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贊清

石贊清

(1805-1869),字次臬、襄臣,清朝貴州省黃平縣舊州鎮石牛寨勇村人。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舉人,十八年(公元1838年)進士。以知縣即用分發直隸。補阜城知縣,署獻縣知縣,調正定、盧龍知縣,升蘆台撫民通判,署永定河北岸同知,升順天府治中,署通永道、霸昌道。鹹豐六年(公元1856年)五月補天津知府。十年(公元1860年)十一月擢順天府尹,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以府尹兼署刑部右侍郎、迭充辛酉科舉人複試閱卷大臣、壬戌科會試搜檢大臣、順天鄉試監臨官、稽察右翼覺羅學。九月補授直隸布政使。二年(公元1863年)調湖南布政使,次年曾奉旨祭告南嶽。後又護理湖南巡撫。五年(公元1866年),招入為太堂寺卿、稽察左翼覺羅學、轉宗人府府丞。六年(公元1867年)補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再補工部右侍郎。八年(公元1869年)病逝於京師,葬之於貴陽宅吉壩。 概述圖片來源:

史籍記載

1、石贊清由縣令揚歷中外三十餘年,皆以清正愛民著稱,而天津治績尤異。任天津知府時,時逢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於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攻占天津,百姓慘遭蹂躪,清政府各級官員多俯首貼耳,石則堅貞不屈,逕往敵營,慷慨而談,陳說大義,要英法速罷兵議和。後英軍派500人將他劫往南營作人質。在軟禁中,英軍送飯,他不吃,進酒,他不飲,三天三夜,滴水未入口,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天津的老百姓得知這一情況後,數十萬人聚集,天天高呼:"還我石父母!"幾天后,迫於大勢,英軍只好將石贊清送回,他正氣凜然地說:"吾如何來,當如何歸。"英軍無奈,只好用轎子把他抬回府署。天津百姓有民謠頌讚他說:"為國為民天津府,剛毅不撓胸有主!"朝廷迫於民意,次年提升他為順天府尹。

2、晚清名臣石贊清

石贊清(1806—1869),貴州省黃平縣舊州鎮石牛寨勇村人,晚清名臣。石贊清系孤兒,家境極貧,少年時期在舊州度過,後往貴陽依靠伯父、岳父資助讀書成名。應貴陽童子試,名列前茅。清道光十五年(1835),贊清恩科中舉,十八年(1838)赴京會試中進士。先後任直隸、阜城、盧北知縣,盧龍撫民通判、永定北岸同知、順天府治中、海遠主事、天津知府(現相當於天津市長)兼團防順天府尹、刑部侍郎、各省舉人閱卷大臣、直隸水利總督、直隸布政使、湖南巡撫(湖南省長)、太常侍卿、都察院左副御史、工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主事。

石贊清之所以成為一代名臣,主要是因他在天津知府任內建樹了突出政績,受到當地人民的衷心擁戴

當時英、法等國為了侵奪中國權益,公然派兵侵犯天津,清軍兵敗,英夷提出無理苛刻要求,否則就要大動干戈,清廷達官顯貴見勢危急,紛紛倉惶逃命,鹹豐皇帝也逃避熱河。在這“土地無守”時刻,石贊清捨生忘死,大義凜然,獨赴夷營,慷慨陳詞,曉以利害,為祖國據理伸張正義,充分顯示了中國人民的民族骨氣和大無畏精神,使英帥孟某暗自嘆服。

在雙方談判中,石贊清毫不妥協退讓,據理力爭,堅決不讓侵略者沾到半點便宜,拒絕在有損祖國利益的協定上籤字,英軍大怒,竟將他扣押。贊清堅貞不屈,怒斥英軍及其統帥,列數他們的侵略罪行,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但求一死,不時手拍脖頸說:“快殺我!快殺我!”英帥更加敬佩他,轉對他以禮相待,備豐盛佳肴待之。可是,贊清不屑一顧,絕食三天滴水不進以示抗議。

天津人民悉知情況後,數十萬人自發齊集夷營包圍英法聯軍輪船,要求放回“石父母”。鹹豐帝知道後,立即傳諭:“要夷帥禮貌送回石贊清這最得民心之官,否則眾怒難犯,激而成戰”。夷帥被迫將石送回,天津一帶秋毫無犯。

石贊清以天下為己任,以國家民族利益為根本,凜然正氣,高風亮節,民族精神為國人敬佩,有人曾把他比做西漢時期出使匈奴被留十九年而歸的蘇武。同治帝登基,為樹立忠貞死節之臣以當做楷模,親下聖諭予以表彰。

石贊清為官廉潔奉公,剛正不阿,秉公執法,不謀私利,處理果斷,如實裁決,有“石一堂”之美稱。他在天津辦了不少好事、實事,諸如平銀市、整頓士風、公斷訟案、賑災治水等,史評“中外皆有政聲”。天津人民十分擁戴,編歌頌其為“愛國為民天津府,剛毅不撓胸有主”。

石贊清為官政績卓著,在文學上也很有造詣,尤擅長集句詩的創作。他喜讀唐宋元明歷代名家名作,凡遊覽名山大川,贈朋答友,詠物言志,抒發感慨,均利用前人現成詩句巧妙工合地纂疊在一起,成為一首新詩,天衣無縫,讀來別致清新,毫無抄錄之嫌。他集有《豆丁吟》十二卷1045首、《紫荃山館賦帖詩》393首,均曾在貴陽刊刻於世,遠近傳誦。

石贊清去逝後,清政府十分痛惜,同治皇帝親賜祭文以表其功德。

石贊清是舊州英俊人才的典型代表,是舊州歷史的光榮,是舊州人民的驕傲。

個人作品

石贊清 石贊清

石贊清著有《飣豆吟》十二卷,《飣豆詞》69闋,都是集唐人詩句而成,比歷來泛集各代人物的詞句更難,在古今詞林里別樹一幟。他亦能書畫,貴州省博物館藏有其著色山水摺扇兩頁。其一《江行圖》,題集宋詩七絕一首。其二《耕織圖》,題自作五言排律一首。字效晉人小楷。詩書畫三絕,實為精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