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鼬目

Dasyuridae。 ocephalus。 fasciatus。

總體介紹

Paucituberculata包括3科:袋狼科Thylacinidae、袋食蟻獸科Myrmccobiidae和袋鼬科 Dasyuridae。分布於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多門齒。其中袋狼Thylacinus cynocephalus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肉有袋類,曾廣布於澳大利亞、紐幾內亞和塔斯馬尼亞,於1933年滅絕。

分類介紹

袋狼科

僅1屬1種,即袋狼(塔斯馬尼亞虎)Thylacinus cynocephalus。曾廣布於澳大利亞、紐幾內亞和塔斯馬尼亞,歐洲移民登入後,視其為食羊害獸而大肆捕殺,加之隨人類入侵的野犬競爭和棲息地破壞,僅塔斯馬尼亞殘存部分種群,但最後一隻袋狼仍於1933年在澳大利亞赫芭特動物園死去。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塔斯馬尼亞政府竟於袋狼滅絕四年後才頒布保護法令。袋狼肩高60厘米,體長75厘米,尾長53厘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肉有袋類;口裂極大,可將獵物的頭骨咬碎;前足5趾,後足4趾。棲息於開闊的林地和草原,白天棲身於石礫中,夜間捕食,多單獨或以家族形式捕食袋鼠類、小型獸類和鳥類,善於奔跑和跳躍。夏季交配,每胎產3~4仔,幼仔育兒袋哺育3個月即可單獨活動,9個月後離開母獸。

袋食蟻獸科

僅1屬1種,即袋食蟻獸Myrmecobius fasciatus。分布於澳大利亞西南部。體型小而吻長。齒細,52枚,超過任何陸生哺乳動物的齒數。舌長,能伸縮,長達10厘米。身上有7條明顯的黑白相間環紋。喜獨居,晝行性,食性特化,專食螞蟻和白蟻,常在倒木的樹洞中搜尋獵物。妊娠期2周,每胎產4仔,無育兒袋。

袋鼬科

已知21屬86種。包括袋�、袋鼬、袋獾等。分為袋鼬亞科Dasyurinae和狹足袋�亞科Sminthopsinae。體型差異較大,有的袋�體長不及6厘米,體重僅4克,是最小的有袋類。袋獾Sarcophilus harrisii體長約50~80厘米,尾長23~30厘米,體重4~12千克,是現存最大的食肉有袋動物,強壯而兇悍,以肉食為主,以昆蟲、蛇和鼠類為食,也吃植物,曾廣布於澳大利亞,現僅見於塔斯馬尼亞。脂尾袋�Sminthopsis crassicaudata把多餘的脂肪儲存在尾部。

按亞綱分類的哺乳類現存動物

按亞綱分類的哺乳類現存動物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脊椎動物亞門 · 羊膜動物
原獸亞綱 Prototheria (泄殖腔類單孔目 Monotremata (針鼴鴨嘴獸
後獸亞綱 Metatheria (有袋類負鼠目 Didelphimorphia | 鼩負鼠目 Paucituberculata | 微獸目 Microbiotheria (南猊) | 袋鼴目 Notoryctemorphia | 袋鼬目 Dasyuromorphia (包括袋鼬袋獾) | 袋狸目 Peramelemorphia | 雙門齒目 Diprotodontia (袋鼠及其近親)
真獸亞綱 Eutheria (有胎盤類非洲蝟目 Afrosoricida | 象鼩目 Macroscelidea | 管齒目 Tubulidentata (土豚) | 蹄兔目 Hyracoidea | 長鼻目 Proboscidea (象) | 海牛目 Sirenia (海牛儒艮) | 有甲目 Cingulata | 披毛目 Pilosa (食蟻獸樹懶) | 樹鼩目 Scandentia | 皮翼目 Dermoptera (鼯猴) | 靈長目 Primates | 齧齒目 Rodentia | 兔形目 Lagomorpha | 蝟形目 Erinaceomorpha | 鼩形目 Soricomorpha (鼩鼱齒蝟) | 翼手目 Chiroptera (蝙蝠) | 鱗甲目 Pholidota (穿山甲) | 食肉目 Carnivora | 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 偶蹄目 Artiodactyla | 鯨目 Cetacea (海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