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最穴

孔最穴

孔最穴在前臂掌面橈側,尺澤穴與太淵穴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處。穴區神經、血管:淺層有頭靜脈經過和前臂外側皮神經、橈神經淺支分布;深層有橈神經淺支和橈動脈經過,並有正中神經肌支、橈動脈深支和橈側返動脈分布。

基本信息

理論基礎

出處

《針灸甲乙經》

穴名

【釋名】孔,孔隙;最,極的意思。穴為手太陰肺經郄穴,經氣深聚,故名。

孔最穴孔最穴

【名解】1)孔最。孔,孔隙也。最,多也。本穴為肺經之穴,肺之時序應秋,其性燥,肺經所過之處其土(肌肉)亦燥(肺經之地為西方之地),尺澤穴流來的地部經水大部分滲透漏入脾土之中,脾土在承運地部的經水時如過篩一般,故名孔最。2)肺經郄穴。郄,空隙也。本穴物質為地部經水,而承運本穴經水的地部脾土性乾燥,經水流經本穴時大部分漏失脾土之中,脾土如有眾多空隙一般,故為肺經郄穴。

穴位

【定位】在前臂掌面橈側,尺澤與太淵連線上當腕橫紋上7寸處。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肱橈肌、橈側腕屈肌、鏇前圓肌拇長屈肌;穴區淺層有頭靜脈、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分布,深層有橈神經淺支及深支、正中神經橈動脈及其深支和橈返動脈分布。

穴性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性溫熱。

孔最穴孔最穴

【運行規律】經水一部分循肺經向列缺穴流行的同時又不斷地滲入脾土之中,另一部分則在吸收脾土之熱後氣化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將肺經冷降的水液分潤脾土。
【治法】寒則灸之或深刺補之或點刺出血,熱則瀉針出氣或涼藥水針。

臨床治療

辯證

【功能】肅降肺氣,涼血止血,清熱止血,潤肺理氣。

孔最穴孔最穴

la
【主治】咳嗽,氣喘,咯血,咽喉腫痛,肘臂攣痛,痔疾。
呼吸系統疾病:肺結核咯血,咽喉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
運動系統疾病:肘臂痛,手關節痛。
【配穴舉例】配曲澤、肺俞療唾血(《針灸資生經》);配啞門治失音;配後溪治頭痛,配少商治咽痛(《腧穴學》)。
肺俞風門,有宣肺止咳定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氣喘。
合谷大椎,有疏風解表,瀉熱止痛的作用,主治熱病無汗,頭痛。
配少商,有清熱利咽,止痛的作用,主治咽喉腫痛。

治療

【刺灸法】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壯,艾條灸10~15分鐘。

人體穴位大全(六)

中醫博大精深,其中針灸之術更是名揚中外,而針灸之術之基礎在於對於人體穴位的了解和掌握。現在就讓我們大家一起了解下人體中的各個穴位,旨在傳承文化,以揚國粹。

人體穴位

頭部穴位(正面)頭維穴 | 髮際穴 | 陽白穴 | 印堂穴 | 攢竹穴 | 睛明穴 | 承泣穴 | 四白穴 | 迎香穴 | 水溝穴 | 瞳子髎穴
頭部穴位(背面)百會穴 | 後頂穴 | 風府穴 | 啞門穴 | 完骨穴 | 風池穴 | 天柱穴
頭部穴位(側面)太陽穴 | 下關穴 | 客主穴 | 耳門穴 | 聽宮穴 | 翳風穴 | 頰車穴 | 大迎穴 | 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 | 膻中穴 | 鳩尾穴 | 巨闕穴 | 中脘穴 | 水分穴 | 氣海穴 | 關元穴 | 中極穴 | 氣舍穴 | 俞府穴 | 或中穴 | 期門穴 | 日月穴 | 天樞穴 | 氣穴 | 大巨穴 | 大赫穴
人體背部穴位
大椎穴 | 陶道穴 | 身柱穴 | 神道穴 | 至陽穴 | 脊中穴 | 治喘穴 | 肩井穴 | 曲垣穴 | 天宗穴 | 命門穴 | 腰俞穴 | 腰陽關穴 | 上仙點穴 | 六華灸穴 | 風門穴 | 肺俞穴 | 心俞穴 | 膈俞穴 | 肝俞穴 | 膏肓穴 | 志室穴 | 肩外俞穴 | 厥陰俞穴 | 三焦俞穴 | 大腸俞穴 | 關元俞穴 | 小腸俞穴 | 膀胱俞穴
人體上肢穴位內關穴 | 外關穴 | 曲池穴 | 尺澤穴 | 治癢穴 | 孔最穴 | 列缺穴 | 陽池穴 | 神門穴 | 合谷穴 | 中渚穴 | 少沖穴 | 落枕穴 | 指間穴 | 太淵穴 | 口內穴 | 胃腸穴 | 手三里穴
人體下肢穴位膝眼穴 | 梁丘穴 | 復溜穴 | 陰谷穴 | 血海穴 | 承山穴 | 解溪穴 | 委中穴 | 足三里穴 | 陽陵泉穴 | 陰陵泉穴 | 三陰交穴 | 百里穴
人體足部穴位湧泉穴 | 大敦穴 | 太沖穴 | 太白穴 | 太溪穴 | 申脈穴 | 丘墟穴 | 崑崙穴 | 足臨穴 | 行間穴 | 里內庭穴 | 下痢穴 | 高血壓點穴 | 第二厲兌穴 | 第三厲兌穴 | 阿基里斯腱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