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娥志》

《巫娥志》是明代作品,作者不詳。

基本信息

原文

蜀之眉山,去城一舍許,小市瀕江,人煙數百家。有古廟一區,相傳為花蕊夫人費氏之祠,頗著靈跡。廟左大姓鐘聲遠者,富而好禮,喜延名師。聲遠女兄有子曰謝生璉者,亦鉅室,來舅家就學。生儀容秀整,風韻清高,群從鹹喜之,相與奕棋飲酒談笑賦詩,惟恐生之或去也。鍾西塾後創一園,特盛。建碧猗堂,水月亭,醉春館,翠屏軒於其內。生愛園幽雅,寓息其間,將近期月矣。
一日偶自外回,忽見四女郎年近初笄,聘婷窈窕,嬉戲於玩芳亭畔。生謂是諸表姊,遽前揖之,至則皆非也。女殊不羞避,笑語自若。生問之曰:“小姐輩誤來此耶?”中一人應曰:“吾姊妹東鄰花氏之女也。久聞芳園勝麗,奇卉紛敷,故相攜就此一相玩耳。不料為郎所窺,幸無深訝。”生意其鄰居女子相往還,亦不以為怪。至夜將睡,忽聞窗欞軋軋作聲,若有人敲推者。起視,乃日間所見諸女之一,闖然入室,向生施禮。和顏悅色,款語低聲,云:“奴等蒲柳醜姿,丹鉛弱質。偶得一接光儀,翩然忽動其情,莫或自持,是不可忍。故冒禁而相就,遂犯禮以私奔。肅抱衾裯,願薦枕席。”言訖即邀生入寢,相與歡樂。生戲問曰:“彼三人何在,安得獨來?”女曰:“姑俟來宵分此樂與諸妹耳。”遂口占一詩曰:
翠翹金鳳鎖塵埃,懶畫長娥對鏡台。
誰束白茅求吉士,自題紅葉托良媒。
蘭釭未滅心先盪,蓮步初移意已摧。
攜手問郎何處好,絳帷深處玉山頹
俄而兔魄將低,雞聲漸動。女攬衣起曰:“奴回也。”遂悄悄而去。
翌晚生爇韶焚蘭,啟窗相候。女果共一人至,笑撫生曰““今夕之歡,願推小妹。”乃顧妹云:“汝善事郎君,好好做新人也。”緩步而出。其妹共生同衾並枕,親昵綢繆,一如姊氏。性復慧黠,亦能吟詩。詩曰:
赤繩緣薄好音乖,姊妹相看共此懷。
偶伴姐娥辭月殿,忽逢僧孺拜雲階。
春生玉藻垂鴛帳,香噴金蓮脫鳳鞋。
魚水交歡從此始,兩情願保百年諧。
吟罷,女迤邐告回。生囑之再至,女曰:“勿多言。管不教郎獨宿也。”是夕大姊又送三姨至,生欲俱留之,辭曰:“待郎為四度新郎之後,妾妹當分侍幃房,周而復始耳。”生即與三妹狎,且索其詩,答曰:“愧無七步之才,又非二姊之敵,安有此能乎?”生固求之,乃吟曰:
蘭房悄悄夜迢迢,獨對殘燈恨寂寥。
潮信有期應自覺,花魂無主為誰銷?
愁顰柳葉凝新黛,笑靨桃花映絳綃。
夙世因緣今日合,天教長伴董嬌嬈。
須臾雨散雲收,河橫斗落,斂袂而起,略整殘妝,謂生曰:“今夕四姨與郎為耦,吾姊妹不可俱出,大姊當送之至耳。”次夜二鼓,四姨果盛飾,偕姊就生行夫婦之禮,設山海之盟,同訴幽情。亦成近體曰:
每到春時懶倍添,綠窗慵把繡針拈。
奇逢詎料諧鴛耦,吉卜寧期葉鳳占
