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鎮

六都鎮

六都鎮是雲安區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雲安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它濱臨西江,東、南與雲城區相連、西與鬱南縣接壤、北與德慶縣隔江相望。鎮內的六都港,位處西江黃金水道河段,是國家二級口岸,常年通航能力達到3000噸級,貨物年吞吐量排在省內河運輸第二位,正在興建的雲浮新港,年吞吐量達2000萬噸。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六都鎮轄地,清乾隆五年(1740年)設石龍堡、王疆堡,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設王疆堡。民國15 年(1926年)改堡為鄉。後設六都鄉、石龍鄉、王韁鄉。民國36年合併為鎮北鄉。新中國成立後,鄉的設定多次調整。1958年4月,南鄉、大慶、六都鄉合併為六都鄉,9月高村鄉併入,10月成立烘爐人民公社。1961年3月,分設六都人民公社。1983年4月設六都區。1985年4月設六都鎮。清屬東安縣管轄;民國3年後屬雲浮縣管轄;1994年4月設立地級雲浮市後屬雲城區管轄;1996年1月9日經國務院批准,雲城區分設雲安縣,現屬雲安縣管轄。全鎮總面積204.6平方公里,總人口5萬多人。

2014年,雲浮市城市總體規劃(2012-2020)》於2014年8月8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粵府函〔2014〕160號),批准建設雲浮市雲安區,區政府駐地 六都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六都鎮中心城區位於雲安區東北部,東經112°07′北緯23°05′,濱臨西江,東、南與雲城區相連,西與鬱南縣接壤,北與德慶縣隔江相望。全鎮總面積204.08平方公里。

地形

六都鎮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中間河谷,群山環抱。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竹篙山、伍種營、大山頂、豆腐頭頂、高降頂。

河流

蓬遠河發源於大金山,於黃灣村流入西江。

氣候

屬南亞熱帶季風區,累年平均氣溫21.6℃,年降水量1600毫米,霜日6天。

行政區劃

截至2012年,六都鎮轄13個村,1個社區:大河村、上六村、下四村、六都村、黃灣村、富強村、南鄉村、谷塘村、佛水村、光明村、慶豐村、大慶村、冬城村、六都社區,共有村組252條。

人口

截至2012年,六都鎮總人口51251人,其中農業人口43446人。

自然資源

六都鎮資源豐富。主要礦藏有鐵、錫、鉛、硫、瓷士、河砂、石灰石等,其中瓷土和石灰石儲量分別為3億立方米和1億立方米;主要農副產品有優質水產、水果、筍竹、玉桂、蠶桑等;旅遊資源開發潛力大,建有富山湖度假村,大慶、慶豐、冬城連片石山群正在開發建設華南地區最大的杜鵑花生態觀賞園,岩洞、高吊水瀑布和勒頭沙沙灘等旅遊資源有待開發。 六都鎮位於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北回歸線附近,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為22度,年降雨量為1982.7毫米,平均相對濕度為77%。這裡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水陸交通方便,為各種植物、花草的成長提供了極佳的生長條件,為花卉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 六都鎮是廣州、禪城、番禺、南海、順德五地交匯處,是順德的“北大門”。隨著廣州大都會的南拓,佛山中心組團的建設,廣珠西線、佛山一環的建成通車,廣珠城際快速軌道、以及僅相距5公里的廣州新火車站等一系列基礎設施的建設,六都鎮成為廣佛都市圈的核心區域、珠三角的交通樞紐。

經濟概況

綜述

2007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3277億元,比2006年增長16%;其中工業產值1.2277億元;農業產值2.10億元;工商稅收入庫1302萬元,比2006年增長54.45%;首次突破千萬大關;農村人均年收入達到4275元,比2006年增長7.1%。

2011年,全鎮工農業生產總值6.0644億元,比2010年增長36.55%。其中工業生產總值3.6億元,農業生產總值2.4644億元,實現稅收入庫2833萬元,比2010年增長17.79%,其中國稅1381萬元,地稅1452萬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239萬元,比2010年增加2.72%。

