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梁穴

關梁穴

關梁穴又名郄穴。“郄”有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經經氣深聚的部位。十二經各有一個郄穴,陰維脈、陽維脈、陰蹻脈、陽蹻脈也各有一個郄穴,一共16個郄穴。除足陽明胃經的梁丘外,都分布在肘、膝關節以下。臨床上郄穴多用於治療急性病。

基本信息

陰郄陰郄

〖別名〗金門穴,梁關穴,郄(音隙)穴
〖解剖〗在腓骨長肌腱和小趾外展肌之間;有足底外側動、靜脈;布有足背外側皮神經,深層為足底外側神經。
〖取穴方法〗金門穴位於人體的足外側部,當外踝前緣直下,骰骨下緣處。
〖主治疾病〗頭痛,癲癇,小兒驚風,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
〖穴位配伍〗配太陽穴合谷穴治頭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
〖穴義〗膀胱經氣血在此變為溫熱之性。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水濕之氣。
〖運行規律〗吸熱後循膀胱經上行。
〖功能作用〗補陽益氣,疏導水濕。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名解

郄穴郄穴

1)金門。金,肺性之氣也。門,出入的門戶也。該穴名意指膀胱經氣血在此變為溫熱之性。本穴物質為膀胱經下部經脈上行的陽氣,性溫熱,與肺金之氣同性,故名。
2)關梁。關,關卡也。梁,屋頂之橫樑也。關梁名意指膀胱經的天部之氣由此上行。本穴向上傳輸的為膀胱經下部經脈吸熱蒸升的陽熱之氣,膀胱經滯重和寒濕水氣則被關卡於下,故名關梁。梁關名意與關梁同。
3)膀胱經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物質為天部的水濕之氣,性寒濕,只有少部分水濕氣態物吸熱上傳並成為膀胱經經脈中的氣血,此上傳之氣如從孔隙中傳出一般,故為膀胱經郄穴。

概述

郄(音隙)穴:指經脈氣血曲折匯聚的孔隙。

經脈氣血匯曲折聚之處的腧穴稱為‘郄穴’。穴位大多分布在四肢肘、膝關節以下。十二經脈各有一個郄穴,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各有一個郄穴,共有16個郄穴。

臨床作用

治療本經循行部位及所屬臟腑的急性病證。陰經郄穴多治血證,如手太陰肺經的郄穴孔最治咳血,足厥陰肝經的郄穴中都治崩漏。陽經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頸項痛取足少陽膽經郄穴外丘,胃脘疼痛取足陽明胃經郄穴梁丘等。

郄穴在臨床當中有診斷作用,當某臟腑有病變時,可按壓郄穴進行檢查虛實的徵象。
郄穴在臨床上用於治療本經循行部位及所屬臟腑的急性病證。陰經郄穴多治血證,如手太陰肺經的郄穴孔最治咳血,足厥陰肝經的郄穴中都治崩漏。陽經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頸項痛取足少陽膽經郄穴外丘,胃脘疼痛取足陽明胃經郄穴梁丘等。此外,郄穴亦有診斷作用,當某臟腑有病變時,可按壓郄穴進行檢查。

定位參考

正坐垂足著地或俯臥位,在申脈前下方,當骰骨外側凹陷處取穴。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小趾展肌、跟骨膜。皮膚堅厚緻密,由足背外側皮神經分布。皮下筋膜有緻密的結締組織和脂肪組織形成。緻密的結締組織形成纖維束,連於皮膚與足底深筋膜。足底深筋膜外側厚於內側,覆蓋於小趾展肌表面。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足底筋膜的外側,在腓骨長、短肌腱的下方,達跟骨和骰骨之間,刺入足底外側的小趾展肌,該肌由足底外側動脈伴行的足底外側神經支配。

十六郄穴表

十六郄穴表十六郄穴表

手三陰

手太陰肺經--孔最

手厥陰心包經--郄門

手少陰心經--陰郄陰郄
足三陰

足太陰脾經--地機

足厥陰肝經--中都

足少陰腎經--水泉

手三陽

手陽明大腸經--溫溜

手少陽三焦經--會宗

手太陽小腸經--養老

足三陽

足陽明胃經--梁丘

足少陽膽經--外丘

足太陽膀胱經--金門

陰維脈--築賓(足少陰)

陰蹺脈--交信(足少陰)

陽維脈--陽交(足少陽)

陽蹺脈--附陽(足太陽)

郄穴歌(按傳統經氣流注路徑)

肺孔最大腸溫溜

脾胃地機伴梁丘

心陰郄小腸養老

膀胱金門水泉售

心包郄門三焦會(會宗)

肝膽中都與外丘

維脈築賓陽交穴

二蹻交信跗陽求

人體穴位大全(六)

中醫博大精深,其中針灸之術更是名揚中外,而針灸之術之基礎在於對於人體穴位的了解和掌握。現在就讓我們大家一起了解下人體中的各個穴位,旨在傳承文化,以揚國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