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牛村

石牛村位於貴州省黃平縣舊州鎮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舞陽河上游,是其十大景區之一。石牛村距離舊州鎮城關2公里。位於十萬雲山南坡山腳下,風景優美,自古兵家必爭之地。

基本信息

貴州省黃平縣舊州鎮石牛村

舊州鎮位於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舞陽河上游,是其十大景區之一。石牛村距離舊州鎮城關2公里。位於十萬雲山南坡山腳下,風景優美,自古兵家必爭之地。全鎮座落於貴州省黃平縣西北部,總面積22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84米。北臨遵義地區餘慶縣,西界黔南州的福泉市、甕安縣,東南與本縣一碗水鄉、新州鎮、土塘鄉、浪洞鄉、崇仁鄉相連。距黔東南州府凱里市78公里,省會貴陽市198公里。境內有黃余、黃湄、黃福公路穿城而過,交通便利,市場繁榮,為本縣西北八個鄉鎮之經濟文化中心,水利、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完善齊全,是投資興業的理想場所。舊州鎮是貴州省十大歷史文化名鎮和二十個重點保護與建設的民族村鎮之一,是“雙百”小城鎮建設鄉鎮,第三批綜合小城鎮建設試點鄉鎮,是黔東南州五大經濟強鎮之一。全鎮轄30個村,5個居委會,399個村(居)民小組,有1.4萬餘戶,5.2萬餘人,其中少數民族(主要為苗族)占62%;有耕地面積10.5萬畝(丈量畝),其中田6.5萬畝,土4萬畝;有林草地8.6萬畝,牧草地10.4萬畝;有經濟果林1.5萬畝。舊州地勢平坦開闊,有一展無垠的萬畝大壩、是貴州省三個著名大壩之一。這裡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亞熱帶溫暖濕潤性氣候,平均氣溫15.7℃,年均降雨1211毫米、土質肥沃,物產豐富,歷來盛產稻穀、玉米、小麥、紅薯、洋芋、油菜、花生、水果、畜禽,自古是貴州東部重要的商品糧和畜禽基地。舊州又是貴州省“泥哨工藝之鄉”,其十二生肖泥哨,裝飾考究,內涵豐富。民間刺繡、桃花、蠟染、紡織工藝獨特。自改革開放以來,舊州的各項社會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現工農業總產值超億元,年產稻穀2.2萬噸,玉米0.5萬噸,紅薯2萬噸,洋芋2萬噸,油菜0.2萬噸,西瓜0.5萬噸,蔬菜2.5萬噸;年產柑桔2萬噸,梨子0.7萬噸,其他水果0.3萬噸;年生豬出欄3萬頭,黃牛1萬頭,家禽15萬餘頭;年產各類魚300噸。鄉鎮企業、商業、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廣播、電信、交通、旅遊等也得到蓬勃發展。現全鎮各類鄉鎮企業眾多,主要製造加工牛肉干、炮竹、磚瓦、皮革、白酒、礦泉水、松脂、糧果等,其中牛王集團興華食品廠有限公司生產的“牛老大”牛肉干品牌是農業部部優產品、全國質量信得過產品,獲中國旅遊產品“天馬”優秀獎,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為中國民航首家配機食品,其系列產品供不應求,享譽全國。有個體工商經營戶2000餘戶;有中國小24所(含高中),教職工520人,中國小在校生10400人,有幼稚園2所。近年來,舊州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校園環境日益改善,其中舊州中學已被列入省級重點中學,全校師生達6000餘人,校園建設和教學水平在黔東南州堪稱一流;有中心衛生院2所,各類醫療技術人員80餘人,有村級衛生室30個;有文化站1個,閉路電視收轉台1個,銀行2所,信用社2所,郵政支局1所,電信支局1所,移動公司3個。