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嶺村

高嶺村

高嶺村位於浙江省義烏市北部。距城區12.5公里。東與西山下村接壤;南離廿三里鎮7.5公里;西與浙贛線荷葉塘車站相望;北靠荷葉塘鄉駐地後山塢村。

基本信息

(圖)高嶺村高嶺村

高嶺村位於浙江省義烏市北部。距城區12.5公里。東與西山下村接壤;南離廿三里鎮7.5公里;西與浙贛線荷葉塘車站相望;北靠荷葉塘鄉駐地後山塢村。義烏至西山下公路村北擦境而過。清屬六都二圖。民國初年屬縉雲里上舍上保。1929年屬九甲鄉,後屬蘇溪鄉1951年起屬路東鄉(人民公社)。1992年,屬荷葉塘鄉,有138戶,539人。
孫氏建村備艱辛

基本簡介

高嶺村,最早定居於此的是孫氏。據《孫氏宗譜》載: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孫訓從嚴州遷義烏墩頭,生子行。行第二子夢弼,鹹平三年(1000)進士,累官中正三諫吏部侍郎兼兵戶二部尚書。夢弼第三子,見此地矮山環繞,沃野參差。東陽至杭州官道越嶺穿坳,地勢顯凸,登崗而眺,伏天龜,臥地龍,翥儀鳳,驤神駿,以為藍田之象。遂於景元年(1034)建宅於此,村名高嶺。

建築風格

(圖)高嶺村高嶺村

高嶺村保存自明至民國時期不同風格的大小祠堂廳堂、民居、古塔等,成為一個較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落。高嶺村村歷史上曾建有60餘座廳堂,現尚存有30餘座。古建築群布局嚴密多變,是江南古代宗族聚居形態的典型反映。整個古鎮由眾多以廳堂為中心的居住院落組合而成,簡稱廳屋組合院落。一座廳堂為一房或一小家族的祠堂,以此為主體,環以住宅,築起高牆,成為高嶺村孫氏總族下一房一支的居住點。《孫氏宗譜》載:孫氏千有餘家,各房聚處皆有廳以供闔房之香火。屋組合院落,在形式上有井和回字形兩種。廳與廳之間,卵石鋪成的狹弄長巷密如蛛網,牆檐相連,房廊縱橫。生人進入高嶺村古鎮難分東西,時時感到途窮路盡。怪不得當年日本侵略軍不敢亂闖高嶺村。高嶺村人誇耀說:大雨天串門,跑遍全村不在露天走半步,回到家來不濕鞋。整個古建築群中,要數孝友堂、鹹正堂、慎修堂、山樂堂、義門為最醒目。明代建築孝友堂是全村最高的建築,後進有三層。登此樓,全村盡收眼底。明嘉靖年間建造的義門,磚砌門樓,柱礎分上下兩層,上層為石鼓形,上下飾兩周孔釘,下作覆盤式,頗為壯觀。清代建築鹹正堂(又名百步廳),分前、中、後三部分,後廳氣魄最大。走進八字台門,接連就是九開間的門面,正中一間,橫樑的跨度九米,縱向有三進,從大門進去,穿過兩個天井,到後檐風火牆為止,剛好是一百步。慎修堂(又名百獅廳),廳內各根前檐柱的牛腿上都雕有獅子,有一雕一獅,也有一雕數獅,有母獅和小獅,不多不少正好一百隻,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在浙江古代建築中別具一格。民國年間建築的山樂堂,前為門廳,後為正廳,中間有天井,兩側為廂房,門廳後檐和廂房前檐及正廳前檐之間的檐枋交接點施以垂蓮柱,雕成花燈狀,梁架構件皆雕刻精緻。

服裝行業

清末,潘、徐、樓、駱4姓先後遷入。民國時期,金、陳、韓3姓遷此落戶。1950年又有應、王、錢3姓移居於此。各姓居民和睦相處,共建家園。是年全村有60餘戶,300餘人。建立高嶺農會,分田土改。1954年建互助組。翌年秋設低級社。一時農業發展,敲糖日盛。烏桕、石榴、棗乃為重要經濟特產。修鵝毛塘、葉家塘、上黃沙塘等水利設施。1958年春試種雙季稻。改峻岭國小為高嶺國小,後又從宗祠移入村南新校舍。1961年包產到戶,興農兼商,外出敲糖者逾60人。1963年築巧溪水庫南渠高嶺段,解決農田灌水。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毀祠堂,焚典籍,並大隊,禁商販。學大寨,山改田。烏桕、石榴、棗等經濟特產林被毀。70年代雖陸續出現三合土樓房,而經濟停滯,生活拮据。1978年後,改革開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發展多種經營。糧食逐增,吃穿漸豐,經濟迅速發展。又經石山頭腳開通公路,交通方便。

