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異志》

《涉異志》,(明)閔文振撰。

基本信息

選文

 石妃
羅源紫霄岩有二女神號石妃靈顯頗著永樂初出海軍張元誨等戴星過嶺遇轎二乘侍女數輩執燭籠前導元誨等疑于歸之婦弛擔候之忽然不見知二妃叩謝而過二妃者其初羅源徐公里石氏女也姊曰月華妹曰雪英皆有姿色涉書史五季末處州青巾賊作亂二女被擄義不受辱相繼投河死宋時林孝子戇孫入山采樵遇二女明妝儼然肅入其家延茶久之月華吟曰世亂年荒起盜兵紛紛螻蟻尚迯生妾身不幸遭俘虜雨涕何時積恨平百尺潺湲探禹穴寸心皎絜付陶泓皇天不堅貞女召拜雲階浪得名雪英吟曰昔日繁華若轉蓬千璣萬琲總成空肉芝勝比蓮花鮓甘露何如竹葉醲物外煙霞隨處得世間風雨任牢籠知君巳有曾參行暫與尋常一徑通吟畢謂戇孫曰吾石氏女遭難而死上帝憫吾貞烈敕吾火部曜靈妃吾妹水部風毒妃封此岩紫霄岩命吾主之俗呼曰石八娘岩是也君以孝聞今雖貧不久當貴巳而相別送出戇孫回望無復人宇矣
 張太子
浮梁東隅有昭烈廟祠唐張設像旁侍曰張太子永樂戊子士人卜秋舉降箕曰玉霄一點墜雲端難失隹人一不全敲斷鳳釵文不就貴人頭上請君看葢王英高中四字也是秋果然英山東濱州人其父斌浮梁令以父任應舉雲又士人袖芭蕉葉入雲我非問功名第言袖中何物詩云兩手懷來一葉青知君無意問功名可憐昨夜三更雨減卻窻前數點聲又士人得異草來問其名詩云蘇武當年膽氣雄匈奴一箭射飛鴻至今血染堦前草一度秋來一度紅葢名雁落紅雲如是者莫可枚舉或謂是時有旅襯寓廟中必其所後襯移而神不顯
 戚侍郎
黃岩侍郎戚公存心布衣時貧甚有憐其才欲妻以女者患其無以自給但與盟曰發身即完婚邑有厲壇荒僻攢棺甚眾人不敢近富家少年戲曰厲壇第七棺中貯錢三百文秀才今夜能取之乎公許諾少年以餅十四枚之使分置各棺以驗至夜少年先攜錢置棺中匿棺旁頃之聞羣鬼相語曰戚侍郎來此盍出避惜此人不獲令終耳巳而公至羣鬼辟易匿榛莽間公分置餅各棺取錢而去恬然無懼明日少年賀公曰秀才位至侍郎也但當慎晚節耳後登進士完婚累官工侍以同邑賀侍郎譖果棄市
 黃魚曷道
宣德四年七月寧德督銀塲太監周覺成至邑之十三都青岩之地下令毒魚各溪煉巨石投水中爆裂俾魚鱉驚奔盡出是日有道人入門泣告曰一切蠢動鹹有佛性乞減藥石三分少存微命覺成不聽但啖以蔬飯道人含泣食盡而去巳而各溪魚鱉盡斃有大黃魚曷獨異羣魚剖其腹所食蔬食俱在覺成未幾病劇恍惚見道人攜其婁頁萬數索命遂死
