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源

長江源

長江源(三江源之一):即長江的源頭、也即通天河的幾個源頭,在青藏高原[亞洲內陸高原]腹地崑崙山脈和唐古拉山脈之間。一處神靈之所,神性,聖潔,孕育了華夏的文明。位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腹地,環抱於號稱“亞洲屋脊”的崑崙山脈和青海、西藏交界處的唐古拉山脈兩大山脈之間。由於惡劣的自然環境,那裡很少有人觸及,但卻是科學家、探險者和環保愛好者所神往的地方。長江源頭的景觀十分壯麗,雪山冰峰,無垠的草地,藍天白雲倒映在河水中,構成了令人心曠神怡的美景。長江源頭被國家列為自然保護區。

基本信息

簡介

崗加曲巴冰川為各拉丹冬東坡冰川,是進入長江源頭看到的第一條冰川。 沱沱河---長江正源。河道開闊,水流如髮辮交織。 錯仁德加湖(葉魯蘇湖)----長江北源楚瑪爾河從錯仁德加湖中穿過。冬季湖面的冰厚超過一米。 長江南源當曲發源於唐古拉山脈東段山麓的沼澤地,一片地球上海拔最高的沼澤。 長江源頭草場受到自然和人為雙重疊加影響迅速退化,野生動物也正在遭受偷獵者瘋狂捕殺。 通天河全長800公里,穿行於唐古拉山脈和崑崙山脈之間的寬谷和峽谷之中。

長江源長江源

長江源位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東大冰峰。它們的融水即是長江的源頭之水,故長江之源,實為冰川源, 長江自西向東,先後流經青海、四川、雲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區,在上海市注入東海。神奇的長江源頭在世人心目中樹起一座神秘的豐碑,它包括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和姜根迪如冰川以及長江的上游——沱沱河。

“姜根迪如” 為藏族“人越不過去”的意思,海菝6542米,大冰川的融水,就是萬里長江的最初水源。“格拉丹東”為藏語“高高尖尖的山峰”之意,海拔6621米,高聳入雲,山勢巍峨,冰峰、冰塔林立,銀光閃閃。各拉丹東雪峰和姜根迪如冰川均為巨大的冰雪山體,是流之不盡,淌之不竭的天然固體水庫,有“江河之母”之稱。

長江源頭—沱沱河,又名托托河,發源於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西南側姜根迪如雪山的冰川,冰川尾端海拔近五千五百公尺。這裡有龐大的雪山群,海拔六千公尺以上的雪峰共有二十座,永久雪線高達五千八百公尺,群峰上有四十條現代冰川和許多冰斗。

長江源頭,明代以前一般皆沿用“禹貢”,說“岷山導江”。明代徐霞客寫下“江源考”,指出江源應屬金沙江,但按照「河源唯遠」的原則,沱沱河才是真正的源頭。河水先向北流,穿過山谷後進入河漫灘,河水在滿布砂礫的河灘上,時分時合,形成辮狀水系,到葫蘆湖附近才折向東,河面開展,河谷寬,河水淺,河床中淺灘羅列,水流散亂。河水與支流當曲匯合後,就是通天河。

高聳入雲,山勢巍峨,冰峰、冰塔林立,銀光閃閃,是取之不盡,流之不竭的團體水庫,也是滔滔長江的無量水源。低處是廣袤的沼澤草原。夏季,草原如苗,野花似錦,牛羊成群,棲息著野驢、白唇鹿、野牛、雪豹、雪雞、大頭彎角羊等珍貴動物。

源頭

沱沱河

亦作Tuotuo He,托托河。亦稱烏蘭木倫河,蒙古語意為「紅河」。

沱沱河沱沱河

中國長江的源頭。發源於唐古喇山脈主峰各拉丹東雪山西南側的冰川中。長375公里(233哩),與當曲、楚瑪爾河等共同組成長江江源水系。

沱沱河是長江的正源。早在《尚書》中,人們就在討論長江之源,明朝的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認為金沙江是長江之源,並著《江源考》一書論述。到了清朝,人們已認識到通天河,但依然無法確定長江正源。中國曾在1956年和1977年,兩次考察長江源頭地區,在1977年的考察中,終於確定發源於各拉丹冬的沱沱河是萬里長江的正源。