2013年,全鎮工農業生產總值實現平穩增長。完成工業總產值約12.5億元, 全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00多萬元。全鎮工商 稅收入庫4265萬元,比2012年增長25.6%,首次突破4000萬元。其中國稅2612萬元,地稅 1653 萬元。 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994萬元,比2012年增長 28.3%。 全鎮農業人口人均收入9196 元。

第一產業

農業方面,主要有優質水產、水果、筍竹、玉桂、蠶桑等,已建成了水產、畜牧、水果、玉桂、筍竹、松脂、蠶桑等七大農業商品基地,總面積達5萬畝。

第二產業

六都港六都港

六都鎮內建有專業石材加工、銷售市場。到2007

年底,該鎮天然石板材、人造大理石板材年產能力達到800多萬平方米。全鎮水泥生產能力達年產1000萬噸。2005年,六都鎮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水泥專業鎮。硫酸生產能力年產60萬噸和鈦白粉生產能力年產1.5萬噸。是廣東省火炬計畫硫化工特色產業基地。

2011年六都鎮共完成征地面積1622.9畝。其中主要的有雲浮市億鴻石材133.4畝、廣業硫鐵礦集團氧化球團礦136畝、潤生石材300畝、晉盛石業123畝、七大洲石材105畝、電解錳補征地112畝。

第三產業

2006年,工商稅收入庫843萬元,比2005年增長16.44%。2007年,工商稅收入庫1302萬元,比2006年增長54.45%。

交通

公路公路

公路方面,26米寬四車道的雲六一級公路連線32

4國道線通廣州,二級水泥路面的雲蒼公路通鬱南、廣西等地,鎮內通村公路全部實現硬底化。廣梧高速公路在鎮內大慶村設有出入口。

水路方面,西江水路1000噸級船隻可上溯廣西梧州,下航穗、港、澳。四圍塘碼頭年吞吐量1000萬噸級,廣東省內河第一大港。

鎮內的六都港,是國家二級口岸,常年通航能力達到3000噸級,貨物年吞吐量排在廣東省內河運輸第二位,境內的雲浮新港,年吞吐量達2000萬噸。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硬底化村道硬底化村道

六都鎮基礎設施完善。六都鎮具有中等城市發展所需

的基礎設施條件。鎮中心區已建成面積達近10平方公里,鎮內水、電供應充足,有11萬伏輸變電站一座,已建好10KV線路110多公里,鎮自來水日供水能力達12萬立方米。

通訊設施

通訊設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與國外200多座城市及國內2000多個城鎮開通了直撥電話,建設了滿足各種業務需求的寬頻信息服務網路系統。投資服務周到,具有一系列優惠政策與措施,建立了規範的管理和完善的服務體系。

城鎮建設

六都鎮城鎮建設日新月異。鎮中心區建成面積達12平方公里,水、電、通訊網路完善;銀行、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敬老院、綜合性購物商場齊備,有三星級酒店兩家,並即將有一家五星級酒店落戶,六都鎮綠化復蓋率達24%,環境優美。

2011年,六都鎮投入資金460多萬元,完成了下四二沖至紅崗嶺、六都大富村口至大富村、六都獅石至雲六公路、黃灣進港公路至啟秀國小、谷塘教庠至谷塘、佛水二子坳至鬍子、富強三墩至坳仔等7條農村公路(包括橋樑)硬底化建設,總里程為15.47公里。投入80多萬元,清理了佛水至南鄉橋約5公里的河道、清理了富強至白沙塘約5公里的河道。

社會保障

2011年,全鎮完成農村醫療保險39328人,有2283人給予賠付,合計543.97萬元,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共2011人,全鎮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共11231人,其中60歲以上領取待遇的4260人,交費總額125.12萬元。

2011年,全鎮累計落實幫扶資金共666.27萬元,落實幫扶項目19個,轉移勞動力820人次,完成危房改造111間,全鎮幫扶戶年人均收入達到2500元以上的有272戶。

2011年,鎮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共排查受理各類矛盾糾紛98宗,成功調處94宗,調處成功率95.9%,其中立案登記受理52宗,已結案48宗。各村(居)工作站受理解決的糾紛案件166宗。六都鎮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工作復蓋到全鎮252條自然村,復蓋率99%,涉及人口51130萬人。