村莊文化

(圖)高嶺村高嶺村

自孫居高嶺到明洪武元年(1368),350年內9代單傳,家丁不興。村寨發展極其緩慢。沿官道邊獨數間房舍更迭。延至第12世方得二子。長子整地拓基,次子擇村東南分立門戶,其居住地稱里孫。高嶺漸興,丁財兩旺。至隆慶三年(1569)修宗譜時,同輩丁甲70。繼萬曆四十年(1612)後第21世仲字輩丁甲120,一時人丁興旺。擴田畝,建庭舍,設蒙館,嚴家訓。質樸成風,禮讓為俗。重農兼商。梅、棗、石榴遍村,桑、麻、烏桕盈野。村南筑窯燒火缽,始營陶器,又產南棗。明末清初戰亂,壯丁驟少。康熙雍正年間,再遭戰亂,加上惟、士、子三輩無子嗣,外遷者亦多,高嶺村孫氏人口減少,里孫一脈衰落。然居此者,衣食尚足。及乾隆年間復興。能字輩丁甲達251人,人口千餘。田畝廣布,山林達至雙溪平溪坑。村中建宗祠,有皇恩褒獎額匾數面。東鼎三進二廂立敬堂,北立舊廳、創垂堂,西蓋慶余堂、承德堂,南聳牌樓。又有小宗祠、西佛殿,東培桂軒。設讀書院,置拳教堂。養子尚教,一派詩禮。成為當時名聞四鄰的大族,為高嶺孫氏家族昌盛期。清同治、鹹豐年間,戰亂頻繁,村民塗炭,戰後瘟疫流行,孫氏幾遭滅頂之災。同治七年(1868)重修宗譜時,僅剩50餘人。光緒年間高嶺元氣漸復,再現五穀盈疇,果林蔽村。宣統元年(1909),孫先道於宗祠創立私塾,開課講學。1913年孫守琅改私塾為峻岭國小。時有孫良書下杭嘉湖賣針線兼小百貨,從之者甚眾。賣薑糖,收雞毛,時稱敲糖。

村莊狀況

1979年,高嶺人廣拓商路,有數十人散布蘇、浙、贛、皖各地,並有四五人輾轉東北。1981年,孫春生創辦服裝廠。翌年孫先海堂兄弟4人合建襯衫廠。同年7家襯衫廠一起創辦。至1989年服裝廠凡30家。製衣行業異軍突起後,配套行業應運而生,有釘扣廠6家、副料店2爿、商標廠1家、機修店1爿、運輸車6輛。1990年後,形成產銷一條龍。在東北、西北、中原地區的一些城市設攤50餘個,村民從業者200餘人。外來車工500餘人。年產襯衫145萬件,納稅175萬元。1991年孫忠賢被評為全國個體納稅先進個人。全村擁有百萬元者10餘戶,建起新式住宅樓30幢,有電話機49部。以服裝為龍頭,高嶺經濟空前繁榮。1992年被評為義烏市先進工業村。

高嶺村,自1977年恢復高校招生考試制度以來,村民考進大中專院校,已畢業的有66人,博士後1人。1991年於舊宗祠址建國小校舍,附設幼稚園。又建青年之家、老年之家。