 關山隸
少參臨海范公文初下第歸自杭心急抵家馳至關山時巳四皷稍憇嶺上遇隸兵至進曰君何破曉至此公曰不才落第白日無顏過此故也隸兵曰君他日登甲第仕郡終參藩何慮也公謝曰安得有此因詰曰汝安得至此答曰我奉官差至新昌拘罪人聞其人在此山下故來此今同君下山也至山麓公曰飢甚隸兵走入田家取粥一盂食焉食訖隸兵送盂還田家囑曰君宜少候山下有虎不宜獨往也隸兵出偕行至人家門隸兵曰我入此家若聞哭聲我走君即走少頃果有猛虎咆噑而過隸兵於門內拘一人逾牆出即聞哭聲公遂驚走平明乃止始悟隸兵陰司攝人之鬼也其後登景泰甲戌進士仕官悉如所言
 木自動
連江人倪神保幼失父母常念罔極之恩不能報與其妻林氏共禱於天欲得一木兩枝連理而生者取之刻父母像以祀焉乃徧求山中至石芹山見二木同生倪乃拜祝曰此木果可刻吾父母當自動者三祝畢其木交股搖動凡三而止即取以歸傭工厚值刻之既成祭哭奉於中堂凡飲食供奉出告反面一如事生之義
 禱雨文
景泰五年七月寧德旱甚邑民禱雨西山龍湫疏文未善投之須臾別浮片紙取視之乃元至正間禱雨文也其辭曰某等俯陳蟻悃仰凟龍顏乞鑒凡心愿舒聖眼言念生居在世治本於農蒙天地覆載之恩感雨露滋濡之德春耕夏耨敢辭塗足之勤秋獲冬藏實切資身之望不期茲歲忽值恆暘爰從九夏之初逮及三秋之始已經六旬不雨忍見千里揚塵石燕停飛商羊絕舞致泉源之既竭慨旱魃之凶知作孽自我烝民故降災實由上帝爰深修省特致禱祈虔取某時恭詣龍湫恪求聖水願施甘雨稍救枯苗伏願龍顏大悅賜涓滴於金瓶龜拆全滋霈霶沱於隴畝庸副實栗之詠預占大有之祥垂佑我民迓續乃命云云眾誦之須臾大雨如注
 鳥引屍
嚴陵盧廷俊臨川知縣時有饒姓女許唐家子未嫁女私於人一日壻至女家嗔而殺之匿其屍壻母訴於縣女家不承廷俊焚香祝天曰願雪壻冤翌日之後有鳥飛鳴甚哀廷俊曰得非死者訴冤乎果爾宜前導鳥即飛而前使人尾之至深谷中乃得屍女家驚服抵罪
 死作城隍
天順間陳絜羅源知縣多善政將歿有人夢城隍司使者打掃甚警傳呼新城隍上任及至乃絜也次日絜卒又邑人陸引象山縣丞有政聲勞思致疾城隍閽者夢中恍惚聞人喚新官到任急灑掃閽者問誰答曰陸相公也及覺引果卒士民知其事並詣廟哭奠
 方景明
陜州千夫長方景明死逾年一日憑巫語曰吾今隸酆都職掌鬼籍世之死者皆吾錄也囑吾妻善誨二子綜理家務勿失所可矣語訖而去未幾有戍卒病臥數日友人來問病語之曰吾適似夢似覺見方侯與語欲吾用錄姓名而去所錄甚多吾友之名亦在焉宜早後計友人方無恙聞之大駭悔惡而出次日戌卒果死又數日友人亦死

