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鋒鎮

前鋒鎮

前鋒鎮位於雲安縣東南部,東經112°06′,北緯22°48′,東與雲城區腰古鎮、新興縣交界,南與新興縣相連,西與南盛、富林鎮接壤,北與安塘鎮毗鄰,距雲浮市區21公里,總面積119平方公里。到2000年12月31日止,前鋒鎮總人口25326人,其中農業人口21306人,非農業人口4020人,均為漢族。

基本信息

地理資源

前鋒鎮前鋒鎮
前鋒鎮地形屬低山區, 勢南高北低,雲霧山脈延綿本南部,海拔500米以上峰有白花頂,萬壽嶺,觀音仔,樑上紅,豆腐頭髻、大頂、三寶項、大鍋耳、花園尖七星崗崖樓山等,河流有石古河南盛河。累年平均氣溫21.3℃,降水量1850毫米,霜回7天,屬南亞熱帶委風區。主要礦藏有石灰石,儲量約1億立方米。 主要農產品有稻穀、蕃薯、木薯、馬鈴薯、花生、黃豆等;主要林業資源有松、杉、竹等等,其中松主要品種有加勒比松雜交松馬尾松等,林業資源總面積有15.2萬畝。前鋒鎮的交通較發達,有18公里的平(崗)勒(竹)公路貫穿全鎮9個村委會,羅坤、羅坪兩個村委會更有省道董(逕)南(盛)線通過,11個村委會已全部通沙土路。

歷史沿革

前鋒鎮於清同治年間設石達石堡,民國15年(1926年)改堡為鄉,以後,鄉的設定多次變動。1958年9月併入料洞鄉,10月成立幸福之路人民公社,1961年3月分設石達石人民公社,以後改為前鋒人民公社,石達石區。1986年10月設為石達石鄉,1989年9月改為石達石鎮。2000年2月,經省人民政府民政廳(粵民基[2000]9號)文批准,改為前鋒鎮。鎮人民政府駐前鋒圩,轄居委會1個,村委會11個。

城鎮建設

前鋒鎮前鋒鎮
2000年鎮內有初級中學1所,在校學生1199人,完全國小13所,在校學生3120人,幼稚園1所,鎮級衛生院1所,衛生站33所,開通程控電話,行動電話和無線尋呼、圖文傳真、光纖通訊等,建有水電站4個,總裝機容量達1150千瓦。生活配套設施完備,有自來水廠1間,日供水量2500立方米;並分別建有影劇院、廣播電視站、文化站等文化娛樂設施。

圩鎮建設方面:現在的前鋒街道始建於80年代初期,經過近20年的建設,現圩鎮占地面積有2.8平方公里,房屋建築面積約有50萬平方米,主街道萬福路長1200米。有工商所、信用社、衛生院、財政所、保險站、毛巾廠等單位企業落戶圩鎮街道辦公或經營。

自然資源

前鋒鎮前鋒鎮
前鋒鎮地處湖區水網地帶,這裡水面資源較為豐富,土地十分肥沃。前鋒鎮共有水面35800多畝,適合搞水產養殖,還有近萬畝的低洼地和5000多畝成片林可供開發利用,是名聞遐邇的“魚米之鄉”、“林業之鄉”。轄區內的原白馬湖鄉歷史上素有“金白馬”美譽,原淮勝鄉曾被稱為“淮上明珠”。境內所產的綠色食品——珍珠大米、有機大米、白馬湖大閘蟹甲魚龍蝦雪藕中華壽龜大豆芡實馬鈴薯等早已以質優味美、營養豐富,馳名上海杭州南京和蘇、錫、常等大中城市,深受消費者青睞。且前鋒鎮地理位置獨特,水陸交通十分便捷。她北瀕白馬湖,南臨寶應湖,東與寶應縣山陽鎮接壤,西與呂良鎮、解放軍泗灣湖農場毗鄰,地處兩市(淮安、揚州)三縣(區)(寶應、楚州、金湖)結合部,是名副其實的金湖縣對外門戶。鹽金國防312國道和大汕河自東北向西南穿鎮而過,船舶通過阮橋閘進入白馬湖可達淮安、洪澤等地,沿大汕河東行可直接進入大運河。鎮政府所在地距南京、揚州、鹽城、淮安等市行車時間均不超過2小時,交通地理優勢十分明顯。

