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原理》

《哲學原理》

《哲學原理》是(法國)勒內·笛卡爾編著的哲學類作品,於1644年出版。《哲學原理》可以說得上是近代哲學的奠基之作,同時它也是當代青年不可不讀的一本經典名著。

基本信息

名書簡介

《哲學原理》《哲學原理》
作者:(法國勒內·笛卡爾(1596-1650年)
類型:哲學著作
成書時間:1644年

背景搜尋

《哲學原理》笛卡爾1
著名的法國哲學家科學家數學家勒內·笛卡爾於1596年出生在都蘭海樂村。父親是地方議會會員家庭環境優裕,從1604年到1612年他在一所環境優雅的耶穌會學校———尖塔中學,接受了大量的宗教哲學教育,並學習了一些自然科學數學的知識,打下了良好的數學根基。1612年他來到巴黎,因為厭煩社交生活,於是躲避到郊區聖日耳曼的一個隱僻處所,研究幾何學。1616年他在普瓦提·埃大學獲得法律學學位。
雖然笛卡爾受過良好的教育,但他卻認為除了數學以外,任何其他領域知識皆是有懈可擊的。他決定不再接受正規的教育,他漫遊整個歐洲,開闊視野,見悉世面,接觸了許多學者,收集各方面的材料,以增長知識
在漫遊過程中,笛卡爾還在荷蘭巴伐利亞匈牙利軍隊中短期服役,但並未參加任何戰鬥。1621年離開軍隊後他去了義大利波蘭丹麥及其他許多國家。後來他於1625年回到巴黎定居,專心致志研究數學自然科學,著手制定自己的哲學體系
《哲學原理》笛卡爾2
1629年,為了選擇一個更自由的研究環境,他變賣了所有財產,僑居當時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荷蘭。此後的20年一直生活在那裡。他通過法國駐斯德哥爾摩大使,與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開始書信往來。女王十分欽慕他的學問,邀請他來自己的皇宮,並且提出將派一艘軍艦來接他。
1649年,笛卡爾接受了瑞典女王的慷慨之邀,來到斯德哥爾摩做她的私人教師。笛卡爾喜歡溫暖的臥室,總是習慣晚些起床。可是女王除了早上5點以外騰不出空來。於是這位只有身體暖和時腦子才好用的教師只能頂著北歐刺骨的寒風去上課。這對體質孱弱的笛卡爾來說非常不妙。他很快就患了肺炎,1650年2月,在他達瑞典僅4個月後,被病魔奪去了生命
笛卡爾從未結婚,但卻有一個女兒,她不幸早年夭折。笛卡爾稱這是他平生最大的悲傷。
推薦閱讀版本:關文運譯,商務印書館出版

