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鬣羚

華西鬣羚

華西鬣羚在中國被稱為“四不像”,它的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頭像羊不是羊,尾像驢不是驢,人們據此稱其為“四不像”。因其最早是在印尼的蘇門答臘被發現的,因此又叫蘇門羚。而湖源鄉上南塢村的村民則因其體型像羊,稱之為牧羊。

基本信息

簡介

鬣羚屬於哺乳動物綱、偶蹄目、牛科,屬於“鬣羚屬”。這一屬現在認為有6種,分別是蘇門答臘鬣羚、華西鬣羚、赤鬣羚、喜馬拉雅鬣羚日本鬣羚和台灣鬣羚。前四種
華西鬣羚華西鬣羚
鬣羚形態上比較接近,而後兩種在非專業人士眼中幾乎沒什麼區別。

詳細介紹

灣鬣羚台灣鬣羚的形態與鬣羚十分相似,只是體形略小,頸部和背部的鬣毛較短。體長為100—120厘米,尾長10—12厘米,肩高60—72厘米,體重50—60千克。體色素雅,以黑灰色為主,下頜為淡黃色,有黃褐色的喉斑,腹面的顏色較淺,四肢的顏色卻較深而黑,體毛粗糙,但顯得非常密實,給人一種鮮明的立體感。雄獸和雌獸均有角,生於頭的前部。角短而尖,直接向後伸出。吻鼻部裸露,眶下腺明顯。耳朵狹長。四肢強健。尾巴較短。
台灣鬣羚僅產於我國的台灣省,在產地又有“野山羊”、“台灣羚羊”等俗名。主要生活于海拔1000—3000米的高山密林、懸崖峭壁或者草原和平原地帶。經常單獨出沒或2—3隻在一起活動。主要在早晨和黃昏出來覓食,喜食青草、種子和菌類等。特別喜歡佇立在視野良好的懸崖之巔,向四處瞭望。它善於奔跑和跳躍,非常靈活,跳躍的高度可達60多厘米,奔跑的時速為80公里,能在碎石崖坡上用粗短的後腿用力一蹬,便可前後腳同時離地,凌空飛躍起來,然後前蹄輕巧而穩當地落在地上。這是因為它不僅具有良好的視力與平衡感,而且擁有擅長在峻岩峭壁行走的副蹄,在攀岩時可以利用副蹄緊緊地抓住地面,以堅硬的主蹄支撐著體重,蹄緣柔軟富有彈性的角質層又能增加附著力,所以從來不會因失足而從懸崖峭壁上掉入萬丈深淵。性情比較剛烈,遭到襲擊後常與對方搏鬥。
台灣鬣羚在9—10月發情交配,發情周期為20天左右,每次持續時間為2—4天。這時雄獸食慾減退,鳴叫,頻頻排尿追逐雌獸,並且常用前腳觸摸雌獸的後腿。達到高潮時,雌獸主動叉開後腿,稍微下蹲,雄獸則舉起前肢,一躍而上,交配時間為20—40秒,有1—2次衝動動作。雌獸的妊娠期為7—8個月,翌年5—6月生產,每胎產1仔。哺乳期為2—3個月,2—3歲性成熟。壽命大約為15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