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門

風門

經穴名。亦稱風門熱府。出《針灸甲乙經》。別名熱府。屬足太陽膀胱經。督脈、足太陽之會。在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布有第二、三胸神經後支的內側皮支,深層為外側支,第二肋間動、靜脈後支的內側支和頸橫動脈降支。主治傷風咳嗽,頭痛發熱,胸背徹痛,項強,癰疽發背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基本信息

名稱釋義

(1)風門。風,言穴內的氣血物質主要為風氣也。門,出入的門戶也。風門名意指膀胱經氣血在此化風上行。本穴物質為膀胱經背俞各穴上行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吸熱脹散化風上行,故名風門。

(2)熱府。熱,氣血物質在本穴受熱也。府,府宅也。熱府名意指膀胱經氣血在此吸熱上行。理同風門名解。熱府俞名意與熱府同。

(3)背俞。背,氣血物質來自背部各穴也。俞,輸也。背俞名意指本穴氣血來自背部各穴。理同風門名解。

​(4)手足太陽之會。本穴物質為背俞各穴傳來,性濕熱,與小腸經氣血同性,故為手足太陽之會。

定位

在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後鋸肌,深層為最長肌;有第2第3肋間動、靜脈後支;布有2、3胸神經後支的皮支,深層為第2,第3胸神經後支外側支。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感冒、鼻炎、支氣管炎、肺炎、肩背軟組織疾患等。

配伍

配肩井、中渚、委中主治肩背酸痛;

配列缺主治咳嗽;

配風池主治外感風寒。

功效

[主治]

1傷風,咳嗽

2發熱,頭痛,項強,胸背痛

[功能作用]運化膀胱經氣血上達頭部。

[治法]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之。

附註

足太陽經與督脈交會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