元宵習俗

過年的時候,用整個豬頭+豬身上的一大條肉+豬尾巴+一隻(豬和雞都是煮熟的,大概會煮三四個小時)祭祀祖先及各路天上的神仙,祈禱來年國泰民安,保佑自家人平安,等等。

正月初一,每戶家裡都會有個人早起(比如5點多鐘)放鞭炮,意為“開門”。

元宵節,會有迎龍燈或舞獅子。過了元宵節,春節就真正過去了。

雲浮行政區劃百科

雲浮市位於廣東省西雲浮市部,西江南岸。總面積7779平方千米。總人口261萬人(2003年)。市人民政府駐雲城區,郵編:527300。
五豐村
圍頭村
旺水村
衛星村
灣邊村
望天村
五龍村
碗窯村
圍底鎮
旺沖村
泰安村
桐油村
潭北村
棠棣村
塘沖村
塘屋村
塔腳村
通門鎮
太平鎮
潭陽村
棠梨村
鐵場村
天堂鎮
六都鎮
黎明村
黎源村
良田村
蘆村
羅壩村
六祖鎮
留村
連灘鎮
羅鏡鎮
勵志村
黎少鎮
羅平鎮
羅平農場
龍灣鎮
龍甘村
葵洞村
金雞鎮
金田村
金灘村
逕心村
建城鎮
加益鎮
文崗村
五和村
烏龍村
旺洞村
灣中村
舊村
鏡坡村
金河村
江尾村
鏡西村
河背村
橫水村
會龍村
合江村
紅陽村
合河村
東一村
黃豆坪村
黃灣村
紅衛村
港口村
官坑村
思勞鎮
三合村
周村
振興社區
寨塘村
中圍村
鎮安村
竹圍村
中安村
腰古鎮
雲禮村
大地村
大窩村
大甲村
木林村
民強村
馬蘭村
馬路村
滿南村
龍慶村
南盛鎮
南山社區
南安村
南瑤村
高梘村
高嶺村
石牛村
石城鎮
石岩村
石坳村
石台村
石崗村
葵洞村
羅定市
龍鳳村
良官村
羅沙村
六馬村
燎原村
羅坪村
龍坪村
靈凡村
里午村
連城村
羅周圍村
羅溪村
馬塘村
馬崗社區
牧羊村
民安村
民福村
磨山村
木衝口村
滿塘鎮
木利村
木頭塘村
民樂村
松木村
石牌村
雙脈村
山田村
水擺村
思甲村
石龍村
羅平鎮
龍灣鎮
龍甘村
廟山村
馬安村
木坪村
水東村
上沙村
三坪村
宋桂鎮
司馬村
上台村
泗盆村
素龍村
泗盆村
上台村
司馬村
宋桂鎮
三坪村
上沙村
水東村
石巷村
十里村
沙沖村
石大村
水源村
石碑村
生江鎮
三和村
昇平村
三家店村
雙龍村
雙蓮村
雙東街道
合村
上賴村
沙口村
土門村
棠下村
太西村
水台鎮
四村
石底村
水塘村
雙鳳村
雙豆村
素龍街道
泗綸鎮
石淇灣村
梅竹村
木寨村
雲城街道
雲城區
永昌村
鬱南縣
雲安縣
永樂村
夜護村
雲龍村
雲浮市
永坑村
雲良村
楊村
新沖村
新朗村
新江村
西鎮村
新西村
西岸村
星光村
新樂村
逍遙村
許村
下沙村
新興縣
新城鎮
小洞村
西良村
新中村
新城村
西安村
新屋村
西水村
新星村
六都鎮
黎明村
黎源村
良田村
蘆村
羅壩村
六祖鎮
留村
連灘鎮
羅鏡鎮
勵志村
黎少鎮
山河村
石咀村
稔村鎮
瑞平村
青桐村
前鋒村
千官鎮
清水村
慶豐村
平台鎮
平北村
東星村
大眾村
大社村
丁村
東南社區
杜村
都楊鎮
衝口村
洞心村
大雲村
大樂村
東成鎮
大朗村
東壩鎮
大灣鎮
大河村
都門村
大石村
大圍村
大未村
都近村
大旺塘村
大慶村
大林村
大方村
大方鎮
東北社區
澳塘村
矮嶺村
辦田村
步賀村
布坪村
步朗村
布馬村
古范村
古勇村
高峰村
高一村
高竹村
高朗村
古龍村
高二村
公安村
桂圩鎮
古田村
高峰街道
分界村
附城村
鳳西村
分界鎮
鳳凰村
豐盛村
駙台村
富強村
豐收村
富林鎮
芙蓉村
大平崗村
洞美村
大梘村
大台村
苹塘鎮
龐寨村
坡塘村
平西村
皮村
平山村
平南村
坪塘村
平垌村
蒲垌村
平沙村
彭山村
南充村
內東村
牛路村
農林村
南龍村
南洋村
逕口村

清遠行政區劃百科

清遠市是一座年輕而充滿魅力的城市。中國廣東省轄地級市。廣東省地域最大的地級市和廣東省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地。1988年1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清遠地級市,同年2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

茂名行政區劃百科(二)

茂名市位於南中國海之濱,地處廣東省西南部,背靠祖國大西南,茂名“三高農業”蓬勃發展,荔枝、香蕉、龍眼等“嶺南佳果”馳名中外。

湛江行政區劃百科(二)