沱沱河從各拉丹冬的姜根迪如冰川發源時,是一些冰川、冰斗的融水匯成的小溪流,這時的水面寬只有3米,深只有20多厘米,然後向北流過9千米長的的距離,在巴冬山下匯集了尕恰迪如崗雪山的冰川融水,經過一條長約15千米的谷地,繼續向北,分成了兩條寬4米和6米的小河,小河兩邊的谷地中還有許多密如蛛網的水流,這裡是沱沱河的上源。在這片谷地的出口,河谷突然下切,形成了一條長約5千米的陡峭峽谷,高達20多米。

河水在流出了巴冬山後,先經過一片廣闊的河漫灘,再經過一條峽谷,流到葫蘆湖附近,急轉東去。在經過了130多千米的流程後,河道變得開闊起來,在流到青藏公路的沱沱河沿時,它已是深3米,寬20-60米的大河了。

著名的萬里長江第一橋就飛架在沱沱河沿的河灘上,它是長324米;寬11米的鋼筋混凝土大橋。

沱沱河從這裡繼續向東,到囊極巴隴時與當曲、布曲、朵爾曲匯合,它經過375千米,在這裡形成寬30多米的大河,從這裡起它的名字叫通天河。

交通

從青藏公路入藏,會經過江澤民同志題寫的“長江源”碑刻。該石碑離開公路有一公里左右的路程,就是長江源景區,車開過去相當方便。

碑記

長江源長江源

走過三江源的沱沱河大橋,遠遠就能看到橋北的小山坡上矗立著一座發白色花崗石紀念碑。紀念碑立在姜古迪如冰川下游約300公里處的沱沱河沿。“長江源”紀念碑在一片潔白之中,帶著一種無法言狀的莊嚴和聖潔——俯瞰著蜿蜒曲折的沱沱河,俯瞰著岸邊的小鎮和來來往往的車隊行人。藍天白雲與它作伴,皚皚雪山是它的背景。紀念碑高2.5米,重14噸,選取了7塊優質花崗石材。碑石正面雕刻著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長江源”三個大字,背面刻著碑文: 摩天滴露,潤土發祥。姜古迪如冰川,乃六千三百八十公里長江之源,海拔五千四百米,壯乎高哉。自西極而東海,不憚曲折,經十一省市,浩浩湯湯;由亘古至長今,不擇溪流,會九派煙雲,坦坦蕩蕩。如此大江精神,民之魂也,國之魂也。江河暢,民心順;湖海清,國運昌。感念母親河哺育之恩,中華兒女立碑勒石,示警明志:治理長江環境,保護長江生態。玉潔冰清,還諸天才;青山碧水,留以子孫。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中國科學院/青海省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國家測繪局/一九九九年六月五日 敬立

長江源長江源

1999年6月5日,中國國家環保總局、中國科學院等政府部門共同在長江源頭勒石立碑,國家主席江澤民親自題寫碑名,以示對長江生態環境的重視和保護。立碑江源,本是民間環保志願者楊欣的創意。他在1998年即提出了這個想法,意在通過這一行動,吸引一批科學家同往江源考察,以向國人警示長江生態破壞的嚴重程度,並請曾和他一道前往可可西里建築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的另一位志願者金輝撰寫碑文。1999年4月,政府部門接手這一計畫,楊欣淡出;金輝精心撰寫並幾易其稿的碑文未被採用。現徵得這兩位會員的同意,將金輝碑文原稿刊布於此,以表達我們對長江環境保護工作的關注。該文和現在的碑文均氣勢磅礴,筆力雄渾,容滔滔長江亘古奔流之豪氣,納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之英魂,堪稱文之精品。

附記:戊寅歲末,多年來為保護長江源隻身呼號奮鬥的民間環保活動家楊欣先生,策劃於一九九九年世界環境日在長江源頭建立一座環保標誌紀念碑,囑餘作碑記。大江之標碑,歷史之文字也,輝之不敏,不堪此任,初稿幸得吾師仿佛先生脫胎換骨之匡潤,且蒙徐懷中、張衛明、韓寶章、裴飆、顧德希、傅建平、吳稼祥、張文敬、杜蘭弟、張守仁、姜成楠諸先生之賜教,乃有此文。大江東去,逝者如斯。忍看江河日下,痛當飲水思源。保護長江,需全社會共同努力;關愛家園,要你我他付諸行動。謹以六百三十字文,獻給六千三百萬年與六千三百公里之大江,獻給大江之子。

