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漫筆》

《玉堂漫筆》

《玉堂漫筆》,明陸深撰。深有《南巡日錄》,已著錄。是書乃在翰林院時記其每日所得,而於考核典故為尤詳。其載楊士奇子稷得罪,為出於陳循所構陷,亦修史者所未詳也。

基本信息

選文賞析

薛文清公觀崖石,每層有紋橫界而層層相沓,謂為天地之初,陰陽磨盪而成。若水之漾沙,一層復一層也,殊不知實是水所漾耳。益天地之初,混沌一物,惟有水火二者,開闢之際,火日升,水日降,而天地分矣。凡山阜皆從水中洗出,觀江河間沙洲可見。余嘗謂水天下之至高者也,山天下之至卑者也,故海底有石,而山顛有水,然水亦實至高,霜露雨雪是也。
《玉堂漫筆》玉堂漫筆

孟子塞乎天地之間,塞字與吾往矣字相應,是克然不撓屈之義,與塞天地貫金石語微不同。雖橫渠亦有天地之塞言其體之言,恐與孟子之意不同。
性字從心從生,若以耳目口鼻手足動靜為性,此近於作用之說。釋氏嘗曰:狗子有佛性是也,然釋氏之所謂性,其義亦與吾儒不同。
薛文清公與吳康齋嘗言夢見朱子、孔子,二公皆質實人,雖無妄語,然不書亦可也。
釋氏之所謂心,吾儒之所謂氣也。所謂性似吾儒之所謂心者,命名取義,各有宗旨,不必比而議之可也。
昔人謂月體無光,借日為光,朱子亦有粉丸之喻。故新月之闕向東,殘月之闕向西,此之謂映日可也。惟望後之月闕亦向西,似與映日之說稍礙。戊戌正月十九日,予寓東長安,是夜客散,適見闕月初升,闕處乃西向疑之。明日,晉陽諸生來見。因舉予月影辨,因識之。
虞伯生集題《耕織圖》大意,謂元有中原置十道勸農使,總於大司農,皆慎擇老成重厚之君子親歷原野,安輯而教訓之,功成省歸憲司,憲司置四僉事,其二乃勸農之官,由是天下守令皆以勸農系銜。憲司以耕桑之事上大司農,至郡縣大門兩壁,皆畫《耕織圖》,此意甚好,我朝立法最為周密,似少此耳。
  漢哀帝時,王舜、劉歆議天子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七者其正法數,可常數者也。宗不在此數中,宗變也。苟有功德則宗之,不可預為設數,殷之三宗是已。宗無數也,所以勸帝者之功德傅矣。又云:宗其道而毀其廟,此皆據統一之君而論。又曰:迭毀之禮,親疏相推,祖宗之序,多少之數,經傳無明文。漢儒之說,不過如此。似涉傅會,姑錄出。
天包地外,水在地中,恐名理亦未盡。天包水外,水包地外,地水皆在天中。《晉志》述黃帝書曰:天在地外,水在天外,水浮天而載地,恐亦難據。使天果有外,恐只是氣耳,豈容有水耶?氣無窮,理亦無窮,郤倒說。
嘗見閻閎尚有憲副云:龍袖嬌民為我文皇帝白溝之役時事。歐陽圭《齋南詞》中已有此語,想是元時方言,不知是何等也?
圭齋論風雅取名最有理,前輩說詩者之所不及也。其言曰:風即風以動之之風,雅即雅烏之雅,以其聲能動物也。又曰:風雅惟其聲,不必惟其辭。故有聲而無辭者有之,無聲而有辭者無有也。

作者簡介

陸深(1477—1544)初名榮,字子淵,號儼山,南直隸松江府上海(今上海)人。生於明憲宗成化十三年,卒於世宗嘉靖二十三年,年六十八歲。先祖世居華亭,曾祖德衡於明初入贅於上海浦東洋涇章姓人家,這是陸氏定居浦東之始。陸深少與徐禎卿相切磨,以文章有名。又善書,仿李邕、趙孟頫體。登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二甲第一,授編修,遭劉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誅,復職,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為太常卿,兼侍讀。世宗南巡,深掌行在翰林院印。進詹事府詹事。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敕葬於浦江東岸(今海興路56弄~162弄之間),今浦東陸家嘴即以其故宅和祖塋而得名。

明代筆記目錄(一)

