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理解史第四卷:經濟哲學視域中的當代資本主義批判理論

資本主義理解史第四卷:經濟哲學視域中的當代資本主義批判理論

《資本主義理解史第四卷:經濟哲學視域中的當代資本主義批判理論》,作者是唐正東、孫樂強,由江蘇人民出版社於2009年出版。描述的是要支撐起一個強大的現代化國家,除了經濟、制度、科技、教育等力量之外,還需要先進的、強有力的文化力量。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資本主義理解史第四卷:經濟哲學視域中的當代資本主義批判理論資本主義理解史第四卷:經濟哲學視域中的當代資本主義批判理論
要支撐起一個強大的現代化國家,除了經濟、制度、科技、教育等力量之外,還需要先進的、強有力的文化力量。鳳凰文庫的出版宗旨是:忠實記載當代國內外尤其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學術、思想和理論成果,促進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為推動我國先進文化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豐富的實踐總結、珍貴的價值理念、有益的學術參考和創新的思想理論資源。鳳凰文庫將致力於人類文化的高端和前沿,放眼世界,具有全球胸懷和國際視野。經濟全球化的背後是不同文化的衝撞與交融,是不同思想的激盪與揚棄,是不同文明的競爭和共存。從歷史進化的角度來看,交融、揚棄、共存是大趨勢,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總是在堅持自我特質的同時,向其他民族、其他國家吸取異質文化的養分,從而與時俱進,發展壯大。文庫將積極採擷當今世界優秀文化成果,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樑。

本書目錄

主編的話導言第一章 消費不足與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保羅·斯威齊早期對資本邏輯的批判第一節 從歷史本質論到歷史運作論:“資本主義”的理解歷程一 經驗抽象還是科學抽象: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起點二 商品生產與拜物教批判:馬克思社會批判理論的開始三 勞動力商品與剩餘價值理論:“資本主義”的歷史本質論四 保羅·斯威齊失去了什麼?第二節 錯誤與真理並存:斯威齊對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評判一 理論的假定:斯威齊對馬克思利潤率下降趨勢規律的批評二 轉型問題上的“半吊子革命”與勞動價值論三 對斯成齊的批判性反思第三節 從危機到發展:《資本主義發展論》的歷史意義一 過度積累與消費不足:斯威齊的危機理論二 危機到底意味著什麼:對“傳統馬克思主義”危機理論的反思三 壟斷:資本主義的新發展第二章 經濟剩餘與資本主義的危機——保羅·巴蘭與保羅·斯威齊對“壟斷資本主義”的批判第一節 從“傳統馬克思主義”到後馬克思思潮:政治經濟學的流變一 從競爭資本主義到壟斷資本主義:資本結構的轉型二 “經濟剩餘”的幻象:對馬克思剩餘價值理論和生產邏輯的遺棄三 剩餘價值理論與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深化第二節 經濟剩餘的政治經濟學:壟斷資本的不合理性一 用“經濟剩餘”取代“剩餘價值”二 經濟剩餘吸收困難:壟斷資本主義趨於停滯的客觀依據三 意識形態的神話:壟斷資本主義的謊言第三節 社會革命何以可能:意識形態對日常生活的統治與主體向度的淪喪一 國家角色的重新審視:政治工具、經濟調節與意識形態功能二 “告別無產階級”: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對革命主體的“和平演變”三 不能承受之“輕”:科學技術對工人的“奴役”四 從已開發國家的無產階級到不已開發國家的貧苦大眾:革命主動權的轉讓第四節 線性發展觀的破裂與不已開發國家理論一 巴蘭提出“發展經濟學”的理論背景二 經濟剩餘的“單向轉移”:資本主義發達和不發達的一般歷史根源三 落後國家的社會結構及其救贖之路第三章 “發展的長波”與資本主義的本質矛盾——曼德爾對“晚期資本主義”的批判第一節 在科學抽象與具體歷史之間:方法論的視角一 馬克思的“科學”方法二 中間環節:資本主義批判理論中的若干自主變數三 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中間環節何以存在?第二節 晚期資本主義的經濟成長及其內在局限一 第三次技術革命與晚期資本主義的經濟成長二 資本的國際集中及其內在缺陷三 持久的通貨膨脹與晚期資本主義經濟繁榮的終結第三節 晚期資本主義的國家與意識形態:一種批判的視角一 晚期資本主義國家的日趨膨脹及其危機二 技術理性主義的意識形態及其批判三 晚期資本主義的危機及其出路第四章 調節模式與資本主義內在矛盾的轉型——法國調節學派米歇爾·阿格里塔對資本邏輯的解讀第一節 勞動過程的嬗變與資本主義僱傭關係的自我調節一 方法論起點:非歷史性的交換關係二 階級鬥爭與勞動過程的嬗變三 在抽象與具體之間:一種理論困惑第二節 消費的社會化與資本主義僱傭關係的再生產一 工資形式的弔詭及其演變歷程二 消費模式的資本主義生產三 “消費社會”的解讀路徑:鮑德里亞、阿格里塔與馬克思第三節 貨幣的統治與資本主義的倖存一 作為權力的貨幣二 作為權威的貨幣三 金融危機與資本主義的倖存第五章 “綠色的希望”與“著了魔的世界”的解構——法國調節學派阿蘭·利比茲對資本邏輯的批判與超越第一節 著了魔的世界:一種“辯證”的解讀一 《資本論》第一卷和第三卷:哪個更重要?二 著了魔的世界:一個堅固的世界三 關於著了魔的世界的矩陣分析及其危機的可能性第二節 福特製之後:我們走向何方?一 當代資本主義“黃金時代”的結束二 我們為何必須另起爐灶?三 我們該走向何方:一種社會建設的理論綱要四 基於生態維度的社會改造理論:福斯特、奧康納、利比茲的比較研究第三節 政治生態學與馬克思主義的未來一 政治生態學中的生態維度二 政治生態學與馬克思主義的“家族相似性”三 政治生態學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差異四 政治生態學代表了馬克思主義的未來?主要參考文獻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