謎團

沱沱河泥沙增加

長江水利委員會發布的《長江流域水資源公報》和《維護健康長江報告》顯示,長江水質總體尚可,但已呈現惡化之勢,加強水質保護刻不容緩。

長江流域面積約180萬平方公里,涉及青海、西藏、雲南、四川、重慶、貴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2個省區市。根據長江水文局2004年度對長江流域內37447公里河長進行的監測評價,長江水質總體保持良好,水質較好的一、二、三類水河長占總評價河長的72.5%,但劣於三類水的河長占總評價河長的比例已由上一年度的22.5%上升至27.5%,其中四類水河長2611公里,占7%;五類水河長1886公里,占5%;劣於五類水河長5817公里,占15.5%。

長江的年淨流量約9600億立方米,占中國水資源總量的35%,但其排污量也占到了中國總量的34%。2004年度廢污水排放總量為288.1億噸(不含火電廠直流式冷卻水和礦坑排水248.2億噸),比上年度增加14.8億噸,增幅為5.4%。其中生活污水超過80億噸(含第三產業和建築業25.3億噸),占29.6%,工業廢水202億多噸,占70.4%。而在20世紀70年代末,長江流域的年廢污水排放量僅為95億噸,80年代末為150億噸。

沱沱河的泥沙量已有所增加,其原因是洪水流經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由於草場遭到了自然或人為的破壞,但沱沱河具體是否遭到了破壞以及具體原因還都不得而知。

冰川逐年退縮

由於受到全球氣候變暖等自然環境的影響,長江源區的冰川正在逐年退縮,尤其是上萬年前的古代冰川的範圍正在縮減。

長江源長江源

1979年我國正式確認沱沱河上游姜根迪如冰川為長江正源,首次向全球發布了1976年長江科考隊攝影家茹遂初先生拍攝的姜根迪如冰川照片;

2009年6月曲向東先生攜“2度計畫”攝製組考察隊28人赴三江源地區考察,成功拍攝黃河源星宿海對比圖片,往昔星羅棋布的湖泊已變成今天的戈壁荒野。隨後對長江源的考察因冰雪融化道路泥濘,在經歷了上百次的陷車之後,考察隊不得不止步於距姜根迪如冰川僅僅18公里處;

2010年3月12日曲向東和“2度計畫”攝製組考察隊20人,再探長江源,成功拍攝長江正源姜根迪如冰川現貌圖片。冰川的萎縮震驚世界!

2009年12月18日,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使多年來一直存在在某些國家和某些專業領域的話題,瞬間成為全球話題和倍受爭議的話題。氣候變化的真相究竟如何?眼見的是否為實?耳聽的是否就虛?中國政府的態度該如何解讀?由此而引發的政治經濟環境將如何變化?作為一個中國人有沒有機會置身事外?我們到底該如何反應,該做些什麼?

2010年3月31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阿里巴巴發布廳,北京大學戰略研究所、北京大學MBA校友會舉行了一次特別的發布會,發布的內容是兩張照片:這兩張照片分別拍攝於2009和2010年。圖片拍攝的內容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和黃河的正源:星宿海和姜根迪如冰川。圖片的拍攝者是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曲向東和他“2度計畫”考察隊的隊友新加坡RH能源公司董事長王海榮先生。他們帶著七十年代著名攝影家茹遂初先生拍攝的兩地的照片,分別於2009年2010年兩上高原,進入三江源地區考察,尋找茹遂初先生拍攝的地點。終於2010年3月15日成功抵達長江正源的姜根迪如冰川,完成了考察拍攝目的。

