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原羚

藏原羚

藏原羚(學名:):又叫原羚、小羚羊、西藏黃羊和西藏原羚等,體形比普氏原羚瘦小,體長84~96厘米,體重11~16千克,僅雄性具角,角細而略側扁。耳朵狹而尖小。四肢纖細,蹄窄;被毛濃而硬直,臉、頸和體背部呈土褐色或灰褐色,臀部具一嵌黃棕色邊緣的白斑,其背部暗棕色,腹面、四肢內側及尾下部白色。 藏原羚是典型的高山寒漠動物,棲息于海拔300至5750米之間的高山草甸、亞高山草原草甸及高山荒漠地帶。主要以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及經絨蒿等草類為食,但耐粗食的性能不如藏羚。清晨,傍晚為主要的攝食時間,同時也常到湖邊,山溪飲水,在食物條件差的冬春季節,則白天大部分時間在進行覓食活動。 青藏高原特有種,有“西藏黃羊”之稱。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藏原羚適應性強,抗病能力強,性情溫馴活潑,容易接近馴化。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藏原羚全長91~105厘米,肩高54~65厘米,重量13~16千克。體格矯健,四肢纖細,蹄狹窄,行動敏捷。吻部短寬,前額高突,眼大而園,耳短小,尾短,雄性有一對較細小的角,雌體無角。顱全長在160~185毫米之間。眼眶發達,呈管狀,淚骨狹長,前緣幾呈方形。後緣凹而形成眼眶的前緣,上緣邊緣凸起,但不與鼻骨相接觸。鼻骨後段二側較平直,末端略尖。牙齒狹小,上齒之后角發達而成突出的齒棱;第二、三上前臼齒之前亦有此類齒棱。上臼齒類似的前、中齒棱。

藏原羚 藏原羚

通體被毛厚而濃密,毛形直而稍粗硬,特別是臀部和後腿二側的被毛硬直而富彈性,四肢下部被毛短而致富,緊貼皮膚。吻端亦披毛。頭額、四肢下部色較淺,呈灰白色,吻部、頸、體背、體側和腿外側灰褐色,臀部白色,尾背黑色,尾下及尾側白色,胸、腹部,腿內側乳白色。

近種區別

熟悉可可西里地區生物的人,分辨藏原羚和藏羚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看哪個有“白屁股”——藏原羚有一塊較大的白色臀斑,因此藏原羚又被當地百姓俗稱為“白屁股”。藏原羚奔跑時,它那雪白的屁股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就像身上懸掛著一面鏡子,因此又俗稱它為“鏡面羊”。有專家指出,藏原羚的白屁股非常醒目,所以它不是偽裝色。因為雌雄藏原羚都有白屁股,所以也不是用來吸引異性的。藏原羚白屁股、黑尾巴的真正作用,可能主要是用來在同伴間傳遞信息。

藏原羚 藏原羚
藏羚羊 藏羚羊

棲息環境

藏原羚是典型的高山寒漠動物,棲息于海拔300至5750米之間的高山草甸、亞高山草原草甸及高山荒漠地帶。在水源充足的河谷、平緩山地和起伏不大的階地內可見其活動。特別喜歡草本植物生長較茂盛和水源充足的地方,但活動範圍不十分固定,經常到處遊蕩。在夏季,小群的藏羚羊將聚集成較大的羊群遷移到更高的牧場。

生活習性

藏原羚 藏原羚

藏原羚在不同季節會結成不同大小的群體。通常冬春季的群體較大,常常是數十頭,有時形成上百頭的大群;夏秋季節則結成幾頭到十幾頭的小群,也有單獨活動的個體。它的嗅覺不算靈敏,但聽覺和視覺極好,性情機警,遇到天敵後會迅速地逃遁,到一定距離後停下回頭凝望,奔跑的姿勢比較特殊,看起來好像一顛一顛的,然後再繼續奔逃,或者在原地休息、進食。藏原羚適應性強,抗病能力強,性情溫馴活潑,容易接近馴化。

藏原羚是反芻動物,以各種草類為食,藏原羚採食總計16科34屬43種植物,其中草青期採食16科33屬42種,草枯期12科22屬30種。豆科植物是藏原羚採食的主要類群,禾本科、菊科、薔薇科和莎草科其次,豆科、禾本科、菊科、薔薇科和莎草科等五科植物占藏原羚採食總量的90%左右。不同物候期,藏原羚的食性變化明顯,豆科、薔薇科在草枯期所占的比例顯著低於草青期,而禾本科、菊科和莎草科所占比例則顯著高於草青期。 主要以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及經絨蒿等草類為食,但耐粗食的性能不如藏羚。清晨,傍晚為主要的攝食時間,同時也常到湖邊,山溪飲水,在食物條件差的冬春季節,則白天大部分時間在進行覓食活動。人工養殖可適當添加精料,每天早晚各投飼料和飲水一次。

藏原羚對環境的適應性,是很多動物無法相比的,比如能在高原荒漠和半荒漠生存,特別是在極其缺氧的情況下生存,無論是聽覺還是視覺都極好,甚至在幾公里外便能感覺到天敵的存在。

