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力

判斷力 判斷力 康德的判斷力在

詞語

判斷力

拼音

pànduànlì 

注音

ㄆㄢˋㄉㄨㄢˋㄌㄧˋ

基本解釋

◎判斷力pànduànlì
[understanding;judgment]分析決斷的能力

引證解釋.

分析決斷的能力。魯迅《書信集·致蕭軍蕭紅》:“不過這和‘判斷力’大有關係,力強,所做便不錯,力一弱,即容易陷於懷疑,什麼也不能做了。”巴金《<巴金選集>後記》:“我的腦筋並不太複雜,我又缺乏判斷力。”
詞性名詞

英文釋義

[understanding;judgment] 人們分析決斷的能力。

康德的判斷力

康德的哲學體系里, 知性是人類認識過程中把個別的、零碎的感性直觀印象和經驗進行綜合整理,構成科學知識的能力。知性的這種判斷過程是運用其自身產生的先驗範疇作用於直觀經驗而產生普遍性和必然性知識的過程。知性頒布“自然的必然性”原理。
如果說知性是以有限的和有條件的事物為對象,那么理性則以無限的和無條件的事物為對象。康德認為人的知性的認識作用是有限度的,它只能作用於從現象界所獲得的直觀經驗,而無法企及彼岸世界,去認識和把握世界的本體——物自體。當人們企圖以理性超越感性世界去認識本體世界時,將不可避免地陷入 二律背反的境地。所以對於彼岸的物自體是無法從認識上加以證明的,只能作為一種信念,使他們進入道德領域。理性的一個根本標誌就是自由,理性本身是一種不受外在因素約束的能力,但人卻同時屬於感性的世界和理性的世界,既屬於現象界,本身又是一個本體,所以人在這裡認識和道德、必然性和自由就分裂成兩個不同的領域,它們之間缺乏聯繫和溝通。
康德認為判斷力,特別是審美判斷力能成為聯結知識與道德、必然性和自由之間的橋樑。首先,康德將判斷力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將普遍規律和範疇用於個別事物的決定判斷力,第二種是反省判斷力。決定判斷力具有構成性,而反省判斷力則具有調節性功能,即調節人類心靈的諸種能力。它不提供概念,也不追求道德的完善,而只與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相連。它是情感判斷,即康德所說的審美判斷。當對象的形式引起了主體 想像力與知性自由運動,並達到互相契合時,主體這時將體驗到審美的愉快。由於判斷力遵循的是自然的形式的合目的性原理,判斷力的這種機能,實質上是把人的理性中的某種東西賦予了自然,即自由的概念要將通過它的法則而設立的目的在感性世界裡實現出來,這意味著將目的概念套用於自然。所以,審美判斷中由於對象形式的合目的而引起審美主體的一種自由愉悅的心意狀態,這本身就達到了溝通理性的目的。而審美判斷又離不開想像力和知性的和諧運動,所以審美就像一個槓桿,一頭連著認識領域的知性,一頭連著道德領域的合目的性概念,在審美中既可以見出自然中的必然,又見出精神的自由。於是判斷力成功地聯結了知性和理性之間的各種立法。

圖書信息

書 名:判斷力
作 者:(美)丹吉尼斯 編,葛文婷 譯
出版社哈爾濱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8-1
ISBN: 9787548401926

編輯推薦

根據現代人普遍的觀點,這種稱做“判斷力”的特質可以理解為人類面對是非問題時所作出的合理判斷,這種判斷力不受邏輯思維或者個人偏見所左右。它是上天賦予人類的無價的禮物;判斷力本身就是一種珍寶,它只是在套用出來的時候才會彰顯其寶貴的價值。
在本書中,源賴朝會指導讀者克服在理解力方面可能困擾他們的缺陷。他會告訴讀者怎樣獲得並開發判斷力以及實用的領悟能力,並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商業界進行實踐。

內容簡介

判斷力是一個人諸多能力的綜合體:①感知能力;②記憶;③思想;④警覺;⑤演繹;⑥預知;⑦推理;⑧判斷。它展現了一個人長期所形成的習慣性的常識判斷。
開發判斷力的必備條件包括:①認清局勢的本領;②專注的能力;④敏銳的感知能力;④推理能力的練習;⑤估測能力;⑥冷靜的頭腦;⑦自制力,等等。
一旦培養出這些特質,人就能夠獲得高度敏銳的悟性和實用的判斷力,就能夠洞悉事物的本質,並以恰當的方式處理問題。

作者簡介

源賴朝(1147~1199),日本鎌倉幕府的第一代將軍。在經歷二十年流放之後,成功擊敗平氏,創建鎌倉武士政權。作為一個流放犯,崛起於亂世之中,最終成為聲名顯赫的統率全日本武士階級的將軍,其功績和成功的方式,一直為史家所稱道。

目錄

第01課 何謂“判斷力”
第02課 戰勝幻想
第03課 開發你的推理能力
第04課 判斷力和衝動
第05課 多愁善感的危險
第06課 日常生活中判斷力的實用價值
第07課 推理的力量
第08課 如何習得判斷力
第09課 判斷力與行動
第10課 最為精明的商人
第11課 判斷力和自製
第12課 判斷力不排斥雄心壯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