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倭記》

《備倭記》

《備倭記》是明代筆記小說,由卜大同輯。

基本信息

選文

○晉置溫麻船屯

唐置左衛營右衛營,復置經略寧海軍。唐末陳岩置九龍軍,偽閩置龍虎天霸等六軍,及控宸、探鶴、宸衛三都以自衛。迄於五季,有全勝、百勝、橫衝、海路、捉生、獲閩諸營。

宋置崇節水軍,牢城外,則自京或他路更番屯駐。慶曆中,增置澄海。嘉祐初,並為威果。熙寧中,改為教閱廣節、不教閱保節。元豐中,置壯城及諸寨。紹聖間,罷遣戍兵,置有馬雄略。大觀元年,升帥府,置全捷。紹興初,福州置荻蘆、延祥二寨。泉州有水澳寨。乾道八年,始置,後改名永寧。今為永寧衛。淳熙十三年,統制韓俊,請復於城南中里置寶林寨,城東十五里置法石寨。嘉定十一年,海寇衝突,圍頭字真德秀,以寶林帶郭法石控海道,請增法石兵,而移寶林兵戍圍頭,立寶蓋寨,其正將衙,立於法石諸屯。並聽命焉。若漳州之中柵寨,則在龍溪中柵,保沿海寨,則在漳浦南詔塢,今為詔安縣。共寧海寨,在海口鎮外豪門。蓋紹安二年,漳守李勛請建也。

國朝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興經略沿海地方,設立福寧、福州、左福州、右福州、中鎮東、興化、平海、泉州、永寧、漳州、鎮海一十一衛,大金、定海、梅花、萬安、蒲禧、崇武、福全、金門、中左、高浦、陸鰲、銅山、元鍾,一十三所大篔簹,清灣、高羅延、白石、東洋、麻嶺、北茭、五虎門、閩安、鎮石、梁焦山、小祉、松下、澤郎、牛頭門、璧頭、迎仙、沖沁、青山、嵌頭、吉了、峰尾、黃崎、小岞、獺窟、祥芝、深滬、烏潯、圍頭、官澳、田浦、峰上、陳坑、烈嶼、塔頭、高浦、濠門、海門、島尾、井尾、青山、後葛、古雷、金石、洪淡四十四巡司。永樂年間,復設烽火、南日、浯嶼三水寨。正統初年,侍郎焦宏,以其孤懸海中,乃徙烽火於松山,南日于吉了,浯嶼於嘉禾,各仍其舊稱。又設小埵、銅山二水寨(銅山在井尾地方)。至景泰二年,尚書薛希璉,又將井尾官軍移遷於銅山西門澳。後又以銅山水寨南哨,改為元鍾澳,仍屬寨轄焉。而安邊館則始自嘉靖七年,都御史胡璉選委各府佐理其事。今都御史王忬,又於流江、官井洋、松下、閩安、鎮邊、盤湄洲、泥滬、獺窟、圍頭、料羅、元鍾,各設游兵船雲。

○方畫

自福寧州流江以南,至羅源縣濂澳門,約五百里,則以烽火水寨轄之。自濂澳門以南,至福清縣午頭門巡檢司,約四百里,則以小埵水寨轄之。自牛頭門以南,至晉江縣祥芝巡檢司,約五百里,則以南月山水寨轄之。自祥芝以南,至漳浦縣井尾巡檢司,約四百里,則以浯嶼水寨轄之。自井尾以南,至詔安縣洪淡巡檢司,約三百里,則以銅山水寨轄之。自洪淡以南,至廣東柘林寨,約一百里,則以元鍾澳轄之。蓋所謂信地云爾。

○將領

晉有典船校尉,唐經略寧海二軍,以刺史領之。

宋有安撫司兵官、福建路兵馬副總管(按《宋史》,每路委文臣一員,充撫使以治民。武臣一員,充都總管以治兵。又按《三山志》云:福建路只有副總管一員,以路分鈐轄為之,後每路分轄鈐),福建路兵馬鈐轄一員(說見上),福建路兵馬都監一員(按《宋史》,路分都監,掌本路禁旅、屯戍、邊防、訓練之政令,以肅清所部。又按《三山志》,元豐後,福州各立路,分都監一員),東南路第十將副各一員(元豐間,置福州駐紮紹興,間移副將建州駐紮)。隊將二員(福州、建寧府駐紮各一員)。延祥寨水軍正副統領各一員,準備將:提轄官、訓練官、指教官、錢糧官,各二員,荻蘆寨水軍統領兼福州興化軍都巡檢使一員,緝捕官一員,準備將領二員,中柵、沿海、海口巡檢各一員。