明代筆記目錄(一)

明代筆記包括小說故事類的筆記、歷史瑣聞類的筆記、考據辨證類的筆記等多種。
《玉笑零音》
《春雨逸響》
《泉南雜誌》
《朱良叔猶及編》
《三餘贅筆》
《續婆羅館清言》
《婆羅館清言》
《見聞雜記》
《碧里雜存》
《珍珠船》
《江上雜疏》
《皇明紀略》
《淞故述》
《夷俗記》
《濟南紀政》
《雲間據目抄》
《願豐堂漫書》
《病榻寤言》
《長水日抄》
《耄餘雜識》
《召對錄》
《窺天外乘》
《野記》
《二酉委譚摘錄》
《奇聞類記》
《病榻遺言》
《嘉靖東南平倭通錄》
《皇明典故紀聞》
《方洲雜言》
《金台紀聞》
《都公譚纂》
《同異錄》
《機警》
《君子堂日詢手鏡》
《制府雜錄》
《西征日錄》
《賢識錄》
《沂陽日記》
《風月堂雜識》
《天潢玉牒》
《談輅》
《平濠錄》
《燕對錄》
《北窗瑣語》
《苹野纂聞》
《蘇談》
《醫閭漫記》
《枝山前聞》
《世緯》
《新倩籍》
《百可漫志》
《清暑筆談》
《滇載記》
《琅琊漫抄》
《病逸漫記》
《國琛集》
《今言》
《賢弈編》
《半村野人閒談》
《雲南機務抄黃》
《晏林子》
《炎徼紀聞》
《巳瘧編》
《鳳凰台記事》
《原李耳載》
《湖西遺事》
《石田雜記》
《玉堂漫筆》
《廣客談》
《縣笥瑣探摘抄》
《春雨堂隨筆》
《筆麈》
《秋涇筆乘》
《談氏筆乘》
《山左筆談》
《大駕北還錄》
《偶譚》
《桑榆漫志》
《倖存錄》
《木幾冗談》
《赤雅》
《停驂錄摘抄》
《西堂日記》
《吳乘竊筆》
《勝朝彤史拾遺記》
《寒夜錄》
《閩小記》
《兩粵夢遊記》
《玉堂薈記》
《守鄖紀略》
《蓬窗類記》
《先撥志始》
《耳新》
《東江始末》
《玉鏡新譚》
《酌中志》
《天變邸抄》
《南中紀聞》
《詔獄慘言》
《梅花草堂筆談》
《東谷贅言》
《庚申紀事》
《見只編》
《飛鳧語略》
《崔鳴吾紀事》
《益部談資》
《譯語》
《豫志》
《汝南遺事》
《狂夫之言》
《書蕉》
《讀書鏡》
《北虜紀略》
《雨航雜錄》
《花里活》
《西南夷風土記》
《大同平叛志》
《晉錄》
《東朝紀》
《民抄董宦事實》
《戲瑕》
《瓶花齋雜錄》
《涇林續記》
《革除逸史》
《星槎勝覽》
《殊域周咨錄》
《菽園雜記》
《水東日記》
《涌幢小品》
《老乞大》
《海槎餘錄》
《讀書止觀錄》
《涉異志》
《高坡異纂》
《雲中紀變》
《雲中事記》
《大同紀事》
《北平錄》
《舊京遺事》
《皇明本紀》
《畜德錄》
《謇齋瑣綴錄》
《震澤紀聞》
《庚巳編》
《林泉隨筆》
《繼世紀聞》
《治世余聞》
《西湖夢尋》
《平蠻錄》
《閒情偶寄》
《前聞紀》
《撫安東夷記》
《青溪暇筆》
《東征紀行錄》
《天順日錄》
《復辟錄》
《復齋日記》
《寓圃雜記》
《北使錄》
《瀛涯勝覽》
《北征後錄》
《北征錄》
《致身錄》
《姜氏秘史》
《北巡私記》
《新知錄摘抄》
《徐襄陽西園雜記》
《倭變事略》
《否泰錄》
《近峰紀略》
《武宗外紀》
《廣志繹》
《皇明異典述》
《皇明奇事述》
《皇明盛事述》
《元故宮遺錄》
《松窗夢語》
《翦勝野聞》
《烈皇小識》
《七修續稿》
《雲蕉館紀談》
《聽雨紀談》
《吳中故語》
《明朝小史》
《西軒客談》
《山行雜記》
《巫娥志》
《讀書偶見》
《秋園雜佩》
《彭文憲公筆記》
《後渠雜識》
《閒中今古錄摘抄》
《意見》
《客座贅語》
《金陵瑣事》
《馬氏日抄》
《備倭記》
《燕閒錄》
《溪山餘話》
《蜀都雜抄》
《閩部疏》
《蒹葭堂雜著摘抄》
《兩湖麈談錄》
《丘隅意見》
《觚不觚錄》
《堯山堂偶雋》
《堯山堂外紀》
《會仙女志》
《世說舊注》
《正統臨戎錄》
《說聽》
《北征事跡》
《佑山雜說》
《廣右戰功》
《文昌旅語》
《冥寥子游》
《餘冬序錄》
《筆記》
《宛署雜記》
《雙溪雜記》
《五雜俎》
《玉堂叢語》
《四友齋叢說》
《七修類稿》
《蓬窗日錄》
《古穰雜錄摘抄》
《投瓮隨筆》
《慎言》
《古今風謠》
《萬曆野獲編補遺》
《萬曆野獲編》
《谷山筆麈》
《陶庵夢憶》
《蜀碧》
《正統北狩事跡》
《古今諺》
《焚書》
《明夷待訪錄》
《畫禪室隨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