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麂

河麂

河麂(學名:Hydropotes inermis):別名獐、牙獐,屬於鹿科。外形似麝而稍大,體長90-100厘米,肩高55厘米,體重約15千克。河麂體形比黑麂還要略小一些,體長88—105厘米,體重為15—20千克。它的體形與麝相似,雄獸和雌獸的頭上都沒有角,但雄獸的上犬齒非常發達,向下伸延,彎曲成獠牙,突出口外。冬季的毛粗長而厚密,呈枯草黃色;夏季的毛細而短,有光潤,並且微帶紅棕色。背部和側面顏色一致,腹面略淺,全身都沒有斑紋。蹄子較寬。尾巴特別短,幾乎被臀部的毛所遮蓋,所以常被誤認為是一種沒有尾巴或斷了尾巴的鹿。

基本信息

簡介

河麂河麂

河麂是小型鹿科動物之一種,被認為是最原始的鹿科動物,原產地在中國東部和朝鮮半島,1870年代被引入英國。比麝略大。《本草綱目》說註:“獐無香,有香者麝也,俗稱土麝,呼為香獐”。 外形似麝而稍大,體長90~100厘米,肩高55厘米,體重約15千克。雌雄均無角,雄性獠牙發達,尾短被短毛、四肢較寬。冬毛粗而厚密,枯草黃色;夏毛細而較短,光潤而微帶紅棕色;腹毛略呈淡黃色;全身無斑紋。初生仔鹿暗褐色,有淺棕色斑點,隨胎毛更換而逐漸消失。

冬季棲息於淺山丘陵地帶,夏季遷至多葦草的濕地。性情溫和,感覺靈敏,善於潛伏在草叢中,會游水,獨居或成對活動,以各種青草、樹皮、樹葉為食。發情交配多集中在冬季,孕期6個月左右,每胎1~3仔,多者6仔。河麂是鹿科動物中繁殖力高、生長速度快的種類,很有馴養前途,國內已有少量養殖。

保護級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嚴禁獵捕。

基本內容

中文名稱: 河麂

中文別名:獐、牙河麂、土麝、香獐

拉丁學名:Hydropotes inermis

英文名:chinese river deer 分 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鹿科 Cervidae

屬: 獐屬 Hydropotes

種: 獐 H. inermis

保護級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嚴禁獵捕。

外形特徵

河麂河麂

河麂為小型鹿,體重約15公斤,體長約1米,肩高與臀高大致相等。雌雄均不具角。雄獸上犬齒髮達,突出口外。耳基部有兩條軟骨質的脊突,頂端稍尖。四肢壯而有力,蹄粗鈍。尾短。在鼠蹊部有鼠蹊腺1對。毛粗而長,體側及腰部之冬毛長達40毫米,呈波狀彎曲。體背及體側顏色一致,為棕黃色。耳背棕色,耳內側灰白色,下頦和喉上部白色。腹部中央和鼠蹊部淡黃。四肢棕黃。

河麂四肢粗壯發達,肩高略低於臀高,尾甚短,幾乎被臀部的毛所遮蓋。體毛多棕黃色、灰黃色、濃密粗長,體側及腰部的冬毛長達30多毫米。無額腺,眶下腺小。耳相對較大,尾極短,被臀部的毛遮蓋。毛粗而脆。幼河麂毛被有線色斑點,縱行排列。毛粗硬,體側和臀部毛長約4厘米;背和體側毛色沙黃,毛尖黑色,頭頂灰褐至紅褐色,頦、喉、嘴周圍和腹毛白色;幼河麂背部有白斑和白紋;上犬齒髮達,雄獸的尤其長而大(約5厘米),略彎,呈獠牙狀,露於口外,雌雄均有腹股溝腺(鼠鼷腺)。