國朝衛、所有指揮千百戶,巡司有檢巡,凡水寨統以把總指揮,而各衛、所歲輪指揮千百戶,各以其軍往聽節制焉。正統間,巡撫侍郎焦宏,奏改都指揮五員把總。又奏選都指揮一員,張翥提督浙、福、廣東海道。正統五年,御史成規奏革三省海道,除都指揮僉事王勝提督福建備倭。景泰四年,巡撫尚書孫原貞奏革各水寨把總都指揮,只委指揮五員,把總一年一更,其把總、指揮五年一代則。弘治十三年,依太監鄧原請也若元鍾澳之寧備,亦以指揮充之。而各要害游兵官,則指揮千百戶雜用。嘉靖三十一年七月,兵部又奏設參將一員,領敕握符,分守福興泉漳地方雲。

○七卒

宋澄海軍五百人,後改威果,增為五百一十人。全捷軍額如之。教閱保節軍五百人,後改除教閱二字,改名廣節軍,每指揮不得過五百人。壯城軍二百三人,延祥軍一千人,荻蘆軍五百人,中柵、沿海俱一百六人,寧海則七十人。
國朝衛統五所,各軍一千人,共五千人。其五寨一澳烽火,則福州左中福寧共撥軍四千六十八人,今逃亡者三千人。小埵則福州右鎮東、梅花、萬安、定海,共撥軍四千四百二人,今逃亡者二千三百八十三人。南日則泉州、興化、平海共撥軍四千七百人,今逃亡者二千五百五十七人。浯嶼則永寧、福全、金門、崇武,共撥軍三千四百二十九人,今逃亡者一千四百六十八人。銅山則鎮海、陸鰲、元鍾,共撥軍一千八百二十二人,今逃亡者一千一百九十二人。元鍾則漳州、鎮海、銅山,共撥軍一千一百三十三人,今逃亡者四百七十八人。成化間,都御史張�欲軍得以休息,分作三班上班:今年二月上,明年二月下,下班替之。中班今年八月上,明年八月下,上班替之。下班明年二月上,後年二月下,中班替之。參差輪轉,大約一年有半年休息。休息者,月辦料銀一錢,以修戰舸。後又於出海者選退老弱,每人扣行糧四斗,月糧三斗,以待募兵之用。

作者

卜大同,明浙江秀水(今嘉興)人,字吉夫,號監泉。嘉靖進士。由刑部主事官至湖廣按察使。倭寇騷擾東南時,任福建巡海副使,邊備多所興革,使倭寇三年不敢犯。著有《征苗圖記》、《備倭圖記》及《監泉集》

明代筆記目錄(一)