全鎮30個村已全部通公路和固定及行動電話。舊州鎮歷史悠久,據史志記載已長達2300餘年。春秋戰國時稱且蘭國,漢置州,唐設韶明縣,宋稱珍州,又名樂源郡,元置元帥府,明設黃平安撫司,清設黃平千戶所,後改巡檢司,民國設舊州分縣,建國後設區、鎮,1992年撤區並鄉,將原舊州鎮、紅梅鄉、石牛鄉、石板河鄉合併為舊州鎮。舊州是長江支流沅江沿舞陽河上溯到黔東的最後一個通商碼頭,古時所有京廣百貨均由舞陽河水路泊來,至此轉馱貴陽、安順等地,而當地土特產又經此水運到洞庭湖後,分銷武漢、土海、江浙一帶。歷代貨運頻繁,商賈雲集,市井喧嘯,經貿發達。由此也形成了當地少數民族文化、漢文化、外來文化、宗教文化融為一體的多元文化之鄉。古建築群是巴蜀、湘鄂等外來文化和宗教文化與當地民族民間工藝在特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相融合的產物,宮閣廟宇與玲瓏古樸的古民居交相輝映。過去曾有“九宮、八廟、三庵、四閣”和2000餘棟古民居,全為典型容(印)形建築,造型壯觀優美,精緻典雅,別具特色,頗具規模,系黔東一座獨具風格的歷史文化古城。2000年貴州省城鄉規劃設計院已制定《黃平縣舊州鎮古城保護開發規劃》,200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文化名城專家委員會已編制《舊州古城保護開發詳規》。現正大力開展古城保護恢復建設,打造明清古城,積極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申請開闢旅遊支線機場。舊州地靈人傑,是大文豪郭沫若母親的故鄉,明代民族英雄史可法法青少年時期曾在這裡度過,清代獨赴夷營怒斥英軍統帥的天津知府石贊清出生於舊州,當今更有聞名國內外的常氏三弟兄,王家三傑女。這裡還與中國革命運動有深厚緣源。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時路過舊州,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賀龍、任弼時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此留下了光輝的足跡。當先遣部隊紅六軍團進駐舊州時,在天主教堂獲詳細法文版《貴州地圖》一張,為紅軍順利走出雲貴發揮了重要作用。1941年,為抗日需要,美國和國民黨政府在此修建了大型軍用機場,駐有美國一個飛機大隊,直接參加長沙、衡陽等戰役,為抗戰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舊州歷來山青水秀,自然風光優美,旅遊資源極其豐富。城郊有清代評十六佳景,其中的鼓台仙境、翁播龍潭、陡岩赤壁、萬營占候等絢麗壯美景點,遊覽價值很高。且近年來新建成了集長江三峽之雄偉,桂林山水之秀麗,四川九寨溝之幽雅的舞陽湖,2000年已被評定為國家級水利旅遊區。古城東面15公里處有被稱之為天造地設、鬼斧神工的自然藝術長廊、佛僧神仙隱居之勝地的上舞陽河大峽谷,長達30公里,此處地貌獨特,河谷深遽,懸崖峭壁,溶洞遍布,群瀑飛舞,峰高嶺秀,植被神奇,風光綺麗;古城西面15公里處有世外桃園般純樸的朱家山原始森林,是貴州的“綠色寶庫”和“動植物基因庫”。極具旅遊開發價值。2000年,舊州被旅遊專家讚譽為“金盆(萬畝大壩)、銀碗(舞陽湖)、聖水(浪洞溫泉)、玉帶(舞陽河)、明珠(古鎮)”。此外,舊州鎮離“貴州漂流的王牌一一洞中漂流絕景野洞河、黔南第一洞天飛雲崖、飛雲大峽谷僅25公里,距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杉木河、雲台山、下舞陽河也僅50餘公里,非常適宜開展社團規模旅遊。旅遊業發展潛力不可估量。

