對帝國主義的基本判斷305 一從“列寧主義本質”之爭到“一國建成社會主義”模式的確立305 二史達林對帝國主義的矛盾與不平衡特徵的論述及其意義314第三節從資本主義“相對穩定論”到資本主義“總體危機論”318 一史達林對資本主義“相對穩定”的理解318 二史達林關於資本主義總危機的理論321第四節晚年史達林對壟斷資本主義基本經濟規律的最後理解328 一《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一書的歷史語境與意義329 二《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一書對資本主義基本經濟規律的概括335 三晚年史達林的資本主義觀:一筆有嚴重偏頗影響的思想遺產338第七章史達林時代蘇聯學界對經濟危機和壟斷資本主義問題的探討345第一節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研究的理論寶庫345 一對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虛偽本質的批判347 二對經典馬克思主義有關經濟危機理論成果的挖掘吸收349 三對史達林經濟危機理論的系統照搬352第二節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歷史考量與現實評判357 一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歷史掃描358 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重點勾勒364 三經濟危機的根源與資本主義的必然崩潰369第三節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初步探究.380 一經濟危機與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踐分析381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與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軍事”應急384第八章“後史達林時期”蘇聯學界對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問題的新探討392第一節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理解模式出場的理論根基與時代背景393 一列寧的帝國主義論: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理解模式萌生的思想土壤393 二從冷戰到和平共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及其理解模式產生的時代背景398 三科學技術革命: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物質基礎406第二節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現實表征414 一壟斷資本主義向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演變階段414 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時代特徵417 三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本質定位429 四從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走向“國際壟斷資本主義”433第三節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理論的內部之爭441 一是壟斷資本主義的國家,還是國家的壟斷資本主義 442 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理論的三種假說 447第九章“後史達林時期”蘇共對資本主義的認識453第一節赫魯雪夫的“和平競賽論”和“有限緩和論”及其對資本主義的主觀判斷 454 一赫魯雪夫時期蘇共對資本主義的總體認識455 二“有限緩和”的“和平競賽”政策的出台457 三“有限緩和”的內容和具體措施459 四“有限緩和”背後的“無限對抗”461 五“有限緩和論”運行的基礎462 六“全面建設共產主義”:赫魯雪夫時期蘇共對資本主義認識的指導思想464第二節勃列日涅夫的“爭霸戰略”和“緩和戰略”及其對資本主義的僵化理解466 一從低估西方資本主義實力到爭奪世界霸權戰略的確立467 二爭奪世界霸權和爭做超級大國策略形成的背景469 三從爭奪世界霸權到推行“緩和戰略”472 四從“緩和戰略”的失敗到蘇聯社會的危機475第三節戈巴契夫的改革“新思維”及其對資本主義的根本錯誤認識478 一從社會主義的改革到“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新思維478 二從“新思維”對社會主義改革的錯誤認識到蘇聯的解體482 三蘇聯解體與蘇聯資本主義理解史的經驗教訓489主要參考文獻492後記50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