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蹄目

奇蹄目

奇蹄目(學名:Perissodactyla )是哺乳動物下的一個目,因趾數多為單數而得名。 原始奇蹄動物的腳趾是前四後三,現生的奇蹄動物貘就是這樣的腳趾結構。奇蹄目成員胃簡單,不具備偶蹄目部分成員那樣多的胃室,但盲腸大而呈囊狀可協助消化植物纖維。

基本信息

動物學史

奇蹄目 奇蹄目

已知最古老的奇蹄目動物是發現於北美和歐洲的大約5500萬年前的始馬,又被譯名為始祖馬,因為它是最早的馬化石。亞洲也發現過此屬動物,但時代稍晚。北美是馬科進化發展的中心,早第三紀期間,由早始新世的始馬幾乎直線地發展出山馬、後馬、中馬、細馬。其他大陸這時雖也曾有馬類的發展,如中國的黔馬 ,但不是進化的主支。新第三紀期間,馬類多次由北美遷往其他大陸 ,中國中新世的安琪馬 ,中新-上新世的三趾馬都是由北美遷入的 。第四紀的真馬也源於北美。

在第三紀初期,多數奇蹄目是小型動物,最古類型的前肢各有4趾,後肢均為3趾。在各地發現的中、上新統的三趾馬化石,四肢兩旁的側趾逐漸縮小,而現存馬科動物的四肢側趾甚至消失,第3趾高度發達,同時四肢也高度特化,肱骨和股骨很短,橈骨和脛骨特別延長,這反映出馬科動物的遠祖從適應森林泥土躍行到逐漸適應草原賓士的過程。

外形特徵

貘科 貘科

腳的中軸通過中趾,第一趾(大拇指)和第五趾一般都已消失,這樣,前後腳通常只有3個趾起作用,在進步的馬類中甚至只有1個趾。多數動物趾端為蹄,但有一科指端為爪。在奇蹄目的踝部,距骨近端有一雙重隆起的滑車形的面,以與脛骨相關節,遠端與踝部其他骨頭相連處則為一扁平的面。奇蹄目的股骨,在其骨幹的外側有一顯著的突起,名第三轉子。這類動物的門齒通常齊全,組成一剪割植物的有效器官,犬齒退化或消失;前臼齒在進化過程中逐漸趨向高度臼齒化。

價值作用

奇蹄目除有科學研究的價值外,在動物園展出中亦占重要地位。某些野生馬類還可與同類的家畜雜交,供改良育種的科學實驗用。各國已採取措施,積極保護這類珍稀動物。

下屬分類

奇蹄目可分類3個亞目,而現存奇蹄目只有馬科、貘科和犀牛科3科7屬17種。

馬型亞目:馬科。

角型亞目:貘科、犀科。

馬科

奇蹄目動物馬 奇蹄目動物馬

有1屬9種,分布於歐亞大陸和非洲,是現存奇蹄目中種類數量最多、分布最廣、人們最熟悉的一科。體格勻稱,四肢長,第三趾發達,具蹄,第二、四趾退化,僅餘退化的掌骨和跖骨。如野驢(騫驢)Equus hemionus,尾近端部毛短而光滑,尾遠端部有披散的長毛,分布在我國新疆、西藏、內蒙和青海一帶,為家驢的祖先。普氏野馬Equus caballus przewalskii為家馬的祖先,原產地在蒙古人民共和國和我國新疆交界處,現野外已基本滅絕。家馬Equus caballus caballus現是最為重要的家畜之一。

貘科

貘科 貘科

僅1屬5種。分布於東南亞(1種)和南美洲(4種)。現存最原始的奇蹄目,保持前肢4趾後肢3趾等原始特徵。體型似豬,有可以伸縮的短鼻,善於游泳和潛水。植食性。馬來貘(印度貘)Tapirus indicus分布於東南亞從緬甸、泰國南部經馬來半島到蘇門達臘島,體型較大,身體黑白兩色,易於辨認。美洲的三種貘均體色比較單一,體型多小於前者。中美貘Tapirus bairdii分布於墨西哥到哥倫比亞之間,體型較大,是拉丁美洲現存體型最大的陸生動物。南美貘Tapirus terrestris分布於南美洲廣大地區,外形接近中美貘而略小,是現存貘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一種。山貘Tapirus pinchaque分布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北部,體型小,毛長而略捲曲,比較適應山區的寒冷環境。亞洲和美洲的貘雖然成貘體色有較大區別,幼貘卻比較相似,身上均有花斑。均為瀕危物種。