雲浮行政區劃百科

雲浮市位於廣東省西雲浮市部,西江南岸。總面積7779平方千米。總人口261萬人(2003年)。市人民政府駐雲城區,郵編:527300。
五豐村
圍頭村
旺水村
衛星村
灣邊村
望天村
五龍村
碗窯村
圍底鎮
旺沖村
泰安村
桐油村
潭北村
棠棣村
塘沖村
塘屋村
塔腳村
通門鎮
太平鎮
潭陽村
棠梨村
鐵場村
天堂鎮
六都鎮
黎明村
黎源村
良田村
蘆村
羅壩村
六祖鎮
留村
連灘鎮
羅鏡鎮
勵志村
黎少鎮
羅平鎮
羅平農場
龍灣鎮
龍甘村
葵洞村
金雞鎮
金田村
金灘村
逕心村
建城鎮
加益鎮
文崗村
五和村
烏龍村
旺洞村
灣中村
舊村
鏡坡村
金河村
江尾村
鏡西村
河背村
橫水村
會龍村
合江村
紅陽村
合河村
東一村
黃豆坪村
黃灣村
紅衛村
港口村
官坑村
思勞鎮
三合村
周村
振興社區
寨塘村
中圍村
鎮安村
竹圍村
中安村
腰古鎮
雲禮村
大地村
大窩村
大甲村
木林村
民強村
馬蘭村
馬路村
滿南村
龍慶村
南盛鎮
南山社區
南安村
南瑤村
高梘村
高嶺村
石牛村
石城鎮
石岩村
石坳村
石台村
石崗村
葵洞村
羅定市
龍鳳村
良官村
羅沙村
六馬村
燎原村
羅坪村
龍坪村
靈凡村
里午村
連城村
羅周圍村
羅溪村
馬塘村
馬崗社區
牧羊村
民安村
民福村
磨山村
木衝口村
滿塘鎮
木利村
木頭塘村
民樂村
松木村
石牌村
雙脈村
山田村
水擺村
思甲村
石龍村
羅平鎮
龍灣鎮
龍甘村
廟山村
馬安村
木坪村
水東村
上沙村
三坪村
宋桂鎮
司馬村
上台村
泗盆村
素龍村
泗盆村
上台村
司馬村
宋桂鎮
三坪村
上沙村
水東村
石巷村
十里村
沙沖村
石大村
水源村
石碑村
生江鎮
三和村
昇平村
三家店村
雙龍村
雙蓮村
雙東街道
合村
上賴村
沙口村
土門村
棠下村
太西村
水台鎮
四村
石底村
水塘村
雙鳳村
雙豆村
素龍街道
泗綸鎮
石淇灣村
梅竹村
木寨村
雲城街道
雲城區
永昌村
鬱南縣
雲安縣
永樂村
夜護村
雲龍村
雲浮市
永坑村
雲良村
楊村
新沖村
新朗村
新江村
西鎮村
新西村
西岸村
星光村
新樂村
逍遙村
許村
下沙村
新興縣
新城鎮
小洞村
西良村
新中村
新城村
西安村
新屋村
西水村
新星村
六都鎮
黎明村
黎源村
良田村
蘆村
羅壩村
六祖鎮
留村
連灘鎮
羅鏡鎮
勵志村
黎少鎮
山河村
石咀村
稔村鎮
瑞平村
青桐村
前鋒村
千官鎮
清水村
慶豐村
平台鎮
平北村
東星村
大眾村
大社村
丁村
東南社區
杜村
都楊鎮
衝口村
洞心村
大雲村
大樂村
東成鎮
大朗村
東壩鎮
大灣鎮
大河村
都門村
大石村
大圍村
大未村
都近村
大旺塘村
大慶村
大林村
大方村
大方鎮
東北社區
澳塘村
矮嶺村
辦田村
步賀村
布坪村
步朗村
布馬村
古范村
古勇村
高峰村
高一村
高竹村
高朗村
古龍村
高二村
公安村
桂圩鎮
古田村
高峰街道
分界村
附城村
鳳西村
分界鎮
鳳凰村
豐盛村
駙台村
富強村
豐收村
富林鎮
芙蓉村
大平崗村
洞美村
大梘村
大台村
苹塘鎮
龐寨村
坡塘村
平西村
皮村
平山村
平南村
坪塘村
平垌村
蒲垌村
平沙村
彭山村
南充村
內東村
牛路村
農林村
南龍村
南洋村
逕口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