文化教育

六都鎮教育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六都鎮是廣東省教育強鎮,擁有1所省一級中學和3所市一級國小。文體廣場、文藝培訓中心、圖書館等文體設施齊全,先後承辦了中國企業籃球賽和環南中國海國際腳踏車賽等大型賽事,成立了戲曲協會、盆景協會等十幾個藝術團體,文化氛圍日漸濃厚。

風景名勝

六都鎮旅遊景點建有富山湖度假村,杜鵑花生態觀賞園,岩洞、高吊水瀑布和勒頭沙沙灘等。

雲安區杜鵑花生態觀賞園座落在雲安區六都鎮南面的石山群中。東西寬2公里,南北長3公里。園內自然景觀豐富多彩,共有大小石山42座,石山群內有數不勝數的大小溶洞,洞內有琳琅滿目的鐘乳石筍,觀賞園裡有石山42座,各種獨特造型的石洞、石筍等點綴其中,素有“小桂林”之稱。 該園已種植杜鵑花2500畝,美化石山22座,並廣集各地杜鵑花名稀品種,建有泳池、釣蝦池、燒烤場、涼亭、花壇等一批場所,開放鵲橋會、瑤池會和仙人會三大景區供遊客觀賞。 杜鵑花生態園
高吊水瀑布風景區位於廣東省雲安區六都鎮慶豐村。該瀑布發源於海拔1039米的玉龍峰和海拔980米的玉佛峰之間。瀑布區集雨面積達5平方公里,徑流量大,可滿足裝機容量125千瓦的發電用水。整個瀑布群分四級垂直而下,落差達200多米,第一級垂直落左100多米。瀑布沖積而成的水潭清澈透底。瀑布群落四周群山環繞,連綿起伏的大小山峰有13座。1800多畝的山體長滿了鬱鬱蔥蔥的青松、綠草、翠竹、攀藤、山花及野果等奇花異草。 高吊水瀑布

歷史人物

陳璘(1532年1月27日~1607年),字朝爵,號龍崖,韶州翁源縣(今廣東省韶關市翁源縣)人,明朝將領、抗倭英雄。萬曆五年落戶六都鎮南鄉,陳璘先於嘉靖末年屢平廣東賊兵,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出征朝鮮,於露梁海戰中痛擊日軍,大敗石曼子(島田義弘),立下援朝第一功。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參與播州之役,先擊破楊棟樑軍,後殲滅四牌、七牌賊軍,攻破青龍囤,致使楊應龍自焚。晚年又平定苗民,為邊境治安立下功勳。死後被朝廷封為太子太保,南鄉有陳太保祠一座。

特色產業

石材

六都鎮內建有百里通新型建築材料有限公司、金瑞石材交易市場等專業石材加工、銷售市場。到2007年底,我鎮天然石板材、人造大理石板材年產能力達到800多萬平方米。

水泥

六都鎮內有廣東亨達利水泥廠、中材亨達水泥有限公司、雲浮市雲鷹水泥廠等多家水泥生產企業,全鎮水泥生產能力達年產1000萬噸。2005年,六都鎮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水泥專業鎮。

化工

六都鎮內有雲浮硫礦化工廠、雲浮市硫酸廠、和惠雲鈦白粉廠等多家硫化工生產企業,硫酸生產能力年產60萬噸和鈦白粉生產能力年產1.5萬噸。是廣東省火炬計畫硫化工特色產業基地。