旅遊資源

前鋒鎮前鋒鎮
雲浮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優美的自然景觀與豐富的人文景觀交相輝映,遊覽佳境不勝枚舉。蟠龍洞凌霄岩星岩古洞西江金魚沙國恩寺龍山溫泉等是遠近聞名的旅遊勝地。龍山縣是佛教禪宗六祖慧能的故鄉,國恩寺更因是六祖的圓寂之地而名揚天下。

雲安縣杜鵑花生態觀賞園:雲安縣杜鵑花生態觀賞園座落在雲安縣六都鎮南面的石山群中。東西寬2公里,南北長3公里。園內自然景觀得天獨厚,人文景觀獨具匠心,是一個別具一格的旅遊勝地。

雲浮明淨如鏡的人工湖:人工湖位於城區石麟山下,建於1958年,占地面積14520平方米,建築面積550平方米。正門是雙層石牌坊。園內正中是文化廣場,緊靠革命烈士紀念館。廣場東邊是人工湖,湖水波光漣漪,湖堤楊柳低垂,石橋花池,小亭樓榭點綴其中,是休閒娛樂的好地方。

省級風景名勝區蟠龍洞:蟠龍洞自1985年對遊人開放以來,已接待數百萬遊客。特別近年來,市政府加大了對景區建設的投入,於蟠龍洞旁興建蟠龍天湖,一個集觀賞、食住;遊樂、購物於一體的旅遊景區已初具規模,來自各地的遊客更是絡繹不絕。

雲浮雲安縣“大雲霧山”:大雲霧山麓層巒疊嶂,林茂竹修,方圓數十里之內群山如聚,雲霧如怒,山高谷深,雲蒸霞蔚。山間四時鳥語花香,景致極佳。高山雲霧出好茶,小村寨村民多種植自飲,獨特環境土產也特多,大雲霧山(粵西地區最高峰,海拔1140米),有二類保護動物穿山甲,二類保護植物桫欏等。

衛生事業

前鋒鎮前鋒鎮
1996年成立農村初保衛生保健委員會。下設辦公室,在黃沙村委員會開辦合作醫療站,由分管衛生的副鎮長阮志堅同志任初保辦主任,鎮衛生院院長李伙泉同志任副主任,負責全鎮初保工作。並把初保工作納入政府工作目標及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制定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工作的五年規劃和年度計畫。

1996年前鋒鎮投入約100萬元資金,新建前鋒鎮衛生院綜合樓一幢,於1997年投入使用,建築面積達780平方米,其中業務用房占180平方米,生活用房500平方米,擁有職工宿舍14套。並改建了前鋒鎮衛生院羅坪衛生所,裝修好衛生院產科業務用房、手術室等,購進B超機一台、牙科醫療器械一套等醫療設備,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及服務質量。

衛生防疫、婦幼保健工作取得較好的成績,到2000年底,前鋒鎮的兒童四苗接種率達95%,7歲以下兒童免疫建卡率100%,入保率75%。婦幼保健工作以優生優育為中心,開展孕婦和兒童兩個系統管理。到2000年底,0-7歲兒童系統管理率85%,孕產婦系統管理率80%,住院分娩率為60%,新生兒接種率為99%,中國小校健康教育開課率100%。

經濟發展

前鋒鎮前鋒鎮
前鋒鎮工業企業主要有水泥廠、復粉廠、皮革廠和毛巾廠等,有年產8萬噸425#普通矽酸鹽水泥的前鋒水泥廠、年產石灰石100萬噸的增村石坳頭石場和年產復粉80萬噸的增村三角湖坑尾復粉區。