明代筆記包括小說故事類的筆記、歷史瑣聞類的筆記、考據辨證類的筆記等多種。
《玉笑零音》
《春雨逸響》
《泉南雜誌》
《朱良叔猶及編》
《三餘贅筆》
《續婆羅館清言》
《婆羅館清言》
《見聞雜記》
《碧里雜存》
《珍珠船》
《江上雜疏》
《皇明紀略》
《淞故述》
《夷俗記》
《濟南紀政》
《雲間據目抄》
《願豐堂漫書》
《病榻寤言》
《長水日抄》
《耄餘雜識》
《召對錄》
《窺天外乘》
《野記》
《二酉委譚摘錄》
《奇聞類記》
《病榻遺言》
《嘉靖東南平倭通錄》
《皇明典故紀聞》
《方洲雜言》
《金台紀聞》
《都公譚纂》
《同異錄》
《機警》
《君子堂日詢手鏡》
《制府雜錄》
《西征日錄》
《賢識錄》
《沂陽日記》
《風月堂雜識》
《天潢玉牒》
《談輅》
《平濠錄》
《燕對錄》
《北窗瑣語》
《苹野纂聞》
《蘇談》
《醫閭漫記》
《枝山前聞》
《世緯》
《新倩籍》
《百可漫志》
《清暑筆談》
《滇載記》
《琅琊漫抄》
《病逸漫記》
《國琛集》
《今言》
《賢弈編》
《半村野人閒談》
《雲南機務抄黃》
《晏林子》
《炎徼紀聞》
《巳瘧編》
《鳳凰台記事》
《原李耳載》
《湖西遺事》
《石田雜記》
《玉堂漫筆》
《廣客談》
《縣笥瑣探摘抄》
《春雨堂隨筆》
《筆麈》
《秋涇筆乘》
《談氏筆乘》
《山左筆談》
《大駕北還錄》
《偶譚》
《桑榆漫志》
《倖存錄》
《木幾冗談》
《赤雅》
《停驂錄摘抄》
《西堂日記》
《吳乘竊筆》
《勝朝彤史拾遺記》
《寒夜錄》
《閩小記》
《兩粵夢遊記》
《玉堂薈記》
《守鄖紀略》
《蓬窗類記》
《先撥志始》
《耳新》
《東江始末》
《玉鏡新譚》
《酌中志》
《天變邸抄》
《南中紀聞》
《詔獄慘言》
《梅花草堂筆談》
《東谷贅言》
《庚申紀事》
《見只編》
《飛鳧語略》
《崔鳴吾紀事》
《益部談資》
《譯語》
《豫志》
《汝南遺事》
《狂夫之言》
《書蕉》
《讀書鏡》
《北虜紀略》
《雨航雜錄》
《花里活》
《西南夷風土記》
《大同平叛志》
《晉錄》
《東朝紀》
《民抄董宦事實》
《戲瑕》
《瓶花齋雜錄》
《涇林續記》
《革除逸史》
《星槎勝覽》
《殊域周咨錄》
《菽園雜記》
《水東日記》
《涌幢小品》
《老乞大》
《海槎餘錄》
《讀書止觀錄》
《涉異志》
《高坡異纂》
《雲中紀變》
《雲中事記》
《大同紀事》
《北平錄》
《舊京遺事》
《皇明本紀》
《畜德錄》
《謇齋瑣綴錄》
《震澤紀聞》
《庚巳編》
《林泉隨筆》
《繼世紀聞》
《治世余聞》
《西湖夢尋》
《平蠻錄》
《閒情偶寄》
《前聞紀》
《撫安東夷記》
《青溪暇筆》
《東征紀行錄》
《天順日錄》
《復辟錄》
《復齋日記》
《寓圃雜記》
《北使錄》
《瀛涯勝覽》
《北征後錄》
《北征錄》
《致身錄》
《姜氏秘史》
《北巡私記》
《新知錄摘抄》
《徐襄陽西園雜記》
《倭變事略》
《否泰錄》
《近峰紀略》
《武宗外紀》
《廣志繹》
《皇明異典述》
《皇明奇事述》
《皇明盛事述》
《元故宮遺錄》
《松窗夢語》
《翦勝野聞》
《烈皇小識》
《七修續稿》
《雲蕉館紀談》
《聽雨紀談》
《吳中故語》
《明朝小史》
《西軒客談》
《山行雜記》
《巫娥志》
《讀書偶見》
《秋園雜佩》
《彭文憲公筆記》
《後渠雜識》
《閒中今古錄摘抄》
《意見》
《客座贅語》
《金陵瑣事》
《馬氏日抄》
《備倭記》
《燕閒錄》
《溪山餘話》
《蜀都雜抄》
《閩部疏》
《蒹葭堂雜著摘抄》
《兩湖麈談錄》
《丘隅意見》
《觚不觚錄》
《堯山堂偶雋》
《堯山堂外紀》
《會仙女志》
《世說舊注》
《正統臨戎錄》
《說聽》
《北征事跡》
《佑山雜說》
《廣右戰功》
《文昌旅語》
《冥寥子游》
《餘冬序錄》
《筆記》
《宛署雜記》
《雙溪雜記》
《五雜俎》
《玉堂叢語》
《四友齋叢說》
《七修類稿》
《蓬窗日錄》
《古穰雜錄摘抄》
《投瓮隨筆》
《慎言》
《古今風謠》
《萬曆野獲編補遺》
《萬曆野獲編》
《谷山筆麈》
《陶庵夢憶》
《蜀碧》
《正統北狩事跡》
《古今諺》
《焚書》
《明夷待訪錄》
《畫禪室隨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