犀科

犀科 犀科

有4屬5種。分布於亞洲南部、東南亞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體肥笨拙,體長2.2~4.5米,肩高1.2~2米,體重2800~3000千克;前後肢均三趾;皮厚粗糙,並於肩腰等處成褶皺排列,毛被稀少而硬,甚或大部無毛;耳呈卵圓形,頭大而長,頸短粗,長唇延長伸出;頭部有實心的獨角或雙角(有的雌性無角),起源於真皮,角脫落仍能復生;無犬齒;尾細短,身體呈黃褐、褐、黑或灰色。棲息於低地或海拔2000多米的高地。夜間活動,獨居或結成小群。生活區域從不脫離水源。食性因種類而異,以草類為主,或以樹葉、嫩枝、野果、地衣等為食物。母獸妊娠期18~19個月。壽命30~50年。犀牛角的裝飾和藥用價值而被大量捕捉,均為瀕危物種。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哺乳動物

概述 1989年1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頒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在其列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96個種或種類和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60個種或種類中,哺乳動物共8目。
靈長目熊猴 | 自臀葉猴 | 自頰長臂猿 | 白眉長臂猿 | 長尾葉猴 | 裁帽葉猴 | 滇金絲猴 | 短尾猴 | 蜂猴 | 黑長臂猿 | 黑葉猴 | 黑葉猴的白頭葉猴亞種 | 灰葉猴 | 金絲猴| 台灣猴 | 豚尾猴 | 倭蜂猴 | 白掌長臂猿 | 藏酋猴| 獼猴
鱗甲目穿山甲
食肉目 | 棕熊 | 熊貓 | 黑熊 | 馬來熊 | 小熊貓 |石貂 | 大熊貓 | 紫貂 | 黃喉貂 | 大靈貓 | 小靈貓 | 熊狸 | 荒漠貓 | 叢林貓 | 猞猁 | 兔猻 | 金貓 | 漁貓 | 東北虎 | 華南虎 | 草原斑貓
長鼻目亞洲象
奇蹄目蒙古野驢 | 西藏野驢 | 野馬
偶蹄目野駱駝 | 鼷鹿 | 林麝 | 馬麝 | 原麝| 河麂 | 黑麂 | 坡鹿 | 梅花鹿 | 馬鹿| 白唇鹿| 馬鹿| 豚鹿 | 水鹿 | 麋鹿| 野牛| 駝鹿| 野氂牛| 黃羊| 普氏原羚| 鵝喉羚| 藏原羚| 藏羚| 高鼻羚羊 | 扭角羚| 鬣羚 | 台灣鬣羚 | 赤斑羚 | 斑羚 | 塔爾羊 | 北山羊 | 岩羊 | 盤羊
兔形目海南兔 | 塔里木兔 | 雪兔
齧齒目河狸 | 松鼠

奇蹄目動物分類

動物界(Animalia)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哺乳綱 (Mammalia) | 亞綱獸亞綱 (Theria) | 下綱真獸下綱 (Eutheria) | 目:奇蹄目(Perissodactyla)
亞目
奇蹄目(Perissodactyla)因趾數多為單數,第三趾最發達而得名。奇蹄目是處於衰退狀態的有蹄類,現存種類不多,且多數種類數量稀少,但是在史前時期曾經是最繁盛的有蹄類。現存的奇蹄目只有馬、貘和犀三類,可歸入馬型亞目和角型亞目(貘型亞目、犀型亞目),在史前時期每個亞目都有較多成員,其外還有已經滅絕的爪獸亞目。馬型亞目(Hippomorpha )馬科(Equidae)
爪獸亞目(Ancylopoda)
角型亞目(Ceratomorpha)
貘科(Tapiridae) | 犀科(Rhinocerotidae)

按亞綱分類的哺乳類現存動物

按亞綱分類的哺乳類現存動物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脊椎動物亞門 · 羊膜動物
原獸亞綱 Prototheria (泄殖腔類單孔目 Monotremata (針鼴鴨嘴獸
後獸亞綱 Metatheria (有袋類負鼠目 Didelphimorphia | 鼩負鼠目 Paucituberculata | 微獸目 Microbiotheria (南猊) | 袋鼴目 Notoryctemorphia | 袋鼬目 Dasyuromorphia (包括袋鼬袋獾) | 袋狸目 Peramelemorphia | 雙門齒目 Diprotodontia (袋鼠及其近親)
真獸亞綱 Eutheria (有胎盤類非洲蝟目 Afrosoricida | 象鼩目 Macroscelidea | 管齒目 Tubulidentata (土豚) | 蹄兔目 Hyracoidea | 長鼻目 Proboscidea (象) | 海牛目 Sirenia (海牛儒艮) | 有甲目 Cingulata | 披毛目 Pilosa (食蟻獸樹懶) | 樹鼩目 Scandentia | 皮翼目 Dermoptera (鼯猴) | 靈長目 Primates | 齧齒目 Rodentia | 兔形目 Lagomorpha | 蝟形目 Erinaceomorpha | 鼩形目 Soricomorpha (鼩鼱齒蝟) | 翼手目 Chiroptera (蝙蝠) | 鱗甲目 Pholidota (穿山甲) | 食肉目 Carnivora | 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 偶蹄目 Artiodactyla | 鯨目 Cetacea (海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