習性

棲息環境

河麂生活于山地草坡灌叢、草坡中,不上高山,喜歡在河岸、湖邊等潮濕地或沼澤地的蘆葦中生活。棲息於河岸、湖邊、湖中心草灘、海灘蘆葦或茅草叢生的環境,也生活在低丘和海島林緣草灌叢處。它們選擇附近有水的草灘或稀疏灌叢生境。善游泳,能在島嶼與島嶼和島嶼與沙灘間遷移。在山丘、島嶼,河麂雖能在灌叢棲息,但更多選擇草叢。在舟山,凡灌木茂密的生境多麂而無河麂,茅草山坡或稀疏林區多河麂而無麂。在鄱陽湖草洲獐選擇較矮的苔草叢者占79.3%,較高的芒草叢為20.7%。《本草綱目》曰:秋冬居深山、春夏居澤。

生活習性

不結大群,居或成雙活動,最多3-5隻在一起。行動時常為竄跳式,迅速。河麂生性膽小,兩耳直立,感覺靈敏,善於隱藏,也善游泳,人難以近身。

雄性是領地性很強的動物,會用尿液和糞便來標記自己的領地。當別的雄性入侵時,如果威脅無效領地內的雄河麂會向對方發起進攻。爭鬥中雙方都會使用自己的獠牙來試圖刺傷對方的頭部,頸部或者背部。打鬥通常在其中一方低頭認輸或者逃跑的情況下結束。雌性獐在繁殖季節以外不具有很強的領地性,但是在小鹿出生的前後這段時間母鹿會顯示出攻擊性,把靠近小鹿的其他母鹿驅趕走。

河麂喜食植物,主食雜草嫩葉,多汁而嫩的植物樹根、樹葉等。受驚擾時狂奔如兔。以蘆葦、雜草及其他植物性食物為食。

繁殖方式

發情期為每年11月到12月,此時雄性會跟蹤雌性,根據氣味判斷雌性是否發情。多數交配會發生在雄性的領地內。雌鹿的懷孕周期通常為170到210天,每年5月到7月為產仔高峰期。雌鹿會選擇開闊地帶分娩,然後把小鹿帶到植被茂密的區域隱藏起來。

河麂每年繁殖一次,發情交配多集中在冬季,11月至翌年1月左右交配,高峰期在12月,孕期6個月左右,每胎l~3仔,多者6仔。1齡河麂平均2.17仔,成年河麂平均2.73仔。繁殖期常用眶下腺的分泌物和糞尿等來標記。主要以青草和植物嫩葉為食,河麂有明顯的繁殖季節,但發情期卻隨著地點和年齡的不同而有差異,一般為11月到翌年1月之間。雌獸的懷孕期為168~210天不等,大約在5月份產仔,每胎產4~6仔,最多為9仔。幼仔出生後10餘分鐘就能站立,體重為870克左右,胎毛細軟,全身為灰褐色,雜有淺棕色斑點,1個月以後隨著胎毛的脫換和夏毛的生長而消失。

亞種分化

河麂(2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1 河麂高麗亞種 Hydropotes inermis argyropus
2 河麂指名亞種 Hydropotes inermis inermis

經濟價值

河麂的另一個名字對許多人來說並不陌生,就是獐。獐是最原始的鹿科動物,據資料顯示,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在如今的紹興地區出現了,是最地道的“土著動物”之一。河麂的皮、骨、肉都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市面上俗稱的“獐寶”,是幼獐吮吸獐奶後在胃中結積的奶塊,屬於名貴稀有藥材。

