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翼目

皮翼目

皮翼目(Dermoptera)現生的皮翼類僅有1科1屬,即鼯猴(Cynocephalus)。兩現生種分布在東南亞及南洋群島的熱帶森林中。鼯猴略大於松鼠,自頸至尾有被毛皮膜相連,適於滑翔。下門齒擴大,呈梳形,臼齒多尖。

基本信息

簡介

皮翼目(Dermoptera)皮翼目(Dermoptera)
皮翼目現存代表僅包括鼯猴科一科,特產於東南亞,有兩種。菲律賓鼯猴分布於菲律賓群島,馬來亞鼯猴(斑鼯猴)分布於中南半島南部到大巽他群島一帶。

分布

皮翼目的史前成員分布較現在廣泛很多,古新世和始新世在北美洲和歐洲等地尚生存著一些其他科的代表。

生活習性

馬來鼯猴馬來鼯猴
在鼯猴看起來好似狐猴和鼯鼠的結合,其最顯著的特徵是擁有鼯鼠一樣的用於滑翔皮膜。其皮膜的表面積比其他滑翔哺乳動物更大,滑翔能力非常強。鼯猴是植食性動物,高度樹棲性,爪子強壯,可以牢牢地抓在樹上,幼獸則用爪子牢牢地抓住母獸的腹部。鼯猴現在數量尚多,沒有滅絕的危險,但由於其高度樹棲性,熱帶雨林的減少會對其有一定的威脅。鼯猴的主要天敵為大型猛禽等,其中菲律賓鼯猴食猿雕的主要食物。皮翼目靈長目有一定的親緣關係,可能起源於同一個祖先,並可置於同一個總目。

皮翼目化石

皮翼目(Dermoptera)皮翼目(Dermoptera)
皮翼目的化石以往僅發現在北美晚古新世至早始新世地層中。自1918年發現後,僅有一側膜獸科(Plagio-menidae),包括側膜獸(Plagiomene)和游翔獸(Plane-tetherium)兩屬,化石極少。但70年代在北極埃爾斯米爾島的早始新世地層中找到3種以上的側膜獸類化石,其數量和分化程度都勝過美國西部。近年中國內蒙古中始新世(約5000萬年)地層中也發現了可能屬皮翼類化石。

化石種類與現生種類關係不清。有人主張把北美始新世食蟲類中的混咬獸科(Mixodectidae)和粗齒獸科(Picrodontidae)歸入皮翼目的。

按亞綱分類的哺乳類現存動物

按亞綱分類的哺乳類現存動物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脊椎動物亞門 · 羊膜動物
原獸亞綱 Prototheria (泄殖腔類單孔目 Monotremata (針鼴鴨嘴獸
後獸亞綱 Metatheria (有袋類負鼠目 Didelphimorphia | 鼩負鼠目 Paucituberculata | 微獸目 Microbiotheria (南猊) | 袋鼴目 Notoryctemorphia | 袋鼬目 Dasyuromorphia (包括袋鼬袋獾) | 袋狸目 Peramelemorphia | 雙門齒目 Diprotodontia (袋鼠及其近親)
真獸亞綱 Eutheria (有胎盤類非洲蝟目 Afrosoricida | 象鼩目 Macroscelidea | 管齒目 Tubulidentata (土豚) | 蹄兔目 Hyracoidea | 長鼻目 Proboscidea (象) | 海牛目 Sirenia (海牛儒艮) | 有甲目 Cingulata | 披毛目 Pilosa (食蟻獸樹懶) | 樹鼩目 Scandentia | 皮翼目 Dermoptera (鼯猴) | 靈長目 Primates | 齧齒目 Rodentia | 兔形目 Lagomorpha | 蝟形目 Erinaceomorpha | 鼩形目 Soricomorpha (鼩鼱齒蝟) | 翼手目 Chiroptera (蝙蝠) | 鱗甲目 Pholidota (穿山甲) | 食肉目 Carnivora | 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 偶蹄目 Artiodactyla | 鯨目 Cetacea (海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