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哲學原理》

費爾巴哈進一步發揮和論證了人本學唯物主義的一系列重要原理,概述了近代哲學的發展歷程,闡明了新哲學即人的哲學產生的歷史必然性。

《未來哲學原理》

正文

19世紀德國唯物主義哲學家L.費爾巴哈的重要哲學著作。1843年在瑞士的蘇黎世和溫特圖爾出版單行本,1846年收入《費爾巴哈全集》第 2卷。1934年上海出版過中譯本《將來哲學底根本命題》,柳若水譯。1955年三聯書店出版了新的中譯本,譯者洪謙。全書共65節,前16節論述I.康德以前的哲學;17~31節批判康德以後的主要是G.W.F.黑格爾的哲學。後34節論述人本學哲學。
在《未來哲學原理》中,費爾巴哈進一步發揮和論證了人本學唯物主義的一系列重要原理,概述了近代哲學的發展歷程,闡明了新哲學即的哲學產生的歷史必然性。他指出,上帝的本質就是理性的或理智的本質,從R.笛卡爾到黑格爾的近代理性主義哲學就在於論證和溶解上帝,也就是把神學轉變為人本學。作為近代哲學完成的黑格爾哲學是神學的唯心主義。新哲學產生的歷史必然性主要是同批判黑格爾哲學相聯繫的,它是對近代哲學的否定。同時新哲學肯定理性的主體是人,從而完全無矛盾地將神學溶化為人本學,它又是近代哲學的真正徹底的實現。
費爾巴哈在該書認為,作為人的哲學的新哲學是光明正大的感性哲學。它明確地宣稱感性事物是絕對獨立的、神聖的和第一性的。人是自然的產兒,是感性的實體,是理性的尺度。人的感覺、愛是客觀事物存在於我們頭腦之外的真正的本體論證明。真理性、現實性和感性的意義是相同的。感覺不僅使外在事物成為人的認識對象,而且使人作為感覺的對象而成為人自己的認識對象。思維存在的統一,只有以人為主體和基礎才有意義,才是真理。現實事物的規律也就是思維的規律。“新哲學將人連同作為人的基礎的自然當作哲學唯一的、普遍的、最高的對象──因而也將人本學連同自然學當作普遍的科學”。
新哲學從人的自然屬性規定人的本質。它提出人是有理性的能思維的感性實體。孤立的、單個的人並不具備人的本質。無論是肉體人的產生,還是人的精神生活,都必須有兩個人才得以可能。人的本質在於人的類,存在於以我和你的實在區別為基礎的人與人的統一之中。辯證法也只不過是我和你之間的對話。
《未來哲學原理》是費爾巴哈哲學和人本學這一哲學學派的主要代表著作之一。它在當時德國的思想界發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這一著作也反映出人本學不講人的社會性、歷史性的根本缺陷。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