河麂不僅是一種珍貴的物種資源,而且也是很有開發前途的經濟動物。河麂渾身都是寶,它的皮骨、肉都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作用。據梁代陶弘景著《名醫別錄》記載的:“獐肉,溫補益五臟;河麂骨,溫,主治虛損泄精;髓,益氣力,悅澤人面”,皮可制草。特別是幼河麂吮吸河麂奶後在胃中結積的奶塊(民間俗稱“獐寶”),更是數百年來在江浙太湖流域民間廣泛套用的名貴藥材,主治小兒疳積(民間俗稱“奶癆”)等消化不良症功效顯著。據臨床觀察分析,總有效率為93.3%且無明顯副作用。據上海二軍大藥學院等單位化驗分析表明:河麂寶的免疫蛋白質含量高達33.2%,高於多數奶食品。同時含有牛磺酸和蘇氨酸等至少17種胺基酸,總含量為39.6%,其中有7種人體必需胺基酸,其含量高於一般的奶食品,而谷氨酸、脯氨酸、纈氨酸、亮氨酸和賴氨酸的含量尤高。河麂寶的鈣質含量較一般食品為高,與各種奶食品相當,而銅、錳的含量為其他奶食品的數倍,鐵的含量也較高,鋅、鎂的含量則相當於其他奶食品。實驗結果提示,河麂寶對促進兒童發育、提高智力,補益身體有較好作用,對中老年具有提高抗病能力、延年益壽、健身美容之功效。

河麂的自身優越條件招來了殺身之禍,河麂受到亂捕亂獵,被剝皮取骨賣肉,危害最嚴重的是在每年5-7月份的繁育期,偷獵幼河麂,獲取“獐寶”。原本由於棲息地遭到破壞,河麂分布區已大大減少,加上如此過度捕獵,加劇了河麂資源的瀕危。野生河麂的瀕危狀況和保護問題一直來得到野生河麂分布地區當地政府的重視和關注,制訂頒發了關於保護河麂資源的法令,加強了野生河麂的保護管理工作,並增強了打擊非法獵河麂違法犯罪活動的力度。

為了對河麂資源進行有效保護和綜合開發利用,中國提倡開展野生河麂的人工馴養工作,並把河麂馴養繁育及產品開發作為農業開發重點項目。

致危原因

河麂河麂

河麂自古就在我國南方的傳統狩獵動物之一名列首位,因為它的數量較多,肉味鮮美,皮還能製革。

生境改變及過度捕獵是導致河麂數量下降,以至在一些地區絕跡的主要原因,江、湖沿岸人口密度不斷增加,又是發展工農業生產的主戰場。原來多高草叢和蘆葦的濕地,大部被墾為農田;殘留蘆葦,在冬季全部割盡,破壞了河麂的棲息環境和隱蔽場所,加上農民為吃其肉而過量捕獵,其主要棲息地在平原、江湖岸邊、海灘或低丘林緣,易被人追捕殺絕。

但由於它的繁殖力很強,生長速度也很快,只要加強保護,資源的恢復是很有可能的,另外將其引種馴化也是非常有前途的。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易危(VU)。

新聞動態

“中國水鹿”消失100多年後重回上海故鄉

已經在上海消失100多年的瀕危哺乳動物獐回家了。11月4日,8 雌4 雄12 頭獐落戶濱江森林公園,開始野化訓練。獐原本是上海最古老的“原住民”。到二十世紀初,上海再難覓獐的身影。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哺乳動物

概述 1989年1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頒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在其列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96個種或種類和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60個種或種類中,哺乳動物共8目。
靈長目熊猴 | 自臀葉猴 | 自頰長臂猿 | 白眉長臂猿 | 長尾葉猴 | 裁帽葉猴 | 滇金絲猴 | 短尾猴 | 蜂猴 | 黑長臂猿 | 黑葉猴 | 黑葉猴的白頭葉猴亞種 | 灰葉猴 | 金絲猴| 台灣猴 | 豚尾猴 | 倭蜂猴 | 白掌長臂猿 | 藏酋猴| 獼猴
鱗甲目穿山甲
食肉目 | 棕熊 | 熊貓 | 黑熊 | 馬來熊 | 小熊貓 |石貂 | 大熊貓 | 紫貂 | 黃喉貂 | 大靈貓 | 小靈貓 | 熊狸 | 荒漠貓 | 叢林貓 | 猞猁 | 兔猻 | 金貓 | 漁貓 | 東北虎 | 華南虎 | 草原斑貓
長鼻目亞洲象
奇蹄目蒙古野驢 | 西藏野驢 | 野馬
偶蹄目野駱駝 | 鼷鹿 | 林麝 | 馬麝 | 原麝| 河麂 | 黑麂 | 坡鹿 | 梅花鹿 | 馬鹿| 白唇鹿| 馬鹿| 豚鹿 | 水鹿 | 麋鹿| 野牛| 駝鹿| 野氂牛| 黃羊| 普氏原羚| 鵝喉羚| 藏原羚| 藏羚| 高鼻羚羊 | 扭角羚| 鬣羚 | 台灣鬣羚 | 赤斑羚 | 斑羚 | 塔爾羊 | 北山羊 | 岩羊 | 盤羊
兔形目海南兔 | 塔里木兔 | 雪兔
齧齒目河狸 | 松鼠

