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痢穴

下痢穴

人體穴位之一,主要治療下痢。

基本介紹

穴位穴位
人體穴位之一。
取定穴位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此穴位於足背部位,腳拇趾和第2趾中間向里2厘米處。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此穴,對於治療下痢非常有效,治療下痢的穴位,一處是位於腳拇趾和第2趾中間向里2厘米處的下痢穴。指壓時一面緩緩吐氣一面用拇指用力壓6秒鐘,左右腳各1次,如此重複15次。 第二處是“天樞”。它位於肚臍向左右三指寬處。指壓時先放鬆筋肉,深吸一口氣,一面緩緩吐出一面同時輕壓6秒鐘,氣吐盡時才將手離開,如此重複10次。

下痢的引發

1、飲用牛奶可能造成下痢,避免含有乳糖的食物
2、作乳糖耐受性測試
3、小心使用藥品,以免帶來下痢的副作用
4、飲食要清淡
5、補充水分
6、避免豆類、甘藍菜、麵包、麵條、蘋果、李子、梨子、玉米、燕麥、馬鈴薯及乳製品等食物
7、避免飲用碳酸飲料
8、遠離廚房,避免傳染
9、如果可以,讓引發下痢的物質自然的排出體外

醫學效應

穴位穴位

通常腹瀉是因為胃腸消化功能不良,吃下的食物在腸內發酵所致, 因此,欲止住腹瀉,必須很好地提高腸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具體治療方法: 下痢穴是特效穴中的特效穴, 用手指用力按壓此穴, 便意會立即消失。出現嚴重腹瀉時,刺激此穴,症狀也會減輕。
此外,食指的大腸穴, 小指的腎穴,手背的外勞宮穴,手掌的的健理三針區等對治療腹瀉也很有效。
按摩的穴位: 外勞宮、 下痢點、 大腸、 健理三針區、 腎穴
消化不良

人體穴位

頭部穴位(正面)頭維穴 | 髮際穴 | 陽白穴 | 印堂穴 | 攢竹穴 | 睛明穴 | 承泣穴 | 四白穴 | 迎香穴 | 水溝穴 | 瞳子髎穴
頭部穴位(背面)百會穴 | 後頂穴 | 風府穴 | 啞門穴 | 完骨穴 | 風池穴 | 天柱穴
頭部穴位(側面)太陽穴 | 下關穴 | 客主穴 | 耳門穴 | 聽宮穴 | 翳風穴 | 頰車穴 | 大迎穴 | 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 | 膻中穴 | 鳩尾穴 | 巨闕穴 | 中脘穴 | 水分穴 | 氣海穴 | 關元穴 | 中極穴 | 氣舍穴 | 俞府穴 | 或中穴 | 期門穴 | 日月穴 | 天樞穴 | 氣穴 | 大巨穴 | 大赫穴
人體背部穴位
大椎穴 | 陶道穴 | 身柱穴 | 神道穴 | 至陽穴 | 脊中穴 | 治喘穴 | 肩井穴 | 曲垣穴 | 天宗穴 | 命門穴 | 腰俞穴 | 腰陽關穴 | 上仙點穴 | 六華灸穴 | 風門穴 | 肺俞穴 | 心俞穴 | 膈俞穴 | 肝俞穴 | 膏肓穴 | 志室穴 | 肩外俞穴 | 厥陰俞穴 | 三焦俞穴 | 大腸俞穴 | 關元俞穴 | 小腸俞穴 | 膀胱俞穴
人體上肢穴位內關穴 | 外關穴 | 曲池穴 | 尺澤穴 | 治癢穴 | 孔最穴 | 列缺穴 | 陽池穴 | 神門穴 | 合谷穴 | 中渚穴 | 少沖穴 | 落枕穴 | 指間穴 | 太淵穴 | 口內穴 | 胃腸穴 | 手三里穴
人體下肢穴位膝眼穴 | 梁丘穴 | 復溜穴 | 陰谷穴 | 血海穴 | 承山穴 | 解溪穴 | 委中穴 | 足三里穴 | 陽陵泉穴 | 陰陵泉穴 | 三陰交穴 | 百里穴
人體足部穴位湧泉穴 | 大敦穴 | 太沖穴 | 太白穴 | 太溪穴 | 申脈穴 | 丘墟穴 | 崑崙穴 | 足臨穴 | 行間穴 | 里內庭穴 | 下痢穴 | 高血壓點穴 | 第二厲兌穴 | 第三厲兌穴 | 阿基里斯腱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