更重要的是它能在幾秒鐘之內達到每小時80公里的速度,並且能一連跑上幾個小時。而獅子最快的時速卻不足70公里,就是號稱奔跑之王的獵豹,最高時速也才80公里,而且最多只能跑半個小時。藏原羚在面對天敵追趕時,喜歡不定時地向上跳躍。藏原羚每向上跳躍一次,就會消耗掉大量體力,並且奔跑的速度會消減許多。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的甘肅、新疆、西藏、青海、四川,印度的拉達克和錫金地區。

藏原羚分布圖 藏原羚分布圖

繁殖方式

藏原羚的發情期為冬末春初,12月至翌年1月,每年繁殖一次。交配期間,雄獸之間的爭偶現象不激烈,僅僅是在群內互相驅趕,被趕走的雄獸在交配期後仍然返回到群體中。雌獸的懷孕期為6個月,大約在7~8月生產,產羔期集中在7月份,每胎產1仔,偶爾為2仔。幼仔2~3天后就能隨雌獸奔跑。

初生幼仔體色與成體相同,但額處常有一白斑,隨著生長有消退,產下不久的藏原羚幼仔即能跟隨母體活動,數天后就能奔跑,雌性藏原羚在產仔期間無選擇特殊環境的習性。

種群現狀

狼、猞猁是藏原羚的主要天敵。由於人為活動的影響和偷獵,野生種群數量比20世紀70年代以前有大幅度的減少。1987-1989年在西藏全境的調查計算的西藏全境的藏原羚總數為182186±41222隻,且認為是青藏高原唯一興旺的有蹄類。藏原羚目前的數量在2萬隻左右(2010年)。

在西藏有蹄類資源中,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是藏原羚。因為藏原羚更適應被人類改變了的生境,高原中的多數有蹄類,如藏野驢、藏羚、野氂牛及岩羊和盤羊等均承受不住人類和牲畜的壓力而被迫轉向條件較次的生境或不得不登上更貧瘠的高海拔地帶求得生存,唯藏原羚依靠敏銳的視力和聽覺及快速呈‘之’字型奔跑技巧,在較大範圍內同人類靠近並生存。

致危因素 過度的放牧導致的生境改變和非法偷獵為本種的主要威脅。 飼養情況不詳。 現有保護措施1988年,在中國政府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將該物種列為國家 II 級保護動物。國家在該動物分布區相繼建立和擬建了一批保護包括該種在內的自然保護區,亂捕濫獵現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保護措施建議 繼續加強保護野生動物法規的宣傳教育;將在青海可可西里、西藏羌塘地區建立自然保護區的計畫儘早付諸實施並開展有效的保護工作;嚴懲不法分子的偷獵。同時,應在持續發展的原則上,全面規劃當地生態系統和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和持續利用的對策。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

列入中國國家Ⅱ級保護動物。

經濟價值

藏原羚肉細嫩,礦物質含量豐富,含多種胺基酸,屬高蛋白,低脂肪肉類。藏原羚皮質地柔軟保暖,是製作高級皮裝的上等原料。藏原羚角(羚羊角)是傳統的珍貴中藥,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羚羊角能清熱解互,平肝熄風、鎮靜安神、醒腦開竅、明目益氣。百餘種中成藥離不開羚羊角。其角還可製作高級工藝、裝飾品。因此,從藏原羚自身價值來看,養殖藏原羚大有可為。黃羊在青海較多,肉味美,是上等野味,皮可製革,角可制工藝品。

相關報導

1996年11月,中國四川省甘孜州石渠縣曾發生了一場雪災,這場雪災致使民間有“兩絕”的說法:即藏原羚和耗子。隨著當地政府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藏原羚又多了起來。

2008年1月13日到2月29日,石渠縣遭遇50年不遇的大雪,致使全縣交通受阻、斷電缺水、糧草緊缺、牲畜死亡。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藏原羚也開始大面積死亡。據不完全統計,藏原羚死亡已達5000多隻。災情發生後,石渠縣農林局第一時間作出決定:避免疫情傳染,對藏原羚屍體進行無害化處理。為了防止當地牧民用藏原羚的頭顱、肉等加工後變賣的情況出現,農林局全體工作人員走進牧民帳篷進行大量宣傳、說服、教育工作。據了解,除少數牧民將藏原羚的頭顱收集外,藏原羚屍體仍然在雪地里。農林局正組織大量工作人員將藏原羚屍體集中深埋。

由於積雪很厚,太陽一出來,陽光照在雪地上反射出強烈的陽光,導致眼角膜被燒壞,看不見任何東西,這些藏原羚沒有能力抵禦外界侵犯和尋覓食物,就這樣被活活餓死!