內容精要

《哲學原理》《哲學原理》插圖
《哲學原理》由一個序言和四章正文組成。序言中首先闡明了哲學的任務和功用。他認為哲學思考就是關於獲得知識方法的討論,獲得知識的最好方法是理性演繹法。以往人們獲得知識有4種途徑直覺經驗感覺經驗傳聞知識書本知識。但並不是知識的第一原因和真正真理。因此,笛卡爾要創立一種新的哲學體系來認識世界。
要建立這種新的哲學,就必須抱有普遍懷疑態度,對一切知識做一次總的檢查,反對盲從迷信。我們的知識通常來源於兒時的經驗感覺,因此必須清除其中謬誤的部分。懷疑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在笛卡爾的哲學體系中,包括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形上學,它探求世界的根本原理,例如解釋超經驗的上帝、說明靈魂的非物質性等。第二部分是物理學,探求關於自然界知識。第三部分是實用科學,主要分為醫學機械學倫理學。形上學是所有學科的根基,由此發展出各個分支。人們應當掌握哲學原理去尋求知識。
《哲學原理》《哲學原理》插繪
“我思故我在”是笛卡爾哲學的第一條原理,也是他哲學思想最集中的精煉表述。他從各種感覺的懷疑入手,指出,按照普遍懷疑的原則,我們可以懷疑所有一切,可以構想沒有上帝、沒有蒼天、沒有物質,甚至可能沒有我的身體。但是在懷疑這些事物的真實性時,卻不能假設我們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惟一不能懷疑的是“我在懷疑”。因為懷疑懷疑者的存在,是自相矛盾的。我在懷疑時也就是我在思想,因此這個正在思想的自我是存在的。我思故我在,成為一個有邏輯判斷的人能體會到的第一個確定知識。我是一個思想的實體,思想是我的屬性。這強調了認識過程中的主體。假使我當真不存在,任何惡魔,不管多么狡猾都無法欺騙我。我可能不具備肉體,這是錯覺也難說。然而思維是相同性質的,當我要把一切事物都想成虛假的時候,這個進行思維的我必然是某種東西不可。笛卡爾毫不猶豫地將“我思故我在”認定為其哲學的第一原理。
《哲學原理》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畫
“上帝的存在”是他哲學的第二條原理。是從我思故我在進一步推出來的。他認為,可以把所有的觀念分為天賦觀念、從外界得來的觀念和自我創造的觀念。人心中最原本的觀念不是從外界得來,也不是自己創造,而是上帝天賦的。這個天賦觀念是全知、全能、全善的神明觀念,一切不完全、值得懷疑的觀念都是從它而來。由此可知我心之外有個上帝實體存在,他是產生最完滿觀念的實體,上帝是一切已經存在或將來存在事物的真正原因
由上述的原則,他強調在認識事物過程中精神的重要性。他以一塊蜂蠟作為實例。各種感官能夠體會到對這塊蜂蠟的感受,例如視覺能看清它的形狀顏色大小嗅覺能聞到它芬芳的氣味,味覺能嘗到它甜蜜的味道,觸覺能感受到它堅硬冰冷的外表。但這不能代表我們認識了它。如果將蜂蠟放在火旁,儘管蜂蠟照舊是蜂蠟,這些性質卻發生了變化。可見方才感官所覺得的並不是蜂蠟本身。蜂蠟本身是由廣延性、柔軟性和可動性構成的。蜂蠟這件東西本身無法感覺得到,因為它均等地含蘊在蜂蠟對各種感官顯示的一切現象之中。對蜂蠟的知覺作用“不是看、觸或想像,而是精神的洞觀”。笛卡爾說:“我沒有看見蜂蠟,正如我若看見大街上有帽子外衣上身,不等於我看見街上有行人。”他憑藉精神中的判斷力,來理解原本用眼睛看見的東西。從混雜的感官認識中剝下了蜂蠟的外衣,憑精神感知它赤裸的本相。所有的認識都是基於“我”的存在,因此通過感官看見蜂蠟,這件事確實斷定“我”存在,但不能斷定蜂蠟存在。於是通過這種認識論又回到了“我思故我在”的命題

