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甲目

鱗甲目

鱗甲目,哺乳綱的1目。僅包含穿山甲科穿山甲屬,無牙齒,體表被角質鱗甲,主食螞蟻的一類哺乳動物。

基本信息

概述

鱗甲目動物鱗甲目動物

鱗甲目(Pholidota)只有一個科,穿山甲科(Manidae),鱗甲科只包括一個屬,穿山甲屬(manis)。這些動物俗稱穿山甲。

穿山甲是一種從頭到尾披覆鱗片食蟻動物,分布在非洲亞洲各地。 這些動物體長30厘米到100厘米,雌的比雄的長得短些,頭部細長,眼睛很小,無牙齒。除了腹部以外,穿山甲身上長了瓦狀角質鱗片,嵌接成行。受驚的時候,穿山甲會縮成一團,捲成球形。穿山甲四肢粗短,有強壯的爪子,便於挖洞。

穿山甲棲息在亞熱帶地區熱帶地區的山區森林灌叢等環境,晝伏夜出,生活在洞穴里,能爬樹。

穿山甲的鱗片又叫甲片,可以入藥,但是現在這個動物被列為保護動物。

哺乳綱的1目。僅包含穿山甲科穿山甲屬。無牙齒,曾被列入貧齒目。但與食蟻獸等貧齒動物並無真正的親緣關係,只是形態相似而已。食蟻獸等的後胸椎和腰椎具特殊的關節突,而本目動物則無,因此另立為鱗甲目。本目化石在歐洲見於第三紀。現生種見於亞洲和熱帶非洲。

描述

鱗甲目動物鱗甲目動物

體表被角質鱗甲,主食螞蟻的一類哺乳動物。頭骨呈筒狀,吻尖長,無牙齒而舌甚發達。爪長,尤其是前足中趾爪特長,用以挖掘蟻類洞穴。夜行性。分布於亞洲、非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如鯪鯉(Manis pentadactyla),俗名穿山甲。棲于山坡洞穴內,傍晚出外覓食,以白蟻和螞蟻為食,包括蟻類幼蟲及卵。食量很大,一隻成年穿山甲飽食的胃內容納有半公斤白蟻。還能上樹去尋食白蟻,上樹時用銳爪鉤住樹幹,再用強大的尾抵住或捲住樹幹。夏末秋初發情交配,隨之入洞內妊娠、分娩與哺育,翌年初春,幼仔即由母獸攜帶出洞,有時可見母獸背著幼仔活動,甚至有3隻幼仔爭先騎到母背上的有趣情景。穿山甲大量消除白蟻,對人有益,已列為我國二級保護動物。

身體細長,體長30~92厘米,尾長27~88厘米,體重一般2~5千克,最重達25千克以上,雄獸常較雌獸大些。頭、嘴和眼均小,耳殼有或缺;四肢短粗,各具5指(趾);尾扁平而長;軀體披以暗褐、暗橄欖褐或淺黃色鱗片,覆瓦狀排列,可為防禦天敵侵害的工具;舌細長,能伸縮,適於舔食蟻類及其他昆蟲;具雙角子宮和散布胎盤,雌獸胸位有乳頭兩個。
地棲樹棲。獨居或雌雄結對。性怯懦,遇敵即將軀體捲曲成球狀,把頭部埋在其中,並聳起鱗片,保護自己,有時還從肛門排出惡臭液體,以驅避天敵。尾可纏繞,極善攀援。樹棲者白天隱於樹洞,地棲者挖洞或利用他種動物的棄洞。晚上活動,食白蟻、蟻類及其他昆蟲。每胎1仔,出生後第2天鱗片即由軟變硬。

分布

鱗甲目動物鱗甲目動物

現生動物有7種,其中亞洲3種,非洲4種。中華穿山甲,見於中國南方(包括台灣省)、尼泊爾和中南半島。另外有印度穿山甲(Manis crassicaudata)、馬來穿山甲(M.javanica)、大穿山甲、南非穿山甲 (M.femmincki)、樹穿山甲(M.fricuspis)和長尾穿山甲(M.longicauda-ta)。

頂盔帶甲的獸類

鱗甲目動物鱗甲目動物

鱗甲目動物通稱為穿山甲類,共同特點是:沒有牙齒。舌發達。頭骨粗大,呈圓錐形,顴弓不完整。鼻骨大,上枕骨也大。耳殼呈環形。頭頂、頭側、頸部、身體和尾巴均覆蓋著大而呈復瓦狀排列的硬角質厚鱗片。頦部、頸部下方及腹部具毛而無鱗片。爪長,尤其是前足中趾的爪特長,可以用於抓蟻巢。尾巴扁而闊。