從他們現場發布的圖片來看,三十多年滄桑變化,黃河正源的星宿海已經名不符實,過去星羅棋布的美麗的湖泊風景,則明顯可以看到大片的冰川退縮融化。

看了這兩張圖片,也不禁讓人聯想起正在發生的西南地區乾旱。這一切到底因為什麼?全球氣候變暖是否導致這些現象的直接原因?人類的生活生產是否是真正的罪魁禍首?與會的學者、專家與“2度計畫三江源考察隊”的曲向東、王海榮從這些話題引發了更加深入的探討,甚至不乏激烈的爭論。

高原濕地退化

高原濕地的嚴重退化。1994年,當曲處處是沼澤、海子等,2006年9月,原來的海子、沼澤等濕地已不復存在,可以說濕地變成“實地”,大部分地方都已鹽鹼化。當曲源頭的濕地面積至少減少了一半。高原濕地的退化,對長江源來說是一個不幸的生態噩耗。高原濕地的逐步消失從當地來看並不是人為的,而是由於氣候變乾、降雨量減少造成的,但退化造成的直接後果便是草場沙化、荒漠化。由此,大量的黃土勢必將注入長江,使長江變成“黃河”。

生態再受威脅

盜獵者與反盜獵執法者用槍對峙,盜獵者獵殺各種珍貴動物並使用氯化汞毒劑。氯化汞的使用意味著如今的盜獵團伙使用的盜獵工具已經變化,不再用容易暴露的槍枝盜獵,而是用具有麻醉作用的毒劑來獵殺稀有動物,這給保護長江生態帶來了更加嚴峻的問題。

科考勇士解密探險:當曲變長了 她是長江源?

驚險科考暴風雨中唱兒歌

既是領隊又擔任此次漂流船船長的劉建稱,當漂流小分隊得知漂流船不能逆流而上,而給養只剩15包速食麵和少許乾糧時,隊員之間開始相互謙讓,有的說自己不喜歡吃速食麵,有的說自己拉肚子不想吃,都把面讓給隊友。脫險那天的早餐,他們將最後的3盒速食麵全部煮了。馬達感冒、馮春拉肚子,站起來都費力,但他們仍然不讓其他隊員背著走:“我們自己可以走,你們保存點體力吧!”

與大部隊失去聯絡的那3天,每天都會遭遇至少1場的暴雨和冰雹。這時,隊員們就會將動力船推靠岸,躲在防雨布下唱歌。《紅軍不怕遠征難》是每次“演唱會”的開幕曲,然後是唱兒歌,一直唱到暴雨、冰雹停了後再踏上漂流的征途。作為1986年的老長漂隊員,王列詩感慨地說:“如果遇到不可抵抗的因素,我們肯定是要保證隊員的安全。20年前是激情和冒險,20年後更多理性和思考。”

“當曲變長了”

長江源長江源

“再探長江源”科考探險漂流隊完成對長江當曲河源的科考探險,返回成都的訊息經本報報導後,引起廣大讀者的關注。昨日,劉建、王列詩、高明等隊員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獨家解密此次科考探險之旅。

此次再探長江源,科考隊首要任務就是測量當曲的長度及流量等方面的精確數據,讓數據來證明當曲和沱沱河誰更應該是長江的正源。科考隊領隊、本報首席記者劉建稱,科考隊完成了對當曲的全面考察。但相關的數據並不能馬上公布,此次活動的首席科學家唐邦興教授等專家還要進行整理和論證,論證後才能向社會公布,並提交給有關部門。劉建說:“目前可以公布的發現是,當曲和沱沱河一樣發源於冰川,並非此前大家認為的那樣發源於沼澤,這說明當曲變長了,她更可能是長江正源。”

海西藏族自治州著名旅遊景點

簡介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遊資源豐富而獨特。冰峰環繞,碧湖點輟,草原廣袤,綠洲豐腴,民族風情多姿態多采,宗教文化、人文景觀別具一格。
景點柴達木盆地 紅軍溝 長江源 柏樹山 貝殼山 都蘭國際狩獵場 二郎洞 雅丹林 盧山岩畫 魯芒溝岩畫 溝里 諾木洪遺址 熱水吐蕃墓葬群 塔璉湖 唐代吐蕃墓葬群 天峻山 天峻石經寺 蝦聚峰 塔溫搭里哈遺址 可魯克湖-托素湖自然保護區 風蝕林 西王母瑤池宮鐵柱 香加 瀚海柏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