明代筆記包括小說故事類的筆記、歷史瑣聞類的筆記、考據辨證類的筆記等多種。
《玉笑零音》
《春雨逸響》
《泉南雜誌》
《朱良叔猶及編》
《三餘贅筆》
《續婆羅館清言》
《婆羅館清言》
《見聞雜記》
《碧里雜存》
《珍珠船》
《江上雜疏》
《皇明紀略》
《淞故述》
《夷俗記》
《濟南紀政》
《雲間據目抄》
《願豐堂漫書》
《病榻寤言》
《長水日抄》
《耄餘雜識》
《召對錄》
《窺天外乘》
《野記》
《二酉委譚摘錄》
《奇聞類記》
《病榻遺言》
《嘉靖東南平倭通錄》
《皇明典故紀聞》
《方洲雜言》
《金台紀聞》
《都公譚纂》
《同異錄》
《機警》
《君子堂日詢手鏡》
《制府雜錄》
《西征日錄》
《賢識錄》
《沂陽日記》
《風月堂雜識》
《天潢玉牒》
《談輅》
《平濠錄》
《燕對錄》
《北窗瑣語》
《苹野纂聞》
《蘇談》
《醫閭漫記》
《枝山前聞》
《世緯》
《新倩籍》
《百可漫志》
《清暑筆談》
《滇載記》
《琅琊漫抄》
《病逸漫記》
《國琛集》
《今言》
《賢弈編》
《半村野人閒談》
《雲南機務抄黃》
《晏林子》
《炎徼紀聞》
《巳瘧編》
《鳳凰台記事》
《原李耳載》
《湖西遺事》
《石田雜記》
《玉堂漫筆》
《廣客談》
《縣笥瑣探摘抄》
《春雨堂隨筆》
《筆麈》
《秋涇筆乘》
《談氏筆乘》
《山左筆談》
《大駕北還錄》
《偶譚》
《桑榆漫志》
《倖存錄》
《木幾冗談》
《赤雅》
《停驂錄摘抄》
《西堂日記》
《吳乘竊筆》
《勝朝彤史拾遺記》
《寒夜錄》
《閩小記》
《兩粵夢遊記》
《玉堂薈記》
《守鄖紀略》
《蓬窗類記》
《先撥志始》
《耳新》
《東江始末》
《玉鏡新譚》
《酌中志》
《天變邸抄》
《南中紀聞》
《詔獄慘言》
《梅花草堂筆談》
《東谷贅言》
《庚申紀事》
《見只編》
《飛鳧語略》
《崔鳴吾紀事》
《益部談資》
《譯語》
《豫志》
《汝南遺事》
《狂夫之言》
《書蕉》
《讀書鏡》
《北虜紀略》
《雨航雜錄》
《花里活》
《西南夷風土記》
《大同平叛志》
《晉錄》
《東朝紀》
《民抄董宦事實》
《戲瑕》
《瓶花齋雜錄》
《涇林續記》
《革除逸史》
《星槎勝覽》
《殊域周咨錄》
《菽園雜記》
《水東日記》
《涌幢小品》
《老乞大》
《海槎餘錄》
《讀書止觀錄》
《涉異志》
《高坡異纂》
《雲中紀變》
《雲中事記》
《大同紀事》
《北平錄》
《舊京遺事》
《皇明本紀》
《畜德錄》
《謇齋瑣綴錄》
《震澤紀聞》
《庚巳編》
《林泉隨筆》
《繼世紀聞》
《治世余聞》
《西湖夢尋》
《平蠻錄》
《閒情偶寄》
《前聞紀》
《撫安東夷記》
《青溪暇筆》
《東征紀行錄》
《天順日錄》
《復辟錄》
《復齋日記》
《寓圃雜記》
《北使錄》
《瀛涯勝覽》
《北征後錄》
《北征錄》
《致身錄》
《姜氏秘史》
《北巡私記》
《新知錄摘抄》
《徐襄陽西園雜記》
《倭變事略》
《否泰錄》
《近峰紀略》
《武宗外紀》
《廣志繹》
《皇明異典述》
《皇明奇事述》
《皇明盛事述》
《元故宮遺錄》
《松窗夢語》
《翦勝野聞》
《烈皇小識》
《七修續稿》
《雲蕉館紀談》
《聽雨紀談》
《吳中故語》
《明朝小史》
《西軒客談》
《山行雜記》
《巫娥志》
《讀書偶見》
《秋園雜佩》
《彭文憲公筆記》
《後渠雜識》
《閒中今古錄摘抄》
《意見》
《客座贅語》
《金陵瑣事》
《馬氏日抄》
《備倭記》
《燕閒錄》
《溪山餘話》
《蜀都雜抄》
《閩部疏》
《蒹葭堂雜著摘抄》
《兩湖麈談錄》
《丘隅意見》
《觚不觚錄》
《堯山堂偶雋》
《堯山堂外紀》
《會仙女志》
《世說舊注》
《正統臨戎錄》
《說聽》
《北征事跡》
《佑山雜說》
《廣右戰功》
《文昌旅語》
《冥寥子游》
《餘冬序錄》
《筆記》
《宛署雜記》
《雙溪雜記》
《五雜俎》
《玉堂叢語》
《四友齋叢說》
《七修類稿》
《蓬窗日錄》
《古穰雜錄摘抄》
《投瓮隨筆》
《慎言》
《古今風謠》
《萬曆野獲編補遺》
《萬曆野獲編》
《谷山筆麈》
《陶庵夢憶》
《蜀碧》
《正統北狩事跡》
《古今諺》
《焚書》
《明夷待訪錄》
《畫禪室隨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