湛江(Zhànjìāng),簡稱“湛”,舊稱“廣州灣(Kwangchouwan)”、別稱“港城”,是廣東省省轄市,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國家一類大市,全國綜合實力50強城市。

江門行政區劃百科(一)

江門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側,全市總面積9541平方公里、人口410萬,江門市屬河流三角洲沖積平原,沿海有大小島嶼96個,海岸線總長328.7公里。江門屬亞熱帶海洋氣候,少霜無雪,溫和多雨,

澳村
安步村
安南村
安生村
白廟村
扁沖村
白石村
堡城村
北合村
白銀村
白水帶村
白沙社區
北街街道
白沙街道
北蘆村
耙沖社區
北達村
北灣社區
坂錫社區
步溪村
白沙鎮
磅礴村
北門村
北陡鎮
板崗村
白水村
八家村
北聯村
坂潭村
北坑村
白崗村
百頃村
八頃村
邦龍村
北洋村
北門社區
北水村
八一村
茶坑村
成平村
昌梅村
長安村|
陳山村
側賢社區
倉邊村
潮連街道
長塘社區
茶山村
長發社區
赤坎村
城西村
常安社區
長喬村
倉后街道
長塘村
潮境村
車朗村
川西村
沖蔞鎮
城北村
沖雲村
衝口村
長沙村
長坑村
沖泮村
倉下社區
朝中村
長嶺村
川島鎮
沖金村
春場村
赤溪鎮
陳邊村
廛溪村
川東村
沖洋村
曹沖村
曹厚村
長江村
城西社區
陳冲村
城南村
城東社區
城郊村
沖那村
潮透村
慈谿村
長沙街道
長間村
蒼城圩社區
大林村
東成墟鎮
東北雁村
東南村 |
篁灣村
海傍社區

大田鎮
頂沖村
東門社區
大槐鎮
大亨村
大灣村
東岸村
大蓮村
東新村
大朗村
東成鎮
大槐村
東觀社區
大埠村
杜阮鎮
丹井社區
東風社區
大崗社區
東成社區
杜臂村
東升社區
大凹村
東溪村
東寧社區
東倉社區
堤東街道
杜阮村
東華社區
東聯村
東仁村
東冠村
都陽村
大塘村
大江鎮
都斛鎮
端芬鎮
大綱村
大巷村
東紅村
東寧村
東升村
獨岡村
墩寨村
陡門圩社區
大嶺村
大洲村
獨灣村
大東村
都斛圩社區
淡村
大步頭村
斗山鎮
墩頭村
渡頭村
東雲社區
洞安村
東頭村
丹堂村
達材村
大擔村
東方村
大洞村
洞北村
東風村
大澤鎮
東甲村
獨聯村
洞南村
東北村
大澤社區
東凌村
東環沙村
東向村
大堂村
洞閣村
大鰲村
大澤村
島橋村
大環村
都會村
東成村
大滘村
大鰲社區
東衛村
大鰲鎮
大八頃村
大鰲尾村
大沙圩社區
恩城街道
二寧村
福坪村
鳳山社區
佛良村
粉洞村
阜康社區
華東社區
|

富崗村
浮石社區
豐樂社區
范羅崗社區
富岡社區
復興社區
鳳潮社區
豐盛社區
福逕村
富橫社區
芙灣村
飛東村
復盛村
甫草村
浮石村
豐江村
富城社區
福場村
鳳村
富美村
甘圍村
根竹頭村
高聯村
關村
高元村
共和鎮
隔朗村
共興社區
谷埠社區
弓田村
桂林社區
古勞村
古蠶村
古勞鎮
甘棠村
古橋村
甘化社區
港口社區
貫溪村
岡寧村
高筍村
廣海鎮
官竇村
桂水村
龔邊村
廣海城社區
崗美村
灌田村
高嶺村
甘邊村
高朗村
古邏村
官沖村
官田村
管咀村
古斗村
古泗村
古井社區
桂林村
古井橫陂鎮
橫崗頭村
黃沙村
橫陂村
潢步頭村
黃坭坦村
橫眉村
河南社區
鶴坪村
橫西村
橫槎村
黃角村
橫平村
河灣村
橫南村
橫盤村
華南村
橫東村
匯源村
鶴城鎮
荷村
合成村
禾南村
鶴山市
禾穀村
黃洞村
黃寶坑村
和平社區
鶴城村
環市街道
會龍社區
河山村
篁邊社區
虎嶺村
花園社區
荷塘社區
橫江村
荷塘鎮
虎坑場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