農業

主要有優質水產、水果、筍竹、玉桂、蠶桑等,已建成了水產、畜牧、水果、玉桂、筍竹、松脂、蠶桑等七大農業商品基地,總面積達5萬畝。

雲浮行政區劃百科

雲浮市位於廣東省西雲浮市部,西江南岸。總面積7779平方千米。總人口261萬人(2003年)。市人民政府駐雲城區,郵編:527300。
五豐村
圍頭村
旺水村
衛星村
灣邊村
望天村
五龍村
碗窯村
圍底鎮
旺沖村
泰安村
桐油村
潭北村
棠棣村
塘沖村
塘屋村
塔腳村
通門鎮
太平鎮
潭陽村
棠梨村
鐵場村
天堂鎮
六都鎮
黎明村
黎源村
良田村
蘆村
羅壩村
六祖鎮
留村
連灘鎮
羅鏡鎮
勵志村
黎少鎮
羅平鎮
羅平農場
龍灣鎮
龍甘村
葵洞村
金雞鎮
金田村
金灘村
逕心村
建城鎮
加益鎮
文崗村
五和村
烏龍村
旺洞村
灣中村
舊村
鏡坡村
金河村
江尾村
鏡西村
河背村
橫水村
會龍村
合江村
紅陽村
合河村
東一村
黃豆坪村
黃灣村
紅衛村
港口村
官坑村
思勞鎮
三合村
周村
振興社區
寨塘村
中圍村
鎮安村
竹圍村
中安村
腰古鎮
雲禮村
大地村
大窩村
大甲村
木林村
民強村
馬蘭村
馬路村
滿南村
龍慶村
南盛鎮
南山社區
南安村
南瑤村
高梘村
高嶺村
石牛村
石城鎮
石岩村
石坳村
石台村
石崗村
葵洞村
羅定市
龍鳳村
良官村
羅沙村
六馬村
燎原村
羅坪村
龍坪村
靈凡村
里午村
連城村
羅周圍村
羅溪村
馬塘村
馬崗社區
牧羊村
民安村
民福村
磨山村
木衝口村
滿塘鎮
木利村
木頭塘村
民樂村
松木村
石牌村
雙脈村
山田村
水擺村
思甲村
石龍村
羅平鎮
龍灣鎮
龍甘村
廟山村
馬安村
木坪村
水東村
上沙村
三坪村
宋桂鎮
司馬村
上台村
泗盆村
素龍村
泗盆村
上台村
司馬村
宋桂鎮
三坪村
上沙村
水東村
石巷村
十里村
沙沖村
石大村
水源村
石碑村
生江鎮
三和村
昇平村
三家店村
雙龍村
雙蓮村
雙東街道
合村
上賴村
沙口村
土門村
棠下村
太西村
水台鎮
四村
石底村
水塘村
雙鳳村
雙豆村
素龍街道
泗綸鎮
石淇灣村
梅竹村
木寨村
雲城街道
雲城區
永昌村
鬱南縣
雲安縣
永樂村
夜護村
雲龍村
雲浮市
永坑村
雲良村
楊村
新沖村
新朗村
新江村
西鎮村
新西村
西岸村
星光村
新樂村
逍遙村
許村
下沙村
新興縣
新城鎮
小洞村
西良村
新中村
新城村
西安村
新屋村
西水村
新星村
六都鎮
黎明村
黎源村
良田村
蘆村
羅壩村
六祖鎮
留村
連灘鎮
羅鏡鎮
勵志村
黎少鎮
山河村
石咀村
稔村鎮
瑞平村
青桐村
前鋒村
千官鎮
清水村
慶豐村
平台鎮
平北村
東星村
大眾村
大社村
丁村
東南社區
杜村
都楊鎮
衝口村
洞心村
大雲村
大樂村
東成鎮
大朗村
東壩鎮
大灣鎮
大河村
都門村
大石村
大圍村
大未村
都近村
大旺塘村
大慶村
大林村
大方村
大方鎮
東北社區
澳塘村
矮嶺村
辦田村
步賀村
布坪村
步朗村
布馬村
古范村
古勇村
高峰村
高一村
高竹村
高朗村
古龍村
高二村
公安村
桂圩鎮
古田村
高峰街道
分界村
附城村
鳳西村
分界鎮
鳳凰村
豐盛村
駙台村
富強村
豐收村
富林鎮
芙蓉村
大平崗村
洞美村
大梘村
大台村
苹塘鎮
龐寨村
坡塘村
平西村
皮村
平山村
平南村
坪塘村
平垌村
蒲垌村
平沙村
彭山村
南充村
內東村
牛路村
農林村
南龍村
南洋村
逕口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