髩亂綠鬟雲擾擾,手籠紅袖玉纖纖。
明珠四顆皆無價,誰似郎君盡得兼。
由是之後,群女分番,每夕二人侍寢。
生以白面書生,獲此奇耦,濃情媚意,眷戀日深。倚翠偎紅,應酬不暇。但願學鴛鴦之老,不欲聽子規之啼矣。夫何好景難留,佳期易阻。將及月余,父母促生歸娶。諸女聞之皆來就別,會宿書齋,生一一溫存,式均其惠。將天曉,大姊謂生曰:“奴四人為堂姊妹,皆閨閣處子。昨偶窺園,遂沾多露。荷蒙不鄙,均辱深憐。方訪伉儷,忽見低離。悠悠長恨,此何極也!然使終念舊歡,幸莫遐棄。成親之後,求便重來。奴姊妹當企踵盱衡,候郎於翠屏軒下耳。”即拔金掩鬢一支致贈。三妹亦以銀鐲翠鈿耳璫奉上曰:“歸遺細君,少結殷勤之意。”各灑淚而別。生收拾於書籠中,抵家而婚期逼矣。燕爾新婚,宜家宜室。然四女之思,亦未嘗置。
滿月後妻歸寧。生孤枕獨宿,忽夢與四女相見,交會如常。三姨起曰:“與郎久別,無以為歡,請作迴風之舞。”於是展翠衣,翻羅袖,雖飛燕之輕盈,公孫氏之神捷,未足以擬其奇妙也。舞罷,大姊乃作迴風之曲,曰:“有淑人兮邦之媛,珮明月兮紉蘭荃。颺輕軀兮掌上,翻長袖兮筵前。初鴻驚兮巧周鏇,忽鸐舉兮何蹁躚。雲環墜兮玉珥,文席委兮珠鈿宛轉兮,妖且妍。奇莫敵兮,妙莫傳。倏低昂兮既罷,蹇良夜兮如年。”二姨因取玉簫付四姨曰:“妹深善於此,願勿靳焉。姊倚歌而和,不亦可乎?”妹躍然曰:“有是哉。”逡巡三奏。其音清而和,婉而嬌,幽愁而闃寂,似夕露之淒寒蜩,如秋雲之乘鮮飈也。姊亦斂黛,謳而和焉,歌曰:
紫簫咽兮夜亡嘩,寶篆香裊兮燭垂花。
河欲沒兮夜欲闌,聊逍遙兮暫為歡。
脫花鈿兮收明璫,舒衾裯兮歸洞房,
齊交頸兮如鴛鴦,銀漏短兮宵獨長。
悲白日兮上扶桑
正傾聽間,忽角起譙樓,鐘鳴其宇。推枕欠伸,乃是南柯一夢。而且具憶其詞,因起而錄之。即托以卒業往舅家。諸女幸生再至,眷顧倍加於昔。生與說夢中事,女曰:“此夫婦相念之深,故形諸夢寐,無足怪者。”
生女留連眷戀,凡半月余不與舅相見,舅疑之,一夕潛出窺生所為,見生共諸女玩月,談笑方濃,遽入呼生,倏然驚散。舅加詰問,終不肯言其詳。舅謂妗曰:“園圃寬闊,竹木繁多,寧無花月之妖,或有水石之怪。璉又英俊,豈不為其所惑!須遣歸,恐久則致疾也。”乃令仆送生還。抵家不半載,以思女之故,果成重疾。神情恍惚,言語支難。伏枕淹淹,久而不愈。聲遠躬往視之,備以前事告生父母。生父詢問再三,生乃吐實。且出所得詩詞,及金掩髩等物視之,皆泥捏成者。父知其被祟,乃偕舅訪於園中,並無蹤跡。因往花蕊廟卜簽,過東廊一小室,帷幔蔽虧,人跡稀到。揭而觀之,題曰:“巫山神女之位”,塑四美姬像於其中。東坐者失一掩髩,右二人臂缺二鐲,耳亡雙璫,左一人而脫花鈿一枚。其父大驚,取泥塑之物置於舊處,皆吻合。即碎其像,沉之江中而歸。自此月余,生疾亦愈,怪魅遂絕。