專家點評

《哲學原理》荷蘭靜謐、迷人的自然風光
笛卡爾是法國近代最著名的哲學家之一,他的《哲學原理》是法國新興資產階級創立新哲學的標誌,在歐洲哲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他批判了經院哲學,促進了科學認識的發展,為人類哲學思想的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由於他在書中十分重視認識論方法論的研究,以理性主義反對經院哲學的信仰主義,以理性的演繹法代替經院哲學的繁瑣推理,從而使他成為唯理論的創立者。他在書中提出的哲學思想為他在以後法國和歐洲大陸的哲學開闢了廣闊的空間和多元化發展的方向。
通常都把他看成是近代哲學的始祖,他是第一個稟有高超哲學能力、在見解方面受新物理學和新天文學深刻影響的人。固然,他也保留了經院哲學中許多東西,但是他並不接受前人奠定的基礎,卻另起爐灶,努力締造一個完整的哲學體系。這是從亞里士多德以來未曾有的事,是科學的進展帶來的新自信心的標誌。他的著作泛發著一股從柏拉圖到當時的任何哲學名家的作品中全找不到的清新氣息。從柏拉圖到笛卡爾之間,所有的哲學家都是教師,沾著這行職業素有的職業優越感。笛卡爾不以教師的身份寫哲學,而以發現者探究者的姿態執筆,渴望把自己的所得傳達給人。他的文章筆調平易不迂腐,並且異常出色,文筆精煉,語句華麗。
《哲學原理》解析幾何的創始人笛卡爾
也許笛卡爾哲學的最大有趣之處來自他的方法。笛卡爾十分留心被普遍接受的大量錯誤的概念,決定要達到恢復真理的目的,就須得從零開始做起。因此他開始懷疑一切——— 老師教給他的一切,他的所有最崇高的信仰,所有的常識觀念,甚至外部世界的存在,連同他自己的存在———總之是一切的一切。這自然就引出了一個問題:怎樣才能消除如此普遍的懷疑來獲得一切事物的可靠知識呢?笛卡爾用形上學觀點進行了一系列創造性的推論,證明出使自己滿意的結果:由於他自己的存在(我思故我在),上帝才存在,外部世界才存在,這就是笛卡爾學說的起點,也是笛卡爾的認識論的核心,包含著他的哲學中最重要之點。笛卡爾以後的哲學家大多都注重認識論,主要的原因就在於笛卡爾。
笛卡爾方法具有雙重意義。第一,他把“什麼是知識”這個認識論的基本問題置於他的哲學體系的中心。早期的哲學家力圖描寫世界的本質,但是笛卡爾教導我們這樣的問題若不和“我怎么能知道?”聯繫在一起,就得不出滿意的回答。第二,笛卡爾認為,我們不應該從信仰開始而是從懷疑開始。這樣笛卡爾確實得出了正統神學的結論。然而後世的人們對他方法的興趣遠勝過其結論
《哲學原理》笛卡爾頭像郵票
笛卡爾在他的哲學中強調精神物質之間的區別,他完成了由柏拉圖開端,並且藉助宗教原因在基督教哲學上發展起來的精神、物質二元論。儘管物質精神的區別在笛卡爾之前就已經有人提出過,但是他的論著引起了對該問題的哲學討論。
笛卡爾的物質宇宙觀也很有影響。他認為整個世界———除了上帝和人的心靈之外———都是機械運動的,因此所有的自然事物都可以用機械原因來解釋。他否認占星術魔法以及其他迷信形式,同樣否認了對事物所做的一切目的論的解釋。由笛卡爾的觀點可以看出,動物本質上講就是複雜的機械,人體也受通常的力學定律所支配。從那時起,這就成了現代生理學基本觀點之一。
笛卡爾的哲學受到了他的同時代人的強烈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感到其中有循環推理。“我思故我在”說精神比物質確實,而對我來說我的精神又比旁人的精神確實。笛卡爾的哲學幾乎都有主觀主義傾向,並且偏向把物質看成是唯有從我們對於精神的所知、通過推理才可以認識的東西。後來的哲學家指出了他體系中的許多缺陷,但是一個哲學家的重要性並不完全取決於他的體系的正確性,更重要的是看他的思想———更確切地說是別人從他的著作中吸取思想的精華———是否具有廣泛的影響,基於這一點,笛卡爾無疑是一位重要的人物
笛卡爾至少有5個觀念對歐洲思想有著重大影響:力學宇宙觀、對科研的積極態度、在科學中強調使用數學、提倡在初期採取懷疑主義以及重視認識論。
笛卡爾提倡科學研究,認為把它套用於實踐會有益於社會。他覺得科學家應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概念,應該努力用數學方程來描述世界。所有這些聽起來倒很合乎現代要求,但是笛卡爾雖然自己也親自做觀察實驗,但是卻從未強調過實驗在科學方法中的極其重要性。
笛卡爾的著作清楚地表明了他是上帝虔誠的信徒。他認為自己是一個良好的天主教徒,但是教會的權威不喜歡他的觀點,他的著作被列入天主教的禁書之列。儘管如此,後人仍然能從他的著作中感受到兩種體系的矛盾。
在笛卡爾身上有一種動搖不決的兩面性,一面是他從當時科學學來的新知識,一面是他從小在教會學校接受的經院哲學。這種兩面性讓他陷入自相矛盾,但也使他豐碩的思想,不是那些完全合邏輯的哲學家能比得了的。有意思的是,笛卡爾的兩種矛盾性,分別影響了唯物唯心兩個重要而背向的哲學流派,各自從他那裡汲取了所需的成分,從而得到進一步發展。

妙語佳句

我思故我在。
愈學習,愈發現自己的無知。

相關詞條

笛卡爾哲學文學形上學

相關資料

《笛卡爾評傳》;《笛卡爾傳》;《哲學名人傳》;《探求真理的指導原則》

詞條分類

笛卡爾;哲學;形上學;世界歷史名書;傳世經典文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