學術界曾經為穿山甲類的分類地位大傷腦筋,從前有人根據它有銳利的爪,善於挖掘洞穴和以蟻類為食等與土豚相似的特點,把它列入管齒目,或者叫做“掘穴目”中,但穿山甲類沒有土豚所具有的頰齒。後來又將它同食蟻獸犰狳樹懶等貧齒目動物劃歸在一起,因為穿山甲類是一種地地道道的“貧齒”類,嘴裡連一枚牙齒都沒有。但是,穿山甲類身體表面的硬甲為角質,沒有犰狳那樣的骨板;活動細長舌頭的肌肉,在食蟻獸是附著在胸骨上,而穿山甲類則附著在更後面的下腹部上,也就是說,它最後面的一對肋軟骨的上端由背骨分離,成為胸骨的延長,並通過腹面後方到達腹部的後端附近,其後端還附著有活動舌頭的肌肉,所以它的舌頭的外觀雖然與食蟻獸相同,但是其附著的方式完全不同。特別是穿山甲類的身體外表披著鱗甲,是其獨一無二的特徵,與貧齒目或土豚目的動物完全不同。它是很早就從原始食蟲類祖先那裡分化出來,在動物進化過程中成為獨立的一支,所以最終將其單立為一個獨立的目,即鱗甲目,拉丁學名的原意為“有鱗的食蟻獸”,其與貧齒目土豚目類似的特徵和習性,完全是由於在進化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趨同現象。

鱗甲目動物棲息於森林、濃密德灌叢、開闊地帶或大草原等地。陸棲或樹棲。以白蟻螞蟻等為食。分布於亞洲非洲熱帶亞熱帶地區。在歐洲德國南部和西班牙漸新世和中新世地層和亞洲更新世地層中發現有鱗甲目動物的化石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哺乳動物

概述 1989年1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頒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在其列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96個種或種類和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60個種或種類中,哺乳動物共8目。
靈長目熊猴 | 自臀葉猴 | 自頰長臂猿 | 白眉長臂猿 | 長尾葉猴 | 裁帽葉猴 | 滇金絲猴 | 短尾猴 | 蜂猴 | 黑長臂猿 | 黑葉猴 | 黑葉猴的白頭葉猴亞種 | 灰葉猴 | 金絲猴| 台灣猴 | 豚尾猴 | 倭蜂猴 | 白掌長臂猿 | 藏酋猴| 獼猴
鱗甲目穿山甲
食肉目 | 棕熊 | 熊貓 | 黑熊 | 馬來熊 | 小熊貓 |石貂 | 大熊貓 | 紫貂 | 黃喉貂 | 大靈貓 | 小靈貓 | 熊狸 | 荒漠貓 | 叢林貓 | 猞猁 | 兔猻 | 金貓 | 漁貓 | 東北虎 | 華南虎 | 草原斑貓
長鼻目亞洲象
奇蹄目蒙古野驢 | 西藏野驢 | 野馬
偶蹄目野駱駝 | 鼷鹿 | 林麝 | 馬麝 | 原麝| 河麂 | 黑麂 | 坡鹿 | 梅花鹿 | 馬鹿| 白唇鹿| 馬鹿| 豚鹿 | 水鹿 | 麋鹿| 野牛| 駝鹿| 野氂牛| 黃羊| 普氏原羚| 鵝喉羚| 藏原羚| 藏羚| 高鼻羚羊 | 扭角羚| 鬣羚 | 台灣鬣羚 | 赤斑羚 | 斑羚 | 塔爾羊 | 北山羊 | 岩羊 | 盤羊
兔形目海南兔 | 塔里木兔 | 雪兔
齧齒目河狸 | 松鼠

按亞綱分類的哺乳類現存動物

按亞綱分類的哺乳類現存動物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脊椎動物亞門 · 羊膜動物
原獸亞綱 Prototheria (泄殖腔類單孔目 Monotremata (針鼴鴨嘴獸
後獸亞綱 Metatheria (有袋類負鼠目 Didelphimorphia | 鼩負鼠目 Paucituberculata | 微獸目 Microbiotheria (南猊) | 袋鼴目 Notoryctemorphia | 袋鼬目 Dasyuromorphia (包括袋鼬袋獾) | 袋狸目 Peramelemorphia | 雙門齒目 Diprotodontia (袋鼠及其近親)
真獸亞綱 Eutheria (有胎盤類非洲蝟目 Afrosoricida | 象鼩目 Macroscelidea | 管齒目 Tubulidentata (土豚) | 蹄兔目 Hyracoidea | 長鼻目 Proboscidea (象) | 海牛目 Sirenia (海牛儒艮) | 有甲目 Cingulata | 披毛目 Pilosa (食蟻獸樹懶) | 樹鼩目 Scandentia | 皮翼目 Dermoptera (鼯猴) | 靈長目 Primates | 齧齒目 Rodentia | 兔形目 Lagomorpha | 蝟形目 Erinaceomorpha | 鼩形目 Soricomorpha (鼩鼱齒蝟) | 翼手目 Chiroptera (蝙蝠) | 鱗甲目 Pholidota (穿山甲) | 食肉目 Carnivora | 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 偶蹄目 Artiodactyla | 鯨目 Cetacea (海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