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的危機

第一章 第二章 第四章

圖書信息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第1版 (2003年1月1日)
外文書名: Critique de L'Air du Temps Itineraires Intelectuels
平裝: 34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801498585
條形碼: 9787801498588
尺寸: 20.2 x 13.9 x 1.3 cm
重量: 322 g

作者簡介

作者:(埃及)阿明(Amin Samir) 賈瑞坤 譯者:彭姝禕
薩米爾·阿明世界著名左翼社會活動家,社會學家,研究全球化及發展經濟學等領域的國際政治經濟學問題,曾多次訪問我國。

內容簡介

本書是薩米爾·阿明的兩部著作的合集。
《時代鏇律的批判》:分析資本主義現階段所特有的經濟危機,抨擊“兩極分化”現象到今天形成的史無前例的規模。
《心路歷程——半個世紀的審視》;二戰後半紀世精神上的自傳,記載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理論形成和演變的過程。

媒體評論

前言
近一個半世紀以來,一個幽靈一直在世間出沒,這就是共產主義的幽靈。像所有的幽靈一樣,它永遠不可能被徹底消滅,雖然有些時候,自覺受到其威脅的一些人也曾經暫時地清理了它的思想。在任何那樣一個時刻,人們總是去參加有錢人一次又一次的如出一轍的狂歡,急著去獨占更多的財富,填塞過量的食物,此外還要吞服一些藥水以防止消化不良。所有的人都在心裡“喋喋不休”地念叨著:“馬克思死啦”,“歷史完成了它的使命,再不會有任何改變啦”,“我們將會永遠存在下去”。其中一部分人相信自己的夢境會永遠持續下去。另外一些人,不管怎么說多少還有點擔心,環顧四周后悄悄地想:“得採取點兒行動,把他們從我們的聚會中趕出去,然後再把我們宴會上的殘羹剩飯分給這些窮光蛋一點兒。”在數以萬計的犧牲者陣營中,有些人在哀泣自己的毀滅,有些人採用記述過去輝煌鬥爭的辦法來逃避悲慘的現實,但是他們並沒有搞清楚自己失敗的原因。還有一些人則認命了,他們想:“上帝是站在敵人一邊的,我們有什麼辦法呢?只能讓這些牲口來憐憫我們吧,到分開敵我的柵欄跟前去吧,他們會從那兒扔過一些宴會上的殘羹剩飯來。”但是,還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冷靜地號召大家重新團結起來,分析新形勢,權衡兩個陣營各自的優劣,努力弄清人民大眾遇到的新挑戰,他們是這樣為明天的鬥爭和勝利進行準備。
《共產主義宣言》發表150周年後的今天,我們又一次面對富人的歡宴。然而資本規律贏得的這種暫時的、單方面的勝利並沒有帶來資本主義的輝煌擴張,相反卻是更加深重的危機。事實上,資本的階級敵人出現一時衰弱之後,資本那永無止境的貪慾便徹底撐破了這個制度荒謬的不合理性。它奉行的不平等原則顛覆了它進一步擴張的可能性。消費被扭曲了,富人們奢侈浪費,但大多數人民和勞動者日益貧困,富人們想要把窮人納入剝削制度中也越來越困難。資本的邏輯就這么把他們邊緣化了,然後滿足於管理危機。只要對手的社會力量還沒有重新聚集起來,危機便可以繼續管理下去。不過這一悖論——資本的勝利為危機的延長開闢了道路——僅僅是表面現象。讀讀《共產主義宣言》,我們就會豁然開朗,因為該書向我們揭示了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資本主義無法克服它自身的基本矛盾。
消勞動者的既得利益,破壞社會保障制度和就業保障制度;重新回到赤貧工資制度;把處在邊緣地區的部分國家恢復成原材料供應者;減少它們發展成為工業生產者的機會;加速地球資源的浪費;這就是當今統治力量的計畫。真是反動派的一片痴心妄想!它表達的是有錢人內心的欲望。他們要實現夢想的狂妄舉動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爆發出來。
在《共產黨宣言》發表150周年之際推出這本書,目的就是要指出反動派的這種痴心妄想是絕對實現不了的。
首先是在科學上站不住腳。這種“純經濟”學之所以沒價值,是因為它一心一意要證明無法證明的東西。它雖然自我標榜為新古典主義,而事實上它採用的方法與古典主義正好相反。它認為:市場有自動調節功能,它會造成普遍的、自然的平衡,實現最佳社會組合。馬克思則脫離了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產生的這種病態憂慮:即證明其社會制度的合理性,確認這種制度是最終的、無法超越的社會制度(歷史的終結)。馬克思只提醒我們說,相信自然平衡主宰社會純屬荒謬,研究它毫無用處。馬克思用真正的問題取代了這個錯誤的問題,那就是分析社會制度的矛盾,研究那些決定了歷史局限性的社會矛盾。今天,我們重讀《宣言》一書,立刻就會被馬克思的這一高見所折服。他的分析雖然誕生於一個半世紀以前,可比起那些新自由主義者對一帆風順的經濟學所發表的言論卻更接近我們今天的現實。 “後現代主義”的社會學與哲學建議人們只關注制度的日常管理,對該制度造成的日益深重的危機則視而不見。因此,它們只能是那毫無意義的經濟學的乏味補充。資本主義利用自己的渠道採證明管理活動所必須的調節行為都屬合理。這種管理把民主壓縮為一種“低強度”的社會活動,把社會成員與社會之間的緊密聯繫降解為一種神經質的、空洞的、軟弱無力的聯繫。
本書還有如下期望,通過分析表面獲勝了的對手的弱點,了解我們採取措施、滿足客觀要求、對挑戰給予人道主義回應的必要性。在今天看來,這種回應比150年前更迫切。勞動的社會化——1848年時的勞動社會化與之根本無法相提並論——把價值規律的消亡提上了日程。資本主義短視的合理性提不出能被未來全球所接受的管理方式,所以才產生了現在的毀滅性後果,而這種後果是一個半世紀以前的人們根本想像不出的。全世界範圍內的“兩極分化”現象從《宣言》的時代起日益加劇,形成了今天史無前例的規模。用資產階級思維無法構想的手段和超乎資產階級實踐之外的辦法,重新協調人類在普遍性層面和尊重各個民族差異層面的探索,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

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資本主義中的危機和資本主義的危機
第二章 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體系的一致性及其變化
第三章 是多元因素還是單元因素決定社會的發展?
第四章 社會革命和文化革命
第五章 從經濟統治到文化統治:價值規律的衰落和向共產主義過渡等問題
第六章 後現代主義還是粉飾過的新自由主義空想
第七章 和意識形態別無二致的信息領域
第八章 純經濟學還是現代社會的巫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