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酸氮芥

鹽酸氮芥

鹽酸氮芥是最早用於臨床並取得突出療效的抗腫瘤藥物。為雙氯乙胺類烷化劑的代表,它是一高度活潑的化合物。本品進人體內後,通過分子內成環作用,形成高度活潑的乙烯亞胺離子,在中性或弱鹼條件下迅速與多種有機物質的親核基團(如蛋白質的羧基、氨基、巰基、核酸的氨基和羥基、磷酸根)結合,進行烷基化作用。氮芥最重要的反應是與鳥嘌呤第7位氮共價結合,產生DNA的雙鏈內的交叉聯結或DNA的同鏈內不同鹼基的交叉聯結。G1期及M期細胞對氮芥的細胞毒作用最為敏感,由G1期進入S期延遲。

基本信息

簡介

通用名:鹽酸氮芥
英文名:CHLORMETHINE HYDROCHLORIDEINJECTION
拼音名:YAN SUAN DAN JIE ZHU SHE YE
藥品類別:烷化劑類抗腫瘤藥
性狀:本品為白色或幾乎無色的澄明黏稠液體。

鹽酸氮芥鹽酸氮芥

鹽酸氮芥為雙功能烷化劑,主要抑制DNA合成,同時對RNA和蛋白質合成也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機理是氮芥可與鳥嘌呤第7位氮呈共價結合,產生DNA的雙鏈內交叉聯結或DNA的同鏈內不同鹼基的交叉聯結,阻止DNA複製,造成細胞損傷或死亡。對腫瘤細胞的G1期和M期殺傷作用最強,大劑量時對各期細胞均有殺傷作用,屬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動物實驗證實氮芥對大鼠金生肉瘤、瓦克癌肉瘤256、吉田肉瘤腹水型和小鼠淋巴瘤等有明顯抑制作用。對動物毒性主要表現為明顯的胃腸道反應和骨髓抑制。

藥理解釋

脾臟脾臟

藥代動力學

氮芥進入血中後迅速與水或細胞的某些成分結合,在血中停留時間只有0.5~1分鐘,即有90%以上從血中消除,迅速分布於肺、小腸、脾臟、腎臟、肝臟及肌肉等組織中,腦中含量最少。氮芥的半衰期很短,從狗的實驗中證明,血藥濃度在48分鐘內減低65%~90%,在小鼠10分鐘內減低95%。由於藥物變化較快,原形物從尿中排出不到0.01%。給藥後6小時與24小時血中及組織中含量很低,20%的藥物以二氧化碳形式經呼吸道排出,有多種代謝產物從尿中排除。

適應症

主要用於惡性淋巴瘤,尤其是霍奇金病的治療,腔內用藥對控制癌性胸腔、心包腔及腹腔積液有較好療效。

霍奇金病

霍奇金病(Hodgkin′sdisease)又名淋巴網狀細胞肉瘤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無痛的原發於淋巴結和結外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其原發瘤多呈離心性分布,起源於一個或一組淋巴結,以原發於頸淋巴結者較多見,逐漸蔓延至鄰近的淋巴結,然後侵犯脾、肝、骨髓和肺等組織。由於發病的部位不同,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
霍奇金病細胞圖霍奇金病細胞圖

1、臨床
最早的表現多是淺表淋巴結呈無痛性進行性腫大,常缺乏全身症狀,進展較慢。約有60%原發於頸淋巴結,原發於鎖骨上、腋下及腹股溝淋巴結的較少見。初起時,淋巴結柔軟,彼此不粘連,無觸痛。後期增大迅速,可粘連成一巨大腫塊。其特點為臨近組織無炎症,不能用以解釋淋巴結腫大的原因。腫大的淋巴結可以引起局部壓迫症狀,如縱隔淋巴結腫大壓迫氣管支氣管,引起乾咳。無原因的腹痛可由於後腹膜淋巴結腫大所致。全身症狀可有低熱,或呈特徵性回歸熱型,即高熱數天后,可有幾天或幾周的無熱期(Pel-Ebsteinfever)。常有食慾減退、噁心、盜汗和體重減輕,這些症狀當病灶局限時常不出現。皮膚瘙癢是成人常見的症狀,在小兒極少見,甚至在全身廣泛臟器受侵時也不出現。約有1/4的患兒在診斷時已轉移到淋巴結以外的組織,多見於脾、肝、肺或骨及骨髓。肺部浸潤的X線改變多為絨毛狀滲出性改變,與真菌感染不易區別,多有呼吸加快和發熱,甚至出現呼吸功能衰竭。肝臟受累,可出現肝內膽管梗阻症狀,肝臟中度腫大,鞏膜黃染,血清直接與間接膽紅素和鹼性磷酸酶增高。骨髓浸潤則出現中性粒細胞、血小板減少和貧血。消化道受累可發生黏膜潰瘍和消化道出血。淋巴瘤發生在脊髓腔硬膜外,可引起壓迫症狀。此外,亦可出現各種免疫功能紊亂如免疫性溶血,血小板減少或腎病綜合徵
2、治療
近年來,由於病理分型、臨床分期與放療、化療、手術治療等的聯合套用,療效有顯著提高。早期診斷、治療可能獲得痊癒。根據Kaplan等提出的治療原則,可按五期治療如下。
鹽酸氮芥放射治療
1.I期分化好的頸部高位淋巴結、縱隔與腹股溝淋巴結病變,採用局部放射治療。劑量為3~4周內給予30~40Gy,可使80%病兒的局部腫物得到控制,一般最大劑量為35Gy,僅個別病例需加大至40Gy。