原羚的大量死亡,牧民們心痛不已。他們不約而同地將牲畜圈打開,把自己家裡儲存的草料放出去,讓牲畜和藏原羚一起食用。牧民家的牛羊馬正在吃著草料,旁邊是可愛的藏原羚與牲畜們一起共享“家宴”。面對災情,石渠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直接調撥20多萬元資金,專項用於搶救雪災中的藏原羚。農林局迅速從全縣各個鄉鎮大量收集草料。為了保證搶救工作的順利進行,確保藏原羚的生命安全,農林局還聯繫到就近的青海省玉樹州相關單位,請求給予草料支援。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哺乳動物

概述 1989年1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頒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在其列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96個種或種類和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60個種或種類中,哺乳動物共8目。
靈長目熊猴 | 自臀葉猴 | 自頰長臂猿 | 白眉長臂猿 | 長尾葉猴 | 裁帽葉猴 | 滇金絲猴 | 短尾猴 | 蜂猴 | 黑長臂猿 | 黑葉猴 | 黑葉猴的白頭葉猴亞種 | 灰葉猴 | 金絲猴| 台灣猴 | 豚尾猴 | 倭蜂猴 | 白掌長臂猿 | 藏酋猴| 獼猴
鱗甲目穿山甲
食肉目 | 棕熊 | 熊貓 | 黑熊 | 馬來熊 | 小熊貓 |石貂 | 大熊貓 | 紫貂 | 黃喉貂 | 大靈貓 | 小靈貓 | 熊狸 | 荒漠貓 | 叢林貓 | 猞猁 | 兔猻 | 金貓 | 漁貓 | 東北虎 | 華南虎 | 草原斑貓
長鼻目亞洲象
奇蹄目蒙古野驢 | 西藏野驢 | 野馬
偶蹄目野駱駝 | 鼷鹿 | 林麝 | 馬麝 | 原麝| 河麂 | 黑麂 | 坡鹿 | 梅花鹿 | 馬鹿| 白唇鹿| 馬鹿| 豚鹿 | 水鹿 | 麋鹿| 野牛| 駝鹿| 野氂牛| 黃羊| 普氏原羚| 鵝喉羚| 藏原羚| 藏羚| 高鼻羚羊 | 扭角羚| 鬣羚 | 台灣鬣羚 | 赤斑羚 | 斑羚 | 塔爾羊 | 北山羊 | 岩羊 | 盤羊
兔形目海南兔 | 塔里木兔 | 雪兔
齧齒目河狸 | 松鼠

偶蹄目百科

偶蹄目是哺乳動物中的一個目,約220種,其中包括許多對人類生活很重要的動物。偶蹄目是唯一在現代仍然繁盛的有蹄類。因蹄多為雙數,且第三、四趾同等發育,共同支持體重而得名。
阿拉伯長角羚
北山羊
北普度鹿
巴島花鹿
斑紋麂羚
斑羚
波斯黇鹿
白唇鹿
白尾牛羚
白尾鹿
白臉牛羚
白腹麂羚
貝氏新小羚
布氏小羚羊
草原鹿
藏原羚
赤斑羚
赤短角鹿
赤額瞪羚
赤麂
長頭麂羚
長角羚
長頸羚
赤鬣羚
藏羚羊
大羊駝
大羚羊
大耳羚
大額牛
德氏大羚羊
戴氏盤羊
短角羚
大角羊
鄂氏麂羚
鵝喉羚
菲律賓黑鹿
菲氏麂
非洲水牛
高加索山羊
高鼻羚羊
互氏水羚
亨氏牛羚
紅瞪羚
紅麂羚
褐麂羚
黃背麂羚
黑尾鹿
黑斑牛羚
黑斑羚
黑耳岩羚
黑額麂羚
黑馬羚
黑麂
華西鬣羚
紅斑羚
加島花鹿
加拿大盤羊
家山羊
居氏瞪羚
巨角塔爾羊
高棉野牛
喀氏小羚
肯亞林羚
利氏麋羚
林羚
林麝
羚牛
藍牛
藍馬羚
藍麂羚
驢羚
駱馬
安氏林羚
鬣羚
鬣鹿
鹿瞪羚
明多羅水牛
梅花鹿
棉蘭老水牛
毛冠鹿
氂牛
秘魯馬駝鹿
美洲犎牛
美洲駝鳥
馬羚
馬鹿
麋羚
麋鹿
南葦羚
扭角林羚
捻角山羊
歐洲犎牛
歐洲盤羊
坡鹿
普度鹿
普氏原羚
盤羊
青臀麂羚
雙峰駝
四角羚
宿氏鹿
山地羚
山瞪羚
山羚
山葦羚
斯氏瞪羚
沙羚
索氏瞪羚
藪羚
麝牛
山羊
土耳其盤羊
湯氏瞪羚
豚鹿
跳羚
駝鹿
台灣水鹿
倭岩羊
倭新小羚
倭短角鹿
紋背麂羚
維氏盤羊
葦羚
魏氏麂羚
喜馬拉雅塔爾羊
小林羚
小短角鹿
小羚小岩羚
小野豬
小麂
鏇角羚
細角瞪羚
西伯利亞狍
西敏山羊
西班牙山羊
西里伯斯水牛
雪山盤羊
須野豬
馴鹿
西里伯斯鹿豚
喜馬拉雅麝
印度羚
原牛
原麝
岩羊
岩羚羊
疣豬
羊駝
野山羊
銀小羚
野氂牛
侏羚
智利馬駝鹿
棗色麂羚
棕短角鹿
沼水羚
沼澤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