動物的世界1

動物是生物界中的一大類。一般不能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只能以有機物(植物、動物或微生物)為食料,因此具有與植物不同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以進行攝食、消化、吸收、呼吸、循環、排泄、感覺、運動和繁殖等生命活動。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這些動物吧!

偶蹄目百科

偶蹄目是哺乳動物中的一個目,約220種,其中包括許多對人類生活很重要的動物。偶蹄目是唯一在現代仍然繁盛的有蹄類。因蹄多為雙數,且第三、四趾同等發育,共同支持體重而得名。
阿拉伯長角羚
北山羊
北普度鹿
巴島花鹿
斑紋麂羚
斑羚
波斯黇鹿
白唇鹿
白尾牛羚
白尾鹿
白臉牛羚
白腹麂羚
貝氏新小羚
布氏小羚羊
草原鹿
藏原羚
赤斑羚
赤短角鹿
赤額瞪羚
赤麂
長頭麂羚
長角羚
長頸羚
赤鬣羚
藏羚羊
大羊駝
大羚羊
大耳羚
大額牛
德氏大羚羊
戴氏盤羊
短角羚
大角羊
鄂氏麂羚
鵝喉羚
菲律賓黑鹿
菲氏麂
非洲水牛
高加索山羊
高鼻羚羊
互氏水羚
亨氏牛羚
紅瞪羚
紅麂羚
褐麂羚
黃背麂羚
黑尾鹿
黑斑牛羚
黑斑羚
黑耳岩羚
黑額麂羚
黑馬羚
黑麂
華西鬣羚
紅斑羚
加島花鹿
加拿大盤羊
家山羊
居氏瞪羚
巨角塔爾羊
高棉野牛
喀氏小羚
肯亞林羚
利氏麋羚
林羚
林麝
羚牛
藍牛
藍馬羚
藍麂羚
驢羚
駱馬
安氏林羚
鬣羚
鬣鹿
鹿瞪羚
明多羅水牛
梅花鹿
棉蘭老水牛
毛冠鹿
氂牛
秘魯馬駝鹿
美洲犎牛
美洲駝鳥
馬羚
馬鹿
麋羚
麋鹿
南葦羚
扭角林羚
捻角山羊
歐洲犎牛
歐洲盤羊
坡鹿
普度鹿
普氏原羚
盤羊
青臀麂羚
雙峰駝
四角羚
宿氏鹿
山地羚
山瞪羚
山羚
山葦羚
斯氏瞪羚
沙羚
索氏瞪羚
藪羚
麝牛
山羊
土耳其盤羊
湯氏瞪羚
豚鹿
跳羚
駝鹿
台灣水鹿
倭岩羊
倭新小羚
倭短角鹿
紋背麂羚
維氏盤羊
葦羚
魏氏麂羚
喜馬拉雅塔爾羊
小林羚
小短角鹿
小羚小岩羚
小野豬
小麂
鏇角羚
細角瞪羚
西伯利亞狍
西敏山羊
西班牙山羊
西里伯斯水牛
雪山盤羊
須野豬
馴鹿
西里伯斯鹿豚
喜馬拉雅麝
印度羚
原牛
原麝
岩羊
岩羚羊
疣豬
羊駝
野山羊
銀小羚
野氂牛
侏羚
智利馬駝鹿
棗色麂羚
棕短角鹿
沼水羚
沼澤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