2.Ⅱ期縱隔與主動脈旁淋巴結亦採用放療,劑量最好不超過30Gy,因心臟與脊柱對放療的耐受性很差。

3.其他類型或部位的I與Ⅱ期除局部放射治療外加用化療

4.Ⅲ期以化療為主,加用放療。

5.Ⅳ期以化療為主,並對巨大的瘤塊加用放療。

對於I期病變,亦可採用手術,術後再進行放射治療。

在生長發育比較迅速的小兒時期,必須慎重地考慮治療的副作用。由於放射治療可以影響骨骼與軟組織發育,甚至影響生長,因而在8歲以下的小兒,儘可能少用放療,以手術與化療代替。脾切除應推遲至5歲以後。

對於病理分化不佳的、危險部位的I、№期,或無條件做進一步分期的I、Ⅱ期和所有的Ⅲ期,應採用化療與局部放療交替進行的治療方案,如開始用化療兩個療程,然後用放射治療,此後再用化療4個療程。

使用指南

用法用量

靜脈注射:每次4~6mg/m2(或0.1mg/Kg),加生理鹽水10ml由輸液小壺或皮管中沖入,並用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液沖洗血管,每周1次,連用2次,休息1~2周重複。
腔內給藥:每次5~10mg,加生理鹽水20~40ml稀釋,在抽液後即時注入,每周1次,可根據需要重複。
局部皮膚塗抹:新配製每次5mg,加生理鹽水50ml,每日1~2次,主要用於皮膚蕈樣黴菌病

不良反應
鹽酸氮芥鹽酸氮芥

骨髓抑制:主要表現為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嚴重時可導致全血細胞減少。白細胞下降最低值在注射本品後第7~10天,停藥1~2周后多可恢復。
胃腸道反應:噁心、嘔吐常出現於注射後3~6小時,可持續24小時。
生殖功能影響:包括睪丸萎縮、精子減少、精子活動能力降低和不育,婦女可致月經紊亂閉經
其他反應還包括:脫髮、乏力、頭暈、注射於血管外時可引起潰瘍。局部塗抹可產生遲發性皮膚過敏反應。常規劑量氮芥對肝腎功能無明顯影響。

禁忌症

1、凡有骨髓抑制、感染、腫瘤細胞侵及骨髓、曾接受過多程化療或放療者應慎用。

鹽酸氮芥注射液鹽酸氮芥注射液

2、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注意事項

本品劑量限制性毒性為骨髓抑制,故應密切觀察血象變化,每周查血象1~2次。
氮芥對局部組織刺激性強,若漏出血管外,可導致局部組織壞死,故嚴禁口服、皮下及肌肉注射,藥物一旦溢出,應立即用硫代硫酸鈉注射液或1%普魯卡因注射液局部注射,用冰袋冷敷局部6~12小時。
氮芥水溶液極易分解,故藥物開封后應在10分鐘內注入體內。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本品有致突變或致畸胎作用,可造成胎兒死亡或先天畸形,特別是妊娠初期的三個月內。
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或慎用。

藥物過量

劑量按體重超過0.6mg/kg可導致中樞神經系統毒性,嚴重骨髓抑制及心臟毒性。

臨床鑑定

氫氧化鈉氫氧化鈉

鑑別
(1)取本品2ml,加水10ml與氫氧化鈉試液1ml,用乙醚振搖提取,分取乙醚層,加水1ml與稀鹽酸2滴,蒸去乙醚,加碘化汞鉀試液2滴,即生成白色渾濁及沉澱。
(2)本品顯氯化物的鑑別反應。

含量測定

用內容量移液管精密量取本品適量(約相當於鹽酸氮芥0.1g),置具塞錐形瓶內,加碳酸氫鈉0.1g,精密加硫代硫酸鈉滴定液(0.1mol/L)20ml,靜置2.5小時後,加澱粉指示液,用碘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顯藍色。
每1ml的硫代硫酸鈉滴定液(0.1mol/L)相當於9.626mg的C5H11Cl2N.HCl。

貯藏

遮光,密閉保存。

烷化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