明代筆記目錄(一)

明代筆記包括小說故事類的筆記、歷史瑣聞類的筆記、考據辨證類的筆記等多種。
《玉笑零音》
《春雨逸響》
《泉南雜誌》
《朱良叔猶及編》
《三餘贅筆》
《續婆羅館清言》
《婆羅館清言》
《見聞雜記》
《碧里雜存》
《珍珠船》
《江上雜疏》
《皇明紀略》
《淞故述》
《夷俗記》
《濟南紀政》
《雲間據目抄》
《願豐堂漫書》
《病榻寤言》
《長水日抄》
《耄餘雜識》
《召對錄》
《窺天外乘》
《野記》
《二酉委譚摘錄》
《奇聞類記》
《病榻遺言》
《嘉靖東南平倭通錄》
《皇明典故紀聞》
《方洲雜言》
《金台紀聞》
《都公譚纂》
《同異錄》
《機警》
《君子堂日詢手鏡》
《制府雜錄》
《西征日錄》
《賢識錄》
《沂陽日記》
《風月堂雜識》
《天潢玉牒》
《談輅》
《平濠錄》
《燕對錄》
《北窗瑣語》
《苹野纂聞》
《蘇談》
《醫閭漫記》
《枝山前聞》
《世緯》
《新倩籍》
《百可漫志》
《清暑筆談》
《滇載記》
《琅琊漫抄》
《病逸漫記》
《國琛集》
《今言》
《賢弈編》
《半村野人閒談》
《雲南機務抄黃》
《晏林子》
《炎徼紀聞》
《巳瘧編》
《鳳凰台記事》
《原李耳載》
《湖西遺事》
《石田雜記》
《玉堂漫筆》
《廣客談》
《縣笥瑣探摘抄》
《春雨堂隨筆》
《筆麈》
《秋涇筆乘》
《談氏筆乘》
《山左筆談》
《大駕北還錄》
《偶譚》
《桑榆漫志》
《倖存錄》
《木幾冗談》
《赤雅》
《停驂錄摘抄》
《西堂日記》
《吳乘竊筆》
《勝朝彤史拾遺記》
《寒夜錄》
《閩小記》
《兩粵夢遊記》
《玉堂薈記》
《守鄖紀略》
《蓬窗類記》
《先撥志始》
《耳新》
《東江始末》
《玉鏡新譚》
《酌中志》
《天變邸抄》
《南中紀聞》
《詔獄慘言》
《梅花草堂筆談》
《東谷贅言》
《庚申紀事》
《見只編》
《飛鳧語略》
《崔鳴吾紀事》
《益部談資》
《譯語》
《豫志》
《汝南遺事》
《狂夫之言》
《書蕉》
《讀書鏡》
《北虜紀略》
《雨航雜錄》
《花里活》
《西南夷風土記》
《大同平叛志》
《晉錄》
《東朝紀》
《民抄董宦事實》
《戲瑕》
《瓶花齋雜錄》
《涇林續記》
《革除逸史》
《星槎勝覽》
《殊域周咨錄》
《菽園雜記》
《水東日記》
《涌幢小品》
《老乞大》
《海槎餘錄》
《讀書止觀錄》
《涉異志》
《高坡異纂》
《雲中紀變》
《雲中事記》
《大同紀事》
《北平錄》
《舊京遺事》
《皇明本紀》
《畜德錄》
《謇齋瑣綴錄》
《震澤紀聞》
《庚巳編》
《林泉隨筆》
《繼世紀聞》
《治世余聞》
《西湖夢尋》
《平蠻錄》
《閒情偶寄》
《前聞紀》
《撫安東夷記》
《青溪暇筆》
《東征紀行錄》
《天順日錄》
《復辟錄》
《復齋日記》
《寓圃雜記》
《北使錄》
《瀛涯勝覽》
《北征後錄》
《北征錄》
《致身錄》
《姜氏秘史》
《北巡私記》
《新知錄摘抄》
《徐襄陽西園雜記》
《倭變事略》
《否泰錄》
《近峰紀略》
《武宗外紀》
《廣志繹》
《皇明異典述》
《皇明奇事述》
《皇明盛事述》
《元故宮遺錄》
《松窗夢語》
《翦勝野聞》
《烈皇小識》
《七修續稿》
《雲蕉館紀談》
《聽雨紀談》
《吳中故語》
《明朝小史》
《西軒客談》
《山行雜記》
《巫娥志》
《讀書偶見》
《秋園雜佩》
《彭文憲公筆記》
《後渠雜識》
《閒中今古錄摘抄》
《意見》
《客座贅語》
《金陵瑣事》
《馬氏日抄》
《備倭記》
《燕閒錄》
《溪山餘話》
《蜀都雜抄》
《閩部疏》
《蒹葭堂雜著摘抄》
《兩湖麈談錄》
《丘隅意見》
《觚不觚錄》
《堯山堂偶雋》
《堯山堂外紀》
《會仙女志》
《世說舊注》
《正統臨戎錄》
《說聽》
《北征事跡》
《佑山雜說》
《廣右戰功》
《文昌旅語》
《冥寥子游》
《餘冬序錄》
《筆記》
《宛署雜記》
《雙溪雜記》
《五雜俎》
《玉堂叢語》
《四友齋叢說》
《七修類稿》
《蓬窗日錄》
《古穰雜錄摘抄》
《投瓮隨筆》
《慎言》
《古今風謠》
《萬曆野獲編補遺》
《萬曆野獲編》
《谷山筆麈》
《陶庵夢憶》
《蜀碧》
《正統北狩事跡》
《古今諺》
《焚書》
《明夷待訪錄》
《畫禪室隨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