前鋒鎮農業主要是畜牧水產業和“三高”農業,全鎮共有肉雞養殖場400多個,肉雞銷售量近700萬隻,有肉豬、母豬養殖場250多個,年產仔豬3萬多頭。“三高”農業發展勢頭良好,前鋒鎮共有肉桂2240畝,筍竹1230畝,魚塘3500畝;前鋒鎮重點發展“果、蔬”等經濟作物,前鋒鎮柑桔種植達3萬畝,蔬菜種植9100畝。2007年,全鎮兩稅收入422萬元,比2006年增115萬元,增幅為37.45%,完成年任務的156%。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4324元。

新農村建設

前鋒鎮前鋒鎮
前鋒鎮立足當地自然資源優勢,培育主導產品,因地制宜發展特而專、新而奇的珍稀藥用橄欖,產品全身都是寶,市場需求量大。葉可以回收制橄欖茶,果肉含有豐富維生素胺基酸黃酮素等人體所需的各種元素,由橄欖肉製成的保健酒和高檔護膚品深受消費者的青睞。核可以制活性碳,仁可以製成各種鹹料。珍稀藥用橄欖種植四年後每株產量100斤,到第七、八年每株可達800斤,去年市場收購價為0.8元/斤。2007年,前鋒鎮以雲安縣前鋒鎮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掀頭,與雲浮市天祥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購銷契約,在羅坪村委會創辦520畝珍稀藥用橄欖種植示範基地,基地按高標準種植,樹苗生勢喜人。由於政府宣傳引導得力,各村委會都爭相種植,到目前止全鎮種植珍稀藥用橄欖達2100畝。下半年,前鋒鎮黨委、政府準備邀請專家、學者到前鋒鎮傳授珍稀藥用橄欖種植技術,做大做強橄欖產業,把其發展成為前鋒鎮特色主導產業,帶動農民奔康至富。

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項目,增加農民收入。前鋒鎮黨委、政府根據本鎮的實際情況,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優勢農產品,對能夠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優勢農產品項目,切實加大扶持力度;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優勢農產品的區域布局,充分發揮農業比較優勢,培育優勢農產品,努力把優勢農產品做大做強,穩步提高前鋒鎮知名度。前鋒鎮一直以來都有種植蔬菜的習慣,根據這一特點,在崖樓、羅坪兩個村委會建起了共500多畝蔬菜示範基地,引來高要市一位姓趙的蔬菜流通客商,並由其提供種子、技術、回收一條龍服務,為農戶解決生產中所遇到的問題。在蔬菜示範點的帶動下,崖樓羅坪兩個村委會周邊發展種植蔬菜近1500多畝,主要種植以茄子青豆辣椒等蔬菜,其中羅坪辣椒在雲浮市場占有一席之地。每畝蔬菜一年可為農民增收3000多元,有力地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前鋒鎮前鋒鎮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在一定的時間裡和確定的區域內,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目的是為了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培育農業特色主導產業、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和加快農業科技推廣;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亦要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和諧統一。由此可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緊密相關,這也正是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實現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所包括的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沃土工程等土地治理項目。羅坪村委會白田洞常朗洞蔬菜示範點由於沒有機耕路,種出來的蔬菜只好用人力運到公路,圳渠到處漏水崩塌,嚴重製約蔬菜的發展,前鋒鎮黨委、政府迫切希望上級部門支持,能把白田洞、常朗洞的路渠完善好,加快前鋒“菜籃子”產業的發展,有利於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墊定基礎。

前鋒鎮黨委、政府將按照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做到以沼氣為切入點,抓整體建設,走以“三沼”(沼氣沼渣沼液)的綜合利用之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做大做強橄欖產業,把其發展成為前鋒鎮特色主導產業,帶動農民奔康至富;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優勢農產品,增加農民收入。為建設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應有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